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将 都是

李云龙同时期的团长都是上将,为什么他只是授少将军衔?一个省军区里有多少个少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2 06:16:55 浏览1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李云龙同时期的团长都是上将,为什么他只是授少将军衔

这个问题肯定错了,55年授上将的八路军团长,都是37年八路军刚刚改编的第一批有正式番号的16个团的团长,像李云龙,孔捷,丁伟都是39年八路军大扩编之后新组建部队的团长,这批团长差不多55年都是少将,撑死了中将。要是抗战后期的团长连少将都不一定。同样少将,关键得看任职时间和什么部队。

一个省军区里有多少个少将

省级军区其实分为两类:一类隶属于陆军,共有3个;一类隶属于国防动员系统,共有28个。

两类省级军区的少将数量是不同的。

首先,介绍一下省级军区的命名。

我国的省级军区共有4种叫法:

1、23个省的省级军区叫做“某某省军区”,例如浙江省军区、江苏省军区。

2、4个自治区的省级军区叫做“某某军区”,不含“自治区”,例如广西军区、宁夏军区。

3、天津、上海、重庆这3个直辖市的省级军区叫做“某某警备区”,即:天津警备区、上海警备区、重庆警备区。

4、北京作为首都,地位特殊,叫做“北京卫戍区”。

其中,仅有北京卫戍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隶属于陆军,由陆军和所在战区管理;其它则隶属于国防动员系统,由国防动员部管理。

其次,介绍一下隶属国防动员系统的28个省军区。

军改之后,省军区的职能大幅缩窄,以国防动员、征兵、国防教育、国防设施保护、双拥、军民融合、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为主,不再下辖作战部队。

因此,省军区的下设机构也发生了改变,原先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全部撤销,组建“办公室、政治工作局、战备建设局、国防动员局、保障局(副师)”5个师级单位。

相对应的,省军区的领导班子也大幅缩减,除了“司令员、政委”两个正军职外,一般只设“1-2位副司令员、1位副政委”,不再设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这2个职务。

因此,现在的省级军区一般只有4-5位少将,包括2位正军级少将、2-3位副军级少将。

【注】:现在指挥管理军官实行“一职一衔”,不再设辅助军衔,正军职、副军职都对应少将军衔。

然后,介绍一下北京卫戍区。

北京卫戍区拱卫京畿,其机构是参照集团军进行设置的,仍然保留参谋部、政治工作部、保障部等部门。

卫戍区的领导班子包括司令员、政委2位正职,以及2位副司令员、1位副政委、1位参谋长、1位政治工作部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卫戍区一直都是正军级规格,从未改变。

只不过,军改之前两位主官会高配副战区级,副职仍是副军级;军改之后,两位主官不再高配,司令员、政委目前都是正军级少将。

因此,北京卫戍区目前共有7位少将,包括2位正军级少将、5位副军级少将。

最后,介绍一下新疆军区和西藏军区。

新疆和西藏作为西部边陲,直面各种威胁,两个军区都已先后升格为副战区级。

因此,两个军区都有司令员、政委2位副战区级中将。

同时,两个军区的副职数量较多,副司令员、副政委一般是3-4位,加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一般有9位左右的正军少将。

至于保障部部长、副参谋长、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等等都是副军少将。

综上所述,新疆军区、西藏军区的将官人数多于北京卫戍区,多于其它28个省级军区。

欢迎点赞、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日军旅团长和师团长的军衔分别是什么

师团,是侵华日军的常设军事单位,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军级,也即师团长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军长;旅团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师级,也即旅团长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师长,这样比较下来,一般读者大概也就明白了。

由于日文原文就是“师团”、“旅团”,师团军事主官是师团长,旅团军事主官是旅团长;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的编制以师团为基准单位,一个师团,辖有2-3个旅团,兵力规模最少2万余人,最高有将近3万人。

师团以下是旅团,旅团以下是联队,联队以下是大队,大队以下是中队,中队以下是小队,小队以下是分队。

其中,联队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团级,但人数又比团级多,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联队有3800人的规模,有的缁重兵联队居然有高达4200人的规模,比一般国家3000-4000人的旅级作战单位的规模都大。

日军的大队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营级、中队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连级、小队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排级、分队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班级等。

旅团,作为侵华军队中的一种编制,是师团以下的编制,联队以上的编制,一般下辖2个联队,也有3个联队制的旅团。

人数规模历来不稳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为3000-8000余人,有的特大主战旅团居然有10000人,有时一个步兵联队3800人的编制,就超过了一个丙级旅团的3000余人的规模。

日军师团长的基准军衔为中将,很少有少将师团长的,也没有上将师团长;旅团长的基准军衔为少将,但有极个别的日军旅团长军衔居然为中将,至少在军衔上,与师团长并级了。

比如原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有“名将之花”称号的日军山地战专家阿部归秀中将,在河北涞源作战临时指挥部,被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部用60mm迫击炮击毙,是抗战时期被八路军击毙的侵华日军最高级别将领。

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赏赐

《古今刀剑录》曾记载,刘备在称帝后,于章武元年,在金牛山采得铁矿,便令能工巧匠铸造了八柄宝剑,这八柄剑长三尺六寸,被称为“蜀主八剑”。

其中一把为天子剑,为刘备自己所拥有,其余七把分别给了太子刘禅,梁王刘理,永王刘永,丞相诸葛亮,前将军关羽,车骑将军张飞,镇东将军赵云。

这八把宝剑,有七把剑都是赏赐出去的,这赐出去的七把宝剑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勋章,意在表彰对蜀汉建立做出突出贡献者,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前三把赐给了皇亲宗室,意在表明皇室权威。

后四把,其中一把赐给了蜀汉总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没有诸葛亮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蜀汉,而关张赵三人,是刘备最早的班底,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始终对刘备不离不弃,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为刘备冲锋陷阵,可以称得上是刘备的亲兄弟,所以,这后四把宝剑更大的意义在于功劳的奖赏和荣誉的象征。

那为什么没有赏赐给黄忠和马超呢?

01 资历不够

前四把属于蜀汉统治阶级,我们主要看后四把。

一把给文臣之首诸葛亮,另外三把关张赵,关张赵自然就不用说了,武将中资历最老。文臣方面,刘备刚开始只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他们三人属于二流人物,资历虽老,但能力不够,而能力有牛逼,资历还不错,那就只有诸葛亮了。

我们再来看看,老黄忠和锦马超,黄忠是在刘备借荆州攻取长沙后才跟随刘备的,比诸葛亮都要晚,而马超就更晚了,是在刘备取益州的时候才归顺刘备的。所以二者的资历不够。

02 功劳还不够大

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居无定所,寄人篱下,后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后,刘备才明确战略方针,借荆州,取益州,最后,建立了蜀汉,所以说,诸葛亮可以称得上蜀汉第一功臣。

而关张赵三人就不用说了,老班底,亲兄弟,打仗杠杠的,功劳也是大大的。

黄忠最大的功劳便是定军山斩夏侯渊,虽然功劳也是非常大的,但与其他四人相比,自然是差一些。刘备拉拢马超,主要是借助其威名,所以,马超自然也不是刘备的心腹,即便有再大的功劳都枉然。

亮剑里,赵刚是政委,评为中将,李云龙为什么是少将

按照书中说,赵刚也是少将啊。

红军不下校,抗战不上将,这是1955年军衔的基本要求,赵刚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已入党,所以他不属于抗战后才参加革命的,授少将没问题。

同样,1952年军官评定级别,李云龙只是副军长代理军长,属行政八级,1955年哪怕晋正军级,授少将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正军级职务接近一半人是少将,另一半资历深者是中将,少部分资历不足者则只是大校。

近代史以来罗姓名人有哪些

罗姓名人,我介绍过罗荣桓开国元帅、罗瑞卿大将等等,欢迎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军,他们是:

△ 罗东进,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罗荣桓元帅之子,生于1939年2月12日,1959年参军。历任第二炮兵部队某基地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副政治委员。1999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他是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

△罗友礼(1940.11— 2003.11.21 ),湖北鄂城(今鄂州)人,解放军中将。1959年12月入伍,1961年5月入党。历任月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副师长、副军长、集团军副军长、集团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第十届委员。

△罗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解放军少将军衔。罗青长之子,1950年出生,1968年入伍,参加过抗美援老(挝)战争 。后任驻丹麦军事副武官、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

还有罗姓名人,欢迎补充介绍。

兵少将寡的方国珍为何敢与朱元璋决战

朱元璋和方国珍都是元末义军的首领,论资排辈别说朱元璋了,就是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都得尊称方国珍一声前辈。然而风云变幻,世事无常,昔日的小辈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与之相比方国珍的实力犹如蚍蜉。所以当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后,方国珍不得不进行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对明军究竟是战还是降?

战吧?说的是很容易,但是光靠自己打不过啊,朱元璋的部队军纪很强,令行禁止,战斗力那是杠杠的。陈友谅厉害吧,结果连败于朱元璋,六十万军队玩了个精光。张士诚厉害吧,地盘纵横千里,带甲数十万,被徐达带着二十万将士灭了,只花了一年。方国珍仔细盘算了一下自家的家当,发现兵少将寡,地盘主要也是浙东三路温州台州和庆元路,而朱元璋本就很强,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后更是兵多将广,地大物博。

打不过,那么降吧?说的也很容易,这么多年割据一地,方国珍早就喜欢上了这种土皇帝的生活。一旦投降,这种生活将不复存在。而且这些年来方国珍对朱元璋时叛时附,反复无常,朱元璋早已恨得牙痒痒,以前倒是有陈友谅张士诚拖住了朱元璋,现在两者已灭,方国珍这心里也虚啊。最后他还是决定为了荣华富贵豁出去了,战。

方国珍疆域

方国珍敢战有以下几种考虑:

一,朱元璋刚刚经历大战

1366年9月,朱元璋命令徐达为大将、常遇春为副将率军二十万攻灭张士诚,次年9月,明军击破苏州城,张士诚灭亡。方国珍认为张士诚毕竟曾拥兵数十万,明军经过一年血战,伤亡必然不小且十分疲惫,需要经过长期的休整,且为了攻灭张士诚,朱元璋的粮草物资兵器铠甲也必然消耗众多,重新囤积所废时间也绝不会短。短期内根本不具备攻打自己的条件,自己完全可以趁机招兵买马,囤积战争物资,打造兵器甲胄。在陆上挖深沟、筑高垒、训练步骑;在海上打造新式战船、训练水师,整军备战。

二,朱元璋太过强盛,打破了战略平衡,成为了众矢之的。

自朱元璋1363年于鄱阳湖击破陈友谅大军并射杀陈友谅,次年击破武昌灭亡陈汉;1366发兵进攻张士诚,并于次年灭亡张士诚以来,已经打破了战略平衡,鼎立之势已经不复存在,朱元璋实际成为了除蜀中明玉珍以外所有人的头号大敌,尤其是元廷深以为患。1366年,元廷封名将王保保为河南王、征南大元帅,屯重兵于河南,准备进击江淮。而南方的陈友定占据八闽之地,实力也很强。于是,方国珍屡次通好两者,企图互为犄角,以拒朱元璋。

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自起兵以来方国珍的战术就是打得过咱就打,打不过咱就跑,周而复始,待敌军疲惫,再行击破。不得不说这一套挺好用,方国珍用此法大败几路元军,占据温州路台州路和庆元路。方国珍心想:与王保保和陈友定三方互为犄角,打得过朱元璋就打,打不过咱就跑,等跑到海上,那就是水师的天下,众所周知朱元璋部队长于步骑,短于舟辑,如果贸然与我部水师交战,朱元璋不胜反而会败。于是,方国珍大肆打造战舰训练水师,并将财宝转移到海岛上。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吞并了陈友谅张士诚的朱元璋实力大大超出了方国珍的预料,地大物博兵强马壮,重新集齐大战所用的物资和兵马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1367年9月,刚刚攻破苏州城、灭亡张士诚的朱元璋立刻命令朱亮祖率军五万进攻方国珍,迅速攻破台州路,再下温州路,征南大将军汤和率主力击破方国珍老巢庆元路,方国珍被迫逃亡海上,而后水师再遭击败。而此时原本约定互为犄角的福建陈友定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北方的元廷因为发生内讧正焦头烂额,由于元廷河南王 王保保企图并吞关中以李思奇为首的四大军阀,双方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根本无力南顾,于是方国珍被迫请降,朱元璋就此平定浙东,为南下平定陈友定奠定基础。

美国第八集团军副司令是什么军衔

一个非常冷门的问题,因为美军中的副职存在感不强,经常被各类军事文献给忽略掉了。如果是二战史资深爱好者的话,应该记得在诺曼底登陆中摔死的第101空降师副师长唐·普拉特,以及在西西里战役中被自己人炮火干掉的第82空降师副师长查尔斯·基兰斯,这俩倒霉蛋的军衔都是一致的:陆军准将,也都是李奇微曾经的同僚,因为这两个师后来合编为第18空降军。

(范佛里特晋升上将)

所以美军的军衔是很有鲜明特点的,在法定的永久军衔以外(这个之前讨论过),战争期间主要实行职务军衔制度(临时军衔),并且为了使职务等级清晰、平时方便管理、战时易于指挥,固定编制(军级以下)的职务军衔设置是非常明确的“一职一衔”,也就是说担任什么职务就应该授什么样的职务军衔,绝不乱搞。这一点跟蒋军是有明显区别的,蒋军在大陆期间,中将的职务可以从师长一直延伸到战区副司令长官。

具体来说,二战期间美军的副师长为一星准将衔、师长为二星少将衔、副军长为少将衔、军长为三星中将衔,再往下也比较清楚,团长(空军的联队长)为上校衔、副团长中校衔、营长为中校衔、副营长为少校衔、连长为上尉衔、副连长为中尉衔、排长是少尉衔,规则和原理可以类推。不过要注意,集团军和“集团军群”都属于非固定级别编制,尤其是第八集团军在50年代属于“野战集团军”,跟现在的集团军还不太一样。

(沃克中将)

所以首先要明白,美国陆军的“野战集团军”编制其实弹性很大的,它是一个既可以遂行战略任务、也可以执行战役任务的兵团,平时只是一级指挥机构,不辖实兵或只辖少量的实兵,只有到了战时才由上级调拨给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军或师级部队。理论上一个集团军在战时会下辖两到三个军,但如果任务需要的话,某战区内一个军或者若干个师之上也可以设置集团军司令部。

比如美国第八集团军1950年奉命驰援半岛战场时,“虎头狗”沃克中将紧急在大丘开设第八集团军司令部,而该集团军编成内当时仅有二个美军师40000余人,然后其他部队则由麦克阿瑟总司令部和参联会统筹调拨给它,不久以后,美国陆军第1军和第9军司令部恢复现役调往半岛,纳入到第八集团军作战序列之内。

(李奇微中将)

因此在志愿军入朝前,第八集团军已经下辖两个军四个师,番号分别是步兵第2师、第24师、第25师和骑兵第1师,总兵力已达15万余人,其中集团军属的特种兵科和支援部队数量较多。但这还是战役级兵团的级别。而到了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美第八集团军已经扩充到三个军、八个师另附两个团(东线原第10军也纳入其指挥系统),总兵力突破38万人(二战后期第12集团军群才40万人),已经成为美军在半岛的唯一战略级兵团。

明白了这一层,才能够准确理解美军“野战集团军”军事主官和副职的军衔属性,通常来说,当集团军仅仅是“战役级”兵团时,司令官标配为陆军中将,比如沃克、李奇微、范佛里特到任第八集团军时,都还是陆军中将衔。但是当集团军扩充为“战略级”兵团时,司令官的衔级就要升高一格了,比如朝鲜战争期间最后一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来的时候确实是中将,但是到了1953年金城战役期间,已经晋升为四星上将!

(沃克和参谋长)

那么副司令肯定要比司令官的军衔低一格,因此在普通的野战集团军司令部里,标配是中将司令官、少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比如巴顿在北非担任第7集团军司令期间,他的副司令就是埃斯少将,哪怕是巴顿调走或者在任内出现伤亡,埃斯都不足以接替他的职务,因为军衔刚刚是少将。我们都了解沃克翻车而死然后李奇微接任的历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李奇微从华盛顿动身万里迢迢东来之际,第八集团军曾经有两天的“代理司令”,那就是美第1军军长米尔本中将。

显然,此时的第八集团军肯定没有中将副司令,否则不应该由米尔本军长来代理,直接把副司令转正就可以了。查到过一张李奇微担任司令时期的第八集团军高级军官合照,副司令是柯尔特少将,他不具备直接晋升为集团军司令的条件,只可惜,没有查到这名少将的相关资料,但是钢盔上的星星数量很容易辨认出来。

没有担任过中将军长的军官,通常是不可能获得集团军军事主官职务的,这是美军惯例。比如欧洲战场上的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霍奇斯中将,是1944年8月升任该职的,而在此之前的1944年1月到7月,其职务是“第一集团军副司令”,他在1942年担任军长时的军衔已经是中将,只不过在诺曼底登陆期间,委屈做了司令官布莱德雷的副手,老布一升“集团军群总司令”,他顺理成章接手。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第八集团军在李奇微之后的继任司令范佛里特,是1947年出任驻欧美军第一集团军司令的,而他在1945年初就已经是第3军的中将军长。第一集团军是诺曼底登陆期间美军唯一的重兵集团,规模远超后来拆分或者新建的第三、第七等集团军,所以集团军副司令也可以是中将衔,这就是集团军级别的不确定性,不能静态的去解读它。

因此到了半岛战争的尾声阶段,第八集团军已经成为半岛当时唯一的美国大型野战集团军建制,它其实已经等同于一个战区指挥机关,遂行战略任务,当然级别也相应提高了。1953年2月13日,当泰勒中将到任第八集团军时,一并兼任联军地面部队总指挥,也就是说不仅指挥着38万多美军,还指挥着几十万韩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所以晋升四星上将势在必行。

既然司令官是陆军上将了,那么副司令和参谋长的衔级也当然水涨船高,此时第八集团军的副司令和参谋长都换成了中将级军官,这一点从停战谈判的代表团名单里就可以直白地体现出来。当1951年7月停战谈判刚刚开始时,美方代表团里面的第八集团军代表,是参谋长雷迪斯少将,期间谈谈打打,到1953年5月停战协议签定之前:

美国第八集团军参谋长威廉·哈里逊中将,已经接替美国远东海军司令乔埃海军中将,出任联军代表团首席代表。集团军参谋长都换成陆军中将了,副司令当然不可能再是少将了,遗憾的是,没有查到副司令名字,希望掌握资料的同道们给补充和完善上。

(李奇微在战场上)

如果《亮剑》中的张大彪没有战死,在大授衔期间,会被授予少将军衔吗

张大彪在《亮剑》中初次出场的时候,还是新一团的营长。之后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张大彪也被调入独立团,升为团参谋长。到淮海战役时,李云龙已经升为华野二师师长,张大彪也跟着水涨船高,升为二师参谋长,比团长略高半级,但比师长低半级。战争结束后,张大彪没有再出场。

不过,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爱将,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应该说,在李云龙的部下中,打仗的时候他最喜欢用的就是张大彪,所以,他参军虽然比二营长沈泉要晚,但明显比沈泉要受重用,资历虽然不如独立团副团长邢志国,但在李云龙心目中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说是左膀右臂也不为过。包括看地图等基本作业能力,张大彪都在独立团其他人之上,所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到解放战争结束时,伤愈复出的李云龙已经升为代军长,如果张大彪此时仍然在李云龙麾下,那么是有可能会继续跟着李云龙水涨船高升级的。

再参考段鹏。段鹏入伍是在抗战期间,而且一直是警卫员,到抗战结束前和尚魏大勇牺牲,段鹏才升任警卫班长。在李云龙和丁伟在军校学习期间,丁伟和段鹏误打误撞的在旅馆碰到了一次,此时的段鹏已经是李云龙麾下的团参谋长了,而在赵庄之战时,段鹏还是侦察连长,不到营长的级别。即便是段鹏此后到1955年时不再晋升,那么他的团参谋长职务也有机会得到一个中校军衔。

还可以参考1955年少将中排在第一位的解方的经历。解方1930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东北军中供职,1936年在东北军中秘密入党,到1940年时已经是东北军血统的国军五十一军的工委书记,此前曾担任一一四师师长,已经是少将军衔。1941年离开东北军,奉命返回延安,在军委工作,曾任军委三局局长等职,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参谋长,参加了停战谈判,这个资历时非常高的,按理说应当时有机会授予中将的,只是各种原因考虑之下,才只授予了少将,但是排在第一位。

《亮剑》中对张大彪的具体经历并没有交代,只是提到了他出身于西北军血统的二十九军大刀队,这个经历和魏大勇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在亮剑开始时,魏大勇还在鬼子战俘营里,而张大彪已经是李云龙的新一团的营长了。这就是说,他加入八路军要更早,很可能是负伤或是其它原因导致掉队,碰到了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的李云龙的八路军,从而加入的。而且,以他抗战爆发仅仅两年多时间就担任营长来说,也说明他有可能是带资入股的,不是一个人加入八路军,否则不会晋升这么快。

即使如此,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左膀右臂,就算在李云龙晋升为军长之后,张大彪已经转正担任师长职务,除非他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并且有突出表现,否则他的资历是不足以授少将的,只能是大校军衔。比如秦基伟,如果不考虑上甘岭战役中的重大突出表现,他的级别可能就只是少将,但是因为上甘岭战役的表现,他就被授予了中将。如果他到1955年时仍然停留在师参谋长职务上,那就只能是上校了,连大校也没有。

荆门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荆门有开国将军5位,分别是上将陈士榘,少将邓家泰、李建良、董家龙、龚兴业,他们都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今天再介绍几位1988年后授衔,从荆门走出的将军,他们是:

△孟鸣,湖北省荆门钟祥人,武警少将警衔,曾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副政委。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担任武警反恐突击车方队将军领队。2015年1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赵东方,湖北省荆门沙洋十里铺人,武警少将警衔。1965年12出生,1983年10月入伍,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曾任武警湖南省总队直属支队支队长,武警湖南省总队副参谋长、参谋长,武警江西省总队参谋长、北京总队副司令员等职。2018年12月28日晋升少将警衔。

△徐有泽,湖北京山市罗店镇徐河村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63年生,历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主任,陆军第41集团军第123师师长、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陆军第81集团军副军长。2014年晋升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