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武器 哪个 氢弹

超级雷暴伴随龙卷风的威力和氢弹哪个大有没有国家研究这种气象武器用于战争?以目前全球科技水平,有没有可能造出气候武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8 20:52:07 浏览1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超级雷暴伴随龙卷风的威力和氢弹哪个大有没有国家研究这种气象武器用于战争

谢邀。很多人没看过超级雷暴的照片吧,W君发一个。

下一秒托尔该出来了。

先简单说说雷暴吧,这是一种强对流极端天气现象。主要是由积雨云所演变而来的。当积雨云下面的空气温度和高空气温度差异过大的时候就会产生强对流。当强对流产生足够大和足够低的低压区的时候空气开始强烈的循环运动。

这样就产生了雷暴天气。为啥会有雷电——简单的说就是摩擦起电。

雷暴虽然壮观,但是其释放的能量其实比台风要小多了,

典型的雷暴会提升大约5E5吨的水汽到达高空,也就是5万吨左右的水汽而已。在高空冷凝后大约会产生10E15焦耳的能量。

更大型的雷暴会比这个数值多几倍~几十倍的能量。

一枚1.5万吨TNT当量的广岛原子弹爆炸,大约释放了500000亿焦耳的能量,这个能量和一场普通的雷暴能量是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如果是更大的超级雷暴那么也就是比广岛原子弹多几十倍而已。

所以简单的说,超级雷暴的能量还真的没有比大当量氢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大。

理由——雷暴多发生于内陆地区,其水汽补充不足。因此就只是小小的龙卷风而不是巨大的台风。这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谓的超级雷暴,历史上记载的是最大的一次是1979年发生在美国阿肯色州斯普林代尔的大雷暴,持续时间也就是5个多小时不到6小时的样子。

所以说即便是超级雷暴。。。。。。还是比喻一下吧,超级雷暴就是一个各种暴力改装的卡丁车;而任何一个台风都是一艘万吨级以上的油轮,两者的能量差别很大很大!

对于天气武器,很多国家搞过,但天气的不可预测性和混沌效应都让天气武器难以实用化。基本上大家都是小打小闹。人类对天气的改变最大的成果其实也就是高射炮打打冰雹了。

再大的事情,咱还真没多大能力折腾出来。

以目前全球科技水平,有没有可能造出气候武器

按照现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大规模的气象武器不是十分困难,运用现在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做到预报十几天后的天气状况可以相当准确,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某个节点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要使用气象武器使局部地区出现极端的天气,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控制某地的降雨量,现在基本可以做到一定范围和规模的降雨控制。

但是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系统,在某地实施人工控制天气之后,纵使在某个地区投放气象武器,使该地区出现极端的天气,但是这难免会影响到世界其他的地方,万一引起蝴蝶效应,扰乱了大气环流的规律,这会引起全球性灾难,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幸免。

激光武器和气象武器谁更厉害

气象武器更厉害一点,给对手造成的伤害更大,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经常用,用来封锁让美国头疼的胡志明小道,越南就分两季,雨季和旱季,美国利用气象武器产生大规模连续降水,造成洪水,冲垮桥梁,结合定时炸弹,道钉,落叶剂,给越南造成了长期的环境污染,当年,奇型小孩很多很多。

有可能制造出气象武器吗

当今世界上的人,先进武器,层出不穷。但最具毁灭性的恐怕要算核武器了。核武器的威力,虽然勇冠各种武器之首,但它远远抵不上一场天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那么,比如说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暴雪,暴雨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的力量所不能抗衡的。这样就让一些国家产生了制造能够操纵气候的武器的念头……

说到气象武器,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仅限于,用催雨弹人工降雨而已……

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乡闹春旱,庄稼里的幼苗都快被渴死了。抽水浇地也是杯水车薪。最后地方上的相关部门决定进行人工降雨。虽然一连几天打了催雨弹,天空却只是阴上一阵子,却不见半颗雨滴落下来。一连几天都是这个样子,大家都摇头叹气,越来越为地里的庄稼担心了。

直到这种情况持续了四五天,那天还是像往常一样,几发催雨弹打上去,没有一根烟的功夫,天就黑得像一堵墙砸下来一样,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紧接着就开始下瓢泼大雨,连着下了一整天,洼地里的庄稼都被雨水淹没了……听气象台的人说:他们也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雨。这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天气控制的难度有多高。

在气象武器的研究上,美国似乎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据英国《焦点》月刊报道,美军进行过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有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以及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并试图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

截止目前为止,美国仍在进行一项被称作“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这个项目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高频电磁波束控制高层大气。多数物理学家认为,“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气象战武器。惊人的17亿瓦的强大无线电辐射,能够加热电离层,形成温度过高的辐射环境,在地球表面引发干旱,制造飓风,甚至人工电磁风暴,破坏电子系统、控制天气。

1974年9月,美国利用气象控制技术,将“法夫飓风”气旋导向洪都拉斯。这让洪都拉斯遭到飓风和暴雨的无情打击,造成1.1万人丧生,60万人无家可归。由于洪都拉斯迅速陷入混乱状态,亲美政权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趁机上台。

20世纪60年代开始,“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开始陆续用于实战。越战期间,美军出动飞机二万架次之多,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弹,制造暴雨和洪水,使越军补给线受到严重影响,并迟滞了越军的作战行动。

1977年联合国就已经颁布《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再次提出禁止研发气象武器……但是,欧美军事强国对于气象控制技术的研究没有休松懈过半刻。

气候武器的出现,已经无法让我们再分清,战时和平时的界限,也没有了前线与后方之分,也希望我国能尽快的,摸透气象武器的原理。真正做到以战止战,防患于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觉得气象武器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用干冰或典化银根据有利的气象条件制造暴雨给北越军队造成很大的阻滞,有较多经验。据报道美国曾用磁爆炸弹来影响干扰大气或制造狂风暴雨让某地区某国数年干旱粮食颗粒无收,这一类技术只听说美国这样的大国搞过因他有钱。但这也不是他如神话中所讲的任何地方任何条件都能一成功,而效果也不一定如所愿。巨大的地球变幻莫测的天气能随心所欲制造气象来影响战争难度极大以人类现在以及可预见约将来这往往是战争狂人的耻心妄想。人们大可不用担心野心大国的宣传与恫吓。

什么是气象武器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干旱、龙卷风、雷电、洪灾、冰雹等极端天气都可以人为制造,其主要制造以控制平流层气流及气压来产生对气候的影响,如雷暴发生器、龙卷风器、人工造山等方法都将属于未来战争的武器系统及攻击装备。

搜词条

一分钟了解气象武器00:55

气象武器

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干旱、龙卷风、雷电、洪灾、冰雹等极端天气都可以人为制造,其主要制造以控制平流层气流及气压来产生对气候的影响,如雷暴发生器、龙卷风器、人工造山等方法都将属于未来战争的武器系统及攻击装备。

除了气象武器以外,还有人造地震、人造火山爆发、人造海啸等。

中文名

气象武器

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

方式

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

气象武器研发中,可制造高温暴雨,专家提醒:谨防用于军事用途

发展历史国际公约

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给敌方军事行动造成困难,为己方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如利用人造雾掩护己方部队行动;利用人造雨破坏敌方的交通;使人造雨含有酸性以腐蚀敌方的装备;向大气层发射吸热吸光物质,使预定地区气温发生急剧变化,或控制闪电在电离层中产生低频电磁波,以伤害敌区有生力量;将台风引向预定区域,使敌方遭受台风侵袭等。既可在战略上运用,也可在战役战斗中运用。

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用机场就曾使用加热消雾装置消雾,保障了飞机的起飞机动;美国第5集团军也曾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造雾,掩护部队完成渡河行动。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科学家I.朗缪尔、V.J.谢弗和B.冯内古特等的过冷雾核化成冰试验的成功,为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美军开始了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研究。从1966年起,美军在越南战场秘密进行了7年之久的人工降雨,以破坏交通,给越南人民军的调动和物资运输造成困难。

整个过程分为试验和实际作业两个阶段。试验阶段于1966年在老挝进行。实际作业阶段于1967~1972年的每年雨季,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交界的狭长地带内进行。作业方式主要是利用WC-130E气象侦察飞机和RF-4C侦察飞机,在作业地区向积云发射装有碘化银或碘化铅的烟弹。烟弹在下落过程中被点燃,产生人工晶核,以达到催云致雨的目的。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实施人工降雨作业被认为是利用气象武器进行气象战的先例。

20世纪70年代,“气象武器”一词开始出现。其突出特点是隐蔽性强。有时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天气变化混合在一起,而且在某时、某地对天气所施加的人工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数周后在离目标区以外很远的地区才能表现出来。人们难以辨认这种后果与人工影响作业之间的联系,攻击者很容易逃避战争发起者的责任。

国际公约

虽然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颁布《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再次重申了禁止研发气象武器的规定,但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军事强国对于气象控制技术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滞。

首先,气象武器是体现总体战思想的战略性武器。1935年,德国将军和军事战略家鲁登道夫出版《总体战》一书,指出战争不是军事领域的一维对抗,而是延伸至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各领域的全维度对抗。气象武器通过制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敌对国家农业减产、交通瘫痪、能源供应中断、民众流离失所,进而引发深重的社会危机。有鉴于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提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念。

其次,气象武器具有与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匹敌的破坏能力。气象武器不再是能量转换的介质,而是扮演催化剂和倍增器的作用,通过释放较少的能量,激发自然界气象变化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形成类似“蝴蝶效应”的超强释放。就毁伤范围和破坏程度而言,气象武器较传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次,气象武器使用隐蔽,导致受害国追责困难。气象攻击的实施是以自然界正常气象变化作为掩护,通过隐蔽的人工催化手段对局部范围内的气象变化过程施加影响,整个作用过程与自然的天气、地质变化浑然一体,且结果具有延迟性,往往需要在几天后才能够反映出来,这些都造成气象攻击过程难以察觉。气象武器的隐蔽性,为非战争状态下国家之间的对抗提供了新的手段。

基于以上三点优势,气象武器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是可以预期的。然而,美军却对气象武器的军事应用前景持审慎的态度,并将拥有气象武器的时间表定到2025年。由此可见,从武器试验到制式化装备部队,气象武器还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路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象武器的不可控性。气象武器以自然环境为作用对象,它的不可控性同样也可能造成连锁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对全球范围的地质构造和物种结构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严峻的威胁。

可以预见,为了避免出现新的“末日武器”,国际社会应当以核武器作为前车之鉴,将全面禁止气象武器从条约落实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