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为何不和中国建交

荷兰为何不和中国建交(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07:38:19 浏览5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是

楼主的三个选项都不对,英国是1972年与中国建交,法国是1964年与中国建交,捷克斯洛伐克在1949年与中国建交,但是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并不属于西方国家阵营,是属于东欧国家,真正与中国第一个建交的西方国家其实是:瑞典。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4日,瑞典外长奥斯丁·安登与时任中国外长的周恩来通电话,表达了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意向,并在同时与国民党政权断绝了外交关系。

在1月18日周恩来复电瑞典外长时,希望瑞典方面能够派人来北京谈判,因为这与当时的中国建交原则有关,3月9日,谈判开始,中方代表为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瑞典方面代表为临时代办伊凡·高罗士,经过三次谈判,中国在瑞典的资产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并且开始对互派使节问题进行磋商。

因为瑞典可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所以在派遣使节问题上,中国对之慎之又慎,以至于瑞典出现误会,在第四次谈判时,专门提到此事,在第四次谈判三天后,双方大使任命得到确认,在5月9日,中国瑞典同时发布了建交及互派大使的消息,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两国的建交纪念日,即使在瑞典之前,英国、挪威、丹麦和芬兰已经承认了新中国,但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为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还是瑞典。

在中国瑞典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并且两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让贸易额得到了迅速增长。并且在80年代,瑞典还成为了了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

为什么不丹这个国家没有跟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建交,而且愿意受印度的指导

这话说的,寄人篱下哪有“愿意”二字?就像刀架在脖子上一样,想要活命就只有屈从,这种情况无疑是最适合不丹的。

作为我国的邻国,不丹却是比蒙古还要陌生的国家,因为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和这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个名义上的主权国家,内政外交全被南方的印度控制,是真正的傀儡之国。

难听点儿,就是殖民地。

作为世界舞台上的奇葩,印度从未因遭受英国殖民者200多年的殖民统治而自暴自弃。相反他们在走向独立后,化悲痛为力量,化屈辱为荣耀。在英国殖民者前脚离开后,印度后脚就主动承担起了英国殖民者在南亚的殖民扩张政策,对同样被英国殖民者压迫的其他小国进行疯狂打压,周边的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斯里兰卡等深受其害。

因为此时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特别是北方大国的迅速崛起,美苏两极都认识到印度对北方大国的巨大牵制作用,因此苏联和美国都争相拉拢印度,对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特别是1971年之后,美国放弃南亚的传统盟友巴基斯坦,转而支持印度,这使得印巴对抗的天平迅速失衡。并由此导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东巴基斯坦走向独立。

而有恃无恐的印度似乎并不想就此罢手,在肢解巴基斯坦之后,印度将扩张重点转向北方,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三国岌岌可危。

和英国殖民者因人数少而推行“以印制印”不同,印度在侵略周边小国的过程中,因为邻近周边国家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印度先通过外交威胁迫使周边国家打开国门,允许印度向此地移民。然后,大量印度人涌入该小国,印度人占该国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而像锡金这样的小国,比例更是占到一半以上。

再然后就是所谓的全民公投,在印度人占了总人口相当比例的情况下,公投结果约等于内定,锡金就这样在1975年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尼泊尔和不丹之所以没有遭遇锡金这样的厄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尼泊尔和不丹相比于锡金而言,体量都大出好多,题量大意味着目标也大,印度仿造苏联式的公投伎俩难以迅速发挥作用。

尤其是尼泊尔,虽然体量远远小于印度,但印度如果执意吞下尼泊尔,在导致印度消化不良的同时,势必引发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方大国的干涉。因为尼泊尔和北方大国之间有几百公里长的国界线,作为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国,北方大国对尼泊尔的沦陷不会坐视不管。

相比之下,不丹就比尼泊尔好得多,因为不丹比尼泊尔小得太多,而且不丹的西部是关乎印度东北部得失的西里古里走廊,东部是印度非法侵占的西藏南部,极端的重要性使得印度对不丹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且相比于尼泊尔,迷你的不丹也和锡金一样容易容易被国际社会忽略。

不丹作为典型的山地国家,缺少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它的最大意义在于战略意义。

因为不丹太过迷你,所以不可能和巴基斯坦一样对庞大的印度起到牵制作用,也不能像尼泊尔一样发挥和印度之间的缓冲作用。所以对于北方大国而言,不丹的意义并不大。

而作为小国的不丹,和世界上的其他小国一样,在国际社会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而小国想要生存下去,在“永久中立”路线走不通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投靠周边大国,而不丹的选择只有北方大国和印度两条道路。

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小国在投靠大国时,选择强国比选择弱国更有好处,比如美苏争霸时投靠美国的小国比投靠苏联的小国经济更为发达,国家安全更有保障。

但很明显,这种经验不适合印度和北方大国。因为虽然北方大国的综合国力要远远强于印度,但不丹距离北京的距离要远远超过新德里,而且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地形也使印度比北方大国更容易对不丹施加影响力。

换句话说,即使北方大国能够夺过不丹,成为不丹的保护国,但地形的阻隔也注定了北方大国在不丹劳神费力,得不偿失。

62年北方大国和印度的边境战争,之所以在吊打印度后退回实际控制线以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地形不利于我,退回实际控制线反而可以居高临下,对印度形成高屋建瓴的压迫态势,迫使印度不得不在西藏南部常年保持超过15万的常备军队,成为印度的巨大负担。

所以在北方大国对喜马拉雅山南麓鞭长莫及的情况下,不丹投靠印度是当下生存的最佳选择。再加上北方大国在东西两个方向,特别是克什米尔方向对印度形成巨大压制的情况下,印度急需在东线的不丹方向找回所谓的优势,所以印度对不丹势必更加上心。

顺从扩张成性的印度得过且过,总好过被印度直接吞并,所谓的喜欢印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和走出印度的桎梏,拥抱五大常任理事国并不冲突。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1964年,法国为何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建交

1949年,经过28年的不懈奋斗,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压迫近百年的新中国成立了。因为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甚至是敌对,只有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少数国家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诸如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却没有一个和你一样我们建立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4年,因为这一年中法建交,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正式和我国建交,成为了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众所周知,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洲主要国家之一,也是欧洲经济的三大领头羊之一,同时也是北约国家中唯一没有美国驻军的国家。因此,坚持独立自主的法国,实际上在西方阵营有着巨大影响力,因此法国要同我国建交,曾经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欧洲因为是主战场,英法德苏美意等军事强国在此搏杀,曾经繁华的欧洲早已经是破败不堪,而远离欧洲主战场的美国却巧妙避免了战争的摧残,成功实现了强势崛起、称霸世界的美梦。

但英法等国毕竟是自己的盟友,是自己战后对付苏联的好帮手,因此,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开始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盟友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同时,为了应付苏联社会主义的“赤化”,又着手建立了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内的北大西洋公约阻止,简称北约。

有相关研究人员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让英法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得意恢复,甚至有所发展。而北约组织的建立,则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续,因为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损失惨重,根本无力独自应对红色苏联的进攻,只能报团取暖,在美国的强势主导下,建立了战后最大军事组织——北约。

美国的强势主导涉及到很多欧洲国家的内政和外交,这些国家要发展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必须看美国的脸色。一旦有国家在经济发展或者国际外交上有悖于美国的国家利益,都会招致美国的报复。

但法国却敢于突破美国禁令,宣布与我国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事实上,当法国刚宣布这一消息时,就有人建议戴高乐先与中国建立代办级的外交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与中国建交的目的,还能安抚美国不满的情绪,避免过分刺激美国。

但这一建议遭到了戴高乐的一口拒绝,戴高乐表示,他不认为英国在1954年同中国建立的代办级外交关系是真正的外交关系,法国要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那么法国为何要这么做呢?

首先,二战后法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法国不愿意像英国一样做美国的小跟班。

历史上的法国一直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之一,比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就非常强大,几乎统一了半个大欧洲。

实际上,二战之前的法国国际地位非常高,因为是一战战胜国,曾经主导巴黎和会的法国国际地位甚至要超过美国。当时,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法国,但法国的军事实力更强,工业底子也不弱于美国,因此法国的影响力要强于美国。

二战爆发后,法国因为地处欧洲主战场,其经济、工业和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国内已然从之前的繁华变成了废墟,而美国因为远离亚欧主战场,本土基本上没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开动战争机器,从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美国参战后是越打越强,最终成为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地球霸主。

二战后,国力强盛的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试图主导整个西方。战后初期,由于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只能被迫屈从于美国,但在法国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国梦,一直想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因此法国不愿接受美国的领导,也无法接受美国长期主导欧洲事务。

军人出身的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之后,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在接受美国援助也得同时。复苏本国的经济,另一方面,试图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因此法国敢于向美国建立的格局发起挑战,与中国建交无疑是反对美国“领导”西方国家的最好方式。

其次,当时法国需要外部支持。

法国要恢复大国地位,势必要挑战战后美国的既定规则,而法国在这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敢于挑战美国霸权,但法国的实力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美国俨然成了法国恢复大国地位的绊脚石。

法国认为,既然有美苏两个大国的压制,不妨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而中国无疑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与中国建交有利于法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国际交往。

因此,法国要恢复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地位,就需要争取中国这个第三世界的大国。

法国总统戴高乐当时就说过,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亚洲问题,必须要有中国参加才能求得解决。

第三,中法是二战盟友,曾经有过并肩作战的革命同志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法国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两国曾经有过共同对手,也有过并肩作战的传统友谊,只不过1964的中国政府换成了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新中国,谁主政于法国而言并没有直接关系。

就这样,到了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反对,顶着美国的压力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什么清朝与外国人交涉初期不允许外国人进京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借助资料来完成,只有资料才能在理论上解释好这个问题。据资料查证,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夏,承德避暑山庄,英帝国所派使臣马戛尔尼子爵觐见, 一干人等因为不肯行清

朝的双膝跪拜礼,而与和珅等重臣相持不下。乾隆皇帝被扰得不堪忍受,于是允许马戛尔尼子爵等人可以行单膝跪拜礼。 此时正逢乾隆皇帝生日, 马戛尔尼子爵还带来了生日礼物。不过,马戛尔尼子爵的目的并不是来给中国的皇帝庆生,而是带着英王的意愿,希望与中国建交,发展对中国贸易,并希望允许英国在 北京设常驻使节,处理两国事务。马戛尔尼信誓旦旦地来,希望“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中

国仅仅开放广州一个贸易窗口不足以满足贸易。据了解,清朝已经设立了外务大臣专门负责外交事宜,一旦再设外国驻京办事处,必然有驻京外务使节,其两者之间必然会频繁交流,外务使节一般来说身份尊贵难免会威慑朝廷,更容易向清朝施压;各国驻京后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的外国人便会更多的进入京城,尤其是传播宗教思想的传教士有动摇清朝根基的嫌疑。因此,清朝历来就不允许外国使节驻京城的。所以说,清王朝没有认识到外国驻华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味着闭关自守,以井底之蛙为荣,只看井口这片大的天空,感到非常满意和满足,因此失去了和世界交流、沟通的大好机会。接着在发展和外交事务上萎靡不前和徘徊,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会,实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个人看法,就事论事,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