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震

玉环东沙渔村好玩吗?汉奸这个词语是从哪个朝代有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8 13:02:58 浏览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玉环东沙渔村好玩吗

东沙渔村位于玉环本岛东海渔镇坎门街道东南端,距离县城7公里,东,南,西三面环海,与南排山毗邻,与鸡山,大鹿,披山,洋屿,洞头等岛屿隔海相望,面积0.22平方公里。好玩的渔乡地域特色,渔村风貌保存完整,海岛人文与民俗文化独特,渔家美食享誉温台地区,是玉环县最能体现海洋特色和海洋文化的景区之一,有‘海上布达拉宫’美称” ,目前在东沙,共有187处各具特色的石屋,其中13处已被列为历史古建筑,在大堂般的海洋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五颜六色的水母在水里用触角一会儿张,一会儿缩,像在抚摸自己的小宝宝。灰色的鲨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威力。成群结队的小黄花鱼在水中快乐的游,这就是真正的海洋,太好玩。

汉奸这个词语是从哪个朝代有的

“汉奸”这个词,字典这样解释:原指汉族的投敌者,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当前,“汉奸”的所指对象包括秦桧、范文程、洪承畴、施琅……这些在明末清初背叛自己的民族的汉人。甚至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即“只有汉族才有那么多汉奸”。

关于“汉奸”这个词的来由,有此一说:汉奸一语,肇于汉初御胡,行于两宋抗金,复兴于清末列强侵华,大盛于伪满及抗日时期矣。按汉奸,据清人《汉奸辨》云“中国汉初,始防边患,北鄙诸胡日渐构兵。由是汉人之名,汉奸之号创焉。”可见于汉时乃指媚胡之人。

“汉奸”的构词法相当奇特。由于“奸”字有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的义项,譬如“奸臣”。现在的人也往往认为,“汉奸”的字面解释就是出卖汉族利益的人的意思。

但是,我们仔细考究“汉奸”这个词的历史典故,却会发现,用“汉奸”来称呼那些背叛汉族的人,其实是错误的。

最先引起我疑惑的是清末《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文》: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

该说满清一朝是最最防汉抑汉的,怎么慈禧也开始用起“汉奸”这个词了呢?难道说,满洲八旗的汉化真的如此彻底,连宣称“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慈禧也在宣战文中维护汉人的正统,将背叛满清政权的人视为“汉奸”?

这事越想越叫人蹊跷,幸而有朋友一语惊醒梦中人。朋友告诉我,“汉奸”这个词是从《清史稿》开始才出现的,从前的二十四史,以及我们手头掌握的清以前的资料,均没有这个词的记载。甚至连明朝灭亡后那些矢志抗清的明遗们,也没有用“汉奸”儿子问候过范文程、洪承畴、施琅之流。

亲自用各种工具搜索并翻阅文献,果然和朋友所说的一样。“汉奸”这个词,在满清以前的确不见踪影。就连秦桧、张邦昌之流也没有被如此形容过。

更加蹊跷的是,《清史稿》中出现的八处“汉奸”,称呼他们为“汉奸”的人的身份也相当特殊:汉八旗岳钟琪、张允随、董教增,雍正乾隆的重臣方显,满人琅玕。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作为满清统治集团的一员出现。

如果“汉奸”的本义真的是汉族的投敌者的话,为什么率先使用这个词的并不是那些明遗,而是满清的统治者们呢?这是否意味着,比起明遗们,满清统治者们更加痛恨“汉奸”?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仍然是《清史稿》中的“汉奸”搜索结果:前七处均是对参与西南少数民族抗清活动的汉人的称呼,只有最后一处的“汉奸”和欧洲列强有所牵扯。

与其说这些“汉奸”们伤害了汉族的利益,还不如说这些“汉奸”们妨害了满清的统治。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汉奸”最初的真面目,并不是什么汉族的投敌者。恰恰相反,最初的那些“汉奸”们,都是联络西南少数民族共同抗击满清暴政的汉族志士,是那些不甘为奴一心推翻满清统治的先驱。如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生在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恐怕同样会被称为“汉奸”。

正如现代汉语中的大量外来词汇一样,“汉奸”也是一个外来词汇。尽管它的用字和构词都是典型的汉语系,但是,这个词却是从满清统治者口中说出的,是站在满清统治者立场和角度。

汉唐宋明没有必要在叛国者之前加上“汉”字,因为对汉唐宋明的人来说,他们本身就是“汉”,既不需要格外强调叛国者的族属,更不可能将“汉”加于“奸”之前来羞辱天汉的精魂。

而恰恰是以防汉抑汉为国策的满清统治者,深深地恐惧着汉人的反抗力量,在他们的严重,所有的汉人都是天然的叛国者,或者至少是可能的天然的叛国者。这“国”,自然就是满清国。“汉奸”有两层含义,第一,只有汉人可能成为“汉奸”,第二,“汉奸”是妨害满清政权的人。

满清二百多年的统治,磨灭了汉人的骨气,也磨灭了汉人久远的记忆。正如汉人们渐渐将满清当成自己的国家一样,他们也渐渐遗忘了“汉奸”这个词的本来意义。不知道上文中《汉奸辨》的作者究竟是哪位清人,是否也正是如此。

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之后,强大的历史惯性和汉人的集体失忆,使得“汉奸”这个原本用来形容联合各个少数民族反抗满清统治的汉人志士们的悲壮词语,变成了那些背叛汉族、背叛中国利益的宵小们的专用名称。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附录:《清史稿》中的“汉奸”词条——

列传八十三·岳钟琪

(雍正)十三年,师征大金川,久无功。三月,高宗命起(岳)钟琪,予总兵衔……上以军事谘锺琪,锺琪疏言:“……而广泗信用土舍良尔吉及汉奸王秋等,恐生他虞。”……

列传八十四·张广泗

……(岳)钟琪亦劾(张)广泗玩兵养寇,信用良尔吉及汉奸王秋,泄军事於敌……

列传九十四·张允随

(乾隆)十二年,授云贵总督。疏言:“苗、倮种类虽殊,皆具人心……至苗民为乱,往往由汉奸勾结……”

列传九十五·方显

雍正四年……总督鄂尔泰议开苗疆,改土归流,云南东川、乌蒙、镇雄诸土府既内属,贵州苗未服。……鄂尔泰召显问状……因条上十六事,曰:别良顽,审先后,禁骚扰,耐繁难,防邀截,戒姑息,宥胁从,除汉奸,缴军器,编户口,轻钱粮,简条约,设重兵,建城垣,分塘汛,疏河道…...

列传一百四十四·董教增

嘉庆四年,以道员发四川,明年,授按察使……奸民与争界,焚夷巢,倮夷纠凉山生番为变,教增率兵往,议者多主剿,教增不可,廉得汉奸构衅者十一人,夷匪首事者六人,集众诛之……

列传一百四十五·觉罗琅玕

(嘉庆)七年,维西夷恒乍绷与其党腊者布作乱……琅玕驰抵剑川,恒乍绷遁走。八年……琅玕已擒斩汉奸张有斌,临江扎筏,声言渡兵江外,倮倮震悚……

志一百二十九——

秋七月,犯江宁……英人要求各款:一,索烟价、商欠、兵费银二千一百万;一,索香港为市埠,并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一,英官与中国官用敌体礼;馀则划抵关税、释放汉奸等款…

张作霖的陵墓在哪

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墓位于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西头的果树林中,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

由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起马路边石。两座坟墓为水泥筑成圆拱型,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打算把坐落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便委托姐夫吴永恩择地建坟。吴永恩带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  

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张作霖没有葬在“元帅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张学良过早地离开东北后,始终没有能够重返故里。所以,张学良将其父的陵园“元帅林”完全建成,并将其迁葬于此之事,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遂成终生憾事。张作霖葬在驿马坊村,是他的旧部张景惠等人操办的,这墓园原本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他的亡母以及原配夫人赵氏,都葬于此地。将张作霖移葬在这里,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还有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张家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它建筑大都倒塌毁坏。  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  

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2001年10月14日,少帅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少帅仙逝,扫墓成为终生憾事。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

篆刻是怎么起源的历史上都有哪些名家

答: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计较章法篆法。   我在博宝商城里看到介绍说:徽派   徽派从何震开始,后有以下几位:   巴慰祖(1774~1793) 字穆青,又号垢道人。

     胡唐(生于1759年) 又名长庚,字子西。   董洵(生于1740年) 字企泉,号小池。   苏宣,字尔宣,号泗水。   汪关,字尹子。     程朴,字元素。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

     以上都是远追秦汉,自出新意的高手。   徽派的印章特点加强了对秦汉印长处的吸取,篆法简洁,章法平正。刀法多采用冲刀,线条凝练。   浙派   浙派名家最著名的为:   胡震(1814~1860) 字不恐,号鼻山,师事丁敬   奚冈(1746~1803):字铁生,工山水   浙派的特点,用刀多采切刀法,线条粗犷,运刀任意不羁。

    给人老辣痛快的感觉。   西泠八家   西泠八家有以下八位:   丁敬(1695~1765):字敬身,精隶书   蒋仁(1743~1795):别号吉罗居士、女状山民,工书法,画擅山水   黄易(1744~1802):字小松,善画并工隶书   奚冈(1746~1803):字铁生,工山水   陈豫钟(1762~1822):字俊仪,工画兰竹,善制小印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善古隶   钱松(1818~1860):字叔盖,曾摹刻古印两千余方   赵之琛(1781~1852):字献甫,善画花卉   晚清名家   晚清名家有以下多位:   赵之谦(1829~1884):号益甫。

    曾苦工汉印、瓦当   吴昌硕(1844~1927):字仓石,浙江安吉人,为近代罕见之书画印全精大师。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治印初学皖派,后力宗周秦印玺。

  印风平正中见流动。   禅意派   黄明:(1956~):字自霁,禅意印派创始人。     禅意印派的特点是刀法多变,以禅入印,状如流水,自然古朴。

附:

印章始于商代,是根据安阳出土的三枚铜质古玺为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距今约3000年历史。(约公元前16-11世纪)从玺到汉印至今发展到书画用印,篆刻至今还是以古玺汉印等古印章为模本。

近代涌现出来书画用印代表性的大家有,丁敬,蒋仁,钱松,赵之谦,吴昌硕等名家。

司马懿,赵匡胤,赵构算不算汉奸

如果他们几位是汉奸的话,那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位开国皇帝,不都是“汉奸”了吗?

汉奸,是指那些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后来延伸就单单指汉族了,指哪些出卖国家利益‘,背叛国家投降敌人的罪不可赦的败类。

历史上汉奸的出现,应该是汉高祖刘邦时,韩王信投靠了匈奴,并与匈奴人一起攻打汉朝城池。是刘邦困于白登山。

汉文帝时期,在一次和亲的过程中,派一个太监随公主和亲。这个太监并不是很愿意去,被命令去了以后,这位太监因记恨汉文帝,立刻投靠了匈奴。并且成了匈奴单于的重臣,他不断的怂恿匈奴单于对汉朝边关挑起事端。使汉文帝,汉景帝都十分头疼。这个太监叫中行。

也有人说“汉奸”,是由于中行是太监,是大汉的人,被匈奴人成为汉奸。

汉武帝时期,李凌的投降,尽管有很多争议。但他的确是投降了匈奴,并被匈奴招为驸马,成为匈奴的重臣。

赵匡胤虽然是“黄袍加身”,当了北宋皇帝。赵构是在南逃中称帝南宋。但是,朝代的变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而且,像赵匡胤这样的开国皇帝,比如刘邦,刘秀等,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绝对动力,是历史前进的功臣。包括赵构,尽管是软弱无能。但他们没有投敌卖国的行为,怎么能是汉奸呢?

再说司马懿,他只是魏国权倾朝野的大臣,或者说是当朝的奸臣。像他那样的奸臣,每个朝代都有。他也没有投敌卖国的行为,更谈不上是汉奸了。

所以,司马懿,赵匡胤,赵构不算是汉奸。

假如别人向你借车,出了车祸,把别人撞死了,那车主有责任吗

以前的情况如果驾驶者没有承担事故责任的能力那么车主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后来法律修改后车主是否承担责任要看具体的情况。有些情况车主无过错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

如果车辆是被盗抢后发生的交通事故,车主是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车主将车辆借出,但车辆本身没有故障,并且车主可以证明在事故中自身没有任何过错,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如果车主借给的驾驶者在事故中出现逃逸的情况那么车主应该先承担赔偿责任再通过法律对逃逸者进行追偿。

有些情况车主也要承担相应责任。车主和驾驶者是雇佣关系,并且驾驶者是在营运中出现的交通事故;如果车辆本身存在机械故障或者事故中车主也存在过错,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但主要责任仍然是驾驶者;如果车主明知并将车辆借给没有驾照的人或明知驾驶者酒后、吸毒仍然把车辆借出后导致的事故,车主也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唐中期军阀叛将李惟岳如何评价

李惟岳是承德节度使,他的父亲李宝臣,原名叫做张忠志,是安禄山的义子。唐王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措置失当,“瓜分河北地, 付授叛将”,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地方节度使。李宝臣就是其中一位,他归顺大唐,拜成德军节度使,赐名为李宝臣。成德军拥有河北七州之地,号称富庶。拥兵十万,不听朝命,图谋割据,以其子李惟岳为成德镇行军司马。

1、李宝臣死后,李惟岳上表请求朝廷任命自己为承德节度使,朝廷不但没有批准他的请求,还要求他立刻去京城护丧,令易州刺史张孝忠代替他。李惟岳还让魏博节度使田悦帮忙也上表章保荐,请求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朝廷仍旧不许,李惟岳于是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同谋反叛。

2、李惟岳的舅舅谷从政,很有才学智略,知道了李惟岳的谋划后,担心他会满门覆灭。就劝阻他:“如今天下无事,远方都来朝贡,皇帝又英明神武,必然可使天下太平。你一旦起兵,朝廷必然讨伐。虽然你恩及三军,但万一作战失利,谁能替你效死呢?且先朝相公(指李宝臣)与幽州的大帅不和,如果国家征讨,必命幽州节度使朱滔为帅。且当初相公诛灭军中将校,其子弟活下来的,口虽然不说,心中怎么能不愤怒呢? 从前魏博的田承嗣协助安禄山、史思明谋乱天下,千征百战。没几年侵扰洺、相等州,为官军所败,贬黜到了永州,仰天垂泣。幸亏先相公佐佑保援,才获得赦免,如果不是官军停止征讨,田承嗣岂能活下来!田悦作乱,又怎比田承嗣的名望?想要得到富贵,却会破家覆族。且当下的将校,少有忠义之心,因利乘便,必相倾陷。为你筹划可以长久的计策,莫若你自己速速入朝。国家念先相公的功劳,见大夫顺从朝命,什么请求不会答应你呢?如今与群逆作乱是自危之计,不是保全家族的道理啊。“李惟岳素不听舅舅劝阻与魏博田悦、淄青李正己同谋反叛了。

3、朝廷即命卢龙节度使朱滔出兵讨伐,并派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使李芃率兵来会合,另以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为汴、滑、陈、怀、郑、汝、陕、河阳三城、宋、亳、颍节度都统。大军压境,李惟岳的大将易州刺史张孝忠以易州归降朝廷,唐德宗于是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使,配合朱滔联兵讨伐李惟岳。朱滔、张孝忠在束鹿大破成德叛军,李惟岳烧营而逃。随着朝廷的征讨,成德军大将、赵州刺史康日知以城归降朝廷,李惟岳命牙将卫常宁率步兵五千、兵马使王武俊率骑兵八百前往赵州征讨康日知。

4、王武俊和卫常宁倒戈攻打节度使府,建中三年(782年)闰正月,王武俊与卫常宁自赵州回军直逼恒州,王武俊的儿子王士真为内应,打开城门,王武俊传令道:“李惟岳叛逆朝廷,本人奉诏诛杀,众将士速速归顺朝廷,胆敢违命者族诛!“王武俊的士兵冲入节度使帅府,李惟岳束手被擒。王武俊遂于辕门之外缢死李惟岳,又诛杀了李惟岳的岳父郑华及长庆、王他奴等二十余人,并把李惟岳的人头到京师。

综上所述:唐自安史之乱以后, 地方上形成了藩镇跋扈割据的局面, 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新唐书·方镇表》共列藩镇42个,实际上远不止此,藩镇中势力最大,为患最烈的, 是成德、魏博、卢龙三镇,时称“河朔三镇”, 各拥强兵, 表面上尊奉朝廷, 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 赋税不供中央, 节度使的职位也父死子继, 或由部下拥立, 唐中央只能事后追认, 不能更改。在这样的形势下,藩镇反叛时有发生。李惟岳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安史平而方镇之祸方始。”、“天下分裂而无纪”,他们在争夺自己利益和朝廷公开反叛给社会带来的是更大的破坏。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评论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