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杜牧、白居易、陆游都是怎样记录清明心境的
杜牧、白居易、陆游都是怎样记录清明心景的?
唐代诗人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项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是一首著名的清明诗。本来清明应该是春天的一个好的节日,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情,可是杜牧确写得如此凄风苦雨,心情低落不堪,将当天的清明节的春雨天气,行走在路途的苦闷心情跃然纸上,有心写的雨天行人路上无奈心情,无心写的“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确将“杏花村”的酒一下写出了名。
白居易的诗的心情就好多了,晴朗的夜里在月光下散㱑,围绕豪华的官府,独绕回廊慢㱑,听着远方管乐演奏音乐,心情舒畅地迈步看着春花。
南宋陆游的诗所表露的心情也是不舒服的,写出了人世间世态炎凉,客住京城的无奈,蹉跎不顺的,夜晚难以入眠闻雨声,百无聊赖,幸好还有几天清明时节可以到家了,聊以自慰。
总之,“存在决定意识”这句话早已说得十分清楚了。无论是哪位著名的诗人写的诗,都与当时的环境和心情是一至的,“诗言志”就是表达当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思的。
感觉杜牧的《清明》就是流水账,其文学性体现在哪里
感觉杜牧的《清明》是流水账,其文学性体现在哪里?
(原创)题主说杜牧的《清明》是流水账,我觉得不妥。
先看这首诗的全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前两句,先从漫天纷飞的细雨着手,描写了在雨中赶路的行人。纷纷的细雨与欲断魂的行人相互呼应,是实写。纷纷细雨更加显得行人凄励的心情,清明时节,天气仍然微凉,加上纷纷飞扬的细雨,使得行人难勉显得“欲断魂“之感。
在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由“借问“转笔,于是,转出了“牧童遥指杏花村”来,是答句。这个答句不是牧童在答,而是“遥指”作答。这句十分高妙!
高妙之处在于牧童并没有说出前面就是杏花村,而是“遥指”中的“指“,不用牧童开言,问者就知道,在濛濛细雨中隐约出现的杏花村。
这首诗的文学性在于从诗中出现了一幅生活中的图画:行人在濛濛细雨中,显现出微冷欲酒,这时遇见一个牧童,行人相问牧童,牧童用手指着前边隐约看得见的杏花村。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道理。
全诗四句,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故而从唐代流传至今。
那里有流水账之感,只是按事情发生的顺序而写而已。
所以,我没有读出流水之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杜牧的千古名篇《清明》到底好在哪里
杜牧的千古名篇《清明》是一首无论从意境、语言、格律等各方面而言,都具有佳作之风范,为世人吟诵不绝,其原文如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认为这首诗的绝妙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点明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
这一点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也有类似,只不过这是指绵绵秋雨的季节。清明时节,天气由清冷将转为温暖,这时也是天气多变之时,也许昨天还风和日丽,今天已阴雨霏霏、春寒料峭。所以该诗开篇便以“清明时节雨纷纷”既点明了时间,也隐含了此时的气候特征,可谓一语多指,蕴含丰富。
二、语音质朴,言简意丰。
这首诗语音质朴流畅、自然真切,毫无人工刻意雕琢之痕,却将走在“雨纷纷”的清明里的“行人”丰富的情感、烦复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看见乍暖还寒时,蒙蒙细雨中行色匆匆、衣襟尽湿、愁绪满面的行人。但作者并未用一个“愁”字,而是用了“雨纷纷”“欲断魂”来形容无边的愁绪,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可谓绝妙之笔。
三、意犹未尽,令人遐思。
该诗最后以“借问酒家”和“牧童遥指”的动作描写引出来“杏花村”这个能勾起人们无限遐思的名称。也许是在开满杏花的枝头悬挂书有“杏花村”酒帘的酒家,也许前面名为“杏花村”的地方有酒家,也许前村所产之酒名为“杏花村”,也许是作者心中的驿站名为“杏花村”……
总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虽看似平淡但却蕴含丰富,使人浮想联翩,须仔细体会,方知其真味。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