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号

明明是越国灭了吴国,为什么后世的东南政权多定国号为“吴”而不是“越”?国号和朝代有什么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8 21:08:03 浏览1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明明是越国灭了吴国,为什么后世的东南政权多定国号为“吴”而不是“越”

第一,这涉及到正统或者说血统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说的吴国和越国一般指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国家,实际上这两个国家都是西周时期建立的。从西周宗法上来说,吴国是姬姓,是宗室,根正苗红,血统高贵。越国是妫(gui)姓,虽说是大禹后代,血统也很高贵,但是对于周朝来说,总差了那么一点。所以从法理上来说吴国大约越国。同理,这也是为啥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的原因,那怕齐国强过鲁国,但是鲁国国君姓姬,是周公后裔,齐国姓姜,是姜尚后裔。第二,地理原因,吴国占据现今江苏安徽一带,以姑苏(苏州)为中心,越国占据浙江一带,以会稽(绍兴)为中心,吴国占的地盘经济发展状况在古代一直好于越国占据的地盘,江苏安徽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一直是财赋重地,一大堆重要城市。而浙江地区多山,经济重要性比不上江苏安徽地区,所以割据政权要建国,首先会选择江苏安徽地区,因为这地方有钱,而不是选择浙江地区,而江苏安徽既然是古代吴国地盘,自然选择吴作为国号了。历史上占据此地以吴为国号的国家有:周朝吴国、三国孙权的吴国、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杨吴、朱元璋的西吴、张士诚的东吴等

国号和朝代有什么区别

国号就是国家名称,名不正,言不顺。打下天下必立国。立国才能当皇帝,才能号令天下。

朝代是历史断代史,比如班固作汉史。朝代就是中国正统王朝,五胡十六国统称南北朝。三国只能写三国志,战乱小国不能等同正统王朝。

王朝必是大一统的代表中华的,如西汉王朝,异族局部割据,历史是只承认是一个政权。而正统王朝那怕退让南方,也自称南明王朝。

中国大一统思想根深叶茂,深入人心。自古要得天下,逐鹿中原,还要高举正统旗帜,这才是大元丶大清必自称中华正统的不二原因。而日本侵略者竟妄想吞并中华,根本是不自量力,在中华强大基因反作用下,日本也将被中华反并吞。

历史上有哪些两个朝代共用一个国号的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频繁,国号也‬是五花八门‬。

几个‬不同的政权、朝代,共用一个国号的现象很多。

尤其是天下分裂时期,或者地方割据政权,新建的政权最喜欢重复用前代的国号。

有个规律,凡是带有时间定语“前、后”、地理方位词“东南西北”、姓氏‬的,往往‬都是共用同一个国号的政权和‬朝代‬。

这些定语,是后人为便于区分而加上去的。

例如西周、东周。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到周幽王时被犬戎和申侯攻杀,其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从地理方位来讲,西安在西、洛阳在东,因而后人就分别称为西周、东周。

国号,是国家称号,也即政权名称。中国古代的国号往往就是朝代名。

中国古代国号的确立,往往被视为一个新政权或者朝代开始的标志。

国号的取名,大致有五个来源:

  • 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后来称作部族)的名称而来。“周”部族至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因而武王灭商以后,就用“周”作为国号。
  • 来自创建者原有的封号、爵位。例如东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魏王”,到曹丕称帝时,便定国号为“魏”。
  • 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名称。例如夏部族首领崇伯鲧建都于大夏(今山西省夏县),因而用地名“夏”来称其政权。
  • 寓意吉祥或美好。王莽篡汉,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因而定国号为“新”,寓意革旧、立新。

说回共用同一个国号的例子。

如北宋、南宋。

后周的归德军宋州节度使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而夺取帝位,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开封府。后来,金军南侵、攻灭宋朝。康王赵构则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即位,后来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

开封府在北,应天府、临安在南,因而分别称为北宋、南宋。

再如司马炎篡魏称帝,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后来被匈奴人灭亡。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继位称帝,延续国号“晋”。

鉴于洛阳、建邺的地理方位,因而史称西晋、东晋。

再说国号的时间定语“前、后”之分。

唐朝和宋朝之间,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大分裂时期,后人称为“五代十国”时期。其中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前蜀、后蜀等政权。

这里的“前、后”,是后人加上去的,以区分其所用同一个国号的时间先后。

还有,会以政权创建者的姓氏来区分同一个国号。例如武则天篡唐称帝,国号“周”。因而人们就称之以“武周”,以区分以前的周朝。

中国历史上被用的频率最高的国号,应该是“汉”。

它源自刘邦。秦末,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一带。随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就以“汉”为国号,强盛一时。

由此也就有了汉人、汉族、汉语等“汉”文化,影响深远。

于是,后世以“汉”为国号的政权不少。为了区分它们,史学家们就命名为西汉、赤眉汉、东汉、蜀汉、赵汉、成汉、后汉、邢汉……

有哪些国家的国号是四个字的

中华民国,四个字。

外国的诸如尼加拉瓜、格林纳达、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爱沙尼亚、阿塞拜疆、波斯尼亚、格鲁吉亚等等,是不是显得有点不符?

这些国家有的是以地名命名,有的是以民族名称命名。

国号似乎有点牵强。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国号、美利坚合众国是国号,但它们却不是四个字。

历史上除了汉朝,还有哪些朝代的国号为汉

“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没有之一。大略统计,除了刘邦建立的“汉”之外,使用“汉”为国号的还有:

玄汉: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王朝,随即各地爆发起义,23年,刘玄被拥立为帝,以“汉”为国号,后西入长安。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投降后被杀,玄汉覆灭。

赤眉汉:刘盆子为西汉远支皇族,后被掠入赤眉军中放牛,25年被赤眉军领袖樊崇拥立为帝,国号为汉,27年刘盆子投降刘秀。

刘望汉:王莽称帝后,将汉景帝刘启后代、钟武侯刘望的爵位废了,贬为庶民。于是刘望便在湖南起兵,并于23年在衡阳称帝,沿用汉朝国号,自称大汉嗣元皇帝。两个月后,刘望政权被刘玄大将刘信所灭。

刘婴汉:25年,平陵人方望看到更始政权政治混乱,于是联合弓林等人找到被王莽废掉的西汉末帝刘婴,在临泾正式拥立刘婴为天子,并以汉为国号。不久,被更始帝派兵剿灭。

东汉:新朝末年爆发大起义后,刘秀最终在乱世崛起,统一了天下,于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国号为汉。220年,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东汉灭亡。

蜀汉:221年,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263年为魏所灭。

赵汉: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304年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即汉王位,329年灭于石勒之手。

成汉:303年,氐人李特率流民攻打成都,战死后其弟李流、其子李特先后接任首领。304年李雄攻破成都,并于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347年,东晋桓温伐蜀,俘虏其帝李势,349年彻底消灭其残余势力。

邢汉:528年,北魏青州流民起义领袖邢杲兴兵反魏,建立汉国,年号天统。第二年,被高欢、尔朱荣等人镇压。

侯汉:547年,东魏大将侯景投降南梁。548年发动叛乱,囚禁梁武帝。551年篡位自称皇帝,国号为汉。552年为王僧辩和陈霸先攻灭。

朱汉: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后,朱泚被拥立为帝,国号大秦。784年,又改国号为汉,旋被李晟消灭。

后汉:公元947年,契丹灭亡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不得人心而北撤,沙陀人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950年,被郭威建立的后周取代。

南汉:917年,后梁南海王刘陟在番禺称帝,国号大越。第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71年为北宋所灭。

北汉:郭威建立后周后,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于951年称帝,并依附于契丹人,史称北汉,979年被北宋所灭。

郝汉:金末发生红袄军起义,1216年,首领郝定称帝,建国号为汉,旋被金灭。陈汉:1359年,元末大起义首领之一的陈友谅自立为汉王,第二年杀徐寿辉称帝,建国号汉,1363年灭于朱元璋之手。

武则天、郭威、吴三桂为什么要用“周”为国号

一、姓氏上,武、郭、武都出自建立周的姬姓

姬姓堪称是我国的万姓之祖了,很多姓氏读源自姬姓,武则天、郭威和吴三桂自然也是为了显示自身姓氏的尊贵,以姬姓后裔自居。

这里有的从姓氏起源看是的确如此,也不乏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

武姓出自姬姓,“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所以武则天国号周倒也好理解。

郭姓起源之一也是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穷苦人出身的郭威自己解释说“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国宜以大周为号”。

至于吴三桂的吴姓起源之一也是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为了让位于兄弟季历(周文王之父)远走南方,“太伯奔吴”建立吴国,太伯遂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

其实武、郭、吴姓氏的来源很多,不只是姬姓一个,但恰恰姬姓是最著名的,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姓氏,其后代更是建立赫赫有名的周朝,自然也就有人为自家脸上贴金,显示身份,穿凿附会,给自己安上“姬姓”后裔的光芒了。

二、爵位上,曾有周王的身份

武则天的父亲曾被唐高宗封为“周国公”,吴三桂起兵反叛前自号“周王”,所以这两人称帝里国号为周,也是在身份上更进一步,由周王到周帝,顺理成章。

三、希望国祚绵长

周朝国运昌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西周东周历时八百余年,是历代国运最长久的。后来人建立自己的政权自然希望它存在久远,取国号为周,是希望效法古代盛业,重现周的辉煌,是存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而且在儒家看来,周朝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周朝的“治国模式”也是孔子十分推崇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易》《周礼》等也都是儒家大力推崇而变为儒家经典的,影响深远。

所以在古代知识分子看来,周朝那种淳朴时代就相当于是太平盛世,是令人向往的。

用周做国号,以示周朝的仁德治理国家,也有助于吸引士人和百姓的支持。

为什么四个字的国号那么罕见

问题问的应该是现代国家的中文国名吧?

现代国家的全名,通常冠以体现国体的名词,共和制国家一般是“Republic”(共和国),这样翻译成中文就不大可能四个字了,除非国名只有一个字。不过“大韩民国”是个例外,有跟韩文对应的法定中文国名,而英文Republic of Korea,按中文习惯则是“高丽共和国”;

君主制国家一般冠以“Kingdom”(王国),这样四个字的国名就比较多了,如瑞典王国、丹麦王国、不丹王国;

还有些国家用“State”冠以国名,翻译成汉字就“国”一个字,比如“卡塔尔国”“以色列国”;

还有冠以其他名称的,比如“瑞士联邦”;还有什么都不加的,比如“马来西亚”。

所以四个字的国号,真要仔细去找也不老少。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国号,为何唯大元、大明、大清的正式国号有“大”字呢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个还是有点说法的。

之所以叫秦,是因为在统一之前人家就叫秦,叫汉是因为项羽分封的时候刘邦是汉王,叫魏是因为曹操封魏王,叫晋是因为司马氏在掌权后被封晋王。刘裕也是先授的宋公,才有的刘宋,萧道成建国号齐是因为一句“金刀利刃齐刈之“意思是齐将取代宋。

萧衍和萧道成明明是亲戚关系,建国号梁是因为之前受封梁王。陈霸先就很直接,因为人家姓陈。

再到后来的隋朝,是因为杨忠受封隋国公,杨坚继承其爵位,李渊受封唐国公,所以建立唐朝。朱温建梁是因为他的根据地在开封,开封那时候叫大梁,李存勖建唐,是因为人家姓立,想粘一粘唐朝的光,石敬瑭建立晋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山西,山西是古晋国的主要地区,李克用时期被封晋王,根据地也在山西。刘知远建汉是因为一来他姓刘,二来汉朝影响力比较大,三来他得国不是那么正,需要汉朝的影响。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代,他认为他自己是根正苗红的周朝后裔,所以建国号为周。宋朝是因为赵匡胤在宋州发迹,所以建国号为宋。

一直到宋朝,国号的建立都是有迹可循的。

但是到了元朝就不行了,元朝的统治者源于蒙古,要统治汉地就必须要起汉人的国号,怎么办呢,便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二字,起名大元。在此之前,国号只有一个字,大为尊称,现在把大给加进去了,此后国号都加大字,而且以前的国号除了陈朝比较特别是陈霸先的姓,其他的基本上不是封号就是地名,从元朝开始就不一样了,朱元璋原本定国号“大中”,后来祈天得大明,正好承接了大小明王。

清朝是因为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洲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是“清之帝王”的意思。

历史上王朝的国号是依据什么定的

中国历史上王朝的国号都是大有来头的,很少有拍脑袋而来。

先秦以前,大多以地名为国号。如秦王朝的祖先,因在周代商时站错了队,被罚去秦地为周王养马。周幽王时犬戎攻破丰镐两京,秦襄公保卫周王朝有功,正式获封成为诸侯,经过五百年几十代君主努力奋斗,基本上没出现昏君,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嬴政由秦王变成了始皇帝,秦国也由此变成了秦王朝。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秦二世而亡。因当时流传“秦灭六国,楚最无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立国号为“张楚”,大概是张扬光大楚国的意思吧。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夺得天下后,理所当然自封“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但仍不忘打压,故意将刘邦分封到汉中偏远之地,为“汉中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得关中后,即自封为“汉王”。消灭项羽后,自然由“汉王”变成了“汉皇帝”,成了“汉高祖”。

汉朝自汉武帝之后,由于皇帝幼小,大权逐渐旁落于外戚之手,最后被外戚王莽取而代之,汉王朝灭亡。王莽是个典型儒生书呆,一拍脑门,新王朝国号就叫了个“新”,这个最不象国号的国号。也许国号真的不能草率,拍脑门的后果真的很严重,不过十五年,“新王朝”便土崩瓦解。

光武帝刘秀是汉皇室后裔,夺得天下后,自然不忘“汉”字大旗,国号依旧为“汉”,定都洛阳。历史上为了有所区别,因此把刘邦定都长安的汉朝称“西汉”,把刘秀定都洛阳的汉朝称“东汉”,三国时也一样,刘备定都成都的汉朝称“蜀汉”,当时的叫法都是一样的,前面那个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被傀儡皇帝(汉献帝)加封为魏公,后来到魏王,他儿子曹丕承袭了“魏王”称号,代东汉后国号自然就称“魏”了。

隋文帝杨坚先是外戚,被封为“随国公”,取代西魏,一统天下后,嫌“随”字有个走字底,担心一不小心窃来的王朝就“走”掉了,但又舍不得这个正统名号,遂去掉“辶”字底,改国号为“隋”。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只二世,到隋炀帝时瞎折腾,煌煌大隋果然“走”亡掉了。

唐高祖李渊,七岁时承袭隋朝“唐国公”封号,公元618年起兵反隋,占领长安后,国号自然就是“唐”了,到公元907年灭亡,得国289年。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皇帝柴荣亲信,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出师未捷身先死,赵匡胤则趁机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于赵匡胤在后周时任归德军节度使,藩镇所在地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取代后周后,仍定都开封,立国号为“宋”。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宋王室南渡,争得半壁江山,定都杭州,国号仍称“宋”。历史上为了有所区别,称定都开封的“宋”为“北宋”,定都杭州的“宋”为“南宋”。与西汉东汉有所不同,西汉东汉没有承续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北宋南宋是有承续关系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朝代,只是疆域缩水了。

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灭掉了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取易经“大哉乾元”(伟大的开始)之意,立国号为“元”。

朱元璋明朝的“明”来源有点复杂,灭元朝前称吴王,驱逐蒙元之后定都应天府(今南京),立国号为“明”,一说来源于“明教”,一说来源于阴阳五行,明主火,克北方之水,有点说不清。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明朝建州女真人,起兵反明后,立国号为“金”。因历史上早有“金朝”,所以明朝人称其为“后金”。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继位后,为拉拢北方汉人(岳飞抗金故事广为流传,汉人对“金”和“女真”深恶痛绝),遂改女真族为满族,改“金”为“清”,“清”主水,“明”主火,取阴阳五行水灭火之意。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西风东渐,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一一中华民国,王朝封号遂成历史。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定国号为周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很多王朝的更替,这么多的国家以“周”为国号的是最多的,在很久远的时候就有东周与西周,在南北朝时期的时候就有宇文觉建立北周,之后就是武则天取代李唐建立的武周,然后在五代十国纷争不断的时候,还有郭威建立的后周,甚至吴三桂在造反之后定的国号也是周。

西周之后出现东周这个我们还比较好理解,毕竟都是姬姓子孙所建立的王朝,只不过是迁都了而已。

而后面的国家与姬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凭什么他们也以“周”位国号呢?这些建立周王朝的一般都是改革篡位得到的,那时候“周礼”大家都比较重视,各个王朝的缔造者为了美化自己,所以一般都选“周”。

后周太祖郭威自认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后裔,便以周为国号。其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礼、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续长久,故而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