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弘景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陶弘景为何被称之山中宰相为何会在句曲山隐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2 08:25:29 浏览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

良相治国,良医治病,一个管理天下事务,一个管理天下健康。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做最有益苍生的实事。确实堪为好选择。

陶弘景为何被称之山中宰相为何会在句曲山隐居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的一代宗师陶弘景。

年少成名

陶弘景,字通明,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药物学家,文学家,道教宗师。历宋、齐、梁三朝,我们中学时候学过的课文《答谢中书书》,便是陶弘景隐居时给好友的一封信,是南北朝时期山水小品文的佼佼者。

陶弘景从小喜爱钻研道教领袖葛洪的《神仙书》,有修道之心,年少成名,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尚未到弱冠之年,便被当朝宰相,后来的齐高帝萧道成聘为侍读。

归隐山林

陶弘景虽然在朝为官,可他天性洒脱,不愿意陷身红尘之中,为俗世羁绊。终于在永明十年,他顺从心意,挂印封金,归隐山林。

那么为什么陶弘景会选择句曲山隐居呢?

句曲山,别称茅山,著名的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有“第一祖庭,第八洞天”的美称。

茅山

句曲山的修道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帝喾高辛氏展上公曾经在句曲山伏龙地修炼。到西汉景帝之时,茅氏三君茅盈,茅固,茅衷修道有成,居于句曲山,因此句曲山逐渐有了茅山的别称。

句曲山位于句容,而句容正是三清山道教祖师,东晋道教领袖葛洪的家乡。当年葛洪在句曲山隐居,采药炼丹,写出了《抱朴子》、《神仙书》等道教名著。

前面我们知道陶弘景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葛洪的《神仙书》,所以我认为,他之所以选择在句曲山隐居,主要原因是,这是道教圣地,自己的偶像葛洪也曾经在此隐居著书。

葛洪

山中宰相

梁武帝萧衍即位之前,陶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因此取得了梁武帝的宠信。

梁武帝即位之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虽然陶弘景隐居深山,不愿出仕,但每逢有国家大事,梁武帝还是会写信征求他的意见,这就是“山中宰相”的说法的来源。

不过后来梁武帝一心礼佛,陶弘景迫于压力,在阿育王塔前受佛教五大戒,这就是后话了。

火药是谁发明的

火药“疑似发明人“分别为葛洪、陶弘景、孙思邈。

扩展资料:

一、三位“疑似发明人“的介绍。

第一位是东晋人葛洪。据《晋书·葛洪传》,葛洪是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一生著作颇丰,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肘后方》等。说他发明了火药,依据是其《抱朴子·内篇》中的“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一语。这里的硝石就是制造火药最重要的原料:先用硝石将雄黄化为水,再凝固,制取长生药。硝石和雄黄混合剂遇高温或撞击会爆炸。

第二位是南朝梁人陶弘景。据《梁书·陶弘景传》,与葛洪一样,陶弘景也是著名炼丹家、医药家,著有《本草经集注》、《真灵位业图》等。《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此又云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炼朴硝作之。“

第三位是隋唐人孙思邈。新旧《唐书》中对孙思邈都有传记,他是隋唐时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有“药王“之誉,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孙思邈在炼丹过程中,将硫黄、硝石、木炭混合制成药粉,这种药粉不就是火药么?具体文字见于其《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

二、火药的成分。

1.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硫磺、硝石、皂角一起烧的硫磺伏火法。

2.现代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

三、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生命我认为只是一个肉体,死亡,不是终结,而是生命的延续,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你怎么看待生命呢

谈生命

生命,在我们的意识中,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生命的过程恍若梦境又如烟火,恍若日出日落,恍若一颗流星一瞬间在空中滑落。

生命,在我们的意识中是一种宿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历经沧桑,不过百年,眺望夕阳,也不免黯然失落。

于是,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轮回中的自我,寻找自我中灵的归宿,以摆脱藏在心里的对死亡的恐惧,追逐心中的光芒让自己解脱。

这就是我们意识里的生命,你总感到不安,和惶恐,总感到找不到意义和寄托。

但是,你的意识是真的吗?这个问题你恐怕也无法找到答案,因为在你的意识中,死去的是真的死去了,不可能再开口述说。

你会说,死亡当然是真的,你见过也听过很多很多。老去的亲人已经离去,化作了一缕青烟。孔丘的坟塚也在孔林中静默。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顿然醒悟,不再困惑。

可能,你的意识骗了你,编造了无数个故事让你认可。

因为,你的思想让你认为光阴存在,所以一个一个故事都从你身边经过。

但我问你,此时此刻,你昨天的生命是否存在,你翻看儿时的相片,那个可爱的小孩儿还能不能在你面前,为你跳舞、唱歌。

如有生命的终结,那么此刻之前,每一瞬间,你已死去多次,为什么还要为未来困惑?

想想吧,不要被意识欺骗。每一颗生命的灵魂,放下你的苦恼,平静地迎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