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瑜伽师地论全文一共有多少字
瑜伽师地论全文 有一百卷之多,具体有多少字可能没人统计过吧,估计几百万字随随便便有吧!
关于瑜伽的古诗词有哪些
下面是我找到的关于瑜伽的古诗词,供您参考。
1、《读瑜伽论》宋代:释德洪
此生已无累,一席可穷年。细嚼宝公饭,饱参弥勒禅。
懒修精进定,爱作吉祥眠。夜久山空寂,唯闻绕砌泉。
白话释义:
这生命已经没有累,一席可以整年。仔细咀嚼宝公饭,饱参弥勒佛禅。懒修精进定,爱做吉祥睡觉。深夜在空寂,只听说绕砌泉。
2、《清平乐 闻贞白日读瑜伽师地论,赋此代讯》清代:汪东
形骸为累。入世求超世。面壁嵩高仁者事。方寸终无住地。
眼前撩乱空花。一窗风雪交加。我欲忏除绮语,相从熟习瑜伽。
白话释义:
身体为累。入世要求超世。面壁嵩高仁的事。心里始终没有在地。眼前撩乱空花。一个窗口风雪交织。我想忏除华丽语言,跟着熟习瑜伽。
3、《观盂兰放水灯》清代:林占梅
一派繁华眼欲迷,瑜伽接引向西溪。灯光灿烂千家共,人语喧呼百戏齐。
直使水神惊耀蚌,重教鳞族诧燃犀。今宵暂弛金吾禁,归路频闻报晓鸡。
白话释义:
一派繁华眼想迷,瑜伽接引到西溪。灯光灿烂千家共同,人对喧闹百戏齐。直接使水精神震惊蚌,重教育鳞族对燃犀。今晚暂时放松金我禁止,回来的路上不断听到消息的鸡。
4、《中元夕放河灯》清代:弘历
漭沆沧池濯锦鲜,须臾万顷绽金莲。波如不夜无边朗,月是今秋初度圆。
人喜云消更风定,舟行后浦复前川。良宵真是安心所,那藉瑜伽六度禅。
白话释义:
漭沆沧池濯锦少,一会儿万顷开金莲。我们像不夜无边朗,月是今年秋初度圆。人们喜欢说消更风定,船行后浦恢复前川。美好的夜晚真是安心之所,那藉瑜伽六度禅。
5、《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宋代:黄庭坚
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
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
白话释义:
梵天来献瑜伽工具,问人亲眼见到的尊重来。拨开眉目给梵王,诸天都得到法眼净。
易筋经和瑜伽哪个好点对身心有多大帮助真的可以强身健体少得病吗
要了解练《易筋经》与《瑜伽》哪个好,先要弄清楚这两种功法有什么区别,特点,要求。这两种功法摡括起来有如下不同。一是门派,缘源不同。易筋经耒源于道家的導引养生,瑜伽来源于佛家。二是文化背景不同。瑜伽耒源于印度佛教。易筋经来源于中国道家。三是历史传承不同。易筋经的文化渊源可上朔到我国的夏代,创作于秦汉。公元前192年左右由一位王姓老太太傅授给汉武帝。其理论就是导引养生。瑜伽是印度佛教的一个支属,其理论叫瑜伽师地论。四是修练的方法不同。习练易筋经主要是通过导引,吐纳,打通全身经洛,调和气血,强壮筋骨,洗髓,易筋。习练瑜伽则要求持戒,尊行,调息通过伸拉肌键,增加肌键的柔韌度等肢体运动 来活气血,调身心。五是禁忌不同。习练易筋经戒肓目提气运气,倡导全身放松,顺行自然。习练瑜伽有六忌。忌情绪不稳,忌肌腱生硬,忌骨质密度不足,忌眼压过高,忌身体壮况不隹,忌精神疾病。六是习练环境不同。练易筋经不需要道具或辅助工具。对练习环境没有严格要求。练瑜伽则还备相应的道具和辅助工具。对练习环境也有特殊要求。七是对习练者的年龄要求不同。练易筋经,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加。练瑜伽必须要中青年才能参加。老年人,不利于筋骨伸拉,容易造成不可予测的后果。
通过上述七个方面对比,笔者认为,习练易筋经简单易行,对身体纯益无害,练瑜伽容易出现对身体,肢体的伤害。所以还是练易筋经更有利于依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该练易筋经。
经常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感觉自己在这世界上好孤独,怎么走出来
孤独、无奈、怕天黑、怕遇见人。
失去了生存的支撑点,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更看不到将来的希望。这就是你产生自杀的原因。
你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家庭的变故并不是你的错,原来的幸福生活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现在,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你必须振作起来,从零开始,迈向人生的目标。
建议你先休息一段时间,最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旅游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好好理一下头绪,好好思考一下下面的路该怎么走……。其次离开你的伤心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你。
瑜伽是什么
瑜伽的真正含义就是能使人修身养性,锻炼身体柔韧性,提升身体素质,然后可能有减肥还有一部分延缓衰老的作用。 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 瑜伽的基础建立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中观与唯识有什么区别
中观与唯识是大乘佛教的两大理论支柱。中观说空,以因明学为基础论空,因明是古印度的逻辑学,非常难懂。中观是龙树菩萨创立的。龙树菩萨智慧超群,堪称释迦第二。汉传佛教没有中观学派。中观主要在藏传佛教里形成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唯识是说有,论著是瑜伽师地论,由无著根据弥勒菩萨讲的《瑜伽师地论》(据说《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的弥勒内院所讲的经典,无著菩萨以定力上升到那里,夜里听课,白天再下来记录,形成文字),遂将《瑜伽师地论》写了出来。佛教是说万法皆空的,既然如此,那么怎么解释世界的“有”的现象?唯识就是解释一切有的,唯识所现, 唯心所变。也就是说六识所感受到的一切,不过是八识玩的一个把戏。第七识末那识则牢牢的抓住“我”。能够破了我识就大功告成了。中国人的逻辑能力比较弱,所以学唯识较适合。对唯识学比较深入的话,看到量子力学就没有什么迷惑。陈玄奘去印度留学,主要是学唯识,回到东土后建立了唯识宗。
中观需要逻辑学基础,中国人不擅长。唯识需要分析归纳的思辨能力,中国人也不太擅长。中国人喜欢禅宗,禅宗有点走捷径的味道,与中国的道家学派有点类似。禅宗几乎不读经书,由师父带弟子参话头。禅宗的经典是金刚经,楞严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