本文目录
- 怎么看待两颗美国和苏联的报废卫星可能相撞
- 如果翻拍电影《上甘岭》,你希望谁是导演,王成谁主演
- 《阿凡达2》定档2020年,预估全球、内地票房分别多少
- 有人说美国未来将会出现没有空间站可以使用的局面,你怎么看
- 看过哪些经典特种兵电影,还记忆犹新,给推荐一下,谢谢
- 电影《阿凡达》获得了哪些奥斯卡奖项
- 如何看待美国刚刚发射成功的载人航天火箭
- 国际空间站寿命到期了会坠毁吗将来是只有中国有空间站吗
- 美国将国际空间站延寿2030年退役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NASA有哪些商业化
- 谁可以解读一下《寄生虫》这部电影
怎么看待两颗美国和苏联的报废卫星可能相撞
要注意“可能”两个字。在许多影视作品里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来自太空的力量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威胁。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所报道的消息,乍一看似乎正是这种影视作品中的担心化为现实的情况。不过根据更详细的报道来看,这两颗卫星中的一颗“起源/创世纪2号”的母公司毕格罗航天公司在社交媒体上提到这一情况时曾明确,撞击几率只有5.6%,相对来说是非常之低的。
毕格罗公司的真实目的是呼吁外界关注愈发严峻的太空环境,换句话说就是希望人们能防患于未然。而如果细究毕格罗公司的身份则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毕格罗公司在发布这则消息时带有相当程度的私欲。毕格罗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私营航天公司,其主打项目是民营太空站“太空旅馆”。而“创世纪2号”卫星就是毕格罗公司此前用于测试相关技术的一颗卫星。太空环境的恶化势必会影响毕格罗公司“太空旅馆”项目的推进,正因如此,其才会在此次卫星有可能相撞的事情上表现出如此积极的态度。
另一方面,苏联时期所发射的宇宙系列卫星,编号至今已经超过了2400,此次可能相撞的两颗卫星中的另一颗——宇宙1300号卫星,正是这一系列卫星中的一员。而根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和俄罗斯所发射的卫星总数近1500颗,比第二名的美国多出了200颗,可以说整个地球都被俄罗斯人的卫星所环绕,因此此次事件中有俄罗斯卫星亮相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真正会让人感到紧张的是两个名字:美国、俄罗斯。两国从冷战时期对抗至今,是一对远近闻名的老冤家,两国名字出现在同一则新闻中的时候往往都是两国发生了直接或者间接冲突的时候,能够达成共识的情况寥寥可数。更不要说,上世纪美国的“星球大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俄罗斯从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国家,对于这件事肯定是记恨至今,只不过没有能力报复美国罢了。
而当美国、俄罗斯、卫星、相撞四个词同时出现时,许多人的脑中可能第一反应便是美俄新一轮太空对抗的开始。而考虑到这则新闻出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之手,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毕格罗公司同样,是带着私欲报道这则新闻的。俄罗斯人的目的是为了彰显俄罗斯底蕴深厚,向外界宣传俄罗斯仍有实力与美国继续较量。
根据统计,目前地球周边的太空垃圾近4500吨,其中大半都来自美俄两国。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大部分的太空垃圾对于地面上的人类都无法构成威胁,其威胁性主要体现在对在轨卫星的威胁上。此次美俄卫星相撞新闻,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炒作,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大,是一则带有着浓浓的私欲的利益目的的新闻。真正值得关心的应当是未来人类如何处理太空垃圾,但这是一件长期工程,与近在眼前的利益相比受关注度自然大大不如。
如果翻拍电影《上甘岭》,你希望谁是导演,王成谁主演
王成啥时跑到《上甘岭》去了?《上甘岭》是张忠发,王成是《英雄儿女》。如果真要拍出有水准的战争片国内导演都不行,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或韩国导演姜帝圭最合适,两人都是驾驭此类影片的大家,《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极旗飘扬》均是佳作,尽管二人都来自抗美援朝时我们的敌对国,但如今再拍战争电影,应该以通过体现战争的残酷从而对战争、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为主题,而不应该还是“抗美援朝 打败美国野心狼”的路数。
《阿凡达2》定档2020年,预估全球、内地票房分别多少
大胆预测2020年上映的《阿凡达2》全球票房约在35-40亿美元之间,内地票房将会超越《战狼2》达到65亿人民币左右。
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击败詹姆斯·卡梅隆获奖的是他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凯瑟琳·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击败前夫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获得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虽然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失利,但《阿凡达》凭借超高视觉效果和爆棚的口碑席卷全球斩获惊人的27.88亿美元总票房,将在全球票房榜王座霸占十二年的前作《泰坦尼克号》推下,能动摇《阿凡达》全球电影票房榜首地位的估计也只有《阿凡达2》了,能在票房榜上能打败詹姆斯·卡梅隆也只有他自己了。
詹姆斯·卡梅隆能带来高票房全世界都不惊奇了,影迷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会在《阿凡达2》中会给电影世界带来哪些新的科技元素,会为电影工业带来哪些更前卫的变革。90年代《终结者》特效的运用引领了电影产业,1997年《泰坦尼克号》开启了3D电影序幕,2009史上最强科幻《阿凡达》将3D电影推向最高峰,将影迷的观影标准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期待2020《阿凡达2》给世界带来的惊喜和视觉盛宴。
2020年对中国电影市场是特殊的一年,较大概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阿凡达2》全球票房35-40亿美元,内地票房总票房65亿人民币将是大概率事件。
谢谢关注、点赞。
有人说美国未来将会出现没有空间站可以使用的局面,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是由主导下建造的,欧盟、日本,甚至是俄罗斯的申请加入都被美国批准,唯有我国被拒之门外。当前的国际空间站的服役期限即将届满,其报废工作已提上日程。
我国在申请被拒之后,被迫独立自主,从零开始,建造自己的空间站。经过几代航空航天人的努力,我国的天空工程已取得重大突破,从天空一号到天空实验室,再到2020年前后国际空间站的最后建成,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世界上唯有拥有国际空间站的国家。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应感谢美国当年的“不带之恩”!
由于当前的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面临无空间站可用的局面。但是,很多相关的试验还要进行,否则有些项目将面临停工的危险。于是,欧盟、俄罗斯等力量开始与我国协商,积极请求加入中国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对此,我国也回应积极,基本答应了它们的请求。美国当然要向我国提出了申请,但我国还没明确表态。我们是不是也让美国再自力更生一下呢?
看过哪些经典特种兵电影,还记忆犹新,给推荐一下,谢谢
1.《黑鹰坠落》:主演: 乔什·哈奈特、伊万·麦克格雷格 、汤姆·塞兹摩尔 、金·寇兹 、艾文·布莱纳
2.《红海行动》:主演: 张译 、 黄景瑜 、海清 、杜江 、蒋璐霞 、尹昉 、 王强 、郭家豪 、王雨甜 、麦亨利 、张涵予 、王彦霖
3.《孤独的幸存者》:主演: 马克·沃尔伯格 、 泰勒·克奇 、埃米尔·赫斯基 、本·福斯特 、艾瑞克·巴纳
4.《太阳泪》:主演: 布鲁斯·威利斯 、莫妮卡·贝鲁奇、科尔·豪瑟 、 约翰尼·梅辛纳
5.《战狼2》:主演: 吴京 、 弗兰克·格里罗 、 吴刚、 张翰 、卢靖姗 、丁海峰、淳于珊珊 、 余男 、于谦 、石兆琪 、海蒂·莫尼梅克、 奥列格·普鲁迪乌斯、 艾伦·托尼、赛尔·哈里斯 、高明 、王森 、苇青、 程愫 、 张永达 、郭秋成 、杜建桥、周冠廷 、安·詹姆斯 、黛安娜·希拉 、 孙率航 、 张馨月 、关海龙 、安妮塔·斯图尔特 、特雷弗·琼斯 、奥斯汀·普里斯特 、克莱·方特诺特 、 保罗·艾力卡、 丹尼尔·哈格里夫 、李镇男 、庄小龙 、陈云志、 肯尼迪
电影《阿凡达》获得了哪些奥斯卡奖项
获得奥斯卡三大奖项:
1,奥斯卡奖最佳视效,受奖者:阿凡达 - Joe Letteri, Stephen Rosenbaum, Richard Baneham, Andy Jones。
2,奥斯卡奖最佳艺术指导,受奖者:阿凡达 - Rick Carter, Robert Stromberg, Kim Sinclair。
3,奥斯卡奖最佳摄影,受奖者:阿凡达 - Mauro Fiore。
考核期内,望大家多多关注,点赞的手不要停。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
头条号:经典影视2019
关注我的,我会互关的哈。
如何看待美国刚刚发射成功的载人航天火箭
我是绝笔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虽然现在中美的关系并不是多么的好,甚至在走向全面脱钩,但是做为人类中的一员,我不得不感叹,美国人这些年在航天技术领域,确实是真的强。
这枚SpaceX「猎鹰 9 号」火箭,将SpaceX的「龙飞船」太空舱送入轨道的那一刻,实际上是美国人的跨越,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跨越。
因为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上,这次发射不仅标志着美国载人航天能力的恢复,同时也标志着人类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便是商业航天公司,已经独立并全面掌握了载人航天最重要的环节,或许在若干年之后,人类进入太空,会变成一件在平凡不过的事情。
而美国现在疫情确诊超180万,死亡超10万,又是全国骚乱,20城抗议不绝。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依然在征服宇宙,这里面,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太多。
但是话又说回来,承担这次航天任务的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毕竟是美国人的公司,如果在未来,我国还不能迎头追赶的话,落后是一定会发生的。
所以此次美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成功后,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虚心学习,争取在我国,也实现这样的壮举。
当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让科研人员能一心搞研究,大胆搞研究,心无旁骛的去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诞生伟大的科技。不知道大家是什么看法呢?
国际空间站寿命到期了会坠毁吗将来是只有中国有空间站吗
国际空间站项目最早是由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当时主要是基于多国合作共同开发探索天空的初衷出发,但是整个项目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重新加入后才基本开始。国际空间站第一个功能舱段曙光舱直到1998年才正式由俄罗斯发射升空,之后经过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之下,直到2011年才完成了设计计划中的所有舱段的发射组装任务,至此国际空间站的全貌才真正展现出来,共有13个舱段,重量也达到了400余吨。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是15--20年时间,但是从第一个曙光舱发射升空至今已经20年时间了,而且从国际空间站这么多年的运营情况来看,其真实寿命要比计划中的快得多,主要是因为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和太空碎片会对国际空间站的各个舱段造成损害,所以除了最早由苏联和美国发射的核心舱段外,其余的舱段虽然发射时间较晚,但是从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方美国NASA和波音公司公布的消息来看,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已经快要到头了,本来预计在2022年退役,但是在后期的维护升级中也相对应的延长了其服役寿命,不过从国际空间站的现状来说可能服役不到官方宣称的2028年时间,应该会在2024年正式退役,并以主动坠毁大气层的方式结束其服役生涯。国际空间站的发射从人类科学探索角度来说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国际空间站的成功建设为人类研究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提供了一个可以长期在轨观测的平台。其次国际空间站也可以在平时为地球上的各个地区的天气活动、海洋开发等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数据参数。同时可以在空间站内部进行一些在地球上不能实现的生命科学试验等,为人类了解宇宙的起源、地球地壳活动、人类在太空中的生命变化等提供一个科学高效平台数据,比如美国就曾经将同为航天员的双胞胎兄弟一个送入太空长期生活,另一个则继续留在地球,观察太空环境是否会对人体的生理基因结构产生影响等,当然这个结果还是计较喜人的,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双胞胎兄弟在外表上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长期生活在太空的弟弟看起来比生活在地球上的哥哥要年轻许多。当然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上还进行了绿色植物的栽培等科学实验,这些生命科学试验更是为以后人类登陆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提前提供了科学数据。但是太空环境毕竟要比我们预计的危险、复杂的多,比如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俄罗斯在1998年发射的曙光号功能舱,原本设计主要是用于维持整个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营,而且其原始设计寿命只有13年时间,虽然后期曙光舱从功能舱转变成了整个空间站的核心舱段,也不再负责整个空间站的日程运营任务了(后期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提升任务主要由定期抵达空间站的飞船负责整个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任务)。从运营寿命来说曙光舱早已经超期服役多年,现在基本上是作为整个空间站的框架舱段存在。这几年国际空间站在轨运行多年,也经历了很多会严重损害空间站存在的事情,比如多次躲避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冷却系统失灵、病毒感染、气体泄露等严重事故。所以留给国际空间站在轨运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毕竟现在其仅仅具备轨道紧急躲避的能力,平时的轨道高度运营维护任务已经全部外包给外挂的航天器了,再加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不断影响着国际空间站的正常在轨运行,国际空间站在未来几年退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当然为了在在轨运行的其他卫星保留一个相对干净的运行轨道空间,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方式也会和前苏联发射的那7个空间站一样,以坠毁大气层烧毁的方式消失。当然在确定退役时间后,平时在轨生活的航天员也会相继搭载俄罗斯的联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而国际空间站在失去补给后,也会因为运行速度的不断下降而降低运行轨道高度,最终会和稠密的大气层接触而烧毁(从现阶段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来说,其必须得经过变轨受控的方式坠毁在大气层中)。
那国际空间站在未来十年内退役后,最有可能接任的从现阶段来看也就只有我国计划在2022年发射升空的空间站了,因为空间站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有强大的太空建设实力外,强大的国力支撑更是整个项目的基础。而我国在航天建设上目前所需要的发射火箭、核心舱段基本已经完成,比如发射空间站的长征5号火箭早在2年前成功发射,而专为空间站建设研制的长5B也计划在明年年终择机发射,空间站的“天和”号核心舱段实际模型也亮相于今年珠海航展,所以从时间节点来说,在国际空间站在2024---2028年退役的这段时间和退役后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内,太空中的大型空间站将只有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当然未来太空中还是会出现更多的大型空间站,而这些未知的空间站不管是我国发射的还是其他国家发射的,都会继续在太空中为人类的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将国际空间站延寿2030年退役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NASA有哪些商业化
航天探索,只有通过国际更广泛的合作,才能走得更远。1998年在美国主导下搭建的国际空间站,斥资共500亿美元,已安全运营了20多年,有16个国家参与合作,现在每年的运营费用平均50亿美元左右,搭建的费用说是500亿美元,也远远超过了此一数字。
按照计划,总质量超过500吨的国际空间站,到2020年即要退出使用,那么天空中今后恐怕只剩下中国“天宫”了,美国实在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就有参议员尼尔森道,美国重金打造的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现在就关灯走人,让人无法理喻。
11月6日,国会授权,延寿至2030年,以巩固美国航天领先地位,增强全球竞争力,没准还会带来商业机会。具体的商业计划,还未看到,通过更多合作,剪一点航天羊毛,还是办得到的。有与没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在参予的国家中,除了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外,其它的金主都是有钱人。就是自个玩,也玩得变得玩不动,不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包括美国自己。
如今航天探索,总见美国不停地抛出各种计划,如探月和探火,重返月球,搭建月球空间站等等,其实一看其预算就能明白,没有真金白银做支撑,一切计划与虚夸不实没什么不同,钱少什么也干不成,保留国际空间站,还是一件比较现实的选择。
现在正热闹地讨论,如何展开商业合作,又如何实现公私合作,也许其国防轨道公司的副总裁说的话,大体能反映空间站商业化能走多远,他说,政府不知道合伙人需要什么,都表现怎样不同的能力和目标。想是这么想,以减少政府支出,做呢?又是另一样。
谁可以解读一下《寄生虫》这部电影
本片最妙的戏剧冲击点是“气味”,富人三番五次强调基泽身上有一股异味,很难闻,但具体又说不出什么味道。看过的应该都知道这是地下室的气味、蟑螂老鼠的气味、底层的气味。这是上层对底层的歧视,同样充满偏见。这里寄生虫又变成了富人,附着于穷人榨取他们身上的价值来维持其生活。所以究竟谁是寄生虫?对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寄生虫。影片的结尾最让人绝望,经历此次事件,儿子得到的人生感悟是:赚钱,变成富人。殊不知,导演的寓言告诉观众:其实两者皆为地狱,这是一个美丽又残忍、有趣又悲伤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