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八大家是谁
- 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其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 请问唐宋八大家是谁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 你认为唐宋八大家,谁可以排第一
-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他们对比之下,哪个人的官职最大
- 唐宋八大家简介和代表作
- 最喜欢的一个唐宋八大家是谁为什么
八大家是谁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一、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二、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三、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四、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五、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其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这个问题仍然是两个,需分别作答: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的散文家的合称。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其创作思想,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可祥见笔者的另外一文)
唐宋八大家,是因明代茅坤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得名。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
①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官累至吏部侍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创导者。其所作记叙文,写人记事,注重于形象的描绘;抒情散文亦能与叙事融合,情真意切;论说文则以简洁、透僻、严谨见长。
代表作:《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②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官累至礼部员外郎。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世称“韩柳“。
代表作:《天说》、《封建论》、《童区寄传》、《捕蛇者说》、《三戒》等。其中,《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③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累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代表作:《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秋声赋》、《醉翁亭记》等。
④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代表作:《权书》、《衡论》等。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⑤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累至龙图阁学士。
其散文、书画、诗词等均有极高成就。
代表作:《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均为传世名作。
⑥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诗文风格皆受其兄苏轼影响。
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为传世名作。
⑦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累至北宋宰相。
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本朝百年无事剳子》、《读孟尝君传》等。
⑧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散文家。官累至中书舍人。为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代表作:《墨池记》。
另记:北宋的古文革新运动,旨在使散文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也为宋代的诗歌丰富多彩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此为另一话题,仅略介绍之。)
请问唐宋八大家是谁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你认为唐宋八大家,谁可以排第一
唐朝 韩愈,柳宗元,
宋朝,苏洵,苏轼,苏澈,欧阳修,曾巩,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他们对比之下,哪个人的官职最大
一,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县),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25岁中进士第。贞元十八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广收门徒,组织文学改革的生力军。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请求减免遥役赋税,触怒权贵,被贬为阳山令,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年,召为国子博士。十二年因参与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权知刑部侍郎,故又世称韩吏部。长庆四年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溢曰文,故有韩文公之说。
二,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年(793)中进士第,贞元十四年登博学弘辞科。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贞元二十一年任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为期半年的政治革新,在宦官、藩镇和大官僚势力的联合的反抗下遭到失败。永贞初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使,后又加贬为永州司马,在艰苦的永州十年,完成了大量著述。元和十年(815)春奉召到京师,随即又被改贬柳州剌吏。在柳州任上,实行了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栽种草药、植树造林等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死于柳州任上,终年47岁,被世人称为“柳柳州”。
三,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40岁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合江西吉安市)人。4岁丧父,家境贫穷。天圣八年24岁时中进士。历任西京留守扩主管、馆阁极勘、枢宻副使、刑部尚书等职,任参政事(副宰相)近十年。因参与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曾两次贬官,降知峽州夷陵令、滁州太守,又曾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熙宁四年(1071)退居颍州,次年卒。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四,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世称“苏文公”、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史载苏洵少年不学,年二十七岁,始发愤为学,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38岁时,举进士及茂才异等,皆不第。于是回家“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闭门苦读,坚持七、八年之久。而后学业大进,援笔为文,顷刻而就。嘉祐元年(1056),苏洵携其子苏轼、苏辙一并进京,晋谒枢宻韩琦,翰林学士欧阳修及著名诗人梅尧臣等,其文章《权书》、《几策》、《衡论》等倍受欧阳修等人的赏识。于是,向朝廷推荐。由此,苏洵文名大振,其文章一时被文人学士争相传诵,嘉祐三年(1058),仁宗召他应广式舍人院,他托病不应召。嘉祐五年(1060),朝庭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任霸州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县)主簿。其间,与陈州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县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追赠光禄寺丞。
五,苏轼(1037——1101),中国散文大家兼诗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21岁时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曾任主簿、判官之类的地方小吏后调入京城,任殿丞以及元佑年间的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屡遭贬谪。宋徽宗即位大赦,苏轼在归途中客死常州,谥号“文忠公”。
六,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19岁的苏辙与兄轼同中进士。嘉祐六年又同策制举。因直言不逊授商州(今陕西商县)军事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力陈其不可,为此获罪屡遭贬谪。熙宁五年(1072),出为河南(今河南洛阳)推官,后任齐州(山东济南)掌书记,南京(河南商丘)判官。元丰二年(1076),苏轼因“乌台诗案”罪被捕入狱,苏辙上书神宗,请求以自已的官爵为轼赎罪,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盐酒税。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召苏辙回京师,任右司谏,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元年新党复势,辙因上书谏,落职知汝州,累迁雷州安置,后贬循州等。徽宗立,又徙永州,岳州等地。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世称“苏文定公”。
七,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晚年自号半山老人。王安石自幼随父转徙于地方官任上。自庆历三年(1042)登进士第,先后职任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改郡牧判官,知常州,提点江东刑狱,直至嘉祐元年(1056)始入京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参知故事。熙守三年(1070)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立事。熙宁七年、九年(1074、1076)两次罢相。先封舒国公,旋改封荆。谥号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八,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巩“家世为儒”,幼年聪慧过人,以至12岁能文“日作六论,援笔立就,辞甚伟”。嘉祐二年(1057)39岁时登进士第,先后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由熙宁二年(1069)起累迁外任,几达九州,凡十数年,颇多政声晚年以勾当三班院,加史馆撰修,拟命“典朝史事”。又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擢拜中书舍人。卒于金陵(今南京)。南宋时谥号“文定”。
唐宋八大家简介和代表作
1、韩愈,字退之,代表作:《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2、柳宗元,字厚,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4、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 ,代表作《权书》《衡论》《嘉祐集》
苏洵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5、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海上道人,代表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6、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
苏辙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8、曾巩,字子固,代表作《元丰类稿》《隆平集》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最喜欢的一个唐宋八大家是谁为什么
唐宋八大文学家,我欣赏韓愈这个人和他的散文。如一篇(师说),供大家欣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说,求学之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授圣贤知识之道,讲授六艺,解答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全懂得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问题却不向老师求教,那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
韓愈,是唐代文学的领军人。他的思想是科学进步的,在一千多年前就主张反对巫术迷信的妖惑,反对升仙问道的虚无不切实际的异端邪说,对当时唐代盛世,起到正大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