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仪休

如何评价公仪休“顿顿有鱼吃”?历史上的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9 03:25:20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公仪休“顿顿有鱼吃”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以清廉守法而为后人所称道。

公仪休“顿顿有鱼吃“,《史记》记载,公仪休特别爱吃鱼,常常感叹要是顿顿都有鱼吃,那生活多美好啊,可是当有人给公仪休送来的是鱼时,公仪休却是坚决不收,他表示“我现在当宰相能买得起鱼,如果收下鱼,因为此事而做违法的事,自己被免,自己都买不了鱼了。那么就彻底跟鱼绝缘了。”

首先对于公仪休的做法,是有很积极的一面。公仪休作为当时鲁国的宰相,权力滔天,自然很多人巴结,很多人有求于他。如果觉得收下几条鱼,不算受贿,那么以后就会有人送钱,送房子等更大的礼,那时候的公仪休又该如何拒绝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收一条鱼,就是受贿的开始,就是违法的开始,所以从这一点看,公仪休不愧宰相,对这一点是看得很明白了。违法的事再小,也不愿触碰,底线坚守的很好。

可是这件事的背后,却能看出公仪休的狭隘,有失于宰相之职。

凡事过犹不及。公仪休拒绝收鱼,怕授人以柄,落人口舌。可是故事的后面,还有两则小事。公仪休爱吃家里种的蔬菜,就把蔬菜拔了。妻子织布织的很好,就把织布机砸了,把妻子赶出去了。还美其名说,你这样,让老百姓怎么卖布挣钱?

这两点来看,公仪休是不具备大局观的,他只是从自己个体考虑,是很有愧于一国之相得地位。

家里蔬菜种的好,妻子织布织的好,可以让百姓来学啊,可以让妇人来学啊,这样大家都可以种出好吃的菜,好看的布,那么老百姓集体生产力都提高了,产品可以出口,卖到齐国,楚国,这样整个鲁国的综合实力就有一大步的提高呢。

所以公仪休的廉洁,是为官的底线,让鲁国人民一起富起来,才是宰相的职责,公仪休舍本逐末,无愧鲁国官员,却有罪于鲁国人民。

历史上的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公仪休别名为公仪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有名的才子,德才兼备,当时比较有名望,所以做官至鲁国宰相。他在执国理政、肃清吏治方面颇有卓识和成效,教导的学生也都很有名。不过让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嗜鱼却不收鱼的典故。

这段故事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原文是: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公仪休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在位时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利,做官员的不许占小便宜,他以身作则,因此百官的品行较为端正。公仪休比较爱吃鱼,于是当时有人给公仪休送鱼上门,但他不肯收纳,来人奇怪就说:“听说您很爱吃鱼,为什么不收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才不能收。我身为国相,且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收下你的鱼而违反了法律,成为了罪人,那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我决不能收。”

公仪休吃自家蔬菜时感觉味道很好,于是就把自家的蔬菜拔下来扔掉;他见自家织的布好,就把织布的妻子逐出家门,并烧毁了织机,并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户卖不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有些事情我们可能理解不了,不过历史上的公仪休因为其才能过人、品德高尚成为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他一生都不仗势欺人、以权弄势,当时有很多阿谀奉承之人逢迎,但公仪休并不动摇,公私分明,并不与之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