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猫耳洞里生活的原始人,现代人都不穿任何衣服,跟类人猿猩猩,动物一样生活
- 空军力量加上温压弹能解决散兵坑猫耳洞等工事吗
- 1978年越南军队拥有百万人马,为何普遍使用猫耳洞
- 猫耳洞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猫耳洞
- 越战中的猫耳洞是什么为何越军很喜欢用
为什么猫耳洞里生活的原始人,现代人都不穿任何衣服,跟类人猿猩猩,动物一样生活
毛耳洞是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后来社会提高了,有了草屋,物质也提高了,有了棉花和布匹,人们才穿上了衣服,现在的毛耳洞比方说越南打仗,他们的地区温度高,钻洞不方便,所以把衣服脱掉了,或者缺少衣物气候的关系,气候寒冷的地区,气候寒冷的毛耳洞,必须穿衣服,苏联寒冷的冬天,在地洞里头也得穿衣服,最近是地里的情况,温度的情况,人的抵抗力条件不一样,身体状况不一样,锻炼身体的方法不一样,人家冬天下大雪,还滑雪运动,毛耳洞就是熊的窝,白熊的撑撑的喔
空军力量加上温压弹能解决散兵坑猫耳洞等工事吗
如果能精确定位的话,还真没问题;
根据军事字典里的解释:“猫耳洞是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种军事上供单兵或少量士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
▲猫耳洞一般修在沟壕与交通壕的两侧,通常高度、面积一般都很小,有的仅能供一人容身,主要作用是用来防炮、藏身和储存弹药的。
而我们对猫耳洞的熟知,主要来源于对越作战时老山前线,由于老山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上通常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所以就被我军战士用来当做天然的掩体,但是后来可能是因为功能作用相似、同时面积一样狭小,所以久而久之,“猫耳洞”就成了老山前线那种岩石溶洞的代名词了。
▲由于老山前线的猫耳洞主要依靠天然岩洞构成,不能全像“正常”的猫耳洞那样,选在堑壕或者交通壕的两侧以及向阳背风处构筑,所以无论是补给还是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尤其是越南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通常在1500-2000毫米,老山前线的猫耳洞里常年闷热潮湿,再加上不通风的污染环境,能在其中坚持的,都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但是猫耳洞怎么说也只是一种简易的掩体工事,虽然也有一定防炮、防炸作用,可是面对温压弹这种大杀器,就不够看了。
温压弹说白了就是装填温压炸药的弹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云爆弹”这种燃料空气炸弹的威力增强版弹药。
▲温压弹兼具高爆炸药和燃料空气炸药的特点,是一种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药,其燃料中通常添加铝粉等可燃粉末,在其爆炸时会大大增强热效应和压力效应,其爆炸速度相比传统高爆炸药要低的多,但是其热效应和高压峰值则比高爆弹药要强的多, 同时其还兼具云爆弹燃烧缺氧的效果。
所以温压弹的杀伤主要就是以热效应和高压冲击波为主,而这种相对独特的杀伤效果特别适合杀伤洞穴、地下工事和建筑物等密闭空间的有生目标。
▲温压弹在密闭空间的杀伤效果要远远强于开放空间(虽然在开放空间温压弹的杀伤效果也很惊人)其在密闭空间爆炸后的火球和冲击波不会像爆炸破片一样被沙袋等掩体阻挡,而是能够沿着坑道传播,而墙壁和其它表面又会反射、加强冲击波,所以温压弹在密闭空间的杀伤效果要远强于开放空间。
根据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温压弹使用经验和俄罗斯在叙利亚东古塔地区的温压弹使用经验来看,温压弹对密闭空间掩体内的有生目标杀伤效果明显,同等口径的温压弹药其杀伤效果能三倍于普通高爆弹药。
▲根据美军在伊拉克费卢杰的温压弹使用经验来看,一发XM1060-40温压榴弹就可以摧毁一座砖混结构的房屋,其冲击波可以在6平方米内压扁人体的脑壳。
所以温压弹对猫耳洞这种简易工事的杀伤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在于,武器的杀伤效应取决于准确命中,而想要准确命中就需要提前侦查和发现,而猫耳洞这种简易工事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易发现,尤其是老山那种依靠山石溶洞修建的猫耳洞。
▲其实我们看看阿富汗的塔利班就清楚了,阿富汗战争打了快20年了,可是塔利班就是靠着阿富汗山区的洞穴和美军周旋到了现在,让美军美军每年都能付出重大的伤亡。
所以“军事小科普”的看法是,温压弹对猫耳洞这种简易工事的杀伤效果是明显的,但是想准确发现、命中很困难!
1978年越南军队拥有百万人马,为何普遍使用猫耳洞
前线的猫耳洞一般只能容纳三名士兵,而实际只能供2名士兵躺下睡觉的空间。因此大多数在猫耳洞的士兵都是轮流休息,或者有些只能坐着,蜷缩着睡觉。而且越南边境的热带雨林气候非常湿热,长时期在猫耳洞的士兵都会出现“烂裆”的皮肤病,最后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里面的士兵都得赤身。
但是热带雨林的作战环境中的蚊虫,蚂蚁,毒蛇很多,在猫耳洞的士兵光着身子很容易被叮咬,患病的几率也就会提高。为了避免“烂裆”的难题,很多士兵只能穿没有裤衩的裙子。在猫耳洞里要么长期缺水,要么一到雨季,洞口里全是积水,而很多死老鼠,死蛇,阵亡士兵的尸首也会随着雨水冲刷到洞里。缺水的时候只能喝雨水,或者在夜间用器皿等露水。
可见猫耳洞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也没人愿意在猫耳洞里猫着。
越南陷入战争泥淖
中越战争从1979年2月17日开打,到1993年4月1日才正式结束。这期间打打停停,历经了多次的阵地争夺战。其中最惨烈的就是在1984年发起的老山和者阴山的两山战役争夺战,经过三年的反复战斗,我军才最终拿下这两个地区。
也就是说,由于阵地争夺的激烈,实质双方都陷入了阵地的拉锯战,有点类似于一战时期在战壕的静态战争。而在夺取阵地后的防御战中,在深山老林里,作战双方都无法动用大型机械构建其他防御工事,而且对方都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构建防御工事,猫耳洞就成为了士兵和武器弹药的贮藏地。猫耳洞是最安全的,也是简便的防御工事。
而越南在二战结束后,此前已先后历经了与法国,美国的长达34年旷日已久的战争,其实越南才是真正陷入战争泥淖的国家,越南至今仍处于女多男少的局面。而越南再次陷入中越战争时,其国内的兵源已经严重不足,越南在战场上至少有15万非正规军的民兵。由于越南的战争机器一直在运转,伤亡惨重,这些越南民兵没有积累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对于新兵来说猫在猫耳洞里是最好的作战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士兵的伤亡,还可以以逸待劳。因此确切地说,由于在阵地的反复争夺中,攻守双方频繁交换,两军都存在普遍使用猫耳洞的情况存在。比起蚊虫叮咬和皮肤病的恶劣条件,士兵阵亡减员对于双方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越南处于战争下风
中越战争开打之时,正处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蜜月期。当时美国和法国在与越南的军事较量中,都铩羽而归,巴不得有人能替它出这口恶气。因此在越南战场上,我军使用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而越南尽管有苏联的支持,但是苏联那时也已经陷入阿富汗战场的泥淖,自身难保,无法给予越南强大的军援。在双方的火力对比下,我军在炮兵雷达方面居于上风。而且1979年越军的6个精锐师被牵制在柬埔寨,在北方战斗的越军很多是越南的省级部队,装备非常老旧,无法及时回援,只能躲避兵锋。
(越南出兵柬埔寨)
南北越统一前后,越南一直都在进行土改,战争爆发时,越南生产经营还未完全恢复。未经过休养生息的越南其实是打肿脸充当胖子,在战争形势上处于守势。而对于居于守势的一方,往往都是先保存实力,然后再谋求防守反击的可能。猫耳洞和抗日战争我军使用的地道战,以及朝鲜战争的坑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猫儿洞都是在山体里挖掘,顶上都覆盖有很厚的土石。炮弹很难对猫耳洞构成重大威胁,若猫耳洞背着进攻方向建造,炮弹的射击弧度小的话,就被山体挡住,射击高度大的话很容易就打到山沟里。当时也没有能够打击地下掩体的钻地弹,猫耳洞就成为双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最优选择。
(我军在越南使用的辛柏林雷达)
越军大而不强
越南在1979年时,人口仅为5310万,但越军此时如果破百万,那么军人数量占比为1.88%。枕戈待旦的以色列人口870万,以色列军队18万左右占比2%,其中还包括女兵人数。以色列作为发达国家,这个军人比例已经是极限状态,而以越南当时的经济条件是无法供养这么多精兵强将。也就是说,越军人数超过这个比例,只是重量不重质,战斗力注水程度可见一斑。不能光看数字而认为越军有多强大,越军自己心中有数,只能依靠人海战术,不然也不会使用猫耳洞了。
而且越军并不擅长正面作战,它能击败美军主要依靠游击战,埋伏战,偷袭战,陷阱战,仅有的技能还是偷师我们的。如果越军打的是正面冲突的兵团大战,那就是用它的短板进攻我们的长处,这种作战方式消耗过大,伤亡也很大,越军是伤不起的,很快国力就被拖垮。越军的致胜法宝只有在热带丛林里与对方周旋,打不对称战争才有赢的机会。
越军也是认识到了其大而不强的特点,在战后就进行了精兵减员。目前越军人数才只有约50万人,比巅峰时期的126万足足砍了一半。但是从战斗力来说,现在的越军肯定比1978年的强,有时兵员冗杂反而不利于战时的战斗指挥,精兵强将才是军队走向正规化和提升战斗力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猫耳洞是特殊战争时代的产物。在猫耳洞里战斗如果放到现代战场,那就是作茧自缚,其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在现代战争中由于进攻武器的飞速发展,作为防御手段的猫耳洞已经收效甚微而被淘汰了。
猫耳洞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猫耳洞
(猫耳洞遗址)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说起猫耳洞,那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发生在中越战争的时候,猫耳洞是由我们解放军发明的,早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的优势兵力,解放军就通过修建猫耳洞作战来消灭大量的国军,这种猫耳洞的修建方式传到了越南,越南边境特殊的环境更时候修建猫耳洞,当年双方都布置了大量的猫耳洞。
(猫耳洞狭小的空间)
自从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就变得尤为复杂,越南的内部也因为得到了不同力量的支持,被分为了南越和北越,内部战争一触即发,我国与苏联支持的越北,而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支持南越。代表两边大国的越南战争就开始了,在中越对峙的过程中,经常是短兵相接,猫耳洞成为了战斗最好的武器,在战争中可以利用这些猫耳洞,让自己的军队获得一定的先机。
(在猫耳洞里的战士,身上四处都是浓疮)
当时最著名的交战区,老山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溶洞,而这些溶洞只需要简单的人工修筑一下,就成为了小型的战地掩蔽工事,这种掩蔽工事酷似猫的耳朵,所以被称为猫耳洞。
(在洞里的士兵几乎都不穿衣服,因为长时间潮湿的衣服会和皮肤黏在一块)
虽然猫耳洞不仅修建简单,而且还能防炮、藏身、储存弹药等,为前线作战的战士们提供生存的空间。但是猫耳洞也有许多不利之处,首先就是因为猫耳洞又小又黑又潮湿,洞内几乎只有一个小口通向外面,通风性极差,如果洞内人多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缺氧,洞中的气味也非常难闻,很多时候因为战事紧张,出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在洞中等待时机,躲在洞内的战士方便也只能在洞里解决。如果遇到雨季,连续的下雨会导致洞内有积水,有的时候士兵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肩上扛着枪,头上顶着电台,有些战士太困了,刚一睡着碰到积水一下就被泡醒了。
(水是在猫耳洞里最珍贵的资源,几乎都不够战士们自己喝,更不要说洗澡洗脸之类的了)
有些战士在洞内带了一个星期,出来的时候,几乎四肢已经瘫痪走路都十分费劲,身上更是得了一些不知名的皮肤病,那些在猫耳洞中待过的战士在脑中都留下了恐怖的回忆:在猫耳洞里待一年,能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
(战士们的士兵几乎都是以压缩饼干和罐头为主)
越战中的猫耳洞是什么为何越军很喜欢用
越南北部紧挨着我国的广西、云南,地势非常险峻,崇山峻岭半人深的杂草随处可见,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中有很多天然洞穴便于储备枪支弹药和食品,同时也可以藏兵。其实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抗击日军时就已经掌握了猫耳洞的特点躲避日军的炮火起到保存实力的作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大量使用坑道以及猫耳洞对付美军的狂轰滥炸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越战时期中国把构筑猫耳洞的技术传授给越军,在整个越战时期越军充分利用猫耳洞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越军充分利用天然洞穴和猫耳洞同我军打阵地战打游击战,给我军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后来我军掌握了越军的这些特点,便开始组织部队逐洞把越军堵在洞穴里象掏地老鼠那样使用火焰喷射器、40火箭筒、烟薰、爆破筒等武器歼灭洞穴中的越军。79年后至90近十年老山、者阴山对越防御作战中,双方的士兵都充分利用猫耳洞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