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瑾 成为

诸葛瑾从没打过胜仗,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的大将军?鲁肃荐诸葛瑾,那为什么诸葛瑾不荐他的弟弟诸葛亮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21:30:04 浏览8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诸葛瑾从没打过胜仗,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的大将军

概述

感谢邀请,因为诸葛瑾是制约其他派系的人物,所以得有相应的身份。下面我们来分析下:

首先

东吴政权由三大集团构成:本土士族、南迁士族、军工士人,孙权本身信任的是南迁士族、军功士人中的吴主故旧派系,而诸葛瑾就是这个派系的代表人物。诸葛瑾出生在琅琊,与孙权相识在江东,而后面孙权又非常信任诸葛瑾。

然后

因为孙权对东吴将领不是那么信任,而且东吴的地形无法让孙权布防整个,故把西线防御交给了信任的大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任命诸葛瑾为左将军、封宛陵侯,辅佐陆逊并制衡本土士族。所以诸葛瑾的作用是制衡而军事才能并没有明显的展现,故陆逊与诸葛瑾在仕途上也绑定在一起,同升同荣。

结语

在孙权称帝后,陆逊被任命为比大将军更高“上大将军”。陆逊当了上大将军,那么几乎没打过胜仗的诸葛瑾也就被任命为大将军,这就是同升同荣。

鲁肃荐诸葛瑾,那为什么诸葛瑾不荐他的弟弟诸葛亮呢

不是诸葛瑾不荐诸葛亮,而是诸葛亮不让诸葛瑾举荐自己。用今天的话说,诸葛亮是一个创业人才,不愿坐享其成。“国难思良才”,刘备事业未成,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加入,方可大举拳脚。事实也是如此,刘备借居新野,非君非臣,迫切需要别人帮忙,才会言听计从。投曹操,诸葛亮待遇不会比徐庶好,投东吴,可能做个大官,但事业上不会有什么作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生死关头才知英雄重要。易中天说,诸葛亮除了说合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沒有什么作为,他不知,孙刘联盟是赤壁之战,孙刘胜利的关键,刘备已成丧家之犬,何去何从,是生死问题,沒经历过战争的人,不知湘江战役的残酷,不知四渡赤水的伟大意义,不解决生存问题,何谈胜利?

吴蜀交恶,诸葛亮和诸葛瑾是敌人还是兄弟为什么

吴蜀交恶,诸葛亮和诸葛谨这敌人还是兄弟这个问题,这么说明,于公,该是敌人,战场之上,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于私,该是兄弟,国事家事分别对待,不能国事不分,人情不明。

是什么导致了诸葛亮和诸葛瑾各为其主

其实这个事远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这在汉末三国时期,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事。

01

诸葛瑾东吴为官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诸葛瑾少年时曾经游学洛阳,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聪明好学,颇有才华。

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因为中原地区的战乱而避乱江东。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遇到了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了他,与鲁肃一起为宾待,开始为孙吴效力。

诸葛瑾为人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

诸葛瑾生母去世的早,守孝期间一切合乎礼节,侍奉继母恭敬谨慎,深得人望。

由此可见,诸葛瑾是一个忠孝之人,能够得到孙权的信任也很好理解。

02

三顾茅庐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早年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了荆州客居。

诸葛亮平时喜欢《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怎么待见他,只有崔州平、徐庶与他关系不错,认为他有这个才能。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依附他为官做事,但不久就病逝了。

诸葛亮的岳飞黄承彦与刘表也是连襟,自然与刘表也是非常熟悉。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望族蒯祺,蒯氏家族是刘表能够在荆州占据脚跟的主要功臣,与刘表关系非同一般。

有这些关系,诸葛亮要在刘表手下做事,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但诸葛亮看不上刘表,而刘表也没把诸葛亮当盘菜,可能认为诸葛亮除了吹牛,也不会有多大的本事。

不清楚刘表是否聘请过诸葛亮,但从刘表对待庞德公与司马徽的态度,就看出刘表对诸葛亮并不感冒。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彼此之间常有来往。

司马水镜先生与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都交往深厚,而且对诸葛亮、庞统青眼有加,认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于是,极力向刘备举荐诸葛亮等人。

刘备三顾茅庐,就把诸葛亮请出了山。从此,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03

各为其主

在汉末三国时期,豪门世族子弟不甘寂寞,出仕为官,各择良木而栖。

没有人会想到多方下注,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机缘,各侍其主。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是同父同母的兄弟,207年,诸葛亮跟随了刘备,而诸葛均依然留在隆中耕地度日。

216年,刘备取得益州,在诸葛亮的引荐下,诸葛均才出仕,被刘备任命为长水校尉。蜀汉灭亡后,诸葛均与宗预被迁徙到洛阳,在途中病故。

如果说需要多方下注的话,诸葛亮清楚蜀汉并不能一统天下,他应该让诸葛均尽早去曹魏那里上班,岂不好于蜀汉?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就一直在曹魏集团做官,而且混得不错,官至魏国征东大将军。

后由于起兵反对司马昭,被斩杀,夷灭三族。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各人因为各自的原因出仕,寻求自己人生的价值实现。除此之外,没有更复杂的因素。

能够各为其主,忠心不二,就是高尚的品行,与那些见利忘义之徒不可同日而语。

诸葛瑾才能如何,他为什么能担任东吴大将军

诸葛瑾我们不全面了解,他是主持处理与刘备,关羽联系的外交大臣,也是专门防守关羽将军的大将军。孙权成为皇帝后,被封分是大将军,右都护,官职在陆逊之下,指挥过曹丕去世后,魏国国葬时率兵北伐,被司马懿击败。损失先锋黑将张霸等干人。

诸葛瑾与诸葛亮的一父两妈的兄弟,早年在父亲在时,在洛阳上太学,与孙权,周瑜,步骘,陆仪,张纮,顾雍,鲁肃是同窗好友。彼此都相互引见,成为孙权的心腹股肱。

他当然比诸葛亮大7岁,是174年生,在太学时,学习了《诗经》《尚书》《左氏春秋》。因为母亲去世。去没有读完太学,在家与诸葛亮的母亲一起生活几年非常有担当的人。在200年又出去读书时,因董卓迁都长安,太学荒废失学,他流落到江东。被同学孙权的姐夫曲阿宏咨引荐给孙权,成为上宾,又与步骘,严畯的同学关系,游历吴中山水,四人后都成为孙权的邦手,他被孙权推荐为海盐县长,步骘为主记,两人年青有为,名声显赫,被人称为俊才,孙权接孙策之班后,调为诸葛瑾为长史,转中司马。开始负责军事务事务,步骘为海盐县长,后转为升交州刺吏,诸葛谨看到南面交州政局混乱,开始积极谋划南征交州,得孙权,步骘支持,在赤壁之中,没有参与战争中来。

209年刘备成为荆州牧,表孙权为徐州牧。孙刘关系恶化,刘备兵邻公安,要夺南郡,江陵城,孙权诸将要求阴谋杀了刘备,周瑜同意,鲁肃,诸葛瑾反对,建议两家还是和好,继续共抗曹操,劝说孙权把江陵城与南郡交给(借给)刘备。解除两家火拚的危险。此后诸葛瑾一心支持步骘南征交州,使交趾太守士燮兄弟们投降,但苍梧太守吴巨拒绝,被斩杀,孙权任命士燮为左将军管理交趾,使整个岭南地区成为吴国管辖。

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直接令吕蒙接管江南长沙,零陵,武陵。又骗得零陵太守投降。刘备领军回到公安,命令的关羽率领军队攻打孙权。要夺回来失去江南四郡和乘机消灭孙权。大战一碰即发,关羽领兵行到益阳,鲁肃单人匹马闯入关羽大营,要求关羽和谈,指出孙刘和好,共破曹操是大局。使得关羽放弃打仗,也主张和谈。

曹操西取汉中,威胁益州,孙权主动派出诸葛瑾。去见刘备那里的诸葛亮的帮忙,劝说刘备放弃两家战争,刘备让诸葛亮和诸葛瑾和谈,达成湘水之约,平分了荆州。

但开始兄弟二人谈判前,大家都反对诸葛瑾,与诸葛亮和谈,会全面丧失自己得到利益。谣言盛行,陆逊立挺诸葛瑾办事为君,公正。孙权相信说,我与子瑜多年相交,是同学,又是生死不移朋友,更有生死不易誓言担当。他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当初诸葛亮初访吴国时,我让诸葛瑾留下孔明。诸葛瑾说弟弟己经跟随刘备了,再无二心不会留下。就象我不会离开您一样。他的语言伟大英雄。论世上神交朋友和君臣道义,我和诸葛瑾是非常似骨肉亲密的,不是别人三言两语能够离间的,我也知道陆逊的心意,我也把你的心意,转告给诸葛谨。结果是诸葛瑾赢得巨大胜利,诸葛亮全面执行刘备的思想,把江南四郡全都给孙权。赌气关羽不听指挥。孙权客气地返还零陵,给刘备诸葛亮示以友好,诸葛亮总算为刘备挣得一点面子。

总得来说,这次兄弟为争夺荆州的谈判结果,诸葛亮的交外能力,远远比不上哥哥,诸葛亮有刘备率领大兵压境,有决心高低灭了孙权能力,刘备也决心不惜一战,夺回荆州,最后被关羽,诸葛亮的谈判所误,被孙权平分荆州。不论如何,兄弟各为其主,诸葛亮不如诸葛瑾的。连侄子诸葛恪都笑话孔明不会伺候主人。

吕蒙与诸葛瑾合力。智取江陵公安病时,诸葛瑾接受吕蒙权力,成为南郡太守,绥南将军驻扎公安。刘备为报关羽,张飞之仇,大举领兵深入夷陵,孙权求和。

诸葛瑾也写信给刘备,指出你远道来了夷陵,是吴王杀了关羽,取得荆州,两家积怨很深,不能讲和。你是大人物,却有小人物之心,不从大处着眼,不清大小轻重,不问抑威损忿,不理将军们心情,一味报仇进行战争,这些与汉献帝失国相比,是那大那小,应该谁先谁后,和谁战争,不用仔细思想,也是明白吧。我们应该友好和平。结果诸葛瑾守南郡公安城,没有参加夷陵之战。孙权战胜刘备后。孙权被曹丕封吴王,诸葛瑾也封为左将军,宛陵侯。陆逊仃止追击刘备灭国,曹丕发现孙权并不真心拥护自己,三路出兵南征孙权。诸葛瑾守公安,并未受到威胁。可朱然守的江陵城被曹真,徐晃,张郃,夏侯尚围攻,孙权令诸葛瑾领水陆军前去援助,被夏侯尚火烧船只,水陆两路都击溃。领兵退到上流五十里芦苇荡伐芦苇束,绑竹筏,准备火烧魏军。结果孙权求和,魏军退军。诸葛瑾没有大功,却能保全军队,不受大害为功无罪,加上平时仁慈劝说孙权赦免怒怼孙权同事,气质高雅,出手大方,没人弹劾,没有因损失船只被追责。

曹丕死后,孙权命令诸葛瑾为先锋攻打襄阳,自己大举进攻江夏郡,孙权为曹仁所败退回,江陵的诸葛瑾却遭到司马懿痛击,被杀了张霸死了干余人才逃到公安城中。因为断后有功,却升为骠骑将军。

229年孙权当上皇帝,陆逊升为上大将军,诸葛瑾成为大将军,右都护领,豫州牧。

336孙权帅军再次北伐襄阳,又被司马懿打败。诸葛谨也慌张起来,请求上级陆逊退兵,陆逊反而攻向襄阳,司马懿见陆逊来攻,反而退回城中,陆逊大张旗鼓,不慌不忙上船退走。魏军不知虚假,不敢出城安然退走。

338年孙权心腹吕一弄权,并陷害顾雍,朱据被孙权发觉虐杀,孙权大骂,诸葛瑾,吕岱,步骘,朱然同为武官又同学,恩同骨肉,休戚相关,却事不关已,明知对错,不劝自己,置身事外,大不应该,怒骂到否是吕一操弄权柄,丞相以下皆有畏惧,岂是一时弊政,彼此是否有效仿乎。吓坏了四人。但孙权却没有深究问责。

341年孙权再次大举北伐,诸葛瑾带领大军去攻打相中,太子孙登去世就又退兵。

诸葛瑾的的儿子己经长大,很得孙权的喜欢。也与太子孙登一起学习道艺,最后成为名将权臣,先为太子左辅都尉,诸葛瑾领兵做战,也带他出征。孙权见了,问他,你父亲与叔叔孔明,谁更优秀,诸葛恪毫无犹豫地,我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为什么,我父知道伺候谁,而叔叔不知道为谁。孙权大笑想起关羽诸葛亮。孙权感到他能力出众,不同凡响,提拨很快,成为度支,代替徐详管理国家军粮后,成为孙权临终唯一托孤大臣,全权处理东吴国事,才比孔明,他成长过程当然深受父亲影响更大。

同年诸葛瑾病死,享年68岁,从一生看,虽为大将军,但没有打过大胜仗,远远比不过他的外交能力强。朋友赞美他是个不恶言伤人,不争名败友,不朋党荫主,不务急失德,四者兼顾,一生能全的人,有成同窗之美。孙权,诸葛瑾,步骘,顾雍,严晙全为古代同学榜样,在人生风口浪尖中,生死不渝对待初终,理象,信念,友谊,盟约而一生忠贞不移。做人最为关键之处都做到守义。

诸葛家族,从远祖诸葛丰为谏臣因为正直受到迫害,后代改姓为葛,到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代才得翻身,复姓为诸葛。在三国各家形成龙,虎,豹局面,首先是诸葛瑾,打开局面,创造历史。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为何几乎都被灭族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位诸葛分别效力于蜀吴魏三国。

然而,三位诸葛都遭遇过极为类似的命运:险些绝后,但最终还是都留下一脉。

诸葛亮家族的悲剧:巨人的阴影

不知道是不是忙于工作,诸葛亮直到47岁时才老来得子。

诸葛亮去世时,其子诸葛瞻才7岁。

不过,做诸葛亮的儿子,前途是不必忧愁的。

17岁时,诸葛瞻就娶了后主的女儿,成了驸马。

此后,诸葛瞻的仕途很顺,从羽林中郎将做起,一路做到了尚书仆射,加军事将军。

其间,朝廷只要有好的政令,无论是否出于诸葛瞻的建议,百姓都会传告:是诸葛武乡侯的恩德!

到261年时,34岁的诸葛瞻就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事务,统领国事。

由此,诸葛瞻在没有特殊功绩的情况下,官越做越大,美名也越来越大。这大约就是诸葛亮之子独享的福利吧。

然而,身居高位后,诸葛瞻的表现却十分挣扎。

当时,黄皓弄权,混乱朝政。

姜维长期在外,只有执掌尚书台的诸葛瞻和董厥才有可能抵制黄皓。

可是,诸葛瞻等人却未能制衡黄皓,导致百官都只能迁就庇护黄皓,使朝政陷入混乱。

诸葛瞻唯一尝试做的一件大事,便是与黄皓一起,试图把姜维换掉,以黄皓的党羽阎宇为大将军。只不过,这个建议被后主否了。

诸葛瞻参与建议换掉姜维,或有反对姜维北伐之意,但要求以黄皓党羽阎宇为大将军,足见其不但不能“除黄皓”,反而在权力斗争中为黄皓所利用。

姜维北伐虽消耗国力,但姜维毕竟是蜀汉最后的定海神针,反观阎宇,则无功可称,不可能替代姜维的作用。

由此来看,在内部事务上,诸葛瞻还不如刘禅明智。

最后,当邓艾偷渡阴平后,诸葛瞻奉命率领蜀军前去抵御。

要知道,此前,诸葛瞻并无军事经验,而对手邓艾早已是威名远扬的顶级良将。

这个时候,蜀汉把“宝”押在诸葛瞻身上,看来也是其父诸葛亮留下的“红利”。

毫无疑问,诸葛瞻绝非邓艾对手。

绵竹之战,面对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诸葛瞻兵败身死。

诸葛瞻临死前感叹: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没脸活着!

由此来看,诸葛瞻继承了其父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也很清楚蜀汉政权面临的问题。

然而,他实在能力有限,身居高位,无论内政、外战,没有一件干得好!

诸葛亮伟大的形象,使蜀汉军民对诸葛瞻抱以极大的希望,将最后的宝毫无保留地押在他身上。

然而,诸葛亮伟大的形象,又如阴影一般支配着诸葛瞻,将他捧得高高的,使他被迫应对一个个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最终摔得粉身碎骨。

独苗留存的诸葛京

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与其父一起,战死绵竹。

所幸的是,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或许因为年纪尚幼(诸葛尚战死时还不满19),留在成都,成为诸葛亮家的一根独苗。

蜀汉灭亡后,诸葛京被迁到河东。

后来,在名将罗宪的推荐下,诸葛京出来做官,一直做到江州刺史。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诸葛亮幼子诸葛怀等人的传说,但存在与否,尚有争议。

诸葛瑾家族的悲剧:败家赤子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从小就表露出惊人的智商。

在一些日常交流中,年幼的诸葛恪经常把张昭等人怼得服服帖帖,深得孙权喜爱。

然而,诸葛瑾却十分担忧:这个儿子不但不能兴我家,还会败我家!

诸葛瑾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东吴政权中,早期的实力派为周瑜、张昭等淮泗集团人物,后来的实力派为陆逊等江东大族。

从北方避难而来的诸葛瑾,在江东并无根基。

正因如此,孙权对诸葛瑾、诸葛恪特别信任,委以心腹之任,期望以他们为助手,压制江东大族。

因此,诸葛瑾为人温厚谨慎,不露锋芒,小心翼翼处理与各派关系。

诸葛恪智商虽高,但锋芒毕露,很容易引起实力派的嫉恨,从而使家族陷入危险。

结果,诸葛瑾不幸言中了。

孙权晚年,在立太子等问题上,与陆逊等江东大族陷入对立,因此格外重用诸葛恪。

陆逊去世后,孙权以诸葛恪为大将军,接替陆逊领荆州;孙权去世前,特意招来诸葛恪,“诸事一以委之”。

诸葛恪也确实有杰出才能。

新主孙亮继位之初,在诸葛恪主持下,废除了许多监视制度,施惠于民,使诸葛恪赢得了很高的民望。

而在东兴之战中,在诸葛恪统领下,丁奉也大破魏军,取得大胜。

接连的胜利之下,诸葛恪自负的弱点开始暴露起来。

他试图效法叔叔诸葛亮,力主北伐。

由于诸葛恪能说会道,因此,他能将反对北伐的意见驳斥得体无完肤。众人虽被迫遵行,但心中已不满。

随即,诸葛恪动员20万人,发起大规模北伐。

此时的诸葛恪,已经陷入极度危险的地步!

由于威名太盛,诸葛恪已经引起了吴主孙亮及宗亲孙峻等人的警觉。

同时,大举北伐,征发民力,又严重触犯了江东大族的经济利益!

可以说,诸葛恪表面上威风八面,实际上已经上了东吴各实力派的“黑名单”。

不久,北伐无功而返。

当初,他的叔叔诸葛亮数次北伐,数次无功,但并没有什么危险。

诸葛恪不同,东吴实力派们等的就是这个“万民怨恨”的机会。

不久,孙峻与吴主孙亮合谋,一起诛杀了诸葛恪。

诸葛瑾家族是外来身份,在江东并无根基。

江东大族、孙氏宗亲,是东吴政权的根基,吴主与之是既合作、重用,又防备、压制的关系。

孙权重用诸葛瑾、诸葛恪,是希望以他们为辅,处理好与这些实力派的关系。

像诸葛瑾一样,温厚谨慎,收敛锋芒,小心翼翼处理各种关系,虽无大功,但可以长久。

像诸葛恪一样,锋芒毕露,依仗其才能,一味压制实力派,侵犯实力派的利益,必然遭到强力反扑,并无根基的诸葛恪毫无抵抗之力!

最终,在孙氏宗族的反扑下,诸葛恪及其子都被杀害!

诸葛瑾的独苗:归还的孙子

诸葛恪有三个儿子。

长子诸葛绰,早年与其他几个“官二代”、“官三代”一起,试图支持鲁王孙霸。

事败后,孙权让诸葛恪自己处理这个儿子。

诸葛恪再是能说会道,这种事情含糊不得,用药酒毒死了诸葛绰。

诸葛恪的另外两个儿子,官至长水校尉、步兵校尉。

诸葛恪被杀后,次子诸葛竦带着母亲逃亡,被孙峻派人追上,杀害。

三子诸葛建渡过长江,准备投靠魏国,也被追上杀害了。

此外,诸葛恪的哥哥诸葛融,在诸葛恪被杀后,也饮毒酒自杀了。

至此,诸葛瑾留在江东的后人,全部被杀!

不过,诸葛瑾早年干的一件事,还是给他留下了一根独苗。

或许是当年诸葛亮迟迟没有儿子,因此,诸葛瑾把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其要求十分严格,让他督运军粮,与普通士兵一起行动。

后来,诸葛乔在25岁时就去世了。

诸葛乔留有一子,叫诸葛攀。

后来,诸葛亮有了后人,而诸葛瑾在江东的后人全部被杀。

因此,诸葛攀又恢复了诸葛瑾孙子的身份,但仍然留在蜀国。

蜀汉灭亡时,诸葛攀已死,其子诸葛显与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一起,迁徙到了河东。

如此,诸葛瑾家族好歹是留下了一根独苗。

诸葛诞家族的悲剧:没有容身之地的“中间派”

与诸葛亮、诸葛瑾一样,诸葛诞也出自琅琊诸葛家。

曹魏集团的实力派,主要分为谯沛派与汝颍派。

所谓谯沛派,就是随曹操一起起兵的谯、沛人物。主要是曹氏宗亲,以及许褚、韩浩等人物。

所谓汝颍派,就是由荀彧组建起来的,以汝南、颍川人士为主的智囊团体。早期是荀彧、郭嘉、钟繇、陈群等人物,后来吸纳了司马懿等其世家大族。

琅琊诸葛家,与两派的关系都不怎么紧密。

所以,诸葛诞一直是一个“中间派”。

一方面,他与夏侯玄等谯沛集团人物关系很好,另一方面,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司马懿的庶子司马伷,一个嫁给了王凌的儿子王广,与司马懿、王凌等实力派关系也很好。

在各派争权时,诸葛诞这个“中间派”是各派争夺的人物。

曹爽掌权时期,任命他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

司马懿镇压王凌叛乱时,又以他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而在很长事件内,诸葛诞也都比较配合司马家。

王凌叛乱时,诸葛诞配合司马懿,不支持另外一个亲家王凌。

毋丘俭、文钦起兵时,诸葛诞更是斩杀前来联络的文钦使者,并举兵与司马昭一起平叛。

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司马家铲除敌对势力后,“中间派”也失去了容身之地。

对“中间派”来说,要么你就彻底投靠司马家,要么你就要被消灭,没有第三条路!

司马昭派贾充试探各地将领的态度时,诸葛诞表示:我忠诚于大魏。如果洛阳(魏统治)有事,我宁愿随之而死!

随即,司马昭给了诸葛诞最后一次机会:调你到京城做司空,交出兵权!

要么加入我,要么就开干吧!

诸葛诞别无选择,只有起兵造反!

结果是:兵败身死!

诸葛诞家的后人:地位尊崇

诸葛诞兵败,夷三族!

然而,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幸存了下来。

原来,诸葛诞起兵时,派人联络东吴,并让儿子诸葛靓去东吴做了人质。

此后,诸葛靓在东吴做官,官至右将军。

吴国灭亡后,诸葛靓不愿效力杀父仇人,终身不出仕。

然而,诸葛诞的后人,还是很快获得了极为尊崇的地位!

前面提到,诸葛诞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庶子司马伷。

而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后来正是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正是诸葛诞的曾外孙!

既然如此,诸葛诞家后人又得到了尊崇地位。

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颐在东晋做到了太常卿,诸葛恢做到了尚书令!

此后,诸葛诞的后人在东晋的地位一直都比较高。

早年“中间派”安排的一场政治婚姻,虽然不能保全“中间派”的性命,却使他的后人得到尊崇地位,历史的诡异,实在令人意外。

三位诸葛,虽然各为其主,但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底线。

诸葛亮父子的政治理想是扶持蜀汉,北伐中原,恢复汉室。

诸葛瑾、诸葛恪,试图扶持吴主,诸葛恪也是急切希望北伐中原。

诸葛诞作为“中间派”,其政治理想虽难以得知,但其他政治底线是明确的:效忠魏国。

然而,无论是北伐中原的政治理想,还是反对司马家篡魏的政治底线,要想实现,难度都是极大的。

当他们的政治理想破灭,政治底线被突破时,他们及其家族也都为自己的理想、底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稍感欣慰的是,历史在阴差阳错间,给三个诸葛留下了一道门缝,使他们的家族在付出沉痛代价后,得以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