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你认为对吗?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清水不能养鱼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2 22:15:16 浏览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水至清则无鱼,你认为对吗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古人说的是一种环境。最早出自《大戴礼记子入关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要求别人不要太完美,否则没朋友可交。

一,这句话说的是交友方面的事。如果滥用,就会出错。

二,假如放在治理社会,或者治理企业上,这句话肯定是错的。这句话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出现大量贪赃枉法官员。

三,如果放在家庭生活里,也是莫名其妙的。家庭生活本来就是一团乱麻,适合用忍让,我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显然不能用这句话。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清水不能养鱼呢

谢谢邀请!

在我们这边,除了企业排污造成的重度污染的水域,里面没有鱼!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水,就肯定有鱼!

本人观点。

常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这也是社会潜规则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说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就作为一个做人的规则来用了。教育人要灵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我理解,原本,“水至清则无鱼”,就是从鱼的生存条件方面说的。假如水中没有了其他物质,只剩下极其纯净的水,清清无他物时,也就没有了鱼赖于生存的食物了,鱼必死无疑。则,这种清净的水中,自然就没有鱼了。

可是,水又安能这样至清?一般来说,水自己达到至清状态,是极不容易的,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可能性的。因为,水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不能脱离开环境而独自至清。所以在自然环境中,有“千年鱼子,万年草籽之说,”即鱼子在干燥的自然环境里,可以千年万年不死,遇到合适的生长环境,鱼从子中出生,成活,传播后代而历代不穷。只有在水中生存环境被破坏,达至缺乏或者没有了氧气时,鱼才被憋死或者转移他处。我的理解,人们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是告诉大家:没有合适生存环境的地方,是需要换一个地方,去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的。也告诉人们:随大流,走中道,是一个比较稳妥的生存法则。

至于潜规则,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要看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怎么样的了?如果正气足,邪气弱,则搞邪门歪道的人就没有了适合的生存发展环境,只能收敛,以寻找时机了。这时候,正直无私的人,就是主角。如果邪气大于正气,则正直之人,就失去了按自己意愿做事的环境基础。这时候,一个或者少数正直的人,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有眼无珠,要么装聋作哑;保持正气,就是死路一条了。要说这就是潜规则,我认为应该是一条明规则。当明规则不便于明说,大家又都必须按着做的时候,它便成了“潜规则”。从这个意思上,是否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的一条“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