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用摄影作品展现古诗词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 请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中的“孤烟”为什么是“直”的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何处的景物
- 上联:大漠孤烟直,直上九天揽月圆,怎么对下联
- 大漠孤烟直这首诗是谁写的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是大同还是兰州
如何用摄影作品展现古诗词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要把握住∥孤烟直,∥落日圆,两个特写镜头就可以了,瑰丽和雄奇的画面也就展现出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景,实质上却形象表达出一种孤独的感觉。“大漠”是一种广袤而单调的空间,其特征一个是空旷,另一个是凝止。“长河”也可以说是一个空间的形象,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流动来暗示时间的变移,即强调时间的永逝性。
其后面的意象“落日”,也更加强了这种时间的倾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一种根植于土地耕作的时间观念;而“落日”基本上处于这个时间段的尾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个时间中往往生出一种没落的悲凉感。
以即将结束的“落日”来对照“长河”,显出时间上的无可奈何。同样,“孤烟”相对于“大漠”,它是脆弱和无力的。特别是其中的“孤”,暗示了诗人心里的某种困境。但是,即使“孤烟”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总归会随风飘散,融入背景中的沙漠)。
可它仍然用“直”抗拒着广袤的单调。孤烟是一个上升的意象,而“落日”则徐徐下降。“圆”看上去只与落日有关,但这种“圆”,伴随着落日的下降,很快就会湮灭于无,那时,只有长河在无声的流逝。
这样,这种用孤独的“直”来画自己的人生之“圆”,它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不可避免地蒙上苍凉的色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请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中的“孤烟”为什么是“直”的
谢谢邀请:
在浩瀚的戈壁,此时此刻,看不到其他人群,更别说有房屋炊烟。而恰巧此时此刻连一丝风都没有,故而留下了大漠情景绝笔“孤烟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何处的景物
西北边陲六盘山,
登楼远望落日圆。
萧关探到新战况,
都护挥兵在燕然。
上联:大漠孤烟直,直上九天揽月圆,怎么对下联
上联:大漠孤烟直,直上九天揽月圆,下联:小镜独影斜, 斜去瑶池掬水凉。本人是根据传说故事对岀下联。
我的故乡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克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边疆,形成了各民族在生产生活、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器乐歌舞、运动竞技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新疆著名天山山脉景色优美,有郁郁葱葱的天山松,笔直耸立,插入云端。在绿树与青山的掩映下,一湖池水碧绿如蓝,就这就是新疆著名的5A级旅游风景区一一天池。天山天池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据说神话中西王母宴群仙的蟠桃盛会便设在此处。传说周王朝国力强盛,喜欢游山玩水的周穆王四处巡游,尤其很热闹地搞了一回“西游”。周穆王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兴师动众地西游来到昆仑山,,除了他本性喜欢游山玩水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拜访西王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临别时,含情脉脉的西王母作歌赠穆天子:“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穆天子和西王母,他们一个是西陲边地神秘的母系女王,一个是中原大国权倾天下的父系男王,英雄美女,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真是绝配姻缘,但结局却不尽人意。听这个人神之间、英雄与美女之间的神话故事,耳畔仿佛又出现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那首情歌的旋律:跑马溜溜的山上,跑马溜溜的云哟……凄美的爱情留下千古佳话,也令天池赢得“瑶池”的美称。
“瑶池”还传说是西王母梳妆洗浴的地方,每日清晨她曲径通幽,沿着弯曲的山间小路来到湖边,倩影斜映水中,她用湖水洗脸,以湖面为镜,用纤纤玉指掬水撒向空中,掀起水帘,滋润秀发,晶莹的水珠在七彩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彩。如镜的水面反射着阳光,水珠落湖,“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叮咚之音。她把梳子上脱落的长发洒向空中,长发随风飘去,散落在天山深处,变成了满山遍野的天山松。天山松为了回报王母的厚爱,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高耸入云,为王母遮挡阴凉,防止母后在沐浴时晒黑。多情的湖水如脂膏,滋润着西王母,使她的肌肤细如凝脂,嫩白如雪。这这如诗如幻的优美传说吸引着中外游客。游客临湖,都要掬水洗脸,用湖水润发,把脚伸进湖中沐浴。在盛夏7月本人来天池旅游,也效仿游客用湖水洗脸,真的感觉皮肤光滑滋润,其实是因为湖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的因素。把脚伸进湖水中,顿感沁人心脾,还有一种刺骨的感觉。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 赞美天池。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云:“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毛泽东主席生前曾满怀向往地说过:“我要上一趟天池”,“瑶池传说中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到时候我也要在里面洗个澡”。夙愿虽未实现,但足以印证天池的无穷魅力。 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诗句。
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传说,优美的诗句,吸引着中外游客。为使天池这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物尽其用,特对此对联,为家乡旅游代言:新疆各族人民以热情的臂膀欢迎八方来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
大漠孤烟直这首诗是谁写的
出自《使至塞上》。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作品原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是大同还是兰州
诗词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白话翻译:
奉命出使边塞
乘单车想去探视边关,要去的属国还在居延海北边。
自己乘坐的蓬车飘出了边疆,看到北归大雁正进入胡人的天空。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在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大人已在燕然。
诗中地名:居延海,现内蒙古额济纳旗;大漠,巴丹吉林沙漠或腾格里沙漠;长河,黄河,或黑河或石羊河,一般应是指黄河;萧关,今宁夏固原境内;燕然,今蒙古国中部的杭爱山。
王维生平: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诗人35岁时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王维出使边塞可能路线:
图1 王维出使边塞路线示意图(图中①为诗人的目的地前站居延海;淡蓝色路线为可能路线1,红色路线为可能路线2)
假设1:诗中长河指的是黄河
可能路线1:从诗中可以看出王维从长安都城(今西安)出发,路过了萧关(今固原附近),然后可能有两条路线到河西走廊,一条是从固原到兰州再到武威、张掖,然后沿黑河到居延海(今额济纳旗),这一路与黄河的交叉点在兰州,很显然兰州没有沙漠,不应该有大漠孤烟直的感受(见上图蓝色路线示意)。
可能路线2:另一可能路线是诗人到萧关(固原)后北上到沙坡头(中卫市),然后沿着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西进经过景泰后到达武威、张掖,再到居延海,中间不用进入沙漠,不经过兰州(见上图红色路线示意)。这一路与黄河的交叉点就在沙坡头,此处既有腾格里沙漠,又有黄河,另外是沙漠边缘的中卫平原,这里有人口居住,所以在此地完全能够感受到大漠、孤烟、长河和落日。另外推测此时应该是秋季,如果是冬春季节此处经常刮风就没有孤烟直了,大雁北归应该是秋季。也还推测诗人看到的不一定是狼烟,诗人出使边塞发生在公元736年,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正好是开元盛世时期,中国西北边境还是比较和平,不应该是狼烟。(你们感受下下图)
假设2:诗中长河不一定是指的黄河,而有可能是黑河或石羊河
如果诗中长河不是指黄河,则有可能指的是黑河或石羊河,因为居延海就是黑河的尾闾,作者也有可能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描述,但这种境况则只能发生在巴丹吉林沙漠里了,不可能是腾格里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