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千载身穷皆可悲,
谁知心富有颜回。
己悲物喜全不晓,
探讨真知乐忘归。
颜回居陋巷,箪食瓢饮,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为什么不帮
作为孔子,颜回故乡的人,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有义务有责任来回答。对于这样的严肃问题,由于自己学疏才浅,很难满足网友们的要求,请凉解。
颜回居陋巷箪食瓢饮,说明颜回家境并不富裕,平日粗茶淡饭,14岁拜孔子为师,终生侍奉孔子,从没做过官。他不但勤奋好学,为人谦虚,紧慎。虽然家境贫穷但在尊贵面前不自卑,在穷人面前不骄横。他崇尚施仁政,没有战乱的和谐社会。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不说明他的生活挑剔,要求过高。而是讲他在祭祀先人和苍天时,一定要这样精细的用心去做。
颜国生活窘迫,孔子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每当明资助颜回时他都不要,暗帮助他还不取。这还引出一段小故事:话说孔子资助颜回不要,孔子想出了个办法,就是在颜回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派人放了一绽金子,上面写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绽金“就放那儿了,等颜回走近看到闪闪发光的一绽金子时,四周无人,他拿了起来一看,上面还有“天赐颜回一绽金“的字,这是天意呀,可颜回并没动心,而是拿起金子来,在另一面也写了几个字“外财不发命穷人“,又把金子放回了原地。孔子的家人捧着金子还给孔子时,孔子很是激动,对于颜回的人品更加敬佩。
颜回和孔子一样,也被后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封,清嘉庆帝封颜回为“复圣“,仅次于孔子“圣人“,孟轲“亚圣“,后面还有曾子“宗圣“。
“一箪食,一瓢饮”是什么典故
出自《论语·雍也第六》 ,原句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吃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贫困简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这样的清贫,颜回却不改变向道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德啊。
箪食:一竹筐饭。
瓢饮:指一瓢汤。
这个典故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