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邦昌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张邦昌为了开封百姓不被屠杀,才在金人胁迫下做了“伪楚”皇帝,为什么赵构还要杀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8 13:29:00 浏览2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就会形成金、楚、宋三国鼎立,金在黄河以北,楚占据中原,宋拥有江南。这种结构看似“稳定”,其实依然会演变到历史的本源——宋金对抗。

我们只要细究金、楚、宋三方的实力,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看出,张楚政权夹在宋金之间,无论它怎么定位,都很难生存,彻底倒向金国,恐怕是它唯一的选择。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看看刘豫的伪齐,就知道结果了。

金楚关系:张楚只是金国人的钱袋子和马前卒

金国人之所以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想以汉制汉,让张楚做他们的钱袋子和马前卒。这一点,从后来的伪齐政权,刘豫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靖康之变本可以避免,因为那时候金国人,并没有做好吞并中原的准备,他们要的只是金银财宝人口赋税。可惜北宋政府腐败透顶,党争又耗尽了内力,错误的抉择,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面对突如其来的“成果”,金国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也有点手足无措。入主中原,显然还不是眼前他们所要的结果,这就是张邦昌被“逼上龙椅”的原因。

金国人虽然给张邦昌套了一顶皇冠,其目的绝非为了汉人,只是企图以汉人的皇冠,平复汉人的心而已。本质上,张邦昌要扮演金人走狗的角色,为他们不断掠夺汉人的财富服务,等金国人做好准备后,他还要充当金人灭宋的马前卒。

这种“儿皇帝”的角色,即便张邦昌愿意当,朝中的官员和百姓,未见得愿意做二等公民。一个像鼹鼠一样生存的政权,如何长久苟活?能不能雄起一把,摆脱金国人?张邦昌有这个心,也做不到。身边有金国人监视,一言一行都不自由,稍有出格,张邦昌拿什么抵御金国人的铁骑?更何况,老百姓能认可一个不清不楚的汉奸政权吗?

有史以来,从未有哪个伪政权能洗白上岸的,所以,假如张邦昌不让位,他注定只能成为金国人的附庸和工具。

那不就又回到了刘豫的格局了吗?

宋楚关系:张楚是南宋提高雄性激素的良药

南宋政权可以不可以利用张楚的存在,做一些改变历史的事呢?不可能!

前面我们分析过,张楚政权其实就是纸糊的,金国人分分钟就能打碎它,他要生存,只能甘当走狗。

这就注定了张楚必然将战火烧到长江两岸!

常年战乱,中原地区早就民生凋敝,榨不出多少油水,江南则不同,天堂呐!金国人怎么会放过?况且还有一条忠犬可用,不去捞一把,那得多傻!

金国到了第三代君主金熙宗时,已经做好了吞并南宋的准备,驱赶张楚进攻南宋成为必然的选择,张楚怎么可能逃过当炮灰的悲剧!所以,从形势上看,宋楚战争不可避免。

另外,南宋会不会选择主动与张楚结盟呢?假如南宋想拉拢张邦昌,不排除张邦昌跟金国人翻脸的可能。

可惜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对南宋来说,此路不通!

金国人对赵宋政权来说是民族仇恨,而对张楚则是内部矛盾,内部矛盾更多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有可选择的余地吗?那要看什么情况,像民族背叛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比民族之间的仇恨还要深,除了铲除,没有媾和的可能!

假如赵宋与张楚媾和,等于从法理上承认了张楚的合法性,那也就等于承认了中原之地不在赵宋的范围内了,请问北伐还有合法性吗?

对金国人,哪怕被迫割让土地,未来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收复。对张楚媾和,想反悔都没有回头路!赵构及其政府班子,谁也承担不起这个罪责。

所以,对赵宋政权来说,张楚是一个比金国人更可恨的存在,必须痛打落水狗。同时张楚政权也是提高民族雄性激素的良方妙药,连这个都不起作用的话,南宋岂不死翘翘了?

宋金关系:张楚被打碎后逃不过侵略与反侵略

以上的结果注定了张楚只能做金国人的狗,而且是一条不可能自由发展,野蛮生长的狗,脖子上的绳套,攥在金国人手上。

那么,张楚其实就跟伪齐没什么差别,是个易碎品!不是被南宋杀了,就是金人烹了!最终,走向擂台的还是宋金两雄。

历史又回到原点!

其实宋金双方,都在后来的角逐中犯下了错误。南宋过于苟安,错失了北伐的大好时机。金国人受汉化阵痛,导致内乱,丧失了南征的大好时机。

结果双方在拉锯战中,慢慢走向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并且同时在意志的慢慢消磨中沉沦,静等另一个崛起的帝国,挥动马刀,扑面而来!

综上所述,张邦昌让不让位,都改变不了历史大势。一个伪政权,可以搅乱局势,永远充当不了历史的主角,历史留给它的,顶多就是三分钟的雄起,如此而已!

张邦昌为了开封百姓不被屠杀,才在金人胁迫下做了“伪楚”皇帝,为什么赵构还要杀他

宋朝皇帝一般不杀大臣,尤其是不杀高级别的大臣。在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宰执大臣是被皇帝处死的,这两个人是张邦昌和岳飞,而杀他们的人,都是宋高宗赵构。并且赵构杀他们的理由也是一样的,都是那个著名的“莫须有”。

不过岳飞被杀,这是真正的冤案一件。而张邦昌死的冤不冤,那就不好说了。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这一天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北宋宣告灭亡。但当时南宋还没有建立。北宋和南宋中间,还夹着一个叫大楚的政权。而这个大楚国的皇帝,就是原北宋宰相张邦昌。

据史料记载,当金国废黜徽、钦二帝,逼迫张邦昌称帝时,这位张宰相当场就哭,死活都不接受帝位。后来金人以开封城百姓为要挟,声称张邦昌如果不登基继位,就屠杀老百姓。张邦昌被吓到了,于是才勉为其难的登基,成了大楚的皇帝。

张邦昌登基后,日子非常难熬。因为他就是个典型的胆小怕事,有贼心没贼胆的人。金国人立他为皇帝,取代赵家人统治中原,不是因为他有本事,而是因为他过于怯懦,易于被金国控制。

但是,易于被控制是一把双刃剑。张邦昌胆子小,易于被金人控制;他也同样有可能因为胆子小,被其它人控制。

当金军北返后,张邦昌这个傀儡的双刃剑效应就产生了。

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不愿意拥戴他。并且,当时一大部分宋朝旧臣也看不惯张邦昌。毕竟大家以前都是赵家的旧臣,一起给赵家磕头。而现在张邦昌是皇帝,他们居然要给张邦昌磕头。大伙心里的这道坎儿,一时间还弯不过来。

于是,张邦昌就在民愤和官员的挤兑下,请出了宋哲宗的孟皇后,并孟皇后的名义下诏,立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

赵构登基之后,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就算是结束历史使命。

赵构登基之后,张邦昌一开始还没事。但是在赵构稳坐皇位,统帅三军后,张邦昌就倒了大霉。

虽然金人扶持他称帝,不是他的本意;虽然登基之后,张邦昌从不以皇帝自居,对赵氏非常恭敬;虽然张邦昌无心当皇帝,心甘情愿的还政于赵构。但是他曾经当过皇帝,就只凭这一点,赵构也不能容下他。

可是,张邦昌平时太能装了。赵构也一时找不到弄死他的把柄。于是,赵构也就只能像后来处死岳飞一样,找一个不靠谱的借口弄死张邦昌。

由于张邦昌当皇帝的时候,金人给他立了一个皇后。这个皇后若是平常人家的女子,倒还好说。可惜的是,被金人立为皇后的这名女子是宋徽宗的嫔妃。尽管归宋以后,张邦昌不认这个名分,但是张邦昌不认,不代表赵构不能拿这个作为搞他的理由。

毕竟,宋徽宗是赵构的亲爹,虽然徽宗当时被俘了,但徽宗并没死,他还尚在人间。张邦昌在自己亲爹还活着的时候,居然娶了自己的小妈。这哪里能忍?

于是,赵构就派人抓了那个妃嫔,令人严刑逼供,让她指认张邦昌的罪状。最后张邦昌得了一个比“莫须有”还“莫须有”的检举揭发。史书上对此的记载是“诏数邦昌罪”五字,也就是不知道是何罪。

最终,赵构便赐死了张邦昌。在张邦昌死后,金人还出兵替他报仇,吓得赵构第一次南逃。当然,这是后话了。

那么张邦昌的死,到底冤不冤呢?我个人觉得,说他冤枉,他确实很冤枉;说他不冤枉,他也确实不冤枉。

说他冤枉,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秦桧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当过皇帝,就凭张邦昌跟秦桧一样的投降主张,他必然会得到赵构的重用。岳飞会死,是因为他主战,而张邦昌是主和的人,他居然也被杀了,你说他死的冤不冤枉?

说他不冤枉,是因为他太卖国,如果不是因为死的早,日后也必然是秦桧一样的人。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死了拉倒,也省得在日后沦落到秦桧一样的地步。

当赵构处死张邦昌时,他就像一个过街老鼠一样。主战派力主要杀他,而主和派也因为他当过皇帝,不想受他的牵连。最后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

这就是张邦昌的真实处境。没人搭理他,也没人关心他的死活。这样的一个人,赵构弄死他,有什么问题吗?

张邦昌不是真心想称帝,还帮了赵构当皇帝将张邦昌处死

张邦昌虽然不想称帝,但他依旧没有办法,在大的政治环境下,他没有选择,一边是无辜百姓,一边是个人荣辱,他只能选择百姓,牺牲小我,拯救万千百姓。接受金人称帝做傀儡,在当时那就是汉奸,叛族,人人得而诛之,不会有人去想这件事背后真正的原因,在当时,杀了张邦昌那你就是英雄。赵构杀张邦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民心所向,可以说是杀张邦昌一人就可以树立当时南宋王朝的威望和民心,对于统治者而言,何言之过,历史的必然抉择儿。千秋功过,后人留笔。

北宋末年的伪楚皇帝张邦昌算不算汉奸你怎么看

张邦昌是北宋主和派的代表,与秦桧有一比,但没有秦桧机灵。秦桧混的风生水起、名利双收,而张邦昌却活成了被人踢来踢去的皮球。

虽然张邦昌一度高居宰相之位,但是他早先年和童贯同流合污,还得罪了赵桓。所以赵桓即位之后,处心积虑的想处死他,正好赶上宋金议和,于是宋钦宗把他派往金营议和,随行的还有当时的倒霉蛋康王赵构。赵桓本想借金人之手除掉他,因为从他和赵构这对组合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在宋钦宗心里,他们俩就是两个最不起眼的人。但是金国人认为赵构不是皇子,因为当时的小伙赵构英气逼人、孔武有力,而金人认为宋朝皇子都是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所以赵构因祸得福竟然被金人轰出了军营。而张邦昌却落入了魔掌。

北宋灭亡后,金国人想建立傀儡政权,目的就是收刮宋朝百姓的财富。所以把张邦昌立为楚帝,张邦昌知道这不是好事儿,等于是把他放了火上烤,他那敢有僭越之心,又是装死又是装病,拒不答应。但是金人放下狠话,如果不答应就屠城,张邦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无奈只好坐了这个万人唾骂的皇帝。

后来,赵构在李纲等人的拥护下称帝,建立南宋。得知消息的张邦昌一刻也不敢耽搁,连滚带爬跑到赵构面前谢罪。其实,真实的情况,赵构心知肚明,更何况二人有过一段患难与共的友谊,所以赵构也不好直接杀了张邦昌。但是,以李纲为首的大臣认为张邦昌大逆不道、罪大恶极,所以据理力争要处死张邦昌。于是赵构以张邦昌和宋徽宗小妃子有染为由,赐死了张邦昌。

从整个过程来看,张邦昌根本没有不臣之心,完全是被金人当枪使,但金人又不管他的死活。但是,张邦昌还算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毕竟也没干过什么坏事,而他去坐伪楚皇帝,完全是金人一手操纵,他也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张邦昌算不上一个汉奸,而且死的还挺冤。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如何评价张邦昌

《宋史·张邦昌传》载,“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举进士,累官大司成,以训导失职,贬提举崇福宫,知光、汝二州。政和末,由知洪州改礼部侍郎。首请取崇宁、大观以来瑞应尤殊者增制旗物,从之。宣和元年,除尚书右丞,转左丞,迁中书侍郎。钦宗即位,拜少宰。”

张邦昌(公元1081年-公元1127年),乃是权臣王黼的党羽。其人进士出身,论才识可说不差,徽、钦二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这份履历放在当时也是不差,可惜金人在他的“简历”上又加了一笔,皇帝。正史,或者说传统观点,儒家看法,这张邦昌乃是乱臣贼子,是不承认他皇帝之位的,但事实上,他还是当了几天皇帝。无论古今,人们对张邦昌的看法,是偏负面的。

据《大金国志·楚国张邦昌录》载,“张邦昌字时彦,魏郡冠氏人也。少登进士,历任沧州教授,改国子书库正字,通判曹州,至宣和元年,累迁至尚书右丞,改左丞,迁中书侍郎。当王黼用事,与童贯共咨边衅,邦昌无所可否于其间,时论罪之。”张邦昌虽有在北宋朝堂盛极一时的王黼做靠山,却无奈为皇帝不喜。

靖康元年金军南下攻宋,宋徽宗大骇,禅位于宋钦宗,王黼权倾朝野时跟钦宗不是一路,钦宗自然对王黼一路的张邦昌没什么好脸色,穿点小鞋自然是家常便饭。金人攻破汴京后,钦宗便派张邦昌前去议和,“俾康王及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会姚平仲夜斫金人营,斡离不怒责邦昌,邦昌对以非出朝廷意……初,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又请以玺书付河北,亦不许。”

又方议和不成,急的自然不是金人。不久,金人方面来了要求,罢免主战派,其用意在废除宋的“武功”,但由于所言及者均为张邦昌之政敌,“时粘罕兵又来侵,上书者攻邦昌私敌,社稷之贼也。”这使得人们认为张邦昌已经跟金人穿同一条裤子,对其愤懑不已。

金人攻破汴京后,一举抓走宋朝两个皇帝,劝进张邦昌,《宋史·张邦昌传》载,“留守孙傅等不奉命,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复遣开、俦促之,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计无所出,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适尚书员外郎宋齐愈至自外,众问金人意所主,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张邦昌就这样被金人扶上了伪帝之位,也就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他的末路。

据《宋史》载,“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服柘袍,张红盖,所过设香案,起居悉如常仪,时雍、秉哲、开、俦皆从行,士庶观者无不感怆。二帝北迁,邦昌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有仆绝者。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但如此,仍是难逃一死。史载金人立其为帝时,张邦昌甚至以死相对,却敌不过他们以屠城为威胁——与其说张邦昌卖国求荣,不过是面对历史车轮的无能为力罢了。

张邦昌真的是历史中最冤“乱臣贼子”吗,他最后怎么死的

在历史中皇帝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开创王朝,亦可以后天即位成就皇帝,而张邦昌就不一样,被人逼着做了皇帝,而当时的他只是一位宰相,最终背负“乱臣贼子”这骂名也是由此而来,并且还被记载为乱臣贼子,遗臭千年。

张邦昌背负“乱臣贼子”的始末

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北宋时期的主和派代表人物,进士出身,在宋徽宗与宋钦宗时期,曾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并兼门下侍郎等多职务。

其一生都是主张议和,由于性格偏弱,金兵围汴京时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求和,在请求割地赔款条件时,标为“张邦昌卖国”。

后靖康之难际,更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强立期间在金各项条件谈好撤走时,逊位还政赵构,但为时已晚,金谈条件时期,这位末年宰相已经被全国议为叛国,后也是因叛国时舆压力终被赐死。

在历时一月的金国议和中,为什么张邦昌会被标为“卖国”,还要从金国议和之初谈起,议和初时,金军对张邦昌的为人了解是,他为人怯弱,如果将张邦昌拥立成皇帝,那么以后便于控制。

而在这场时达一月的议和中,张邦昌却是一无所知,当金军将领让宋朝官员递上呈书,捅破纸糊让他做皇帝时,张邦昌才恍然醒悟;但如梦方醒也没用,深知官场宦海的张邦昌明白,弱国皇帝不好当,更何况,当时赵构都还在。

张邦昌被冤枉“乱臣贼子”有两大最冤原由

后来,张邦昌面对极力推荐的金军将领,只能“必欲立邦昌,请继以死”,但效果却是甚微,哪怕张邦昌以绝食的方式,金军的决心亦不可动摇,不可动摇的决心也造就后来的“张邦昌卖国”,这是其一。

如果说上面的“不可动摇”乃是帮凶,那么金国后来的“金人入文字来,限三日立张邦昌,不立,城中尽行杀戮”当是对张邦昌的罪魁祸首,金人该消息的放出,开封城百姓满城惊慌,于是人们只能奉劝张邦昌做皇帝,这是张邦昌背负最冤“乱臣贼子”其二原由。

面对金人的百般强立,张邦昌无奈做了“大楚”皇帝,后来也有世人觉得张邦昌是在委婉演戏,其实他本身就想做皇帝,但经过史实发现张邦昌确实不想做皇帝,例如说张邦昌即位那天他“遣閤门传令勿拜、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记载来看,张邦昌是拒绝接受百官的朝贺。

张邦昌之死

无奈做了“大楚”皇帝的张邦昌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见百官称予,手诏更是曰手书,王时雍在当时称呼张邦昌为陛下时,还遭张邦昌斥责。

就在金人带走徽钦二帝当天,张邦昌还率领百官遥辞于南熏门,众恸哭,有仆绝者;金人前脚踏出开封,张邦昌就着手“退位”,他首先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俟复辟”,由“太宰退处内东门资善堂,筹划重新恢复宋朝的江山”。

但这些均无用之功,后赵构即位后,虽然加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最终也罢免不了主战派李纲的攻击,在李纲的一次奏本中提及张邦昌僭迸不道,赵构将其以私幸宫人的名义赐死。

私幸宫人只是赵构不忍的一个借口,李纲言称的僭迸不道,其实是张邦昌任帝时强暴韦太后,当然,这只是虚构,不然这种自寻死路的行径,赵构怎么可能放过,而且张邦昌可不傻,何况赵构与张邦昌有共患难之情。

可以这样说,张邦昌的死因主要责任源于当上过皇帝,毕竟,皇权时代,最注重脸面,如果一个臣子当过皇帝,那即位的皇帝心里会永久落下一根刺,而且当时全国的舆论,压倒了他的求生之路。

文/探索历史奇闻

张邦昌当皇帝为何不敢称“朕”

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张邦昌不敢居,先迎元佑孟太后入居禁中,垂帘听政。又遣人到济州迎立康王构。说明张邦昌不敢僭越还是尊趙姓为正宗。后来康王到应天府,张邦昌来见,王“慰谕之”。再后,高宗皇帝以李纲为相,李纲请罢免张邦昌王爵,安置他处(潭州)。

历史上的张邦昌,和《说岳全传》中的张邦昌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没必要极端,张邦昌就是一个正常的人,有一定的能力,有自己的道德下限。首先很多人纠缠他提议割地,出使求和。作为清醒了解国力的官员,起码他思考了,不论对错真正的为国家考虑,口号谁都会喊,关键是解决问题。就算是他提议,决定最后是朝廷做出的。

  只有赵家对不起张邦昌。议和的决定既然朝堂通过,黑锅就不该张来背。就像党委会,一把手拍了板,责任就不是提议者的。

  张邦昌是受命出使被自家人坑了才被扣押,和被俘还不一样,性质和苏武类似,只不过比苏武圆滑点保住性命被放了,没被带回北方放羊。

  张邦昌是忽悠走金国军队,使开封不是金兵的统治区域,所以才有还政赵构,至于轰走金兵答应的岁币,这在赵宋朝廷里就不算个事。

  认为主动投降,虽然免不了死罪,但至少比一辈子背着伪逆罪名来的好一些。后来宋高宗杀他也不是以自立为罪名,而是以“私通宋帝妃嫔,语斥乘舆”的大逆不道罪名。

  那些清流高谈阔论,主张开战直捣黄龙,看那些先死的不还是老百姓。张相公,本可以以身殉国留得百世清名,为了一城百姓的性命敢于抛弃的儒家教条,救人于危难却陷己于不忠的困境。沦陷区的百姓是没有生存的权利的,与其投降不如全城被屠,身在临安的史官记曰:故都百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乃大宋忠烈子民。非要来个开封十日,大家才开心么。真要有开封屠城,估计现在连个纪念馆也没得建,什么也不会留下,只留下张邦昌的美名与白骨累累。

北宋灭亡后,张邦昌为什么一开始执意不肯接受帝位

他又没有强大军队,当一个傀儡皇帝,是奴颜必趋的木偶。人格无存。宋朝军队并不承认他当皇帝。却是必杀的汉奷,杀不过金国军队,杀他如杀鸡。

他当然贪生怕死,不当为上。

又是为右左丞相,早在钦宗当政后,就已经把要废除了名单人物。让他与金和议。钦宗表面许割地赔款。暗里让军队突袭金营,就是要张邦昌好看。

金国全面胜利,掳掠宋徽宗钦宗二帝,北宋覆灭。要立傀儡政权,为他们服务筹划岁贡,却把张邦昌选中,他为不是宋皇帝的红人,金人认为他却很有政治影响。是朝中最高官丞相张邦昌。诈病拒绝登基,百般推脱 却又贪生怕死,以自裁权对付。金国以屠城要挟迫,张邦昌就范了。

宋高宗立国,张邦昌明知还权必死还是给高宗,还是难免一死。国家乱成那个样子,总要意图重振国风杀了牺牲祭国,秋后算帐。把张邦昌杀了,坐实卖国求荣的罪行。

如果你是张邦昌,你会留下金兵支撑自己的皇位吗

显而易见答案是:不会。自古汉胡不两立,作为高度发达的封建王朝即便崩溃,也岂能是蛮夷任意践踏?

靖康之变

北宋微宗宣和二年(1120年),北宋与女真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夹击共同的敌人契丹辽国,谁知,宣和七年(1125年),辽国覆灭后,女真金国背弃盟约,悍然入侵,靖康元年(1126年),由于宋微宗宋钦宗的懦弱,不敢抵抗的原因,致使女真金国多次长驱直入,包括皇族在内的贵族、文武大臣、工匠等数十万人被俘虏,史称“靖康之变”。

成也英雄,败也枭雄

靖康之变发生后,蛮夷肆虐,生灵涂炭,中原暂时无主,鉴于北宋微宗钦宗二帝昏庸,正是需要有人站出来带领抵抗,挽大厦之将倾。

张邦昌,字子能,祖籍河南南阳人,靖康之变发生时正是当朝宰相,群臣之首。

之前主和,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作为臣子只能忠君尽本分,并非本意,而靖康之变发生后,作为群臣之首,理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获取众臣支持,号召忠义之士集中京师共同反击女真金国。

至于宋皇室,纵然有漏网之鱼也已经没有资格继续主宰天下,这个时候对于张邦昌来说,当仁不让成为领头人,古话说的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果不是宋皇室的无能也不会致使百姓颠沛流离,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驱逐女真,恢复河山。

成功了,就是开创新王朝,是拯救万民的英雄,再不济也能割据一方,保一方太平!

所以说,靖康之变等于是个绝好的机会,正是各路英雄豪杰大展拳脚的机会,是英雄是枭雄,成败各凭本事,女真金国是个很好的垫脚石,根本不需要金兵留下稳固自己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