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世姻缘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吗?为什么有些老年夫妻,“走了爱,来了亲”,连睡都不在一起睡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7 07:45:38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吗

不揣冒昧说上几句,《醒世姻缘传》我还真有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积尘甚厚,一直以来都没能提得起兴致好好读一读,刚巧我看您的发问了,就过来一起聊聊,不足之处还望您多多包含!

《醒世姻缘传》又称《恶缘传》《恶姻缘》成书于明末清初,作者是西周生,讲的是轮回因果的故事,但是您非要让我说说具体讲的啥内容,我现如今还真记得不太清楚了,毕竟最早看这本书的时候才二十五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上哪记得住去,更何况我本人对这本书没有太大的兴趣。

如果不讨论内容,讨论成书的作者,我倒是很感兴趣,我个人偏向是蒲松龄先生写的,因为书里写的都是山东济南的事儿,再有胡适先生也偏向蒲松龄先生这一个观点所以我就随大流了。有人认为是丁耀亢的、还有人认为是贾应宠的,这俩人是谁?我不怕您笑话我真就不知道,我只知道蒲松龄,老爷子能写出那么优秀的志怪故事,我个人觉得也能写出这本《醒世姻缘传》,毕竟都属于一个题材范畴之内的文章。

其实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我觉得是谁写的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你喜欢不喜欢,喜欢管他是谁写的呢,我们看就完了呗,不喜欢,哪怕是司马相如的文章也未必能瞧得上一眼,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为什么有些老年夫妻,“走了爱,来了亲”,连睡都不在一起睡了

二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已经厌倦了对方各种毛病。又因年岁己大,孩子的问题等,对付过呗!已经没了爱情,变成了一种责任。我想大多数人家都是如此。

请问有没有人突然之间顿悟,看透了生命和宇宙的规律

我曾遇过一位顿悟之人,他说的话使我确信,他看透了生命和宇宙的规律。

我曾经认识一位老人家,他平凡平常地很,也从不说他开悟了,顶多说自己有那么一天,忽然间明白过来了,发现生命本来具有一切。

他说话平常的很,可是我却从话里体会到深深的智慧和通透。总是默默地影响着我。


有一次我问他:有没有人突然之间顿悟,看透了生命和宇宙的规律?

他说:其实没有什么纯粹顿悟的人,顿悟只是渐渐的禅定功夫深了,其他方面修的也很好,时间机缘到了,就悟了。

禅宗说的顿悟不过是那个悟的刹那,看起来像是一个突然顿时发生的事情,并且因为禅宗的修行路子以见性明心直指心性为主,这个顿的意思,是顿超次第、豁然开朗的意思,并非说什么都不搞,突然之间就顿悟了。

作为修行人啊,最好不要过于关注这个顿悟开悟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太虚了,过度关注没有什么好处。大概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好了。

顿这个字,倒是有点意思。

顿就是豁然忽然之间发生,古代的祖师们,常常用各种巧妙的办法接引弟子,让那些弟子在瞬间得到豁然洞明的境界。

比如踹一脚、切断手指、敲一棒、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然后就真的有人顿悟了。

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本来已经在疑情里进入了专心致志极致的心念专一的状态。古人参禅修行可不是我们这样的懒散,今天有空弄一下明天玩完了回家再来一下。他们日夜不停地弄。常常功夫绵密非常用功。所以师父们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他点拨,让他忽然有机会进入那个之中。

很多时候,点拨了很多次,也不见得有效,误打误撞就那么一次,可能就顿时可以了。所以叫做顿悟。

六祖说,万法既然都是从心中出来的,那么渐悟也好,顿悟也好,都是一种方法,为什么要区分开来呢,渐悟就是顿悟,顿悟就是渐悟,这两者是一起发生的。

说的多好啊,顿渐之分,都是一个权且的分别。涅槃与生死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出世间与世间不二,没有对立面,一切都处在中道,

人如果觉悟了,当下就会安乐自在。这也是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顿悟”思想的关键。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不必过多去纠结,因为我们此时的研究,无非是头脑知识性的研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我们要学会停止头脑,停止对知识的渴望,对所谓人世思维理性的依赖,让身心自然下来,放松下来,去逐渐感悟顿悟里头的关键——无着。

心无任何可依附者、也无任何点可着落,但又很稳当的那个感觉。

那个感觉,常常我们会把它和生活杂事以及我们所遇的变故等事对立起来。事情一来,怎能没有依附、又怎么能没有着落。

于是越是对立越是糟糕,粘上去没有办法扯开了。

我们不如试着不对立不多想不用概念去定义事情的发生、事情来了,就迎上去,投入到事情本身里去,可是心却和它自然有个距离在。这个做法体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庞居士的女儿灵照说的:“ 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

那个状态,我们可以去体会体会,独自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没有别的了,不需要多余的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你说你懂了很简单,照此做去,却是另一番光景。

因世界上最难的就莫过于纯粹只做到饥来吃饭困来眠。

你会说,那不是傻子吗?那如果这样了,我还要顿悟干什么?我要的顿悟,是飞天遁地放光发神通,是对宇宙人生全知全晓。我不要这个什么饥来吃饭困来眠。

祖师们会告诉你,就是这样,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还能怎样?还要怎样就是你的妄想而已。

所以所谓顿悟,其实就是要在一下子,回到这个超级自然的状态。

所以这个方向不要盲目,不要过于紧张刻意。一定要靠心去感悟,不是靠知识积累,不是打坐能打多久腿可以盘多好念经有多么熟,要去生活的各种事情巨细无遗的里面去感悟。

感悟那个没有二元对立的东西,感悟那个和世界变化无关的那个东西,感悟那个和动静都没有关系的东西,感悟你和世界万事万物的距离。

轻松活在世界上

顿悟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你尽量轻松地活在世界上,我们太多烦恼了,太多痛苦了,太多纠结了,太多舍不得求不得,太多痴狂迷乱。

包括对宗教和修道的饥渴迷乱,这种迷乱癫狂,一下假如顿时停歇,那就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我们习惯于翻滚妄执于俗世间,一颗心一直不停地在狂乱奔撞、追逐着,殊不知一旦要将自己浮动的心安顿下来,歇息片刻,却难如登天。

所有的杂念妄想会来袭击你那个想要歇息的心;所有的是非俗事亦不会放过你想要安顿的心。人常狂言道:「人能掌握命运。」但当你静下来时,你会顿然惊觉原来我们的心念一直由妄想欲念牵引著,而非自己。

连自己的心念都掌握不了的我们,又何能掌握命运呢?假若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将这颗狂乱的心安定下来,坚守住自己本心的保垒来抵御外来妄念的侵蚀,留得一颗明明白白、专注安稳的心。

那澄静的智慧即由澄清的心灵中油然浮现,自然就能真切地认识原我的面貌! 所以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这个前提,就是轻松,轻松也可以叫做自然,但自然是状态,轻松还可以理解为路径,达到自然的路径就是轻松。

看一件事,不要过于严重,要轻松点,对待一场纷争,也尽量轻松,喜欢一个人,也轻松去喜欢,轻松对待自己,不要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往自己心上压过来。

轻松,是碰见了烦恼纠结,打个招呼就让他走,绝对不和他混在一起拉拉扯扯。

轻松,是遇见了执着焦虑,见个面就让他走,绝对不留他过夜吃饭唱卡拉OK。

轻松,是不把自己绑起来扭送到每一段人与人的关系中,一直站在交织之外。

当轻松成为一种习惯,你就会体验到轻盈的愉悦。确切说那个也不叫愉悦,是因为挤压和逼仄走开了,自然就有一种类似愉悦的感受在。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用来准备一场顿悟。

我们其实是有时间的,你不要以为我们到了三四十岁,到了五六十岁甚至更老,就不能顿悟了。我们要相信,我们都有属于自己顿悟的时间点。

只要我们进入这个希望自己醒觉的路上,就总有机缘会促使我们顿悟。

也许,你会在经历一场人生灾难后顿悟、也许你会在经历一场苦苦的寻求后顿悟,不管你经历什么,最后一定是有一个什么机缘,促使你打开心扉,抹掉以前你自认为正确的那些观念,透过去,直接看到你心灵的本色。

你只要相信,你本来就是那么优秀,你本来就在自己家里不曾远离。放轻松,一切都会是你顿悟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