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弹

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相差多少氢弹在陆地爆炸的后果是怎样的?为什么氢弹有保质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7 00:18:48 浏览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相差多少氢弹在陆地爆炸的后果是怎样的

听文章介绍过,氢弹是普通原子弹一百倍的威力。我国现在长年处于待战状态的氢弹有三十枚,相当于三千枚原子弹的威力。这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外国人没有,他们储存氢弹的费用开支太大,所以只能现生产现用于战争。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于敏先生,独创了“于氏结构“氢弹制造维护管理办法,费用很底,所以我國能长期储存拥有氢弹。于敏才是当今中华民族的脊梁,当之无愧!

为什么氢弹有保质期

任何东西都有保质期,别说氢弹了,最基本的子弹也有保质期,任何的武器装备想要正常使用都需要维护和保养,但是,现在网络上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谣言就是“美俄等国都销毁了氢弹”,原因就是所谓的他们的氢弹保质期很短,维护成本很高,所以就把这些镇国重器都销毁了。额,听到这种言论也真的是无语啊,说美国没有氢弹,那“三叉戟”上面那爆炸当量达到了47.5万吨TNT的W88热核弹头是二踢脚么?关于氢弹具体是如何维护的这里讨论没意义,因为这不是普通人可以知道的,我们仅仅来讨论一下氢弹的所谓保质期的问题。▲热核聚变原理简图

首先,目前热核反应用到的材料是氢的同位素,即氘(D或者H-2)和氚(T或者H-3),其中氘是很稳定的,它不会发生衰变,而氚则是一种放射性元素,会发生β衰变,它的半衰期只有12.43年,那么元素的半衰期对元素有什么影响?从宏观上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X千克的放射性物质在经历一次半衰期之后,就只剩下1/2X千克的该物质了,再经历一次半衰期,就又衰减成原来的一半,即1/4X千克。也就是说:每经历一次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就衰减为原来的一半,但是这种衰变永远也不会导致元素消失,经过n次半衰期之后,该元素只是变为最开始的1/2*n(半衰期是宏观体现的,我们不能精确到微观粒子具体的个数,即不能说:X个粒子经历一次半衰期后就只剩1/2X个粒子)。

▲原子半衰期模拟简图

所以,理解了什么是元素的半衰期,我们就可以来大概解释一下氢弹“保质期”了,氢弹的原料里面有氚,假如氚的单位是1千克,那么在过了12.43年之后,理论上就只剩0.5千克的氚了,再过12.43年,即24.86年后,则氚只剩下0.25千克了,以此次类推,每过12.43年(一次半衰期),氚就变为原来的1/2。因此,假如有一颗半个世纪(50年)之前的氢弹,它原本里面的氚的单位是10千克,而如果在这50年的时间里没有维护和更换核装药的话,那么,理论上剩下的还能才加热核反应的氚就只有原来的1/16,即0.625千克了(因为氚经历了4次半衰期,所以就只剩10/2^4=10/16=0.625)。而此时氢弹的威力还能剩下原来的多少就不好说了。

所以,如果从所谓的元素半衰期上去理解氢弹的保质期,那么跟那些裂变武器比起来,氢弹的保质期确实短的可怜,因为裂变材料铀-235的半衰期是7亿年,钚-239的半衰期也有2.4万年,还有一点我们要知道:元素的半衰期由元素自身性质决定,不能人为的去改变(起码凭借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绝对做不到的,要是谁能改变元素半衰期,直接就能拿诺贝尔奖了),也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所以,不管该元素是处于原子状态、离子状态还是化合物状态,其半衰期是绝对不会变的,因此,如果氢弹的原料中直接含有氚元素的话,那么不管这个氚是处于什么状态,每过一次半衰期(12.43年)都会衰减掉一半。▲T-U结构中的热核材料-氘化锂-6

但是现在氢弹里面的核装药主要是氘化锂-6,如上图所示,这玩意在高能中子的作用下,会反应生成氚(H-3),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Li-6 + n→ He-4 + H-3;

生成的氚(H-3)会再和氘(H-2)发生热核反应,也就是说,热核材料之一的氚是在起爆的时候当场生成的,用来当“扳机”的原子弹在爆炸时会产生足够的高能中子来和氘化锂-6反应生成氚,这样一来,氢弹也就避免了氚的半衰期周期短这个劣势了,在理论上应该就不存在保质期短的问题了,因为氘化锂-6这东西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容易保存。

是氢弹厉害还是原子弹厉害

原子弹是氢弹的“引爆”装置!

只要在氢弹里加入足量的氘化锂,产生大量的金属氢,金属氢的“磁力矩”相互切割释放的电磁波产生的爆炸当量可以是原子弹的很多倍。

世界上多少个国家有氢弹

关于氢弹,有几个跟中国有关系的谣言,一是所谓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拥有氢弹,其他核大国全都没有”。二是美俄已经销毁了全部的氢弹,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30枚氢弹的国家。

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核武器,在80年代后期,美、苏的核武库都已经是严重“饱和”,远远超出了实际的需要。

在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明显缓和,于是美俄两国开始对各自的核武器进行裁减。在2002年,俄美签署协议,各自将会把核弹头数量削减到2200枚以下,多余的核弹头将会被退役销毁。由于两国核武库中大多数是氢弹,所以便传出了美俄销毁氢弹的这种说法。

但是,这个说法在口耳相传中最终却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美俄等国销毁了全部氢弹,目前中国保留有全球仅存30枚氢弹”的这个说法,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拥有4700多枚核弹头,其中有2000多枚处于实战部署状态,包括了B61核炸弹、W88核弹头、W76核弹头、W78核弹头、W80核弹头等种类丰富的核武器。而美国拥有的这些核弹头、核炸弹全部都属于“正儿八经”的氢弹,还有不少是属于从氢弹基础上研发的三相弹(脏弹)。总的来说,目前美国早就已经没有装备原子弹了。而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五常国家的核武库基本都已经是由氢弹、三相弹构成的。

如今网上盛传的“中国保留全球仅有30枚氢弹”的说法自然是个天大的笑话,这种说法还指出其他五常国家因为技术成本问题,都把氢弹全部退役了。不少国人对此说法深信不疑,这说明了中国国民在核武器领域的军事素养仍然是有待提升的。

即使不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中国保有全球仅有30枚氢弹”的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容易推翻的。首先,中国对核武器的保密程度是非常严格的,怎么会让外界知道中国氢弹的具体数值呢?其次,既然中国是“唯一”能够保存氢弹的国家,那么中国为何仅仅是生产30枚呢?要知道,中国核武器数量远远不及美俄,为何不装备更多的氢弹提升中国的核威慑力呢?

至于说美俄等核大国因为成本问题而“放弃了氢弹”的这个说法,则更是可笑之际了。美俄等国拥有核武器的最终目标就是互相毁灭,岂会因为成本二字放弃威力极为强大的氢弹,退回去装备原子弹呢?

仍以美国为例,一艘“福特”号航母仅仅是建造成本就高达141亿美元、一颗KH-11系列“锁眼”侦察卫星的造价高达63亿美元,甚至比同期建成的“布什”号航母贵了一亿美元、一架B-2隐身轰炸机造价高达24亿美元……美国最终因为“成本问题”将它们销毁吗?实际上,目前五常国家通过氘化锂装药而不是最早的氘氚装药方式,已经是有效解决了氢弹保存问题。

简而言之,目前“中国保有全球仅有30枚氢弹”的这个说法是严重失实的,这个说法不仅严重贬低了其他五常国家核武器,甚至还把中国的核威慑力都贬低了,因为中国目前核武库都基本是由氢弹构成的,氢弹数量岂止是30枚呢!

如今网上盛传的“中国保留全球仅有30枚氢弹,其他五常国家因技术成本问题,都把氢弹全部退役销毁”的这个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国人一直把它当成一个“事实”来看待,那么将会贻笑大方了。如今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早已经不需要这些严重失实的谣言来只有壮胆了。

有人说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氢弹,美俄都没有,这是真的吗

苏联拥有6255个核弹头,美国有5550颗核弹头,美国进行715次核试验,苏联进行1054次核试验,最强氢弹是俄罗斯“沙皇炸弹”,试爆一颗后,再也不敢试。

现在俄罗斯经济大不如前,唯一可以拿得出手就是苏联留下核武器,所以俄罗斯销毁所有氢弹是不可能销毁,只要俄罗斯还有氢弹,美国就不会全部销毁。

苏联解体后,为什么美苏都开始销毁部分氢弹

从50年代开始,美苏两国为了在核武器、航天等方面压过对方,不断研发各种核武器,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三相弹、洲际导弹,核试验超过2000多次,如果不是钴弹的威力太厉害,一颗可以毁灭地球,可能现在钴弹都已经制造出来了。

到8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器已经严重饱和,核武器库都快装不下了,10000多个核弹头,不知道可以毁灭国家个国家了,就算苏联国土面积最大,扔1000多个核弹头也化为平地。

1、当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已经失去和美国抗争的能力,国际形势也得到了明显的缓和,所以美国和俄罗斯开始对各自核武器进行部分销毁。

在2002年,美国和俄罗斯签署协议,将各自的核弹头数量削减到2000枚以下,美国和苏联核武器库最多就是氢弹,所以氢弹数量大大减少,很多人却以为美苏已经全部销毁氢弹。

2、美国和俄罗斯销毁部分氢弹,除了两国紧张的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保存时间,美国和苏联的氢弹保存时间比较短,维护费用过高,而且很多都是大当量武器,所以被迫无奈,只能进行销毁,而中国的氢弹内部构造和美苏不同,采用“于敏结构”,可以保存更长时间,而且维护费用比美国和俄罗斯少一半以上。

美国制造出人类的第一颗氢弹,苏联彻夜难眠

氢弹的研发制造是建立在原子弹之上,因为氢弹是热核武器,需要达到高温引发聚变反应,所以氢弹内部有一个小原子弹,通过引爆原子弹,发生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再发生聚变反应。

美国是第一个研发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是1.5-2万TNT当量,但最后的效果出乎美国的预料,因为之前美国试爆的原子弹威力比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要小很多。

原子弹威力虽然不错,当时原子弹装药量有限,因为核裂变有临界值,而最大原子弹是美国的“国王”,当量大概50万吨。

美国为了一直压制苏联,开始研究氢弹,而且氢弹没有上限,而氢弹的原理是通过激发氘和氚发生核聚变,释放的威力更加强大。

1952年11月11日,美国在埃卢各鲁博珊瑚岛首次试爆人类第1颗代号“迈克”氢弹,爆炸后释放100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投放在日本原子弹的500倍,但由于太过于笨重,不方便运输,不具备实用性,于是1954年3月1日,美国又研发出实用型“喝彩城堡”氢弹,在比基尼试爆成功。

美国在比基尼小岛引爆的“喝彩城堡”成功,但却是该岛永远的噩梦,直接在岛上炸一个宽2000米,深80米的黑坑,附近的居民受到严重的核辐射。

很多居民患上各种疾病,从那之后,美国又继续在这个地方做试爆核武器,直到1958年,美国迫于全世界的压力,才停止该地做核试验,12年的时间里,在比基尼小岛引爆23枚核武器。

美国氢弹采用“泰勒乌拉姆构型”,这种氢弹不维护就报废,在没有爆炸之前一直都需要制冷,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液态的氘氚,所以维护费用非常高。

苏联5000万吨TNT当量巨无霸“沙皇炸弹”,实战作用不大

美国制造出氢弹之后,苏联再也睡不着觉,到1953年8月12日,苏联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氢弹的当量只有50多万吨,比美国引爆的氢弹小很多,但苏联已经掌握了氢弹的技术,制造大当量氢弹,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引爆一颗,5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震惊了世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氢弹,这颗“沙皇炸弹”引爆之后,引发了地震,导致亚欧大陆平移9毫米,亮度可以直接使人失明。

当时苏联设计“沙皇炸弹”是1亿吨TNT炸药,但是后来苏联害怕引爆后会威胁到苏联本身,所以才把“沙皇炸弹”炸药减半。

苏联的氢弹是千层饼构型,这种构型最大的缺点是体积太大,保存期非常短,而它的优点是威力大、制作简单。

不管是美国的泰勒乌拉姆构型,还是苏联的千层饼构型,其实都是U-T构型,他们都是互相借鉴,本质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氢弹寿命都比较短,为了减少维护费用,只能引爆,而且太大氢弹,根本不实用。

不同美苏UT构型的中国氢弹,研制有多困难

1955年,钱学森从美国顺利回到中国,开始部署核武器战略,1956年,中国和苏联签订关于援助中国技术的协议。

一开始苏联给中国派了不少科学家和研究员,为中国提供各种原子弹数据材料和技术方案,但是后来苏联的真面目凸显,他们想伸手到中国军事基地方面建设,中国马上拒绝,后来苏联不再给中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中国知道“手中无剑,和有剑不用”的重要性,减少其他科研项目,大力发展核武器,同时召唤更多海归学习回来帮助中国建设。

当时中国真的一穷二白,没有美苏的计算机,就用算盘打出数据,当铀235不够时,全国百姓一起寻找,最后提炼铀235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的努力,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全国百姓沸腾。

原子弹成功之后,中国又开始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制造中,因为美苏领先我们太多了,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核心构造难题。

美苏在这方面又垄断,也没有分享技术,而这个时候,中国的于敏站出来了,提出“于敏构型”,和美苏“UT构型”不同,而且于敏也没有出过国,这是完全国产化。

仅仅用三年的时间,中国就在1967年研制出第一颗氢弹,但要氢弹有实战价值,需要运载和投掷,当时还有导弹,只能用飞机运,然后再投掷。

中国氢弹第一次空中投掷出现意外

当时中国经过讨论,采用国产战斗力投掷,这样可以彰显我们的国防能力,于是选中了国产的“强五战斗机”。

强5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1台超音速战斗机,用它塔载氢弹再合适不过了,飞机解决了,下面就是寻找飞行员。

经过不断筛选,最后由飞行员杨国祥担任氢弹投掷任务,因为他参与强五战斗机研制,而且也试飞200多次,对强五战斗力非常熟悉。

1970年到核试验基地机场进行封闭一年的训练,训练期间一共投掷150枚和氢弹大小一样模型氢弹,经过多次的投掷,氢弹着陆点都在靶心10左右。

万事俱备,1971年12月30日,全国边防警戒雷达开机进入一级戒备,严密搜索空中目标,以防敌机偷袭。

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的试爆日子,周总理在北京指挥部坐镇,飞行员和科研人员也严阵以待,所有设备、开关检查结束之后,杨国祥进入2178强五战斗机,准备他人生最重要的飞行任务。

当指挥部发出指令,杨国祥启动战斗机缓慢起跑,加速到一定速度就拉高,战斗机飞向核试验场。

飞行了25分钟之后,杨国祥到达投掷点,他不着急下降,而是先检查所有的仪表盘是否有异常,最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开始下降到600米高度,然后解除四道保险,等待指挥部发出最后的投掷指令。

当指挥部发出投掷指令,杨国祥按下投弹按钮,但是投掷装置没有任何反应,当时整个指挥部都安静了,杨国祥也无法平静。

本来计划战斗机停距离地方600米,然后以45°仰角爬升到1200米,然后按下投掷按钮,必须在32秒内迅速飞到20公里以外安全区。

杨国祥回想自己操作,自己肯定没有出错,于是他向指挥部请求急投,指挥部同意了,因为之前有三套投掷方案,分别为正常投弹、应急投弹、超应急投弹,而且还在推脱装置上安装两个燃爆管,保证把弹投出去。

应急投弹采取俯冲式投弹,利用巨大的惯性和应急按钮将氢弹抛出,但是这种投弹方式危险比较大,但第一套方案不行,为了投出氢弹,只能用第二套预案。

当指挥部同意应急投弹之后,杨国祥再次校正航线进行急投,但是氢弹还是没有发射出来,杨国祥又请求超应急投弹,但还是没有反应,这回大家冷汗直冒。

对于杨国祥来说,飞机下面是一个已经解除四道保险的氢弹,爆炸威力惊人,剧烈碰撞都有可能引爆,这个时候,另外坏消息来了,飞机快没有油了,只能再飞行40分钟。

这个时候杨国祥想出三套方案

1、第一种方案是他跳伞,这是对飞行员最安全的方案,但是飞机无人驾驶后,对周边的人、设备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他很快排布这套方案,因为有那么多同胞在这,他不会那么自私。

2、他驾驶飞机飞向沙漠去,这样可以最大降低损失,但如果这样,我们科研人员就无法知道失败的原因,投掷失败会影响中国在世界的威望,而且让我们科研员有挫败感。

3、第三种带弹着陆,虽然锁死装置可以控制氢弹,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不爆炸,风险非常太高了,而且非常考验飞行员的技术。

最后杨国祥选最后一个方案,他觉得认为通过自己技术,可以轻轻降落,不会引起大的震动,这样就可以避免爆炸,于是请求带弹着陆。

当时指挥的专家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在北京指挥部坐镇的周总理说话了:“我们应该相信飞行员的处置能力,为以防万一,全部人员撤入地道”。

杨国祥最后坚定的说:“请首长放心,只要我还在,就一定把氢弹带回去,如果带不回去,我一定在沙漠里处理,绝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最后杨国祥在飞机场缓慢下降,认真做好每个动作,飞机安全停在飞机场,氢弹也没有引爆。

事后经过排查,终于知道投掷失败的原因,原来是推脱装置的薄膜破解,导致线路短路,导致燃爆炸弹不能工作,所以杨国祥无论怎么操作,氢弹都无法投掷出去,检查出问题后,工程师也很快解决。

1972年1月7日,杨国祥再次坐上强五战斗机,拉着氢弹到核试验场,当他按下投掷按钮,32秒后,罗布泊大地响起巨大爆炸声,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正式引爆成功。

杨国祥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因为保密协议,把看到、听到的只能“看在眼睛里、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直到后面公布,而杨国祥因为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获得一等功。

2003年,杨利伟坐上我国第一艘神舟5号航天载人飞船,但是在上身阶段,参与恐怖的26秒共振,再加上失重的压力,差点把他内部器官压碎,下落的时候,因为落地速度过大,杨利伟嘴巴被耳麦划伤,但这一次的成功,推动我们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国家不管在核武器还是航天,都是自己摸索,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所以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如果中国火箭上升共振,那么他就不会那么危险,每个项目的试验都面临巨大的危险,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中国今天的成就。

比氢弹更加厉害的核武器,一颗可以毁灭地球

氢弹的威力的确非常大,而且没有上限,但氢弹的核辐射能力比较差,而且大当量氢弹投放也非常困难,于是人类又发明三相弹。

三相弹其实就是在氢弹外壳包裹一层铀238,当氢弹内部的原子弹引爆,发生核裂变轰击氢弹氘氚,又引发聚变反应,最后再轰击外壳的铀,再进行一次核裂变,这样可以释放更多能量,三相弹发射出放射性污染更加恐怖。

美苏发明三相弹后,觉得只要在氢弹外壳加上更加霸道材料,那么它的威力更加大,于是想到钴59,钴59是非常稳定金属材料,但是氢弹引爆后,钴59变成钴60,这是一种能释放大量咖玛射线的元素,只要在太空引爆一颗钴弹,整个地球生物都会死亡。

因为钴60释放的咖玛射线会破坏生物的DNA,因为制造钴弹难度太大,材料也非常稀少,最主要这是同归于尽的武器,所以这种核武器还是理论武器,还没有制造。

现在最霸道的核武器是洲际导弹塔载氢弹,因为只要成功发射洲际导弹,想拦截基本几乎可能,强大洲际导弹的射程高达18000公里,末段速度超过25马赫以上,而且还可以带10个以上核弹头,末段拦截无望。

只有在上升阶段有机会拦截,但是洲际导弹发射地点都是在本国,而且现在的洲际导弹,在哪里都可以发射,像中国的东风41洲际导弹,非常灵活,不管在山里、公路,还是足球场都可以发射。

而大当量氢弹就无法实现这种操作,所以小型氢弹更适合现代战争,所以中国“于敏构型”的氢弹不但保存久,维护费用低,而且比较小,更利于实战。

为什么有些国家不研制氢弹

为什么有些国家不研制氢弹?想要引爆氢弹,就需要一枚原子弹来做扳机。否则氢弹无法引爆

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国家才几个?无非就是中美俄英法印巴以X,剩下的还在原子弹这个阶段挣扎,研发核武器可不能跳级。

而氢弹的技术要求要比原子弹高得多,并且氢弹的试爆场地要求更加苛刻。(可以说找遍整个日本都找不出来一个适合炸的地儿。)并且以色列从未公开承认过他有核武器就是惧怕国际制裁。所以哪怕以色列研发出来了氢弹,就他那点领土也没那个胆量引爆氢弹......一发氢弹炸了,然后就巴以问题解决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当时在争先恐后的研发氢弹因为这俩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拥有了氢弹,等于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拥有了站于不败之地的特权。但是国际形势不允许他们那样做。这两国的军事高度依赖于外国,一旦研发氢弹等于众叛亲离等于军事合作全部告吹,等于没得用了。

也就是说有胆量研发承担,那么就需要拥有高度健全的工业体系。或者说在核不扩散条约出现以前,就把氢弹引爆了的国家才有这个特权..然后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国家也就那5个
对,没错,还是中美俄英法.....

并且原子弹扩散的大程度上的原因那就是原子弹的研发程度相对较低,无非就是规模太庞大,需要庞大的电力供应,也需要庞大的离心机的知识,剩下的还有难度的也就是一个放射性原料了.....毕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加工水平那确实不怎么高,随便拉出来一张工业机床都能干了

研发氢弹,现有的氢弹拥有国的反应会更大更激烈,制裁也就会更全面更苛刻,甚至于爆发战争的几率也就更大,所以说危险性过高,至于原子弹拥有国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更何况一张桌子上有5个人已经够挤了,再多一个人大家都吃不饱了,甚至于现在的5个人已经有点吃不饱,都想他踹人了。

氢弹的构型是个什么东东

谢邀,问对人了。

氢弹的构型问题其实算不上什么机密,而是我们国内对“于敏构型”太过于炒作而让人觉得神秘了。如果真是什么顶级机密的话,为啥我们的小邻居清单研制成功了呢?就他们的科技水平来说,啧啧。

详细地说下氢弹的构型:

我们都知道氢弹是以原子弹为热源和中子源,通过核爆炸的形式点燃聚变材料的一种武器。这个部分的内容估计还是中学课本上给大家讲的。大多数人对氢弹的理解也就到这个概念了。概念没啥错误,但是实施起来很难。要知道难点在哪里的话咱们就得先说下“湿式氢弹”了

所谓的湿式氢弹是指氘氚聚变材料以液态存储,依靠原子弹为热源将氘氚加热到产生核聚变的氢弹类型。这种氢弹威力巨大但毫无实战意义。原因就在于:

它们都像是一个小型化工厂到形式,以耐高压容器存储液态氘氚把原子弹放在容器边缘引爆。例如上图的常青藤氢弹,重量超过5吨,高度超过6米,已经没有任何携带和投放的可能性了。

但液态氢弹的优势在于构造简单,起爆容易。只要用原子弹在储液罐周围引爆,这个储液罐子内的核聚变反应就可以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原因也很好理解,这么大的一个氢桶为聚变反应提供了绝对足够大的反应窗口空间。

微观上我们看到氘和氚聚变为氦核心并且会释放出一个中子的聚变反应似乎是毫无难度的,大家认为只要将氘和氚加热到一定温度就可以引发核聚变反应

但从宏观上看,一个重达5吨的液体罐子怎么能在一瞬间加热到核聚变所需要的上亿度而不被原子弹炸碎就成了一个工程上的难题了。

依靠原子弹爆炸的热量实际上也是难以达到目的地。这里就利用了一个类似于微波炉的原理,从聚变材料内部快速加热,依靠的不是微波而是X射线。巨量的X射线其实也是有物质加热的能力的,当高能X射线照射到原子的时候,原子吸收能量增加动能——宏观上就是温度的上升。湿式氢弹的大储液罐子本身体积巨大从空间尺度上就增加了X射线命中原子的概率,从而就扩大了聚变窗口的尺度。以至于湿式氢弹所需要的X射线辐射压只有7.3太帕。这是一个任何原子弹都能满足的辐射压指标。而且如果在一定尺度上扩大储液罐的尺寸和储液量对辐射压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刚刚咱们说了湿式氢弹虽然好点燃,但是很难实用化,没有合适的运输工具来投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将湿式氢弹的体积缩小。体积缩小是不是就和越大体积聚变窗口越大的理论相违背了呢?况且,湿式氢弹的体积还是无法进一步缩小,氘的泄漏问题和氚寿命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湿式氢弹的缺点。于是——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干式氢弹”的设计需求就出来了。

由于聚变材料体积尺度大幅度变小,它就需要依靠原子弹产生的X射线在很小的聚变窗口内来引发巨变反应。

看上面的图C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类似于反射体的结构,将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X射线聚焦到核聚变材料上。这个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实例——太阳能灶。

这样之前湿式氢弹中原子弹爆炸四面八方射出的X射线就被汇聚到了一个点上,可以在辐射压在140太帕的等级上对聚变材料进行X射线加热。这个概念就是咱们说的泰勒-乌拉尔构型。

如果你能理解泰勒-乌拉尔构型的基础要点,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太阳能灶,这是反射聚焦,现在能不能想到另外一种汇聚太阳光的思路?——凸透镜啊!!!

如果把原子弹爆炸所释放出的高能X射线经过折射聚焦是不是也能起到效果呢?这个就是于敏构型了。当然了,在于敏构型中并没有一个玻璃放大镜。而是利用了更巧妙的方式

环状的曲面结构。这个构型其实还是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东西——涅菲尔透镜。

就是从更小的空间体积上达到了更大透镜的效果。

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了所谓的构型其实就是设计方式,这个设计方式是决定了原子弹(核板机)爆炸后X射线的聚焦方式。

其实这两种聚焦方式各有千秋,也谈不上谁好谁不好。当然了既然是X射线聚焦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呢?也有!

把光线从空间尺度上的聚焦转变为从时间尺度上的聚焦,也就是激光器。目前各个大国都在研究X射线激光器。

当使用功率足够大的X射线激光来照射聚变材料的时候,聚变材料就引发聚变反应。这时候,氢弹就可以脱离原子弹存在了,而且可以设置为0~∞TNT当量。这时候的氢弹才真正的可以作为干净的武器来使用。

当然了,这种氢弹又得回到使用液态的氘氚的湿式状态,其实这时候更好地聚变材料就变成了氦3。当然了,X射线激光+氦3聚变材料不一定会被用来造氢弹,也可能会造成你家的电动车电池。

印度有氢弹吗

美军W87型核弹头,也就是“民兵Ⅲ”型洲际导弹所使用的,它是一枚可调当量型氢弹,可在5~30万吨TNT当量间控制爆炸,并且它是还是一枚“三相弹”,是目前最先进的核弹头之一。

印度的核武器研制时间并不晚,在1960年代中期,也就是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开始研制的,当时印度利用在国际上东西方都逢源的有利条件,先后向英美和苏联提出自己建设核设施的计划,并且要求欧美和苏联提供技术支持,为了将印度这个南亚大国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东西方竞相向印度提供了核技术,有了技术支持印度的核计划进展速度很快,在1974年5月18的“微笑的佛陀”核试验取得了成功,核当量为1~1.5万吨TNT,但从这次核试之后到1998年再次核试有20多年的停滞,有国际观察家认为,印度1974年的核试根本不是由自己完成的…里面有很复杂的原因不便讲明。

1998年5月11日(3次)和5月13日(2次)印度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当量从2000~2万吨TNT当量不等,图片是当时核试验的现场,连续5次核试验的成功说明印度的原子弹技术已经成熟了。

但是原子弹只是初级核武器,其制造最大当量也才50万吨TNT当量,是由美国MK18型(也称“国王”)裂变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估算,但“国王”的核心爆炸装置是由多颗原子弹并联而成,同时起爆才能产生50万吨当量,已经没有实战的意义了,是纯试验目的…所以,要想核弹的爆炸为了增加就必须研制聚变弹,也就是氢弹。

MK18“国王”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它也是裂变弹(原子弹)的制造极限了。

从1998年到现在又是20多年过去了,印度有没有氢弹呢?从国际权威机构研究的结果来看,印度仍然没有掌握氢弹技术,因为印度既没有掌握氢弹设计理论,也没有制造技术,而在原子弹方面所获得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美军W87型核弹头简单示意图,它是由原子弹为扳机(最初轰爆)→产生核裂变反应之后,去轰击由氚氘同位素组成的次一级核聚变装置→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在极短时间内又被最外层的铀238金属层反射→再一次形成核裂变反应,也就是说W87会产生三次核爆炸,即原子弹→氢弹→原子弹,所以它被称为“三相弹”。但说是这么说,怎样掌握氢弹设计理论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是由许多高深数学方程式运算组成),目前五常核弹头皆为氢弹,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是最高核心机密,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更是国际地位和权利的象征,不可能为了钱将氢弹设计理论出卖,也不会对外出售氢弹的制造技术,掌握氢弹技术的科学家都被严密保护,并且氢弹理论不只是一两个人可以掌握全面的,就算是某些个别人为了经济利益出逃别国,凭一两个人能力也不可能将所有氢弹理论搞得清楚。

另外,制造氢弹所需要的工业设备和加工工艺远比原子弹复杂的多,并且这些设备也买不到,只能是自己国家制造,这需要有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才行,而这些恰恰是印度的极弱项,没有氢弹理论、没有加工设备怎么去制造氢弹?

氢弹有多大

氢弹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不过要想氢弹释放能量,先要用原子弹把它点燃才成。刚才大家已经体会到原子弹的威力了,那么厉害的家伙,到了氢弹面前却也只能当个看大门的,氢弹的威力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原子弹的TNT当量最多也就8-10万吨,而氢弹的TNT当量最小也要20多万吨,厉害的氢弹TNT当量则高达数千万吨。

更恐怖的是,氢弹的威力是没有极限的,只要你手里的材料足够多,都可以搞成炸毁整个太阳系的氢弹。

在朝鲜宣布拥有氢弹之前,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有氢弹—— 1952年,

美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TNT当量1000万吨;

1953年,前苏联爆炸了第一颗氢弹,TNT当量40万吨;

1957年,英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TNT当量未知;

1967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TNT当量330万吨;

1968年,法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TNT当量260万吨。

话说前苏联很恐怖,他们造出了TNT当量1亿吨的氢弹,不过在最后试验阶段,他们害怕把地核炸坏,把氢弹缩小了一下,变成了5700万吨。

1961年,那枚被称为“大伊万”的氢弹在新地岛进行了爆炸试验。

据说那枚氢弹爆炸后,蘑菇云高达7万多米,爆炸产生的强光在距离爆心300公里外都刺眼。整个新地岛几乎都被抹成了平地,周围方圆数百公里的海冰也全部融化,而且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此外,据说驻扎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电子系统也大都受损,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苏军的整个通讯也失联长达一个多小时。

不过,说TNT当量估计大家还是会晕,因为体会不到1公斤TNT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这里从网上找到了下面的一组换算数据,大家可以脑补下:

当量为1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0^(1/3)=3.22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3.22 * 3.22=33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00^(1/3)=6.93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6.93 * 6.93=150平方千米;

当量为3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300^(1/3)=10.00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10.00* 10.00=314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000^(1/3)=14.93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14.93 * 14.93=700平方千米;

当量为1亿吨时,有效杀伤半径=1.493885 * 10000^(1/3)=32.18千米,有效杀伤面积=pi * 32.18 * 32.18=3257平方千米。 当然其冲击波、光辐射、贯穿核辐射、放射性沾染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

既然洲际导弹的但头是氢弹,那么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只有中国有氢弹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氢弹头爆炸威力巨大,美国,原苏联原来都有现役氢弹,但是因为保存成本过于巨大,又是在和平时期,根本用不上,有原子弹就足够了,而我们中国的氢弹和欧美原苏联的氢弹,不是一路,我们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余敏研究了另外一种储存方法,储存费用很低。所以只有中国还有现役的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