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何才能更好地寻根续谱
本人,也参与过刘氏族谱的修订工作。当然,族谱里记载本族系来源去脉,人员姓名出生殁日葬地等基本讯息是必要的;但更要重视记录追加关于本族辉煌业绩、优秀的族规、家训等文化传承,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加以推新。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本族后代不忘传统,勤奋努力,勇于开拓,为家族为国家创造更壮丽光辉的业绩与末来。这个,才应成为修谱最重要准则,及追索的首要之目标!
寻根问祖太远太久无从考究,如果从你往上数个三代五代的,弄得清楚你的根在哪里吗
如果有族谱家谱的话,不要说三代五代,就是十八代二十八代,也是能够知道的。
比如我们杨姓,是从义乌迁过来的,始祖是杨虎。我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曾跟我们聊天,说那时村里专门有人管族谱,哪一家生了男孩,取了名字,就在族谱上写上,过上几年还要修订。我们出生的时候好像就不讲究了,到现在已经好多年都没有修订了。我爸说他看到过族谱,但我们就不知道了。
以前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期节目说的是金姓,说他们是活金死刘,当时好像是看传说一样。原来还真的有这样的事,我有一个同事,他是姓金的,可是后来在一次聊天中,他又说他姓刘,可把我给搞糊涂了。我就问他,你到底是姓金姓刘啊,他说他们是活金死刘。祖上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宗亲,因为王莽篡位,诛杀刘秀九族宗亲,当时有一房宗亲,逃出了京城。来到当时的会稽,为了躲避追捕,就把刘改成了金姓。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他们又恳求刘秀,允许他们死后复姓为刘。后来就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我的同事呢,他的爷爷后来又迁到了我市,他说在他们村里就他们一家姓金的。可是他们有家谱。他爷爷死后就葬在了这里,墓碑上就是刘姓。
我们隔壁村有郭姓家族,他们说他们的祖上是郭子仪,是郭子仪的一个儿子迁过来的,他们有族谱,有家谱,有郭子仪的画像,每年都要祭拜呢。
族谱家谱在中国有这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记载了每个家族的历史,也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族谱家谱因为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原因,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断层,沉寂。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修订族谱,寻根问祖的热情又在各地开始兴起。
前段时间我老公他们村里也说是要修订族谱、家谱。还专门打电话来问我们的信息。修订族谱家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所以还要募捐集资。我老公和我同姓,算起来500年前还是一家呢!
中国有几大寻根问祖圣地都有哪些
回答:中国有14大寻根问祖圣地。
1.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圣地。
2.广东南雄珠玑巷祭祖圣地。
3.江西鄱阳瓦屑垻祭祖圣地。
4.湖北麻城孝感乡祭祖圣地。
5.福建宁化石壁村祭祖圣地。
6.江苏苏州老闾门祭祖圣地。
7.河北滦平小兴州祭祖圣地。
8.山东兖州枣林庄祭祖圣地。
9.河南光州固始城祭祖圣地。
10.河南滑县白马城祭祖圣地。
11.江苏南京白马街祭祖圣地。
12.福建上杭瓦子街(珠玑巷)祭祖圣地。
13.福建蒲田祭祖圣地。
14.山东小云南祭祖圣地。“无具体地址却有族谱记载”。
没有家谱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自己的真正祖籍
现在,很多城里人手中没有家谱,只听说自己几世祖爷爷是从某省某县某村出来的。也有好多农村的,家谱在破“四旧”的时候毁坏了,好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祖籍传承,时常会向家里的长辈询问。
关于家谱跟祖籍,必须提到两个时代,一个是南北朝,一个是五代十国。这是两个乱世,由此,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家族谱系丢了,祖籍也没了。唐朝的皇族有鲜卑血统,但他们却把老子奉为先祖,而且还把汉朝“飞将军”李广也认作祖先。这方面朱元璋就客观的多,他当了皇帝,自然要光宗耀祖,编修皇族家谱,但是他没有认哪个名人做祖宗,因为实在联系不起来。
造成谱系断裂、祖籍不清的原因,除了战乱,还有一个原因是迁徙和人口流动。既有明朝洪洞大移民、湖广填川、晋宋南迁、山东人闯关东这样的大移民,也有人口的自然流动。
我家是个小姓,位列百家姓139位。老家在村里却独占唯一大姓,早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原本有家谱的,最后在某位村长手里在文革中失踪了。前些年村里的老人们打算重修家谱,这重修不是续修,没有原来的谱书,是很困难的。
首先是收集基本的资料,把各家各户过年供奉的家堂、祖先牌位进行抄录、整理,请老人们一起梳理宗系关系,从县志查找始迁祖建村记载,以及本村本姓事迹。整理家谱的一个基本轮廓。
然后是将所有近几十年在世者进行统计、汇总,与历代祖先汇总造册。对于部分家门世系记录缺少的,进行广泛查证、递补,进而形成家谱初稿。
之后对家谱初稿进行审定,包括名讳、长幼次序等。增加祖坟图示备注,为有功、有名、有事迹的祖先立传。最后付印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