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在三、四十年代天津相声一哥之争是侯宝林和常宝堃,没马三爷什么事,你以为呢
- 相声演员常贵田是怎样一个人
- 宝字辈相声艺人,谁可以排进前五名
- 相声文字辈门长是谁为何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 天津常门,除了常连安、常宝堃,还有什么杰出的相声演员吗
- 求常宝堃数来宝文本
- 如何评价相声艺人张寿臣
- 如果常宝堃不早逝会超越侯宝林吗
- 相声经典搭档常宝堃赵佩茹,高英培范振钰,赵振铎赵世忠,冯巩牛群,郭德纲于谦,还有哪些
- “文哏大师”苏文茂一共收了多少个徒弟比较有名的都是谁
有人说在三、四十年代天津相声一哥之争是侯宝林和常宝堃,没马三爷什么事,你以为呢
也不尽然,当年在天津有著名的相声五档,分别是“张寿臣、戴少甫、马三立、常宝堃、侯宝林。”
常宝堃和侯宝林也许在四十年代会更受欢迎一点,但这可不代表天津相声界就是他们俩的天下了。再怎么说,马三爷当时也是在天津可以叫的上名号的人物。虽然他的祖籍并非天津本地,但好歹也是出生于相声世家,外祖父是第二代相声演员恩绪,父亲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不管是论身世还是辈分,他都要高侯宝林和常宝堃一头。
在三四十年代,相声还是小剧场、天桥上的民间艺术,当时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相声演员想要闯出名声很难,基本都要靠着自己的实力和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所以谁更红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相声“一哥”也并不能代表真正实力。
建国以后,常宝堃在朝鲜慰问演出中发生意外,遗憾去世。当时的天津,也就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两个人能争一争所谓的“相声一哥”。侯宝林和马三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相声风格。
侯宝林进入了体制内,经常以国家的名义演出,其内容也是比较高雅、文明的,他擅长曲腔唱调,相声的四门功课中以学和唱最为著称。因为有了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侯宝林很顺利的把相声带入了千家万户,他前期的名气要高于马三爷不少,被称为一代相声宗师。
马三爷则是立身于民间,他的相声则是以俗为主,这里俗并非指“屎尿屁”,而是一种亲民、通俗的风格。马三立的贯口最为让人津津乐道,他开创了著名的“马氏相声”,代表作有《逗你玩》、《吃元宵》、《卖挂票》。马三立是一个大胆、正直的人,他的相声不但取材于市井民间,让人民有很深的代入感,亲切力加倍,而且还敢于直言讽刺政治势力,在人民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侯宝林被称为相声宗师,而马三立被称为相声界的泰斗。所以在观众眼里,马三立的相声功底更为高深,侯宝林对相声的贡献则是无人能及。
相声演员常贵田是怎样一个人
常贵田,出生在相声世家的常家,父亲是相声大师常宝堃,师父是相声界 “通天教主”赵佩茹。常贵田长期在部队从事相声表演,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不仅传统相声功底深厚,而且擅长创作表演新相声,是文字辈相声演员的佼佼者,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少将,是“相声界第一位将军”。
常贵田出生于相声世家
在相声界素来有三大家族之称,也就是常连安的常家、马三立的马家以及侯宝林的侯家,不过按照从业人数来说,常家可以说是遥遥领先,据说常家顶峰时期,从事相声表演的人数就有数十人之多。
常家的第一代相声演员便是常连安,他是相声界大门长张寿臣的代拉师弟,曾经在北京创办启明茶社,当时相声界的知名演员几乎都曾在此登台表演,可以说常连安对中国相声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推动作用。
常氏家族
常连安的长子常宝堃拜师相声门长张寿臣,少年时期的常宝堃一登台就取得了不俗的反响,由于登台的张家口盛产蘑菇,于是常宝堃得到小蘑菇的美誉。之后常宝堃长期和赵佩茹搭档,两人搭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当时天津最火的相声搭档,就连马三立和侯宝林也难以与之抗衡。
常贵田出生于1942年,是常宝堃先生的长子,也是常连安先生的长孙,可以说常贵田出生在标准的相声世家,而且其出生的时候正是常家相声的顶峰时期,自幼年开始,常贵田便接受了相声氛围的熏陶。
继承父亲遗志参军入伍
少年时期的常贵田得益于家族的相声氛围,已经表现出了不俗的相声天赋,而对于常贵田而言,最重要的转折还是9岁的时候,父亲的战场牺牲。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常宝堃积极参加入朝慰问团,并深入战场一线,然而不幸的是,在当年的4月23日,年仅29岁的常宝堃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常家哭作一团,当时的常贵田才9岁。
常宝堃在朝鲜战场
父亲的牺牲深深激励着常贵田,三年后,常贵田拜师父亲的搭档赵佩茹,系统学习相声,1958年,16岁的常贵田继承父亲遗志,参军入伍,参加了四叔常宝华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文工团。
常贵田和常宝华
之后的军旅生活中,常贵田曾无数次到前线为士兵演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常贵田深入前线,为士兵慰问演出,甚至几次都遭遇生命危险,而他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如果遭遇不测,就跟父亲一样。
常贵田的慰问演出需要结合实际,而不是背诵一些传统段子,因此常贵田锻炼出来了极强的创作水平,很多时候都是在慰问的时候,听到一些战士的事迹,回到驻地,常贵田就进行相声创作,形成相声段子,再表演给战士们听。
常贵田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常贵田曾长期和四叔常宝华、王佩元合作,他台风潇洒大气,表演火爆,创作表演的《帽子工厂》、《攀龙附凤》等都是时代佳作,单论艺术水平而言,常贵田先生绝对是文字辈相声演员的佼佼者,而且不仅擅长表演,而且更擅长创作,这使得常贵田先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相声演员。
海军少将常贵田
常贵田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海政文工团的少将,是相声界第一位真正的将军,不过即便有诸多荣誉,他依旧为人低调,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贵田曾经多次下基层表演,为驻守海岛的边防战士表演,海岛条件恶劣,驻守士兵只有几个,即便如此,常贵田依旧认真表演,而且和战士打成一片。
值得一说的是,在郭德纲拜师仪式上,常贵田先生还是郭德纲的引师。遗憾的是,2018年,常贵田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
宝字辈相声艺人,谁可以排进前五名
第一,通天教主赵佩茹。过去人的名字可以错,但同行认可的外号肯定错不了。赵佩茹号称通天教主,可见本事多大。
第二,单口大王刘宝瑞。刘宝瑞是第一个把相声带到海外的人,建国不久,在大陆和英美关系不好的时候,刘宝瑞能带人到香港开相声专场,可见刘宝瑞收欢迎的程度。
第三,小蘑菇常宝堃。常家因为有常宝堃才成为相声世家,现在还活跃在相声行业里的常家人,包括常家的徒子徒孙,都应该感谢常宝堃。
第四,侯宝林。侯宝林的技艺实际上不够排第四,但他建国后领导相声改进小组,为相声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勉强排第四。
第五,王凤山。王凤山是侯宝林的大师兄,晚年给马三立捧哏。在他去世后,马三立表示不再说对口相声了,因为找不到比王凤山更好的捧哏。
其实,这种排行没有实际意义,不过题主既然题了,那就排一个。排的这些人现在很多人都不熟悉,只能通过一些资料排。
相声文字辈门长是谁为何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相声文字辈的门长是谁?的确有三种观点,大部分认为是赵心敏,也有人认为是苏文茂,而1992年马三立在白全福收徒仪式上,更是斩钉截铁的说“文字辈的门长没别人,就是李伯祥”,不过这一说法仅仅是马三立的一家之言,不仅同行不认,而且李伯祥本人也从没承认过。
赵心敏,公认的文字辈门长
赵心敏生于1923年,是相声文字辈的艺人,宝字辈著名相声艺人李洁尘的大弟子。不过作为文字辈,赵心敏的年龄的确够大,他比师爷辈寿字辈的马三立才小六岁,比不少宝字辈的相声艺人还大一截。
文字辈谁最早拜师,并没有太确切的说法,毕竟在解放前全国各地消息并不灵通,而且许多人拜师之后,也没再从事这行,赵心敏拜师的确切时间也不太可靠,据说是文字辈第一个拜师的,即便不是第一个拜师,也是最早拜师的几位之一,加上赵心敏先生相声功底瓷实,相声同行便推赵心敏为文字辈的门长。
赵心敏
相声界的门长虽说一般都是最早拜师的,但是能耐也很重要,要不你拜师再早,没有能耐,相声界也不会有人服你,比如寿字辈门长张寿臣、宝字辈门长赵佩茹都是如此,文字辈门长赵心敏除了拜师最早外,其能耐也是可圈可点,相声泰斗马三立曾经就跟儿子马志明说过,让马志明多跟赵心敏学习,而按照辈分,马志明还是赵心敏的师叔呢,能得到马三爷的赞许,赵心敏的能耐可见一斑。
苏文茂,相声文字辈的取名者
不同于赵心敏先生拜师时间不可靠,苏文茂先生的拜师时间比较准确,那就是1943年,当时的苏文茂才14岁,而当时的赵心敏已经20岁了,所以赵心敏拜师可能会稍早于苏文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人拜师都摆过知,因为马三立后来在回忆两人拜师的时候,说道“赵心敏和苏文茂拜师磕头磕得都晕了”。
苏文茂之所以被认为是文字辈门长,主要是其影响比赵心敏大很多,而赵心敏之所以影响小,主要是去世太早。另外,相声界的文字辈,是因为苏文茂而来的,可以说文字辈的取名者就是苏文茂。
苏文茂
苏文茂拜师常宝堃后,改名为苏伯光,按照这个辈分,文字辈就是伯字辈了,不过后来苏文茂先生恢复本命从艺后,这一辈的艺人都按照苏文茂的本名,文字辈来取名,可以说文字辈正是由于苏文茂而来的。
李伯祥,马三立认可的门长
相比于苏文茂和赵心敏的年龄,李伯祥要小不少,李伯祥生于1938年,也就是苏文茂拜师成为文字辈的时候,李伯祥才5岁,自然不会摆知拜师,虽然李伯祥6岁就能登台献艺,被誉为相声界的小神童,但是李伯祥正式摆知拜师要晚了去。
马三立之所以认为李伯祥是门长的主要依据是:他认为口盟的也算正式拜师,要是这样算,李伯祥绝对是第一,因为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和赵佩茹关系极好,两人甚至互称师兄,两人在李伯祥还没出生的时候就预订了拜师,按照这个口头约定,李伯祥就是文字辈最早拜师的。
李伯祥
不过这个说法,也只有马三立认,甚至有人认为马三立和李洁尘关系不好,才故意这样捧李伯祥,当然这说法不一定靠得住。对于相声门长,李伯祥从来也没有承认,反而一直称呼赵心敏为师哥,也就是李伯祥也认为门长是赵心敏。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马季是文字辈门长,这说法更靠不住,因为马季虽然影响大,但是拜师是在解放后,这就好比侯宝林影响大,能耐大,但不是宝字辈门长一样。
天津常门,除了常连安、常宝堃,还有什么杰出的相声演员吗
常宝堃英年早逝。接下来常家的常宝庭是最出名的相声演员,与白全福搭档享誉全国。他是常门的佼佼者。
求常宝堃数来宝文本
马:这个相声,曲艺形式之一啊。 黄:对。 马:曲艺哪,又叫“什样杂耍“儿。 黄:哎,有这么叫的。 马:杂耍吗, 黄:嗯。 马:耍、弹、变、练。 黄:嗯。 马:说、学、逗、唱。 黄:什么都有。 马:我最爱唱。 黄:哦,您还喜欢唱? 马:不过“干唱“我可不唱。 黄:哎……怎么还“干唱“啊? 马:没有乐器伴奏,我不唱。 黄:唉,这上哪儿给你找乐器去? 马:甭找啊,在这儿哪。 黄:噢,就这“七块板儿“啊?呵呵呵呵…… 马:啊,怎么着?怎么着? 黄:还怎么着? 马:别小看这“七块板儿“,哎,这“七块板儿“,别小看。 黄:怎么着? 马:不好掌握。 黄:什么呀,就不好掌握…… 马:不好掌握,一般人打不了。 黄:这……一般人打不了? 马:我先来个“过门儿“,你听听。 黄:呦,这还有“过门儿“? 马:唉,先来个“过门儿“,乐器吗。(打板儿,过门儿。) 黄:嗯,行!要过饭! 马:什么叫“要过饭“哪?什么话,这叫! 黄:这我懂,啊。打这“七块板儿“,这叫“数来宝“,要饭的! 马:别听他的啊!说错了! 黄:说错了? 马:错了,唉,错了! 黄:嗯? 马:记住了!数来宝的不要饭-- 黄:不要饭? 马:--要钱! 黄:噢……这不一样吗! 马:要说这数来宝的也不容易。 黄:怎不容易呀? 马:讲究是现编现唱。 黄:那当然。都得这样儿。 马:得做到“三快“。 黄:哪“三快“? 马:眼快,心快,嘴快。 黄:这“眼快“是? 马:发现目标了。 黄:“心快“? 马:编出词儿来。 黄:“嘴快“哪? 马:跟着就得唱出来。 黄:要说是不简单。 马:数来宝的一进大街,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 黄:那是啊。 马:他跟这个一般要饭的还不一样。 黄:怎么不一样啊? 马:要饭的来了,大爷,大奶奶喊了半天,就许不给。 黄:那可不。 马:唯独这数来宝的要来了,往这儿一站,你就得给钱。 黄:哦,数来宝的一来,准得给钱? 马:哎。 黄:那是没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就不给钱。 马:你得听他唱的怎么样。 黄:我根本就不听。 马: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黄:哎,对啦!我就不给。 马:没你这样儿的! 黄:我就这样儿! 马:没你这么“轴“的! 黄:我就这么“轴“! 马:没你这么拧的! 黄:我就这么拧! 马:没你这么不是玩意儿的! 黄:我就这么不是玩意儿……你才不是玩意儿哪!怎么说话哪? 马: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黄:你不知道,我有外号儿。 马:外号儿? 黄:哎。 马:叫什么呀? 黄:我叫“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根毛儿不拔! 马:滑出溜? 黄:那是。 马:你没打听打听? 黄:啊,啊。 马:我也有个外号儿。 黄:你外号儿是? 马:榔头。 黄:榔头干吗呀? 马:你就是“瓷公鸡“,我把你那尾巴“棒“(敲、击)下一块来! 黄:嗬!我还有外号儿啦! 马:叫什么呀? 黄:我叫“钱锈“。 马:怎么叫“钱锈“啊? 黄:那是啊,钱,只一到我身上,那就“锈“住了!“钱锈“。 马:哦,我外号儿“铁刷子“! 黄:“铁刷子“什么意思? 马:专刷你这“钱锈“! 黄:你呀,也甭斗嘴儿。不信,咱俩就试一回。 马:咱学一学。 黄:怎么样? 马:可以呀。 黄:来。 马:打这儿起这桌子-- 黄:啊,啊。 马:就不是说相声那个场面桌儿了。 黄:那,这是什么哪? 马:买卖家儿那栏柜。 黄:噢,这就变柜台啦。 马:哎。 黄:那行。 马:我哪,就好比是这个数来宝的。 黄:那当然啦。 马:你往柜台里头一站,您就是买卖家儿“内掌柜“的…… 黄:行。 马:我来到这儿哪…… 黄:哎,哎,哎,不,不,不!什么叫“内掌柜“的?我成老板娘了是吧?! 马:不是。 黄:像话吗? 马:……买卖家儿那位……掌柜的。 黄:你呀,也甭这位、那位,这买卖儿就我这么一位大掌柜的。 马:大掌柜的? 黄:行不行? 马:数来宝的来了,往你门口儿这儿一站,我就开始数,你就准备给钱。 黄:我不给。 马:你不给我没结没完,我总这儿数。 黄:你数啊,不论你怎么数,你也是白数(白薯)。 马:……怎么“白薯“啊? 黄:那可不,数了半天不给钱,这不“白数“(白薯)了吗! 马:白数(白薯)不了! 黄:不信咱就试试。 马:咱来来啊,开始了啊。 黄:真是。 马:(打板儿、过门儿)“噢--“ 黄:不,不!您等会儿!您这“噢--“,这干吗?这是? 马:这是数来宝的规矩。 黄:什么规矩? 马:没唱以前,先得“噢--“, 黄:这干吗呀? 马:引人注意听。 黄:哦。 马:这跟那个唱戏、叫板,一个道理。 黄:哦,明白了,明白了。 马:噢-- 黄:叫板哪。 马:噢-- 黄:开始了。 马、黄:噢-- 黄、行了,行了!你跑这儿轰鹅来啦?“噢--“没完了是吗? 马:重来,重来了啊。 黄:什么呀,这叫! 马:噢,这个竹板儿打,(我这)进街来, 铺户这个买卖两边排, 是也有买,也有卖, 也有这个幌子和招牌。 金招牌,(我这)银招牌, 里里外外的挂出来。 这边儿写:特别(这个)减价大赠彩; 那边儿写:(这个)白送一天您快来。 说你也来,我也来, (这个)大掌柜的发了财! 您老发财我沾光, 路过相求来拜望。 一拜君,二拜臣, 三拜掌柜的大量人。 人量大,(我这)海量宽, 刘备老爷坐西川。 西川坐下了汉刘备, 保驾的臣,三千岁。 人又高,(我这)马又大, 豹头环眼把胡子乍, 是大喊三声桥塌下。 夏侯杰,落了马, 曹操一见也害怕。(小过门儿) 我在那边儿拐了个弯儿, 我扭项回头拜这家儿。 我拜了他,不拜你, 你说傻子没道理。 大掌柜的真不错, 站在(这个)门口儿一个劲儿的乐, 您把(这个)铜子儿给几个, 拿回家去好治饿。 这位掌柜的好说话儿, 他留分头、光嘴巴儿, 身上穿着个蓝大褂儿。 手里边摇着个白折扇儿, 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黄:咳!走,走,走,走,走! 马:噢,你叫我走,(我这)不能走, 走到了天黑空着手, 一分钱我这也没有, 老傻还得饿一宿, 我求掌柜的高高手, 你要给钱我就走! 黄:去,去,去,去! 马:哎,叫我去,我不能去, 去到了天黑吃谁去? 一没房子二没地, 老傻多跑几里地。 掌柜的别说推辞话, 穷人沾光没多大。 黄:我看你刚才好像来一趟了? 马:噢,大掌柜,你别起火, 那刚才来的可不是我。 他是谁,我是谁, 别拿张飞当李逵。 我是我,他是他, 各人有钱个人花。 大掌柜的看一看, 你别拿孟良当焦赞。 黄:我说你呀,来巧啦!我们掌柜的不在家。 马:噢,一句话,(我这)算白搭, 你说掌柜的不在家。 掌柜的不在你老在, 你老办事更明白。 我看掌柜的走不远, 有这个买卖把他管。 里推外,外推里, 大掌柜的就是你。 黄:嗯,是我,啊,是我。怎么着?我呀,没钱。 马:噢,你说没有我说有, 这个票子洋钱柜里头。 你要有钱你不拿, 票子不会往外爬; 你要有钱你不动, 票子不会往外蹦; 不会爬,不会蹦, 我求掌柜的往外送。 黄:我说你贫不贫哪? 马:噢,说我贫,那我就贫, 我不偷不摸是好人。 我一不偷,二不摸, 三不打抢,四不夺。 这个数来宝的流口辙, 我不耍贫嘴不能活。 黄:我说你凭什么找我要钱哪? 马:噢,大掌柜,你听其详, 截(打)周朝列国就有我这行。 孔夫子无食困陈蔡, 多亏了范丹老祖把粮帮。 借你们吃,借你们穿, 借来(这个)米山和面山哪, 直到如今没还完。 我不论僧,不论道, 不论你回、汉和两教, 天主堂,耶稣教, 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 黄:你都要啊?你知我这是什么买卖儿? 马:噢,我从小没念过《三字经》, 您这个字号认不清。 黄:哎,认不清没关系,我告诉你。我这是呀,切面铺。 马:行咧!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 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 您这个棺材真正好, 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装里死人跑不了, 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 黄:不,不,不!停!停!怎么出来棺材铺啦? 马:你不说的吗,开棺材铺吗? 黄:谁说棺材铺啦?切面铺! 马:切面铺? 黄:哎。 马:切面铺没意思。棺材铺,棺材,棺材,官保发财。 黄:噢……不,不,不!发财,也不开棺材铺。 马:就棺材铺吧,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黄:哎!不,不,不,行了,行了!咱别对付行吗?我就是切面铺。 马:别介,别介。 黄:什么叫“别介“呀? 马:这个棺材铺这词儿我熟啊。 黄:噢……你熟我就得就合你呀?有这道理吗?!就是切面铺,有词儿你就唱;没词儿,走!啊。 马:非切面铺? 黄:就是切面铺。 马:切面铺。 黄:那可不。 马: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的是……切面铺。 黄:哎,切面铺。 马:怎么样? 黄:哎,行。 马:切面铺,切面铺……卖切面…… 黄:这不废话吗! 马:卖切面,面又白,质量高,分量足,不少给,宽条儿的,细条儿的,还经煮,吃到嘴里特别筋道, 买卖好,大赚钱…… 黄:行啦!多可气!啊!又没辙,又没韵,还一句也不挨着。我说你这叫“数来宝“吗?这个! 马:这不切面铺的事儿吗。 黄:切面铺的事儿不行。什么叫“数来宝“?你得有辙,有韵,有板…… 马:有板? 黄:那当然啦。 马:那行哩,有韵。竹板儿打,我(这)抬头看,这个大掌柜的卖切面。 黄:哎,对。卖切面。 马:这个切面铺啊,耍大刀,这生日满月用得着。 黄:嗯。 马:要说面,咱们净说面, 和出来,一个蛋, 擀出来,一大片, 切出来,一条线, 下到这个锅里团团转, 捞到碗里莲花瓣, 又好吃,又好看, 一个人儿吃半斤, 仨人儿吃斤半, 大掌柜的算一算, 算不上来你混蛋。 黄:你混蛋!怎么带骂人的这个?! 马:这没办法。这咱懂啊,言前辙呀,知道吗?(十三道大辙,言前辙)正赶这儿,大掌柜,算一算, 算不上来,你……闹一混蛋。 黄:瞧我赶这辙! 马:赶辙上了。 黄:得,得,得。算了,算了。我呀,切面铺不开了。 马:不开了? 黄:我改买卖儿。 马:改棺材铺,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黄:行,行了!谁改棺材铺啊? 马:改什么? 黄:我呀,我卖冰棍儿。 马:卖冰棍儿能卖多少钱哪? 黄:我卖着玩儿,不赚钱。 马:卖冰棍儿。 黄:卖着玩儿。 马:行哩。这个竹板儿打,真有趣儿,这个大掌柜的卖冰棍儿。 黄:卖冰棍儿。 马:您这个冰棍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黄:哎,不,不,不对!怎么又出来棺材啦? 马:怎么啦?怎么啦?哪儿有棺材? 黄:哪儿有棺材?这“一头儿大,一头儿小“怎么回事? 马:这包装啊,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这好往外拿呀,知道吗? 黄:不,不,不!我这冰棍儿呀,就是两头一边儿粗。 马:你这太别扭了! 黄:我就卖这别扭冰棍儿。 马: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黄:哎。 马:怎么样? 黄:好!这词儿行,啊。 马:这词儿怎么样? 黄:好! 马: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黄:不错! 马: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 马、黄:开水白糖冻成冰! 黄:没完了是吧? 马:你不说好吗。 黄:好也不能老唱这一句呀! 马:你的意思哪? 黄:你得往下唱啊! 马:还得往下唱? 黄:那可不。 马:吃冰棍儿……吃冰棍儿……这个大掌柜的吃冰棍儿。 黄:好吗!我弄三棵冰棍儿吃! 马:吃冰棍儿,把茶沏,喝茶一会儿就拉稀。 黄:那还不拉稀呀! 马:这吃冰棍儿,拿起来瞧,是小豆、桔子有香蕉, 黄:对。 马:东西好,材料高,不怕晒,不怕烤,搁在火里化不了…… 黄:哎--哎!我说这是冰棍儿呀? 马:火筷子! 黄:火……你提火筷子干吗呀?!这位。我说,冰棍儿我不卖啦。 马:不卖啦? 黄:我呀,我开澡堂子。 马:澡堂子? 黄:澡堂子怎么样? 马:好咧!有啊。 黄:啊。 马: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堂子铺…… 黄:行……哎!不对,不对!啊!什么叫“堂子铺“啊? 马:就是澡堂子啊! 黄:不,没这么说话的啊!“二哥,您哪儿洗澡啊?““我,堂子铺!“像话吗?有这么说话的吗? 马:这都听得懂啊,谁听不懂啊? 黄:听得懂,也不行!不许这么说话,就得叫洗澡堂! 马:非得洗澡堂? 黄:就洗澡堂。 马:竹板儿打,(我这)走慌忙,掌柜的开了个洗澡堂。 黄:洗澡堂。 马: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黄:不,不,不!不对,不对!这澡堂子里边怎么冻成冰啦?这个! 马:串了,串了。 黄:不象话!冰棍儿的词儿不行!啊! 马: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手巾又白水又清, 黄:哎,这差不多。 马:要洗澡,进门来, 黄:是。 马:是胰子香,手巾白。 黄:对。 马:这个大毛巾,围当腰,就是不把脑袋包。 黄:没有包脑袋的,啊! 马:是有温水儿,(它)有热水儿,越烫越美直咧嘴儿。 黄:好。 马:有一个老头儿六十八, 进这池塘笑哈哈, 是头又晕,眼又花, “呱唧“摔了个大马趴— 黄:呦! 马:伙计一见往外搭。 黄:怎么回事?这是? 马:晕堂子了。 黄:咳!你少洗会儿多好啊! 马:怎么样?唱的? 黄:好谈不上啊,凑合着。 马:给钱!甭废话,拿钱! 黄:要说他这行也不易。得!给你一分钱! 马:多钱? 黄:一分钱。 马:一分钱? 黄:啊。 马:哎,大掌柜,你看一看, 我唱了半天一头汗, 这一分钱,怎么吃饭, 我求掌柜的换一换。 黄:换换?你打算要多少? 马:哎,数来宝的不害臊,你给多少我都要。 黄:嚯! 马:什么叫棉袄、大衣、水獭帽儿, 皮鞋、围脖、大手套儿; 凉席、蚊帐、大炉灶, 这个电灯、电话、电灯泡; 这个汽车、楼房、现金和支票, 桌椅、板凳、盆景儿、帽镜, 连内掌柜的我都要。 黄:嚯!你再胡说八道我可打你了啊! 马:噢,大掌柜,你说大话,你瞪着眼睛要打架。 黄:怎么着? 马:要打架,(咱们)出街东,在这儿打架怕欺生, 黄:嚯! 马:要打架,咱往西, 咱俩打架值不得。 要打架,咱往北, 一对一个你白给! 黄:呀! 马:要打架,咱奔正南, 是数来宝的万万千, 越聚傻子人越多, 拆了你这个兔子窝! 黄:嚯!惹不起!冲你呀,我这买卖儿,关门! 马:噢,稀里里,(我这)哗啦啦, 这个大掌柜的把门插。 说夜间插门怕失盗, 这白天插门为什么? 竹板儿打,细留神, 八成里边死了人。 黄:呦!我,我开开得了! 马:噢,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 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 您这个棺材真正好, 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黄:停,停,停,停!怎么又出来棺材铺啦? 马:死人啦。 黄:谁死人啦?哪儿死人啦? 马:没死人你插上门儿不做买卖儿了? 黄:谁不做买卖儿啊!我,我们家有事儿…… 马:有事儿? 黄:我停业一天行吗? 马:什么事儿啊? 黄:什么事儿,好事儿啊!喜事儿,我结婚,娶媳妇儿。 马:娶媳妇儿? 黄:怎么样? 马:更得给钱啦! 黄:给钱没关系,你得有好词儿! 马:当然有啦! 黄:那你唱啊。 马:听着! 黄:唱。 马:竹板儿打,(我这)真有趣儿, 黄:是。 马: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份儿)。 黄:对--不,不,不对!什么叫“娶媳份儿“呀?这什么词儿,这个? 马:倒音了,倒音了。 黄:不象话,这! 马:竹板儿打,真有准儿,(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粉儿)。 黄;不,这也不行啊! 马:定准了音儿,大掌柜的娶媳分儿…… 黄:什么词儿? 马: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娶媳发…… 黄:咳! 马: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你娶妈…… 黄:你娶妈!你娶妈! 马:这不想吗,娶什么哪?娶嘛呐?知道嘛,琢磨词儿哪。 黄:你琢磨词儿你别说出来呀! 马:我再琢磨琢磨……, 黄:琢磨好了! 马:稀里里,(我这)哗啦啦,大掌柜的您成家! 黄:好吗!我成家“稀里哗啦“的!全散了是吧? 马:这也不行? 黄:不,不象话。 马:说来的巧,来的妙,掌柜的成家我来到。 黄:哎,这凑合。 马:这个亲戚朋友把喜道,掌柜的站在堂前哈哈笑。 黄:那是啊。 马:前边铜锣开着道, 后边跟着八抬轿, 八抬轿,抬进门, (这个)伴娘过来搀新人。 是铺红毡,捯喜毡, 一捯捯在了喜桌前。 有一对喜蜡分左右, 喜字儿香炉摆中间。 拜罢了地,摆罢了天, 拜罢了天地拜祖先, 拜罢了祖先拜高堂, 夫妻交拜入洞房。 黄:好! 马:您这个洞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黄:还是棺材呀!?
如何评价相声艺人张寿臣
张寿臣生于1899年,是相声寿字辈艺人的门长,同时也是解放前相声界的大门长,在相声界具有绝对的权威。张寿臣是相声界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其相声表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当时相声界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他本人对于相声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也被誉为相声大师,相声一代宗师。
张寿臣的从艺经历
张寿臣生于1899年的清朝末年时期,其父亲张诚甫是评书艺人,偶尔也和焦德海等搭档表演相声,幼年时期,张寿臣就开始一边读私塾一边和父亲卖艺,1909年张诚甫去世,张寿臣开始自己撂地卖艺。
1911年,12岁的张寿臣拜师著名相声艺人焦德海,正式学习相声,由于张寿臣是寿字辈拜师最早的,因此,也便成为了寿字辈理所应当的门长。1914年张寿臣满艺出师,开始在西安、北京等地演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1916年,张寿臣第一次离开北京,与师弟聂文治步行经通州、三河县、玉田县至唐山,沿途表演相声,这也是相声第一次达到唐山,之后张寿臣返回北京,并在北京撂地演出。
年轻时候张寿臣
1923年张寿臣离开北京,定居天津,并和万人迷李德钖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得到李德钖的诸多提携帮助,这也奠定了张寿臣在相声界中的地位,后来李德钖远走东北,张寿臣的名气逐渐成为天津相声演员的头牌。
1931年,张寿臣收徒常宝堃,并代拉常连安,正是开始收徒,后在日伪时期,张寿臣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一度南下表演相声,随着名气的日益增长,张寿臣逐渐成为相声界的大门长和权威。
解放后张寿臣经历
新中国建立后,张寿臣已经是相声界绝对的权威,在相声改进后,张寿臣加入了天津市曲艺工作团,专门从事单口相声表演,并整理传统相声。张寿臣在解放后参加了全国文代会等全国性的文艺会议,并在1960年接受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张寿臣登台表演
1964年张寿臣光荣退休,在退休的时候,张寿臣感慨到,在解放前的旧社会,艺人老了,不能登台表演,就得饿死,这在旧社会是普遍现象,而新中国退休后,还能领取退休工资,这是旧社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张寿臣于1970年被诊断为肺癌,并于当年7月去世,享年71岁。
张寿臣对相声的巨大贡献
张寿臣对于相声的发展是有巨大贡献的,从个人表演而言,其不仅继承了传统相声,而且发展了新相声,通过解放后他的整理,许多相声段子得以保留,这对于相声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解放前相声属于撂地演出,张寿臣通过个人努力,使得一些相声演员可以在剧场登台演出,这是他的贡献,而且张寿臣作为相声界的门长,对于团结整个相声界,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毕竟在旧社会,如果相声演员各自为战,可能生存都成问题。
张寿臣和相声界
张寿臣在培育后人方面,先后收徒常宝堃、刘宝瑞、康立本、田立禾等等,而对于不是自己徒弟的人也多有提携,对于相声艺术的延续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刘宝瑞更是被誉为单口大王,对于单口相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张寿臣的轶事
张寿臣和不少相声名家都有轶事,其中有一次侯宝林在天津登台演出的时候,张寿臣正在舞台下面,听到侯宝林以唱为主的时候,张寿臣不以为然,表示相声主要是说为主,并质疑侯宝林,说道相声里没有唱出哏来的。对于此事,侯宝林并没有当面顶撞,而是在几个月后,一次和张寿臣谈话间说道:您说相声没有唱出哏来的,那您常使的《十八愁》《丑妞出阁》……,没等侯宝林说完,张寿臣立马明白,当即表态,收回自己说的话,承认侯宝林相声中的唱,这也看出张寿臣先生的胸怀。
张寿臣
张寿臣先生另一件传闻便是让马三立降辈,马家在马德禄、马桂元去世后,家道没落,当时相声界大门长张寿臣先生便提出让马三立降辈,不过马三立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师父是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而且师父还在世,自然不会同意降辈,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还主动看望师哥张寿臣,此事便不了了之。不过在张寿臣弟子田立禾先生的回忆中,这事压根就没有发生过。
1951年,张寿臣收徒田立禾,田立禾并不是门里出身,而且年纪比不少文字辈还小,对此,田立禾先生便和几个文字辈的,包括李伯祥、魏文亮、姜宝林等拜把子,而对于此事张寿臣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赞赏有加。
如果常宝堃不早逝会超越侯宝林吗
题主的这个问题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既然如此,就没有唯一而又正确的答案,怎么说都可以。
常宝堃比侯宝林小5岁,但他说相声比侯宝林早。常宝堃5岁就跟随父亲常连安学习相声,8岁拜张寿臣为师。相声发源于北京,但发祥于天津。只有在天津红了的相声艺人才算相声名家。
1935年,常宝堃从南京回天津,在中华电台演播,从此“小蘑菇”的名字在天津家喻户晓。那时侯宝林在北京刚说相声两年。1937年,赵佩茹(郭德纲的亲师爷)给常宝堃量活,使其如虎添翼。1939年,常宝堃与赵佩茹在天津小梨园演出,位列倒数第四。当时,说相声的,只有张寿臣排在常宝堃之后。
侯宝林过去是唱京剧的。16岁,他才改说相声,后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朱阔泉的名气自然无法跟张寿臣相提并论。1940年,侯宝林跟郭启儒从北京去天津演出,没想到在天津一炮打响,而且一呆就是五年。那时的侯宝林对于相声最大的贡献就是争取到攒底,而且得到了应有的报酬。过去戏园子演出,攒底的铁定是唱京韵大鼓的,侯宝林打破了这一传统,提高了相声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的进步明显要更快一点。他立志相声改革,与孙玉奎等人共同发起成立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研究相声的革新问题。常宝堃人在天津,没有参加北京相声改进小组,但委派三弟常宝霆加入该小组。
1951年3月,上级组织艺人赴朝慰问演出,侯宝林是曲艺服务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一中队队长。第一批里原本没有常宝堃,常宝堃积极请战,才争取到去朝鲜慰问演出的机会,并担任第四中队队长。然后天有不测风云,4月23日,常宝堃牺牲在朝鲜战场。
如果常宝堃没有牺牲,他会不会超越侯宝林,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
我是萧陶。写相声故事,说相声人物,回答相声问题,评论相声热点话题。关注不迷路。
相声经典搭档常宝堃赵佩茹,高英培范振钰,赵振铎赵世忠,冯巩牛群,郭德纲于谦,还有哪些
除了上述几位,王谦祥李增瑞是目前为上合作时间最长的一对,到今年已有五十九年,很难得。可惜王谦祥病了,很少演出了,非常喜欢他俩。李金斗陈涌泉,陈老先生是我最喜欢的捧哏演员。
另外,姜昆李文华、笑林李国盛、常宝霆白全福、常贵田王佩元、李伯祥杜国芝、赵振铎赵世忠、高英培范振钰、常佩业贾承博、郝爱民郭全宝、于宝林冯宝华、杨议杨进明、赵伟洲杨少华、马志明黄族民、刘文亨王文玉、侯耀文石富宽、师胜杰冯永志、苏文茂马志存、魏文亮孟祥光、黄铁良尹笑生等等。都是经典的合作典范。
“文哏大师”苏文茂一共收了多少个徒弟比较有名的都是谁
2012年,在弟子崔金泉的引荐下,83岁高龄的苏文茂在病床之上,收下了关门弟子苏连才,相声名家李伯祥、魏文亮、王佩元纷纷到场祝贺,至此苏文茂先生一生共收徒十一位,按照入门先后顺序依次是: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新、黄运成、刘俊杰、苏士杰、崔金泉、宋德全、赵宇和关门弟子苏连才。苏文茂先生弟子水平一流,不少都是相声名家,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赵伟洲、刘俊杰、崔金泉、宋德全、武福星,比较有争议一点的是关门弟子苏连才。
相声名家苏文茂
苏文茂和弟子们
苏文茂生于1929年的北京,从1941年,到天津一家药铺当学徒,在此期间,苏文茂爱上了常宝堃和赵佩茹的相声,1943年,苏文茂正式拜常宝堃为师父,正式成为相声文字辈的艺人。
常宝堃在收苏文茂的时候,已经是相声界鼎鼎大名的大腕,是天津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而对于新收的徒弟苏文茂,也是疼爱有加,不仅废除了旧社会的生死合同,而且倾囊相授,苏文茂本来就热爱相声,且极有天赋,出师之后,便开始一炮走红,成为天津知名的相声演员,在解放后天津演员评级中,除了马三立、张寿臣、郭荣启几位老先生外,苏文茂的级别是最高的,而且天津曲艺团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演员评价不能比苏文茂高,这也惹到苏文茂背后挨了不少骂,但是这也侧面说明苏文茂相声艺术水平的高。
苏文茂和马志存
苏文茂被誉为相声“文哏大师”,是相声文哏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他艺术功底深厚,舞台风格持重稳健,吐字清晰,整个表演酣畅流利、行云流水,更主要的是他的文哏相声有教育意义,让人增长见识,寓教于乐,提升了相声的品味和创作,他创作表演的相声总是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反复去听,而这也成就了他在文哏相声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苏文茂先生在舞台之上如学者般温文尔雅,而在舞台之下,他尊师重教,深受同行爱戴,在弟子培养方面,他对弟子生活上关爱有加,艺术上却极为严格,徒弟们对这位老师也是恭敬有礼,苏文茂先生和徒弟们的师徒关系堪称相声界的佳话。
苏文茂先生共收徒十一位,这在相声门并不算多,但是这十一位大部分相声水平都是一流,比较有名的包括赵伟洲、刘俊杰、崔金泉、宋德全、武福星,比较有争议一点的是关门弟子苏连才。
顶门大弟子赵伟洲
赵伟洲父亲是相声文字辈门长赵心敏,而且明字辈中赵伟洲拜师最早,也就成为明字辈的门长,一门两门长,在相声界也是绝无仅有,赵伟洲的父亲赵心敏和苏文茂关系极好,两人约定赵心敏儿子要给苏文茂当徒弟,更有说法是,赵伟洲先会喊师父后会喊爸爸,所以赵伟洲不是苏文茂弟子中年龄最大的,却是大师兄。
苏文茂赵伟洲
赵伟洲相声能耐很大,不仅能表演还会创作,和杨少华搭档合作的许多作品都是出自赵伟洲之手,而杨少华之所以能火,也全是靠赵伟洲为他量身打造段子和包袱,就连相声界很少服人的郭德纲也称赞赵伟洲是他这一辈(明字辈)中最会说相声的。
相声界“笑话篓子”刘俊杰
刘俊杰生于1950年,和赵伟洲同龄,不过拜师要晚一些,得称呼赵伟洲是师哥,刘俊杰表演和创作都很优秀,尤其是其创作水平更是一流,在相声界有“笑话篓子”之称。
刘俊杰最早跟随快板名家李润杰学习快板书,而李润杰对于刘俊杰也是称赞有加,称他和自己是“大杰和小杰”,刘俊杰拜师苏文茂是苏文茂下放到南郊时期的事情,苏文茂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到“我下放到南郊,唯有一件事让我宽慰,这就是我在南郊收了个好徒弟。”他说得“好徒弟”就是刘俊杰。此外,刘俊杰和师父苏文茂关系极为亲密,甚至可以说是最亲密的一个,两人一生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
苏文茂和刘俊杰
刘俊杰也曾多次登上春晚,1995年他和赵炎就曾登上春晚表演相声《找毛病》,而2001年春晚,刘俊杰又和唐杰忠搭档表演《戏迷》。
武福星、崔金泉、宋德全,比较知名的徒弟
武福星
武福星是苏文茂先生的二弟子,长期在吉林省从事相声表演,曾担任吉林省曲艺团副团长,武福星相声功底深厚,不过东北的相声氛围不浓厚,以至于武福星的知名度主要还是在东北,甚至是吉林地区。值得一说的是武福星的儿子武洲拜师李金斗,并在海南创办了福星相声社。
崔金泉
崔金泉的表演风格和苏文茂先生风格类似,都属于文哏相声,而且崔金泉嗓音甜美、表演生动、擅长贯口、捧逗俱佳,曾和范振钰合作表演的《笑星传奇》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逗哏奖,取得了不小轰动,崔金泉现在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艺术团团长,已经很少再登台表演了。
宋德全
宋德全也以文哏相声为擅长,而且其还担任主持人,被誉为“中国曲艺主持第一人”,宋德全另一出名之处便是和郭德纲交恶,郭德纲甚至在相声段子中编排宋德全,将其更名“宋大德”等进行讽刺,而宋德全的徒弟之中有一位比较出名,便是陈印泉,在相声有新人的节目中,郭德纲对宋德全的徒弟陈印泉也是赞赏有加。
有争议的关门弟子—苏连才
苏连才是苏文茂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苏文茂83岁高龄的时候所收下的,而三年之后苏文茂先生就病逝了,因此这个徒弟并没有得到多少苏文茂的真传。
苏文茂苏连才
苏连才本来是商人,做防盗门生意,后来在演出时认识了苏文茂的弟子崔金泉,表达了倾慕苏文茂的意思,因此在崔金泉的牵线下,苏连才最后拜师苏文茂,成为关门弟子,其实这在相声界也有先例,好比票友观众爱慕某位相声演员,因为坚定拜师,就好比苏文茂爱慕常宝堃一样,不过苏连才最后也没有成为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