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简介 样子

李鸿章和李鸿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马克沁机枪瞬间打断一棵树,李鸿章大为震撼,为何惊呼五字却没买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19:13:15 浏览8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李鸿章和李鸿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李鸿章和李鸿藻都是晚清名臣和重臣,两人年龄只差三岁,咋一看他俩的名字,很多人会误以为他们是兄弟之类的,事实上此二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而且他们两人的从政经历和政治立场也是迥然不同的。李鸿章是主和派的,李鸿藻是主战派的,这才导致他俩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些大事上政见不同,李鸿藻甚至一度因战争问题激烈弹劾李鸿章,两人确实闹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李鸿章和李鸿藻都是进士出身,不同的是李鸿章中进士后只在翰林院了几年就回乡办团练,此后靠镇压太平天国的军功一路做到巡抚、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长期在地方担任军政大员。清流派领袖李鸿藻的从政经历与李鸿章的很不一样,李鸿藻中进士后除了前几年在山西、河南担任过教育类官员,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当京官。李鸿藻是著名的儒臣,被咸丰皇帝选为太子侍读,即后来的同治皇帝的帝师,因此他颇受慈禧的信任。李鸿藻此后也担任过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以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始终都是京官。

慈禧太后曾多次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但身为御史的李鸿藻以当时国力衰微,不应当再劳民伤财等为由多次劝阻重修圆明园,最终慈禧等人打消了重修圆明园的念头,应该说李鸿藻当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另有一次,河北地区出现大灾,有不少百姓因此饿死,李鸿藻和张之洞等人积极呼吁朝臣赈灾,并以身作则捐出几百两白银,以救济灾区。李鸿藻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是清代为数不多的有“文正”谥号的大臣,可见清廷对他的认可度是很高的。

李鸿章和李鸿藻闹的比较凶的主要有这几个事件:

1.1879年崇厚作为清廷代表竟与俄国修订了不理智的《里瓦几亚条约》,引起举国声讨,但李鸿章却以“契约精神”为理,认为既然已经签订了就应该好好执行,而不是单方面毁约。李鸿章此举不仅没得到朝中支持,更是引起了李鸿藻、左宗棠等人的强烈不满。也有说该条约的签订与李鸿章有关,这点大家来说说。

2.1883年,法国侵扰清朝属国越南,以此挑起中法战争,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了给清政府争取“安定”的环境而主和,此举遭到李鸿藻的强烈弹劾,但最终因慈禧在这件事上支持李鸿章的缘故,李鸿藻被贬为内阁学士。当然就这个事而言,李鸿章当时的做法也未必是不明智的,这点期待大家各抒己见。

3.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立场上李鸿章是主和的,而李鸿藻则是再三主战,即便在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藻仍然坚持应当再战而不应该签约。

崇厚

马克沁机枪瞬间打断一棵树,李鸿章大为震撼,为何惊呼五字却没买

因为这件事根本不存在,这又是个关于李鸿章的段子。

下面先介绍一下这个子虚乌有的段子,然后再说一说真实的历史。

假段子

段子里说,李鸿章访问欧洲时,在英国观看马克沁机枪的试射,觉得威力虽然大矣,但是太浪费子弹,于是惜小,对这种武器了不介意。整个故事的感觉是,李鸿章就是个腐朽颟顸的老顽固,居然因为区区子弹的价值而对马克沁机枪关上了大门,真是可笑。

让这个段子更绘声绘色的是,除了段子故事本身以外,精锐还有一张李鸿章在看马克沁机枪试射的照片存世,照片中一颗树被机枪打断,李鸿章站在一旁。仿佛是对这个段子真实性的最好证明。

真历史

说完了流传很广的段子,再来说真的历史。

(这张著名的照片上,右边那位瘦小的中国官员实际上是中国驻英公使龚照瑗,根本不是李鸿章)

(龚照瑗和马克沁机枪的另外一张合影)

首先是那张著名的“断树”的照片,实际上照片上根本没有李鸿章,照片上出现的那位年老的中国官员,实际上是中国驻英公使龚照瑗。也就是说,那张照片实际上是驻英公使龚照瑗参观马克沁射击时的留影,和李鸿章半点关系都没有。

其次,李鸿章1896年访问欧美过程中,的确在英国参观了马克沁公司,也参观了射击表演,时间是1896年8月13日下午,当时的情景李鸿章的随员蔡尔康有详细的记录,具体的原文如下:

……复试一快炮,先设木人作炮靶。试毕后,请中堂乘椅轿往观,诸木人无一瓦全者。译员传语云:“英国往时试炮,罕如今日之多,盖每炮试一分钟,需耗英金十镑也”。当试放时,有一弹忽不能出,炮兵去其弹,易于探囊取物,且依然妥放不绝声,中堂于此,尤留意审察焉,及向炮厂总办等人告别之际,屡感谢其盛意,并钦佩其长材……

从上面可以看到,真实的历史中,根本没有什么李鸿章惊叹马克沁机枪子弹消耗太贵的事情,反而是英国厂方为了奉承李鸿章,向李鸿章介绍今天特别多试射了很多子弹云云。

有关李鸿章和马克沁的谣言,希望不要再传下去了。

实际上,李鸿章从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鉴于马江之战的教训,就对高射速的武器非常感兴趣,只要看看北洋海军的军舰就能知道,几乎每一艘主战军舰都装备了5管哈乞开司机关炮或10管加特林机关炮。而对于马克沁,李鸿章其实也并不陌生,早在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遥控下的金陵机器局,就由一位外号唐白头的工匠成功仿造过一门当时称为赛电枪的马克沁式机枪。

如何评价李鸿章“东方俾斯麦”是否过誉

现在还有人杜撰历史跟风美国舆论颠覆的言论为李鸿章这种贪腐卖国的汉奸翻案!真是无耻到了极至!

李鸿章贪腐到了办洋务捞钱,厚颜无耻到了在购买德国军舰时索要巨额回扣成为当年轰动世界的丑闻!

办军务仍然捞!李鸿章挪用北洋军费400余万两在日本茶山煤矿投资,李鸿章之子李经芳在日本有洋行三个,这父子俩个与倭寇大做大米和军舰动力煤贸易哪怕两国开战都不曾放弃!

签订卖国条约仍然不耽误李鸿章大捞回扣!李鸿章主动以中国东北利益勾引沙俄签订《中俄密约》索要回扣三百万卢布!后来其子李经芳还因沙俄只兑现到位175万卢布而大发老骚!

而李鸿章外甥张士衍盗卖炮弹军火给倭寇达数十万两之巨!李鸿章另一个外甥出卖军国情报甲午战后被清庭处斩!

而李鸿章身后为李家留下了四千万两之巨的遗产(这是众多说法的均数,李鸿章在安徽仅田地就拥有六万余亩,其田庄遍布安徽)。

而李鸿章在对外战争时,从来都是力主求和。

左宗棠平定西北判乱时,非但以海防为由反对海防第一人左宗棠用兵新疆从沙俄手中收复国土,而且在左宗棠战胜后仍然反对清庭再派重臣从沙俄手中收回主权!

中法战争时,面对法国侵略李鸿章一心求和,严令福建水师不许出战!至使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于马尾军港之内!马尾造船厂也为法军摧毁!在中国已把战线推进到谅山一线,法军司令受伤、法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的情况下,李鸿章送上中国在中南半岛利益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做到了十个法国将军也做不到的事情!

甲午战争时,因李鸿章贪腐,北洋水师平时就煤弹两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平时训练!出兵海战时,北洋水师仅能携带半个基数的弹药!而且基本上是廉价的实心弹!镇定两艘主力舰主炮一共只有三发标准开花弹(就这三发开花弹就重创了倭寇旗舰!),而由于军舰动力煤质量太次,军队实际航速仅达标准航速15节的一半!而威海军港岸防炮竟然连大炮配件也有被盗卖掉的!正因为李鸿章李经芳父子在日本有重大经济利益,《马关条约》让这父子二人谈得比《辛丑条约》损失还要巨大!

庚子国殇更是在列强已经入侵清庭不得不宣战的情况下,仍然以清庭乱命为由拒不接受抗敌职务不说,反而与侵略者列强达成谅解,组织汉奸性质的“东南互保”,至使四大总督区和近在咫尺的袁世凯两万余新军置身于国战之外!

李鸿章这样一个为谋私利,罔顾国家民族利益的贪腐汉奸卖贼,还有无耻之徒厚颜无耻的类比卑斯麦!这得多么不要脸才能说出这种结论!?

从大历史角度如何重新评价俾斯麦、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优劣

无论站在历史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还是转换时空去观察,三个人都给自己的国家留下了最丰厚的印记。

俾斯麦的成就和历史地位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伊藤博文属于第二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逐步暗淡。而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李鸿章的地位最尴尬,功臣?,汉奸?李鸿章的地位必须也只能排在第三位。无所谓优劣,三个几乎是处于同一时代的大政治家,恰好是三个国家转折点最好注脚。

俾斯麦,生于1815年,统一德国的导师。号称铁血宰相。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以活捉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而闻名于世。俾斯麦统一了德国,标志着一个强大的坚毅国家的诞生。俾斯麦的领导是开创性的。是改革家。他拥有巨大的权力。他可以说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造德国。李鸿章与俾斯麦私交不错。俾斯麦曾经问李鸿章最大的功绩为何?李鸿章就说他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功绩。但俾斯麦却颇不已为然说,欧洲人以战胜敌国为荣,内战的功绩是不会拿出来炫耀的。可见俾斯麦多么具有‘’侵略性‘’。

伊藤博文,日本的开国首相。生于1841年。一身以俾斯麦自诩。一定要于李鸿章一较高低。结果甲午海战以他的胜利告终。应该说,伊藤博文的政治能力并不高。比他后面的继任者无论是在内政,经济。外交都相差很远。但就因为甲午海战的胜利得以留名。也就是说事李鸿章成就了伊藤博文的美名。

李鸿章,生于1823年。俾斯麦比李鸿章大8岁。而李鸿章比伊藤博文大18岁。几乎一代人了。李鸿章和俾斯麦,伊藤博文都没有可比性。李鸿章是地方疆臣。没有入主中枢当宰相,就实际权力而言比以上二位也差的太远。俾斯麦和伊藤博文是权力的拥有者和最终执行者决策者。李鸿章最终不过是上级意图的执行者罢了,他有提议的权力。而没有制定权力的决策权。

俾斯麦和伊藤博文是开创者,李鸿章最终是守成的。李鸿章有东方俾斯麦之说。不过是对李鸿章性格的阐述,后来是向欧洲人介绍李鸿章身份的一种便捷的简化方式。而无任何实际意义。而就实力能力而言,即便李鸿章拥有俾斯麦的权力,李鸿章也无法把满清建设成为德国一样的国家,世界也许只有一个俾斯麦。但会很多李鸿章。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相比的话,伊藤博文的权力大大高于李鸿章。伊藤博文最大的幸运是日本国土狭小。 保守派早就被屠杀,西化很容易。而满清的清流和洋务派相爱相杀直到辛亥革命。机遇和平台的不同,李鸿章又焉能不败。李鸿章也和伊藤博文有过对话,李鸿章曾问伊藤,你我异地而处会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应该说,伊藤博文说的是实话。

三个处于国家转型期的国家‘’宰相‘’由于所处国家的不同。背景和时代的不同,他们的成就也大为不同。两个是时代的胜利者和书写者。一个是时代的失败者与‘’卖国贼。拿俾斯麦与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对比太不公平。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的关注和点评。

李鸿章一生做了哪些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

我认为李鸿章一生主要办了三件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李鸿章1823年出生在合肥一个地主家庭,青年时期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后来投奔曾国藩成为他最得意的关门弟子,受曾国藩的影响李鸿章开始投身官场,重视经世致用,发誓改变中国危机日甚一日的趋势。1860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编练淮军,相继取得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巨大胜利,自此以后李鸿章的官宦之路是青云直上,历任江苏巡抚,北洋海军大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掌握晚清军事,经济,外交长达30年,并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是晚清政坛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再此就简单介绍下李鸿章所做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编练淮军,镇压农民起义。1860年李鸿章奉曾国藩的命令回到老家招募淮勇,张树声,刘铭传,关长庆,潘鼎新,周盛波等人相继投入到李鸿章麾下,在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之下很快组建起一支13营的淮军,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就投入到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在洋枪队的配合之下李鸿章先后攻克苏州和常州,成为消灭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太平天国灭亡以后由于曾国藩剿灭捻军失利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剿捻统帅,经过两年捻军被彻底消灭,李鸿章也成为独立的统帅,而他率领的淮军则成为晚清的军事支柱以及李鸿章个人的政治资本。

第二就是兴办洋务,筹建海军。在19世60至90年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是最关键的核心人物,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李鸿章深刻认识到外国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为此他积极投身洋务事业,以“求强”和“求富”为主要宗旨。在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之下创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随后又创建了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同时他也先后创建了很多民用工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等,此外他还积极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几千年来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的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于海上,李鸿章认为这是3000年未有的大变局,为此他又积极筹建海防,经过多年艰苦经营建立起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舰队,其中北洋舰队实力最强,这支舰队在当时是中国海疆海域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第三就是办理外交,主持危局。由于晚清时期政府极端腐败短视,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一次比一次败得惨,外国人为此称呼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争相宰割。每当清廷把国家带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李鸿章都会被推到与列强相周旋的谈判桌前,他被迫先后和列强签订了《烟台条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以及《辛丑条约》,在办理外交的过程中李鸿章都是以保住和局为目的,以退让为准则,以利用列强矛盾为手段,虽然为中国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还是难以改变主权沦丧的既定事实。但是无论如何李鸿章都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先驱,中国外交的奠基者。

为什么会有人对李鸿章过分宽容

谢谢邀请:

这是一个非常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正如题主所问,是有那么一些人在过分宽容李鸿章。随然目的不一样,但我认为不论是骂也好,宽容也好,还是有意识的洗白也好,都不能脱离当时大的历史背景,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李鸿章签约现场》

做为晚清朝庭的重臣,手握重兵,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点,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也无法宽容。
《清政府电饬奕劻,李鸿章的上谕》

尽管有人会说,李鸿章是奉命行事,但做为大清朝的顶梁柱,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如题主所述,李鸿章贪银4000万两,甲午海战还打了败仗,这一问题就有点片面。如果李鸿章真贪了4000万两银子,也不会在1894年5月,第二次校阅北洋舰队时,不无隐忧的说:″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臣鸿章忝膺海寄,久领北洋,任重责专,时深悚惧。”4000万两銀子,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它可以购买近二十艘舰船,如果北洋舰队能多添一二十艘舰船,巩怕甲午战争的历史就要重写。李鸿章也不会签什么买国条约。更不会存在宽容不宽容的问题。

清朝时李鸿章到底有多贪

李鸿章究竟有多少家产?这恐怕连老李本人都搞不清楚,毕竟实在是太有钱了!别的不说,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有个叫盛宣怀的人,他是清朝明面上的首富。可他在李鸿章跟前,那只是小弟,是李鸿章昔日的秘书罢了。

盛宣怀要是没有李鸿章的帮助,压根就挣不到那么多钱。在李鸿章的帮助下,盛宣怀先后建立了以下企业和组织:

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

中国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

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

中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

中国第一个勘矿公司;

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

中国红十字会。

不能说这些企业和组织都是为了挣钱,但是这里面肯定有不少是很挣钱的。尤其是有李鸿章牵线搭桥,谁敢不买盛宣怀的账?至于老李在里面占了多少股份,这就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了。

反正盛宣怀这么一个傀儡都能成为清朝末年明面上的首富,死后家产价值在3000万两白银左右。由此可见他背后的老李家的数据,绝对不比这个低。

一、对于老李的资产,有这么几种估算。

  1. 第一,按照李鸿章的同事容闳的介绍,李鸿章家的资产至少在4000万两白银以上,这是目前我们见过的最高估算。
  2. 第二,清朝末年的费行简在自己的著作《近代名人传》中,有过另外的推算,他认为李鸿章的家产在1000万两白银左右,此外他的兄弟们家也有1000多万两白银。
  3. 第三,著名大文豪梁启超先生,曾经写过《李鸿章传》。实事求是地说,梁启超对李鸿章是有好感的,他认为李鸿章家压根就没有上千万两白银,最多几百万两而已。

这些人的推算其实都没有道理,为啥?因为他们不是老李家的人。哪怕是老李家的人,只要不是老李遗产的继承人,也绝对搞不清楚老李究竟有多少家产。

毕竟李鸿章除了手里的现银外,在盛宣怀开创的各种公司中,也占有不知数额的股份。尤其是当铺、银行的股份,那可都是来钱最多最快的行业。因此要想知道老李究竟有多少钱,我们可以通过老李家分家时的家产统计来看。

二、老李家分家时,对遗产做了详细分配。

1901年,风云一生的李鸿章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为大清朝算是呕心沥血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割舍不下对清朝忠诚。

3年以后,老李家的几个子孙开始分家,分家的合同里就有比较详细的遗产分割情况。主要分成了房产、庄田、当铺、现银、股息等。

第一,房产。

这是这份分家合同里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大家最看重的资产,其实就是房产。李鸿章的房产那就多了去了。

  1. 首先,在上海有一栋价值4.5万两白银的别墅,在北京拥有一套价值2万两白银的四合院。
  2. 其次,在南京和扬州,李鸿章还各有至少两处房产,具体价值不清楚。
  3. 再者,在桐城和安庆,各有四处房产。
  4. 此外,在合肥老巢,还有一处规模浩大的相府,可以住得下500多号人。

最后,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在芜湖购置了大量房产,具体数额不详,不过有这样的说法:芜湖的老市区,包括沿河南路、长街、二街、三街、渡春路、新芜路、中山路、吉和街、华盛街等地区的地皮房屋,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老李家的。

这些房产加在一起,老李绝对算得上是清朝末年的房哥或者说房爷了!天南海北,除了老李的根据地安徽外,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都有核心资产,实在是不简单。

估算一下,老李在全国各地的房产加在一起,其价值在500万两银子我看问题不大,100套别墅的价值那还是有的。

第二,庄田。

说完了房产,自然还要聊一聊地产。地产是封建时代,最容易体现身价的东西。因为封建时代最有钱的,就是地主阶级嘛!

  1. 首先,在老家合肥有12块庄田,1块坟田。
  2. 其次,在桐城有4处庄田。
  3. 再者,在省城安庆也有4处庄田。
  4. 此外,在巢县、六安、霍山、庐州府等地也有大量田产。

这些田产加在一起,有人估算了一下,大概在6万亩左右。按照当时每亩74银元的价格来算,那么李鸿章手里的田产价值大概在320万两白银左右。

第三,当铺。

在这份合同当中,只提到了扬州有一处当铺。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当铺是老李全资享有的,除此之外,老李还投资了多少当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一家当铺的价值在50万两左右的话,老李手里有这么300万两银子价值的当铺,我看也不成问题吧?

第四,现银。

这是最有意思的,因为这份合同里,居然没有提到老李留下了多少现银。也就是说他的子孙后代们,究竟分了多少现钱,这是一个秘密!

有人说,傻子才把钱放在家里存着呢!为啥不拿出来钱生钱?那你就错了,人家已经有大量产业可以钱生钱了,肯定要留一些流动资金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而且绝对不在少数。

大贪官和珅家里的现钱就有2000万两银子左右,我们李中堂肯定不能跟和珅比,但家里藏个200万两的流动资金,我看问题不大吧?

第五,股息。

这才是重点,因为李鸿章作为“宰相”级别的人物,亲自操办或者间接操办了大量企业。这些企业中,老李究竟占了多少股份?

其实这才是老李的核心资产,因为田产、房产这些东西在清朝末年增值的机会并不大,毕竟战乱不断。可股息就不同了,只要公司办得好,每年分红少不了,股票价值也是相当可观的。

根据老李的家书,我们得知,老李在老家的所有亲人,主要收入之一就是这些股份的股息,靠这个就能活了。这个就很难估算了,因为股份价值有波动,股息每年也有变化。

从以上所有资产来看,除了股息和股份价值不可估计外,李鸿章至少有1320万两白银的家产。

总结:晚清四大名臣里,李鸿章最富有。

晚清有四大名臣,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这里面肯定要属李鸿章最有钱了。我们刚才估算不出的股份其实价值相当可观。

招商轮船、开平煤矿、银行、当铺、电报局、铁路等等,全都是当时最挣钱的行当,他吃肉的时候,盛宣怀估摸着只能喝口汤吧?直接把盛宣怀喝成了首富,可见老李吃了多少肉了。

参考资料:《李鸿章传》、《李鸿章全集》、《李鸿章家族》等。

在近代历史上李鸿章对国家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

对于这个李鸿章李中堂大人,可谓是近代以来最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了,也很难对他进行所谓的“盖棺定论”。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个具有“东方俾斯麦”之称的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兴办洋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慢慢开始意识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所在,于是在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李鸿章就是洋务运动的主要负责人。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先提出“强兵”的口号。自己分别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这个江南制造总局还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一个军工厂,客观上促进了清王朝的工业化进程。

之后在李鸿章的带领下,又建立起了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等等近代军用工厂,用近代武器武装起了一部分士兵。

随后李鸿章又意识到光“强兵”还不够,政府没有钱可不行,于是又打出了“富国”的口号,自己先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来与外国的商船“争利”。

据说它当时承揽了朝廷“官物”运输一半的运量,而其随后展开的客运业竟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轮船招商局先以朱其昂为总办,后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

之后又创办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组办海军

从19世纪七十年代起,李鸿章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李鸿章曾经上奏朝廷,要求重视海军的建设,向外国购置铁甲舰,组办北,东,南三洋的海军舰队。

中法战争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李鸿章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兴办北洋水师。

他不惜花费大量白银从德国购置铁甲舰,又送了一批学生去欧洲学习现代的海军知识。成立后的北洋舰队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七”。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实力最强的一支海军舰队。

近代外交

李鸿章可谓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近代中国的外交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过程,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外交的核心人物。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

要知道,这时候的李鸿章已经是一个接近70岁的老人了,不应该再受到这样的折腾。但李鸿章还是毅然决然地远赴日本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马关条约里面少赔了5000万两白银,这5000万两白银算是对李鸿章遇刺的一个“赔偿”吧。

据说他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劝君少骂李中堂“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的贡献是不容被磨灭的,他纵然是有着封建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局限性,但我们万不可用当代人的眼光去要求百年前的人。

以上是@历史小皇帝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同,欢迎在下方评论转发~更欢迎点赞关注!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

最大的贡献就是卖国,促进了清政府的垮台。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方知真国贼。国贼有国贼的好处,卖国有卖国的好处,天下瘦而李合肥,李鸿章捞够了财产,转移国外,签订卖国条约,割地赔款加速了清政府灭亡,这一点就功耀千古,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