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小说《冰与火之歌》和由它改编而成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先看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我们不如分别假设一下两种情况来回答。
先看剧再看书
权游前面几季还算挺好看的。不过看着看着,特别是到五季之后,你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然后坚持看下去,直到看完,你发现你的疑问在剧集里并没有得到十分合理的解释。而且该剧最后两季令你一片混乱,虽然前头的奈德之死、罗柏之死、泰温之死什么的都曾令你很震惊,但是“震惊”和“被雷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会。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客观理性的观众,你不得不替这部剧惋惜:烂!尾!了!
为了解开你的疑惑,你找到《冰与火之歌》小说来看,诶?原来这里是这样的、原来那里是那样的......诶?原来后面跟电视剧完全不一样了啊......最后,我去,怎么才写到这儿啊,马胖快更新!——So,欢迎加入催更以及祈祷马老爷子长命百岁的大军。
先看书再看剧
这个情况就和我差不多。开始看前三季:还好吧。中规中矩,虽然年龄设定与书里不一样,人物外貌不符的也挺多,但大部分演技在线,情节合理,还是不错的。四季之后,画风改变了:囧雪懵逼脸什么鬼?史坦尼斯烧女儿什么鬼?夜王什么鬼?提利昂智商下线什么鬼?瓦里斯我哈哈哈为国为民什么鬼?詹姆渣男什么鬼?......好好的书,最后就改编成这么个渣渣?
还有你提到的对人物形象先入为主的问题。我个人体会,电视剧的囧雪真的有毒。我是个先看了书的深度书粉,看过剧之后对囧雪形象痛恨无比。因为原本我很喜欢小说里的囧雪,电视剧完全摧毁了我心目中的囧雪形象!(详情戳这里:强行光环的渣男囧雪?还你一个原著里的琼恩雪诺 )
另一个思路
照顾一下自己的感受,应该先看剧。不过我建议看前三季就行,第四季大概可以看一半。因为这之后电视剧就变成原著的同人了,越跑越偏。
三季之后看书。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一句:第一,这个书大概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进去的;第二,这部书是需要多看两遍才能咂摸出滋味的。这意味着看书所消耗的脑力和时间可能会超过你的想象,所以题主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
之所以建议三季之后开始看书,就是人设问题。《权游》四季之后,照我说就看不看随意了。作为一个原著粉我实话说,我能坚持看完,完全是好奇编剧怎么编下去才能圆住逻辑和人设......结果是龙傲天与恋爱脑的混合产物......
总结
在没有《权游》电视剧的时候,其实《冰与火之歌》是一部相当小众的作品,至少在国内如此,知之者甚少,能够安心读下去的更少。客观地讲,作为文学作品它存在一个“门槛”问题,这就好比看网络爽文的人永远比读《百年孤独》的人多是一个道理。
《权游》电视剧虽然烂尾,但是它却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冰与火之歌》,电视剧的表现方式,也大大地降低了这个“门槛”的隔阂。因而虽然我并不觉得《权游》真像许多人追捧的那样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电视剧,但我对这部剧有种微妙的感受,它让我可以与身边的朋友讨论剧情,它使我可以在网络平台书写自己对原著的感受且有人看。作为原著粉,我们可能对电视剧有着诸多不满,但某种程度上却成为了这部剧的“受益者”。
(资深原著粉,与你共品《冰与火之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维斯特洛流浪者)
为什么在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被称为“十英镑”
在澳大利亚,“十英镑”并非指货币,而是指一类人——移居澳洲的英国人。
澳大利亚通用澳元,而非英镑,在当地是基本见不到也花不了英镑的,但“十英镑”这个说法却时不时被提起,说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居到澳洲的英国人。
二战之后,澳大利亚人口严重短缺,300万平方英里国土上仅有700多万人口。国防与经济重建均无法开展,1947年,英国与澳大利亚签订《免费与援助移民协定》,符合条件的英国人及家属只需要支付十英镑的路费就可以依据澳大利亚,门槛极低。这也是英国移民在澳洲被称作“十英镑”的由来。
这十英镑其实并不能真正覆盖旅费成本,实际的大头由两国政府分担,10镑只是象征性收取。
为什么要引进英国移民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口,这要追溯到1901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的《移民控制法》,该法律禁止非白人移民澳洲,这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的开始。
澳大利亚由英国人发现并长期统治,当时观念认为英国人语言文化与澳洲差异较小,援助英国移民,是保持澳大利亚的“英国性质”并且增加人口的有效办法。
该计划由澳大利亚首任移民部长亚瑟·卡尔韦尔提出,他主张鼓励并资助英国人移民,每一个非英国移民加入,就要引入10个英国移民。1947年,两国签订协定。澳大利亚要求所有被资助移民至少在澳大利亚工作两年,政府会保证在其找到工作前提供补贴;并未移民提供包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障、就业服务等社会福利。联邦政府负责招募与运送移民,各州政府负责接待、临时住宿和后续工作。
同时澳大利亚在英国的宣传也非常到位,并抓住当时英国最短缺的东西——阳光和肉食。
该协定收到良好效果,据统计,从1947年开始到1982年,移居澳洲的英国移民数量超过160万,其中有超过70%为接受澳大利亚政府援助的“十英镑”,其中的3/4最终定居澳大利亚。虽然有大量非英国移民也陆续加入,但从数量上完全无法与英国移民抗衡。
“十英镑”为战后澳洲的经济与安全防御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提供了许多专业性与技术型人才,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工业化进程。其中产生过许多优秀人物,典型代表是2010年当选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性总理的朱莉娅·吉拉德,她在1966年随父母从英国威尔士移居到澳洲。
《权力的游戏》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我就来带大家分析 一下《权力的游戏》空前火爆的三大要素,少了这三大要素,无论如何也难以撑起这部史诗级大剧!
一、超级腹黑,不按套路出牌
奈德一身正气,视荣誉为生命,却首先出局;
罗柏所向披靡,刚爬上北境之王的巅峰,没多久却被家臣背叛,几乎灭门;
小指头生来卑贱,野心勃勃的他却总能凭借花言巧语、挑拨离间获得最大利益;
······
在《权力的游戏》所构造的世界里,好人未必善终,坏人也未必就遭报应,坏人们在这场权力的争逐给主角们带来过无数的挫折、欺诈、背叛甚至死亡。
这也无关对错,不管好人还是坏人,他们终究都是权力斗争下的一个个缩影而已······
扑朔迷离、难以猜测的剧情,分分钟让你意外与尖叫,看多了满满都是套路的剧情,《权力的游戏》绝对让你吃惊!
二、现实残酷,别想与世无争
艾莉亚——天真顽皮,向往自由与骑士的她,在历经丧亲之痛、失明之劫后,苦练绝技,最终成了高明的剑客,却对仇人们展开疯狂追杀而变得越来越无情狠辣;
布兰——年少无知,涉世未深,曾经擅长爬墙的他,在历经断腿之祸、流离之苦后,在极北之地成了三眼乌鸦,有了通晓过去与未来的能力,却太过理性而失去了常人的情感;
珊莎——怀春少女,近乎幼稚,只想做王后的她,在目睹父亲之死、王室操戈后,用不断的隐忍和能屈能伸,竟然从权力斗争的新手成长为久经劫波而不死的高级玩家;
······
身处残酷的权力游戏之中,任谁都别想与世无争,任谁也不可能始终是个傻白甜,每个角色的成长与转变,都在告诉你别存侥幸之心,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要取得生存,你就必须忍痛成长、变得强大!
重要角色们的前后差别之大,既意外又合理,我们不也在经历这些吗?
三、巨额投资,制作精良
除了剧情反套路、角色大转变之外,也绝不能忽视《权力的游戏》得以开拍的巨额投资。
作为HBO史上总投入最高的剧集,到第六季时每集的制作成本已攀升至1000万美元,一季下来制作费用高达一亿美元,这在我们国内是无法想象的,就是放在大剧不断的美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过出品方HBO可是丝毫不担心血本无归,要知道《权力的游戏》早在2015年就拿下了美国本土2020万的观众数量,打破了此前的最高纪录保持者《黑道家族》,后者曾在 2003年以 1440万人观看成为美国本土的收视冠军。以2015年订阅HBO电视台有线服务加流媒体大约每月 14.99美元的费用来计算,意味着2015年《权力的游戏》为HBO带来3.03亿美元的收入。
准备追剧的朋友们,明年上半年在观看《权力的游戏8》的时候也千万别忘记关紧窗户,这样观看效果最佳,因为“winter is coming ”!
为什么有人说越成功的女性越容易单身,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优秀的女孩不知道是真的优秀还是自己给自己多加了分,自我感觉清高和优秀。优秀的定格可以是容貌、身材、工作、经济、家庭条件,也可以是全方位的,但最主要的是人品,缺少好的人品就没有正确的婚姻爱情观,婚姻失败对象不好找是成为剩女的必然。她们不是不想结婚,也不愿作为人类传统的牺牲品,只是她们把眼光放在水平线以上,寻找满足和满意的水准超出想像,把对方的优秀定义为人间超人,虚幻中的白马王子。自认为优秀或真正优秀的女孩,身边更会出现品位很高和像貌超凡的追求者,他们的追求方式和表达手段,很容易让优秀的女孩产生漂漂然,等待又期盼,让她难以决定而错过了好多机会,使她在这些追求者面前,看花了眼或者是看走了眼,让她不知道那个是最适合自己最能给自己幸福的人。事实上,多优秀的女孩,随着优势的变化,年龄的增长,挑选的范围将越来越小,中意的机率也将很渺茫,静态思过,把选择点转移在对方的人品,必景女孩的优秀,需要婚后男人的真诚实意和男人心和爱来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