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豫

伪齐皇帝刘豫为什么又被金人给废掉了?伪齐政权的“儿皇帝”刘豫为什么要盗挖北宋的“七帝八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20:24:57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伪齐皇帝刘豫为什么又被金人给废掉了

靖康之变之后,徽钦二帝被金国人俘虏,押到了北国。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跑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金国人占领了北方汉人的土地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治理,于是便想出了立一个傀儡皇帝的想法。本来金国人是将北宋的宰相张邦昌立为傀儡皇帝,但是没想到张邦昌竟然将皇位还给了赵构,赵构去往南方之后,金国人便再想立一个傀儡皇帝。

金国人打到山东地面上以后,身为济南知府的刘豫竟然开门投降了,而当他知道金国人要立一个傀儡皇帝的时候,便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去贿赂金国的大将完颜昌。完颜昌向更有权势的完颜宗弼举荐刘豫。正是因为这二人的上下活动让刘豫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金国人在汉地立的傀儡皇帝,这个政权也被称为伪齐。

只是金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刘豫做了皇帝之后不仅没有让金国人省心,还处处给金国人找麻烦。刘豫屡次发兵去攻打南宋,但是每次都被南宋打的大败亏输。只能灰溜溜的回来向金国这位大金主求救。刘豫当了几年伪齐的皇帝之后,他的无能让金国人厌烦。本来金国人立刘豫伪傀儡皇帝,是希望他能牵制南宋,让征战多年的金国人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结果刘豫屡屡被南宋给胖揍,金国人还要在后面收拾乱摊子。刘豫让金国人越来越头疼。

刘豫这个人极其厚颜无耻,当年他是靠着贿赂完颜昌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按理说完颜昌是他的恩人。但是刘豫过河拆桥的本事还是有的,自己虽然是个傀儡,但总归是个皇帝。完颜昌虽然是自己的大金主,但总归是个臣子。 自己要是还跟以前一样对他点头哈腰的,那多丢面子呀。

有一次,完颜昌在跟南宋的一次战役中战败,心情郁闷的完颜昌带着军队回归北国,路过刘豫所管辖的地盘。完颜昌派人去给刘豫下通知,让刘豫赶紧准备给自己接风洗尘。但是刘豫连理都不理会完颜昌,还派人带话给完颜昌说,自己是大齐的皇帝,而完颜昌是金国的臣子,两人身份不对等,不适合再见面了。

打了败仗本来就一肚子火的完颜昌听到刘豫这么说,气的鼻子都歪了。完颜昌拨转马头赶忙回到了金国,而回到金国的完颜昌便开始想办法对付刘豫了。接下来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岳飞使用反间计让金国人认为刘豫与南宋暗通,刘豫这个傀儡皇帝也就做到头了。

其实这件事连傻子都能看出来,是完颜昌与岳飞心照不宣合力除掉了刘豫。因为他们都恨刘豫。而金国人早就想废掉刘豫,这出反间计正好给了他们一个理由,赶紧将刘豫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拿下。做了八年伪皇帝的刘豫终于下台了。

伪齐政权的“儿皇帝”刘豫为什么要盗挖北宋的“七帝八陵”

守仁君谢邀

金灭北宋后,为了管理占领的土地,先后立了两个傀儡皇帝,一个张邦昌,一个刘豫。

张邦昌是可怜人,赶鸭子上架实属无奈之举,刘豫就大大不同了,是属于那种死心塌地投奔金人。他自幼品行不端,读书时经常偷盗同窗的钱物。好不容易考上进士,不去琢磨怎么做好官,反而整天想着怎么出风头,经常提一些自己没能力干的事。朝廷各级官员都很看不起他,而且经常有人弹劾他。宋徽宗觉得刘豫好歹也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下诏不要追究刘豫的过往,但是也看不起刘豫,总是把他支的远远的。

靖康之变后,刘豫任济南知府,也可以说是被排挤到济南,当时宋金时有战争,山东等地几乎成了三不管地区。刘豫很不情愿地上任了。没想到刚上任就被金军包围,刘豫想起来自己被欺压的过往,越想越气。对大宋朝廷是越来越恨,一怒之下就降了金人。

张邦昌伪楚政权失败后,金人痛定思痛,认为不能找对宋朝还有挂念的人当傀儡,要找一个死心塌地降金的才行,金人转了一圈,发现刘豫这小子可以。刘豫也识趣主动投怀送抱。就这样,刘豫就成了伪齐的皇帝。

刘豫小人得志,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也不看看自己祖坟上的青烟是不是他老祖宗气的。大张旗鼓,真把自己当皇帝了。

一登基,封了一堆大官小官,把自己父亲的牌位供奉于宋朝太庙,封自己母亲为太后,还立了皇后。他儿子又在山东招了十万乡民为兵。这么一堆典礼,封赏,军饷下来,所需要的财物是相当庞大的。当时宋朝积累的财富,还有河南,山东等地的民脂民膏,都被金人洗劫的差不多了,没有钱怎么办呢?刘豫就打起了陵墓的主意,他任命淘沙官,将河南山东的大小坟,只要是能找到的,都掏了个干净,不光宋朝皇陵,其它陵墓也遭了灾。

刘豫助纣为虐,一心叛国,其辖境苛捐杂税,民不聊生,而且甘为金人马前卒,数次派人侵犯宋朝。但是屡屡吃败仗,反而快被宋朝给灭了,刘豫向金人求援,没想到在金人那也吃了一碗闭门羹,金人说,让你小子当皇帝是给我捞钱的,没让你招惹宋朝,现在玩砸了,想起老子来了?

刘豫见状,并没有收手,在侥幸取得几场胜利后反而更加膨胀,不仅数次攻宋,而且还多次联络金人,希望金人能帮他一帮。金人也被刘豫搞得不厌其烦,最终将刘豫废黜。

(图为刘豫时期所铸钱币,假到不行,就是为了聚敛民间财富。)

南宋“首席宋奸”刘豫为何被金国抛弃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刘豫被金国抛弃,主要原因是金国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

刘豫的靠山是完颜宗翰和高庆裔。公元1135年春,金太宗吴乞买病死,由金太祖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继位。完颜亶继位后,完颜宗翰受到皇帝和完颜宗磐、完颜昌的合力打击,权势日趋下降。公元1137年秋,高庆裔“有罪伏诛”,接着,完颜宗翰也“恚闷而死”。经过这场政治斗争后,完颜昌被任命为左副元帅,完颜兀术被任命为右副元帅,成为金国新的权贵。

在刘豫被金国册立为帝的过程中,完颜昌是出力甚多的。事成之后,刘豫却过河拆桥,转身投向了当时的权贵完颜宗翰和高庆裔。逢年过节,刘豫都要备上厚礼,厚献二人,完颜昌则被完全忽视在外。完颜昌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完颜昌数次奏请废掉刘豫和伪齐政权。

淮西兵变后,南宋大将郦琼率四万余人投降了伪齐,无疑壮大了刘豫的声势,令他喜出望外。郦琼到开封后,刘豫“御文德殿引见”,对降将们优礼有加,授以高官。郦琼的投降,使得南宋的四大前沿军区之一一时陷入无兵可守的境地,只要刘豫和金兵乘机进军,必将大有斩获。刘豫认识到机不可失,立即派人出使金朝,请求派兵协助,以郦琼为向导,“并力南下”。然而,金廷的第一个反应是防止郦琼以“诈降”为名,下令解散了这四万人马。

金国当初之所以扶持刘豫成立这个傀儡政权,主要原因是本身的力量有限,没有充足的兵力统治中原地区。另外金国希望借用这个傀儡政权作一个缓冲区,既为金国治理了中原,又提供了侵略南宋所需的钱粮,还能抵挡南宋的进攻。然而,在伪齐成立的七八年内,它一直是依赖金国的力量在存活。在与南宋的数次交战中,几乎全部败北。公元1136年八月,伪齐被岳飞打得大败,收复西京河南府。李纲盛赞此举为“十余年来所未曾有”。刘豫不甘心失败,请求金廷发兵复仇,遭到女真贵族的一致冷遇。只是派完颜兀术屯兵黎阳县(今河南浚县)观战。刘豫无奈之下,强征乡兵二十万,号称七十万,穿上金人服饰,冒充金兵,分三路进犯淮西。再次遭到失败。刘豫的无能,使得金人认为他只是金国的累赘,根本没有起到所期望的效果。所以,当完颜宗翰和高庆裔垮台后,完颜昌再次要求废掉刘豫的奏请被采纳。金熙宗完颜亶对刘豫的评价是“齐国建立,于今八年,道德不修,家室不保,有失从初两获便安之意”。由此可见,刘豫的被废,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达到金人所欺许的价值。

公元1137年11月,完颜昌和完颜兀术诡称攻宋,率兵到开封。他们先俘获了前来迎接的伪齐皇子刘麟,又突入皇宫,囚禁了刘豫,贬为蜀王。刘豫被废后,依然向金人摇尾乞怜,说道:“父子尽心竭力,无负上国,唯元帅怜之。”完颜昌嘲讽他道:“刘蜀王、刘蜀王,尔犹自不知罪过。独不见赵氏少主出京日,万姓燃顶炼臂,香烟如云雾,号泣之声闻十余里。今废了尔后,京城内无一人为尔烦恼。做人犹自不知罪过。朝廷还尔奴婢,骨肉,各与尔父子钱物一库,煞好。”就这样,刘豫被金国抛弃了。

金废刘豫后,为了稳定局势,派军士在开封街市,到处扬言“不用尔为签军,不要尔免行钱,不要尔五厘钱,为尔敲杀貌事人,请尔旧主人来此坐,教尔懑快活”。这里的“旧主人”指的是赵宋皇帝,当然是一场骗局了。

刘去、董卓、曹操、温韬、刘豫、孙殿英,谁才是当之无愧的盗墓王

感谢邀请。

个人认为是曹操。为什么是曹操呢?无论从数量还是所获得财富似乎都不是最高的,恰恰因为是这点,才认为曹操是当之无愧的盗墓王,因为曹操盗的是梁孝王墓,就这么一座墓,曹操可养活了十万士兵,而且还是好几年,据说还成立了专门的盗墓人群---摸金校尉。其次,曹操不像其他盗墓者,伤及无辜,连百姓的墓地都盗,连最起码的职业操守都没了,也许正是因为此,曹操的结局比这些盗墓同行好多了。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带路党是刘豫,还是吴山桂

两个人有共同点,都是属于“迫不得已”,但也有不同点,就是带路进攻的目标不一样,动机当然也不一样:刘豫是在朝中名声不好(因为小时候盗窃那点破事),所以一直很压抑,逮到个机会等于有点报复宋朝的意思。而吴三桂的“迫不得已”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陈圆圆的事,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吴三桂是给清朝带的路打李自成,而不是打明朝,他算是打着“光复明朝”的旗号。再看吴三桂后来当了清朝的平西王,虽然迫于康熙削番的压力而造反,但他至少始终对清没有认同感,否则他服软了不就好了?而且试想,即使吴当时不背叛李自成,好好跟着李自成这种人干,到时候会有好果子吃吗?个人认为作为“带路党”,刘更胜一筹

金灭北宋后,扶持北宋大臣刘豫做皇帝,建国号“齐”,这算不算是最早的“以汉制汉”

金人南侵,自知还没有能力统治中原,所以第一时间寻找代理人,达到以汉制汉的目的。扶植代理人的行动并不是从刘豫开始的,但真正做了金国代理人的只有刘豫。这种“以汉制汉”的手段在宋金两国之间曾经存在过三个阶段的角逐,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

一、第一阶段:傀儡皇帝张邦昌和三十二日伪楚政权

张邦昌是北宋末期的朝廷重臣,曾担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此人本来恪守君臣之道,严律礼仪宗法,是个不折不扣的儒臣。但金军攻破东京城,北宋灭亡之时,他因作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去和金人谈判,以致于最后被金人选中,在武力强逼之下登上了大楚皇帝的宝座。

金人的目的很明白,他们能打败中原的守军,但不代表能统治中原的芸芸众生。作为一个外来民族,他们还没有信心统治中原汉人,于是,寻找一个代理皇帝,替金人统治中原,同时还可以和南宋政权分庭抗礼。但张邦昌确实不是个合格的叛贼,他被逼登基,却从不称朕,身为皇帝却从不南面而坐,而是东面拱立,他不立年号,把宫内大殿贴上“臣张邦昌谨封”的封条。

其实,张邦昌做个叛国贼一点都不合格,他还无法说服自己和大宋分庭抗礼,被金人封为大楚皇帝后,仍然以宋臣自居。张邦昌没有勇气反宋,也没有勇气反金,更没有勇气自杀。他不想背上“宋奸”的千古骂名,最后抱着个能活一天算一天的心态却南面找赵构请罪,算是碰碰运气,哎还真别说,皇帝原谅他了。但主战派们不干了,奶奶的,留着他,我们这些兄弟们怎么想,这仗还要不要打了。差点活下来的张邦昌,还是被皇帝赐死了。

二、第二阶段:刘豫和他的八年伪齐政权

金人发现张邦昌根本不靠谱,竟然直接跑到赵构哪里去求死了,转而开始扶持刘豫。这刘豫的黑历史,金人尽可以放心。刘豫当年在济南可是杀了守城将军关胜投降的,这行为说到哪儿在宋朝都是个死罪,他肯定不会带着玉玺去找赵构。所以,自从刘豫在金人的支持下,登基大齐皇帝后,就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广阔地区,同时兴兵南下,金人起初还是挺满意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中的南宋和金国的战争,其实,很多都是和刘豫的伪齐打的。刘豫成为金国和南宋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在这个阶段,金人“以汉制汉”的策略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这段时间,北方的金军得到了修养的机会,为之后宋金的战争积蓄了力量。刘豫在1133年,联合金军一起攻克襄阳六郡,势力达到顶峰。襄阳这个地方是个战略要地,西可攻巴蜀,东可下金陵,对南宋政权的威胁非常大。但之后,由于战争需要,伪齐政权严酷的刑法、横征暴敛,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危机四伏。打下来的襄阳六郡在次年被岳飞一举收复。

刘豫为了挽回颓势,整分兵三路大举发伐宋,但最终都被南宋的中兴诸将打的溃不成军。金人对他也极为不满意,宋朝的统战力量也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有张邦昌死忠大宋被赐死在先,刘豫最终也没敢对宋朝有什么奢望。1337年,金国正式废除刘豫,将他降为蜀王,后来又将它迁到其它的地方封为曹王。伪齐统治的地方由金人设置机构直接管辖。和张邦昌相比。这个把汉奸做到底的人,最终的结局却是最好的。

三、宋钦宗是金人以汉制汉的另外一张隐形的王牌。

宋高宗赵构当年说的迎二帝还京的话,可是真心话,因为南宋的政权是赵构一手打造出来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即使回来,也对他的皇位构不成任何威胁。但伪齐政权倒台之后,南宋最害怕的事情是,金人如果立宋钦宗为帝,这南北两朝的政权又将如何相处?当然,如果立了宋钦宗,对于金国来说也是一招险棋。如果能把这一张牌抓在手里打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不过了。其实我们翻一下历史,金人把这张牌其实打得挺好的。当年绍兴议和的时候,南宋多次郑重的向金国提出要求归还宋徽宗的棺椁和宋钦宗这个大活人。宋高宗赵构我特别担心把金人给逼急了,走这一招险棋,故而也做了大量的让步,放弃了黄河以南北收复的大片领土。后来到了宋钦宗去世之后,这张牌也就是过期作废的牌了。

刘豫是金人以汉治汉策略推到历史前台的,在宋金战争过程中,刘豫的伪齐政权曾经发挥过不小的政治影响,当然他也没有能逃离后世历史的道德审判。

伪齐皇帝刘豫和伪楚皇帝张邦昌,你更讨厌哪一个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先说一下来龙去脉,金灭北宋后,先后在北宋故地扶植起两个傀儡政权,一个是张邦昌的伪楚,一个是刘豫的伪齐。

毫无疑问是刘豫那个小贼,张邦昌是没有办法,金国人用家人威胁张邦昌,张邦昌想自杀殉国,金国人把张邦昌囚禁不让他自杀,还说你要敢自杀就杀光你的家人。二来张邦昌当皇帝,好歹还能心向宋室,换个人就是彻底卖国了。

张邦昌登基后,不称朕,不住皇宫,下圣旨不称诏,坐东朝西。不允许群臣行跪拜礼。

后来金国撤兵,张邦昌立刻逊位还政赵构。赵构想留张邦昌,奈何迫于舆论压力,只能赐死张邦昌。

而刘豫就很直接了,他投降金国是诚心诚意的,目的就是当傀儡皇帝。

张邦昌还政赵构不久,金军再次南下赵构再次出海南逃。金军又立了个傀儡政权,伪齐。

伪齐是彻头彻尾的金国走狗,皇帝刘豫从内到外都是一心卖国,其政府构成多为北宋降官和各类强盗。在国内负责为金国聚敛财富。苛捐杂税搞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对外,数次发动南征,对付南宋。结果伪齐在对南宋的战争中不断失利,多次拖累金军。反而成了金国的拖油瓶。于是便废刘豫,刘豫在一片谩骂声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