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何提升个人眼界
常常说我们要打开自己的眼界,扩展自己的视野,但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于打开自己的视野,我们很可能有些自我麻醉,仿佛自己只要是在工作的,自己有不少朋友的,自己常常到处旅行的就打开了自己的视野,这是一种自我陶醉的迷思而已。
●三种常见的所谓打开视野的方式
——工作圈:每天工作都能接触不少的人,但是这些人其实都是一个小圈子的:要么这些人都是公司的同事,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面孔,是个小圈子;要么接触的都是这个行业的人【特别是做销售的人,因为天天都要跑业务。但是让我困惑的是,有不少做销售的人往往觉得自己见多识广,虽然我也做过多年的销售工作,但是我却认为他们见得都是这个行业的人,他们识得都是这个行业的人,并不见多也不识广,反而是对商业的理解越来越固化于自己的行业特点,越来越打不开思路。而且做销售的人最看重的是销售,而不是产品。不一心关注产品的公司,都是没有社会领导价值的公司。乔布斯的看法一样:当一个公司的高级领导层是销售上来的时候,这个公司就快要完蛋了。】,对这个行业以外的人和物接触不多,也是个小圈子。
——朋友圈:能和自己成为朋友的人,秉性都差不太多,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不会有太多差别,而且这些能常常接触的朋友的人数是有限的,不可能超过100个(可以参看我的历史文章《朋友关系的四层分级,分级错了则心就忙乱了》,我这个100个是指的朋友圈的内部三个层级),所以接触下来之后,其实能给自己打开的眼界也不会越来越宽,而是保持这个宽度。
——各处旅行:各种旅行是能打开眼界,但是打开眼界的作用大约只有5%,因为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实在的,余下的95%的眼界用眼睛是探测不了的,需要用大脑提升到抽象的层级才行。为什么说各处旅行只能打开所处世界的5%的眼界呢?一则:旅行都是现在进行时,旅行到一个地方,是不可能体验这个地方在1个月前、1年前、10年前、100年前的样子的;二则:旅行都是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但是那个地方的人的文化内涵,那个地方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靠旅行得到的;三则:旅行只能见到方圆1公里内的事物,所以要看到所有事物,即使只是在海南这么大的一个地方,也会花费你至少1年的时间去旅行。四则:如果那个地方发达,发达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深刻得去分析其历史、文化、科技、人文、体制、格局等才能知晓。
想想我们常见的所谓打开自己眼界的方式吧,自认为的工作上接触不少人,自认为的朋友很多,自认为的常常到处旅行。其实这3种常见的方式,是能让自己长眼界,但是长眼界的速度很慢,其次长得眼界还是处于信息般的、数字化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算法般的、公式般的阶段。【关于信息和算法,知识和认识的论述,请参考历史文章《互联网时代,信息价值陡降,算法价值陡升。重新认识信息,建造自己的算法》】
●感性的认识 VS 论理的认识
引用一段主席的文章里的话,就能明白我们该怎么样打开眼界的广度和等级了: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的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体会到了吗?一定要从实际的、具象的事物中,抽象出一种理论高度,而这种理论就是一种算法,这就能给自己提供一件思考工具,能分析处理这种类型的各种事物,而不是单单针对某一个事物。
美国的巴克敏斯特-富勒(集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发明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拥有55个荣誉博士学位和26项专利发明)就提出世界上万事万物会遵循200来个原则,他在离世前已经总结出了100多个原则,他认为只要遵循原则,就能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自己的实践力,就能分析处理各种事物。注意他的说法是“200来个原则”。
查理-芒格(巴菲特好友和合伙人)也提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遵从的一套又一套的模型,他认为这些模型大约有100多种,如果自己能提炼出这100多种模型,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知道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些模型来处理,就能获得很多的财富和思想,他就提出永远不要有学科的概念,不论什么学科都是人类自己分的,大自然没有学科界限的,如果要能自己提炼出自己的100多个模型,必须什么学科都懂,这个懂不是懂公式什么的,而是懂得概念和模型。比如对于进化论,只需懂得进化论这个概念和模型,并运用到对生命系统中去(经济社会,复杂体系都是生命系统)分析。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能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扩展自己的视野呢?我自己的历史文章里,反复出现的词语是“算法”【算法、公式对应的词语是信息、数据,这个的论述还是请参看历史文章《互联网时代,信息价值陡降,算法价值陡升。重新认识信息,建造自己的算法》】。那继续这个词语的话,我们应该做的是,形成自己的很多种算法,从而构建出自己的数学体系。
这个算法也是没有学科界限的,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接触的事物有限,比如高层政治、城市设计、金融运作等等都是我们不能触及的,所以这些方面的算法,我们就不用去获取,知道这些方面的知识、信息即可。
获取算法是要花很多努力来思考、来实践的,但是获取知识和数据很简单,看看书,看看新闻,看看手机就能储存在自己大脑里了,这个是很简单的。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扩展自己的算法呢?
(1) 多读书,没有学科的界限,但是要多读讲模型、讲算法、讲认知的书和文章,知识类的、信息类的、数据类的书和文章少读。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比如一周能有10小时来读书的话,那么80%就是8小时用来读讲认知的书籍和文章,20%也就是2小时用来读知识和信息的书籍和文章。
(2) 多思考,自己要开始尝试着提炼出自己的抽象的理论来,怎么知道自己提取的是抽象的理论呢?很简单,你在阐述这个理论的时候,里面是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信息的,都是抽象的词语所构成,所以最后用来分析这个类型的事物的时候,直接把事物往里面代入就行了。
(3) 多修正。自己比如形成了对人的判断的算法,但是用来分析人的行为的时候,发现“咦,怎么我的算法不对了呢?”那么就要修正自己的抽象理论,事实就在那里摆着,自己的算法解释不了的时候,需要修改的不是事实,而是自己的算法。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又一套算法的时候,你在工作的时候会看到不一样的画面;你在交友的时候会看到不一样的画面;你在旅行的时候会看到不一样的画面。别人处在感性认知的阶段,你已经处于论理的认识了(按照主席的词语)。
我认为作为普通人,如果想做出一些不错的成就(成为伟人那种成就我就不谈了),以下几个方面是很很很重要的,一定要提炼出自己的算法:
*看人识人的算法
*个人目标的战略设定、战术执行的算法
*健康生活的算法
*快速学习能力的算法
*分析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算法
都是省会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出来的眼界视野真的差很多吗
总体来说是的,但是具体也分地方。比如佛山是新一线,厦门是二线,难道厦门的眼界不如佛山吗?显然不会,只能说佛山这类城市更适合草根创业,但不代表眼界就宽就更高。
不过二线和新一线最大的区别是新一线城市都很强,但二线是强弱差距比较大的,比如二线有无锡、福州这种万亿俱乐部城市,有宁波、大连、厦门这种计划单列市,但也有保定、廊坊、台州这种实力跟三线几乎没区别的城市。若是在这类城市,那跟新一线的眼界就差很多了。新一线一些城市尽管GDP规模赶不上一线,但是繁荣程度已经不亚于一线,只是城市规模小一些而已。弱二线就不同了,城区化率本就不高,繁荣的区域也比较集中,极度缺乏好企业。新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最少的也有30多家,最多的上百家。可是绝大多数二线城市上市公司普遍不超过10家。这对于中高层次人才就业和民企竞争力来说都是偏弱的,行业覆盖率自然也差很多。
越是发达的城市,产业越是多元,跳槽机会越多。机会不仅是挑出来的,也是跳出来的。在新一线城市各种专业都有更多的平台当备选,不会出现遇到工作瓶颈时难以选择捷径的情况。
至于城建那就更是如此了,像中山、嘉兴、金华这些长三角珠三角的二线城市,也只是因为城区人口规模大、经济强而入围,城建配套水平跟弱二线省会都没法比,更别说比医疗、高教、交通这些东西。所以抛开民营经济的话,这些二线城市不比三线强多少。
新一线就不一样了,15个城市是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强省会城市组成,都是综合型强市,没什么明显的短板,尤其城建、医疗、教育、交通等都是强项,产业均衡性也更好。
如何才能有更广阔的眼界
人要有更广阔的眼界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增加自巳的知识,来扩大眼界。
经常参加旅游,欣赏大好河山,知名景观,壮美山河,大城市建设格局,人文古迹,历史文化。经济条件好的还可以出国。除了解人文景观,生活习惯外,还了解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以及政治经济壮况,这是通过直观听和看增加的知识面。
另外是通电现,网络,媒体简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增加知识面。
还有从书本上,通过系统学习得到的知识。如文学,数学,历史,地理等积累的知识,积累的越多,知识面就越广,你才有更广阔眼界。
刚出学校的毕业生应该如何更好的开拓眼界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先给出答案: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被怕犯错。
首先,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对自己和未来都是满怀憧憬的,但是又缺少方向和行动力。建议首先给自己的一个基础定位和一个简单的短期规划。例如学师范的,可以尝试在机构里面做一个任课教师积累经验、2年内升为主管或公考进入公办学校。
第二,提到开拓眼界,那方式方法就更多了。当然大方向要有,比如想要发展的城市、想要从事的行业、想要选择的团队等等。在明确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专业以后选择一个起步行业,找到一个良师益友,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在开拓自己的眼界。对于年轻人任何的学习都是一个积累和开拓眼界的机会。
第三,在明确了自己的大方向以后建议有机会有能力的前提之下尽量选择年轻人居多,有积极的公司工作氛围和文化的单位起步,这样的地方相对来说能学到东西、拓展眼界。同时也要果断的在薪资待遇和眼界开拓之间进行平衡的选择,因为这两者不总是都能兼顾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想要拓展眼界是非常积极的想法,但同时要迅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层级。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回答完毕,希望我的答案能给您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