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田制的特点

井田制的特点(井田制和分封制为何是西周统治的基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2 10:48:17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井田制和分封制为何是西周统治的基础

对于西周来说,其立国的三大制度就是藉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之所以强调是藉田制而不是井田制,是因为井田制之说,很可能是后人理想化出来的模型,藉田制的说法更为确切。


藉田制是在周人内部很早就实行的一种农耕文化公社制度。其特点是,在农业生产水平和货币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年代,采取劳役租的形式组成一种社会成员相对较为平等的生产模式。在藉田制下,公田为社会成员共同耕作;作为耕种公田的报酬,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获得一块私田,以满足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需要。正是因为公田是借助民力而耕种,所以这种耕作制度才被称为藉田制。在藉田制下,周人推出了所谓的乡隧制度:“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互相担保);五比为闾,使之相授(互相托付);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家中有丧葬之事时互相帮忙);五族为党,使之相救(在遭到凶祸之时可互相救助);五党为州,使之相賙(音周,遇到经济困难时可互相救助);五賙为乡,使之相宾(使各家都尊贤敬德)”(《周礼·地官·大司徒》)。从《周礼》描述的“乡”组成形式可见,在藉田制下的周人社会生产模式,就是一种原始的农村公社生产模式:在公社里人人平等,“社员”们一起劳动、兴修水利、平整道路,一方有难则八方支援,农闲之时还需进行半军事化的集体狩猎活动(如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即所谓的“三时务农,一时讲武”。

正是因为藉田制下,人们人人生活都有保障且公社成员地位相对平等,所以在商周之交时,藉田制才更具备独特魅力。因为商人社会整体上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底层奴隶基本生存权都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周武王有鉴于此,及时推出了“帝藉”制度——将周人固有的藉田制套上祭祀上帝的名头,向商人进行宣传——只要商人投奔周人,加入藉田公社,就可立马得到一块土地,自谋其生。因此,在商周之际,藉田制的推广,对商人底层奴隶而言,就是一场土地革命!牧野之战,周人是以少胜多;周人之所以能获胜,就是因为商人军队中的奴隶兵大部分倒戈;而这些奴隶兵倒戈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场土地革命!

所以,藉田制无疑是支撑西周统治的一项重大基础经济制度。


对于分封制,在周人推翻商人统治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一开始并不突出。

周人第一次东征之后,也象征性地进行了分封。但第一次分封,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统战。这次分封对象的选择,最主要是古时历代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夏禹、商汤等等的后裔。这是因为此时周人天下并不稳固,为了最大程度地团结天下人,周人就必须得采取这样的“统战”措施。当然,周人内部也有少量功臣获得了分封,但数量极少,仅限于管叔、蔡叔、霍叔、周公旦、姜尚等等核心成员。分封他们的目的,也是占据中原商人势力范围的几个关键地理位置,防止商人造反。

周武王去世后,武庚联合管叔、霍叔、蔡叔造反,天下顿时大乱:北到山西,南达江苏,东至山东半岛,西至河南上蔡,都发起了叛乱。为了平息叛乱,周公旦一度忙得“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可见形势之危急。因此,单凭周王室实力,实在是难以平息这么大范围内的反叛之火。

为此,周公旦毅然推出了第二次分封:把天下未归顺之地按人头划分给功臣和姬家叔伯兄弟,鼓励他们用武力去征服和占领这些地方。在分封制的强大激励之下,周人最终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平定了如此广大范围内的叛乱!

所以,分封制虽然在周人第一次东征时效用并不大,但是在周人第二次东征时,却是一项决定性的举措。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室”。周人彻底稳定了天下之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更是成为了周人统治天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学者就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推出,使得周朝比之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更接近于一个完整的国家。

由上可见,藉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就是西周统治的三大基础制度。

周朝的井田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大不大优点在哪缺点在哪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影响就是维护了奴隶社会统治的稳定.商鞅变法提出“废井田 开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于是具有一家一户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特点的小农经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