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肠题凑

为何“黄肠题凑”自东汉以后便几乎绝迹了?什么叫作“黄肠提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6 08:37:21 浏览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何“黄肠题凑”自东汉以后便几乎绝迹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对于盗墓贼,如果碰巧挖到了“黄肠题凑”,肯定也是屁颠屁颠的。因为,凡是“黄肠题凑”必是古墓,且必是大墓。

什么是“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甚至高过于金缕玉衣。一旦攻破,里面的随葬品必定堆积如山。

黄肠:“黄肠”是材料和颜色。所谓黄肠,即是黄心的柏木。取优质柏木去皮,制作成柏木枋。因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是淡黄色的,故名曰“黄肠”。这种柏木木质细腻、耐水湿、抗腐蚀、有香气,非常名贵。

题凑:“题凑”是指棺椁的形式和结构。即木枋的头部一律向内排列,即“头(题)皆内向”,不用榫卯而层层铺叠而成。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

看下图,你就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例如西汉的霍光)。“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整个结构就像一个现代的小套间。四周先用木条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里面是梓宫(棺材),外面还有便房(墓中供小坐休息的地方,你可以理解为客厅),外藏椁(放车马、金帛、食品、日常用具等陪葬物的库房)。

在考古挖掘中,我们发现的比较著名的“黄肠题凑”案例有:秦公一号大墓、定陶汉墓、北京大葆台广阳倾王刘建夫妇汉墓、长沙王陵墓、江苏大云山江都王刘非汉墓等等。

“黄肠题凑”的墓葬规制为什么高

“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都流行于汉代,大家知道,“金缕玉衣”主要是包裹尸身,用到的玉片和金丝自然是相当高级,而“黄肠题凑”相当于给墓主人搭建的房子。一般来说,墓葬形制是“黄肠题凑”的必有”金缕玉衣“,而反之则不尽然,所以,“黄肠题凑”的规制甚至要高于金缕玉衣。其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用料“实”

黄肠题凑的原料是柏木,本身这种材质就非常坚固耐用,且柏木内含材脂,耐腐蚀能力很强。我们去看典型的黄肠题凑墓——北京大葆台一号墓,整个棺椁是由柏木堆成的,木墙高3米,厚0.9米,总长42米多。使用了15880根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柏木叠成,约合木材122立方米。刚刚出土时,黄肠题凑木质如新,还散发着香味。

这122方柏木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一方木料足可以把家里的大立柜、书柜、书桌、饭桌、鞋柜、橱柜、木床等等一应家具做出来,而且,这可都是名贵的柏木料。

可见,“黄肠题凑”手笔之大,也只有帝王之家才有财力去打造。

二、工艺“精”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一层层平铺上去的,不用榫卯连接。所用柏木,也都将表面打磨光滑,倘若有略微不平处,还要垫上薄木片或木屑以使各层保持严密整齐,仅在顶部加一层压边木进行巩固。对工匠的手艺要求不是一般的高,以达到严丝合缝的高要求工艺。

“黄肠题凑”自汉代以后为什么“失传”了?

汉代盛行“厚葬”,这既与中国人传统观念上崇尚祖先契合,又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因儒家最讲究“孝”道。而且,有汉一代,基本都是国力强盛,国家富足,这也为汉朝实行“厚葬”提供了物质基础。

“黄肠题凑”这种墓葬规制只流行于秦汉时期,及至东汉中后期时,它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就那么突然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门工艺没有失传,只要有趁手的材料,再加上细心和耐心,以及有些力气,都能把木料制成相同规格,打磨光滑,码放整齐。

“黄肠题凑”是层层叠叠的木结构,对于盗墓贼们来说相当难以攻克。比如在2011年6月,一伙盗墓贼相中了陕西省凤翔县的一座秦代古墓,用了三四天时间,花费十余万爆破墓中坚固的“黄肠题凑”,结果只是勉强破坏掉了1根“黄肠题凑”,然后,就被抓了。

在和平安定的年代想要盗掘一座“黄肠题凑”的古墓是有难度的,但是,到了战乱年代,再坚固的墓葬也抵挡不住有组织的盗墓行为,最著名的就是曹操搞的摸金校尉,专职盗墓,用盗墓所得来养军,用来跟刘皇叔和孙权打仗。

木结构的坚硬程度自然比不上石头,因而,砖室墓和石室墓的逐渐兴起,慢慢取代了木质的黄肠题凑。最典型的就是唐代帝王都是因山制陵,把山挖出一块埋进去,看你将来怎么挖石头。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黄肠题凑”对木材和人力、财力的消耗极大

柏木是一种非常娇贵的木材,生长周期长,若要成材非得经数百年的生长,一旦大规模砍伐,便再难成林。就算是帝王,在帝国范围内找到一两万棵粗大的柏木也是件头疼的事。现今,国内比较著名的柏树林大概就剩下陕西的黄帝陵和曲阜孔庙了。

前些年引起轰动,惹得央视搞现场直播的北京老山汉墓,挖掘到最后突然发现了盗洞,刚才还兴高采烈的考古专家脸色都变了,直接说“完了,没希望了。”清理完墓室,古代的盗墓贼几乎没给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文物,而老山汉墓里面的“黄肠题凑”,只有墓穴靠近入口处的地方使用了一点点柏木,其余90%竟是用栗木充数的。

对防盗墓的考量以及巨大的消耗,使得“黄肠题凑”这种墓葬规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什么叫作“黄肠提凑”

黄肠题凑 所谓“黄肠”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 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黄肠题凑”只有西汉才有吗为什么

黄肠题凑不是只有西汉才有,周代就已经有了,秦朝也用,但汉代以后就很少了。

先做下名词解释,“黄肠题凑”是天子级别的椁室,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回形结构,是一种高规格葬制。

因为是用上好的柏木木心制成的,柏木为黄色,看着就像巨大的肠子,所以很形象的称为黄肠;木头方向都是向里,整齐紧凑,所以称为题凑。

也就是,“黄肠”是天子棺椁所用材质,“题”是指柏木的头部,“凑”是以头向内,“题凑”是种建造方式,“黄肠题凑”就是把黄肠用题凑的结构给天子建造大棺材!

现代物质丰富、信息发达,古代物质匮乏、信息不通,要真穿越过去了你会感觉什么都缺,但最不缺的就是仪式感。丧葬也如此,绝不像现在这么简单,非常的隆重。

而且古人有种观念是“事死如事生”,对于逝去的人要像他活着时一样对待,所以贫苦之家往往倾一家之力安葬逝去的长辈,如此才能被人夸一声孝顺,否则要被指着脊梁骨骂。

天子的丧葬就更是一场盛事了。天子登基之后,最重要的事不是管理朝政,也不是广开后宫,而是给自己修陵墓,不管他是几岁!这么修上十几年或几十年,陵寝的豪华程度都快赶上生前住的宫殿了。

这么好的宫殿里,用来长眠的椁室如同寝宫,自然不能马虎。柏木因其埋在土里千年不烂的特质,就被选中了!

至于颜色倒没有关系,因为隋唐时黄色才成为皇家的主色调,之前没有定例。东周、西周时崇尚青色,“天子着青衣”;秦朝自认水德,根据阴阳五行说,北方为水,色黑,所以秦朝崇黑。

刘邦觉得自己承续了秦朝水德,也以黑为尊。但到汉文帝时,他觉得汉朝应该是火德,就开始用红色。。。。。。其实都是皇帝们自说自话。

说回黄肠题凑,前面说过了,这是天子才能有的丧葬组成部分。但如果某位大臣实在劳苦功高,皇帝又喜欢他,或者地位很高的皇室宗亲,那还是会破例赐给他的。

比如汉朝的权臣霍光,他去世后,“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

而这也是“黄肠题凑”这个名字首次完整出现。

2011年6月,考古人员在山东定陶灵圣湖遗址的一处古墓里发现了“黄肠题凑”,是当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发掘现场)

为什么西汉之后就少了呢?因为发现了制作棺椁更好的木材:楠木!而且整个椁室只会比以前制作得更豪华,黄肠题凑也就被取代了。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都知道成语“黄肠题凑”,你知道它的学问吗

成语,乃习用的古语,以及表示完整意思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而“黄肠题凑”,系定型词组,且分解组合。

黄肠,是以柏木黄心制成的外棺。《汉书》六八.《霍光传》有:“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注:“苏林: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释。另,《文选》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又有:“黄肠既毁,便房已颓。”说。

题凑,即古代贵族死后,椁棺用厚木累积而成,木头皆内向,称题凑。据《吕氏春秋》.《节丧》载:“题凑之室,棺椁数袭。”注:“题凑,复累。”

其实,黄肠题凑即汉代帝王继古传法於陵墓椁室之“设计与构造”,皆用柏木心梁垒成的框形“保护结构,并用长条方木设墙置顶而形成的“套棺”。其后,汉王公诸侯经御批特许,也多享受这种“葬法礼制”。

汉代所谓的”黄肠题凑“是什么

在电视剧或纪录片中,经常能听到黄肠题凑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黄肠题凑呢?纠正一下,题主问的汉代黄肠题凑是什么不准确,黄肠题凑兴盛于汉代,但是在汉代之前就有了。

黄肠题凑,又名石材题凑、题凑石墙,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起源于周秦,兴盛于西汉,是帝王、后妃和诸侯贵族的一种特殊丧葬制度,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传统土法葬式中等级最高。

黄肠题凑葬制乃厚葬之风所催动,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大型砖石墓的兴起,而趋于消弭。黄肠题凑墓葬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村的秦公一号大墓、扬州的高邮天山汉墓和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以上三者最为宏大。

题凑葬法作为一种葬具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见诸许多文献记载。如《史记·滑稽列传》记楚人优孟说楚庄王: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撑,梗枫豫章为题凑,以葬王之爱马,并说这是人君之礼。黄肠题凑一词最早正式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中解释该词时说: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即就是黄肠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柏木黄心), 题凑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结构(木头皆内向)。

黄肠题凑不仅是一种礼制和等级体现,而且选材也是优良的黄心柏木,题凑这种结构更是极为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封土对棺椁的压力问题。柏木的长度和横断面积之大小不是区别墓主身份地位之尊卑的主要标志,用以体现尊卑关系的,当是用材总量和堆砌层次之多寡。据古代典籍《皇览》中记载:符节令宋元上言,臣闻秦昭王与吕不韦好书,皆以书葬。王至尊,不韦久贵,家皆以黄肠题凑,处地高燥不坏。根据汉代礼制,事死如事生,黄肠题凑葬制是汉代帝王、后和诸侯贵族的一种特殊丧葬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这种葬式。

黄肠题凑这种高规格葬制的出现是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和反映,有着一种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政治考虑。周正义在《大葆台西汉墓及刘建其人》一文中曾认为黄肠题凑葬制是一种汉代统治者“霸王道杂之”的表现。黄肠题凑葬制的出现到兴盛,除了前期是诸侯心系“春秋天子之制”外,后期可以说很大程度是受这种政治策略的影响。

黄肠题凑墓葬现已在考古工作中被视为汉代诸侯王墓的特征之一,是考古断代的重要依据。黄肠题凑葬制在北方比较罕见,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目前已发掘的考古界认为是“黄肠题凑”葬制的墓葬有 14余座。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燕王旦和华容夫人合葬的北京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1979年发掘于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衣残片。初步考证墓主人系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到了东汉之后黄肠题凑葬制消失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东汉生产力提高,垦田日广,但由于伐木而树谷,再加之修建宫室、桥梁,制造车船以及营建陵墓等的砍伐,木材大量减少,特别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已明显地感到了木材的匾乏。而且,营造一具黄肠题凑耗费木材极多,如北京大葆台一号墓中的“黄肠题凑”木多达一万五千八百八十根,耗费之巨,可见一斑;

第二,西汉中期以后砖室墓和石室墓的兴起,木椁墓这种汉代墓葬的主流形式逐渐被取代。这些对最高统治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层贵族也开始倾向于石质的崖洞墓或石室墓。以此,黄肠题凑葬制开始式微。

汉代皇陵中的“黄肠题凑”是什么为什么只有皇帝及其眷属才能使用

黄肠题凑,通俗地说就是在梓棺外面摆放黄心柏木,只不过摆放的方式比较奢侈:柏木条与棺壁垂直摆放。可以想象如果把筷子头对准梓棺,筷子尾部朝外,这一圈下来得用多少根筷子。

“黄肠题凑”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苏林注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陆德明《经典释文》记载:“题,徒低反,头也。凑,七豆反,聚也。”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得出,因为柏木去皮,其木质为黄褐色,且制成长条状,故曰黄肠,题就是头的意思,指柏木的一端,凑是聚集的意思,黄长题凑合起来就是将很多柏木条一头指向梓棺,另一头指向外部,聚集摆放而成。

黄心柏木是我国特有树种,其木质内部为黄褐色, 边缘为淡褐色或淡黄色, 喜温暖湿润的土壤, 现今在我国江南诸省仍有广泛分布。我国古代气侯比现在温湿, 黄心柏木分布范围更广,这为黄长题凑提供了原材料。选择黄心柏木是因为其木质优良,“ 纹理直, 结构细, 质稍脆, 耐水湿, 抗腐性强, 有香气”,而缺点是柏木生长周期长,再生困难。

物以稀为贵,像这种生长缓慢但是性能优良的资源,平民百姓自然是无福消受。“黄肠题凑”是只有帝王及少数诸侯、功臣贵戚才能享受的最高规格葬式。但是皇室贵族们修宫殿、陵寝等需消耗大量木材,尽管黄长题凑只是少数人享用,自然状态下的黄心柏木资源还是难以为继。

《后汉书·光武十王·中山简王焉传》记载刘焉死后:“ 发常山、拒鹿、琢郡柏黄肠杂木, 三郡不能备, 复调余州郡, 工徒及送致者数千人, 凡征发摇动六州十八郡。”一个王爷规格的黄肠题凑所需柏木尚且要发动如此人力物力,皇帝规格则耗费更多。

就算你有钱有权,你也不能变出黄心柏木出来,到了东汉后期,柏木中间混填其他杂木都凑不够数,干脆以黄肠石代替。别说平民百姓,连王公贵族都用不上了。两汉以后,极度奢侈的黄肠题凑葬制就寿终正寝了。

古墓中的黄肠题凑墓室是一种什么样的墓室结构

谢邀

昨天在微头条中说到了青海都兰的“九层妖塔”,其封土以木料和石块相隔成,有朋友联想到了黄肠题凑,在这里再专门谈一谈。

1.黄肠题凑的形制

黄肠题凑是一种墓室结构,简单说就:

  • ①在地面挖个大大的土坑
  • ②在坑里用规格相同的木条,垒砌成一圈“木墙”。
  • ③在木墙围起来的范围内,修建椁室,里面再放入墓主人的棺材。

下图是网络上找到的一张大云山汉墓的示意图,答主在里面标出来黄肠题凑的位置,一目了然。

2.黄肠题凑的得名

其实其他答主已经指出,黄肠指的是柏木的黄心,题凑指的是这种垒砌的方式,即古人所说的: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根据考古工作者对汉代黄肠题凑墓所用木料的研究,并非所有木头都是柏木,其实汉代黄肠题凑墓所用木料比较复杂,以老山汉墓为例,用了松木和板栗木。

3.黄肠题凑的起源时间

以往的很多研究者,都认为黄肠题凑是汉代的墓葬形制。不过这个观点到今天就需要更新了。

2011年,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东陵被盗,其中有一座墓,盗洞已经进入墓室的边缘位置,工作人员进入以后,发现其侧壁也是以木料整齐垒砌起来的。该墓的墓主人有可能为秦昭襄王,即秦始皇的曾祖父。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战国晚期,黄肠题凑就可能作为一种高等级的墓葬形制而存在了,其起始时间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4.黄肠题凑的使用阶层

黄肠题凑在汉代主要为帝王阶层所使用,这一点得到了考古材料的印证,如前面说的大云山汉墓,墓主人可能是江都王刘非。

再比如北京大葆台汉墓,墓主人应当为西汉的广阳王刘建。

(大葆台汉墓的黄肠题凑)

比诸侯王阶层低一级的列侯,一般是不能用黄肠题凑的,比如说著名的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虽然刘贺生前曾经当过诸侯王,还当过皇帝,但是他最后的身份是列侯,因此只能使用一般的木椁和回廊,而没有用黄肠题凑。

(刘贺墓结构)

当然,很多人也指出,像霍光这样的权臣,死后可以获得皇帝的特赐,使用黄肠题凑,但这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而非常制。

5.黄肠题凑的实际功能

黄肠题凑使用大量的木材,对于墓葬的保护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某省曾经有盗墓贼盗掘一座黄肠题凑墓,因为木墙太厚,一直挖不穿,后来不得已使用了炸药,还是没能得逞,爆炸声反而引起群众的注意,后来这伙人全部落网。

比金缕玉衣规格更高的黄肠题凑是怎样一种奢华的存在

黄肠题凑确实是比金缕玉衣等级更高些。只是严格来说黄肠题凑是墓葬形制,而金缕玉衣属于随葬品。

我第一次见到黄肠题凑是在南京博物院,见到的只是一个模型,但是当时的感觉是比见到金缕玉衣时更震撼。

  • 黄肠题凑模型,南京博物院

层层叠叠的,虽然只是个模型,但是可以想象实物的壮观。

玉衣是汉代皇帝与贵族死后穿的特殊的殓服。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大贵人应该是跟先帝有关吧。)所以,金缕玉衣应该是皇帝的专属,然而西汉时尚未有严格的要求。东汉时才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目前发现的金缕玉衣的数量在10件以上。

  • 金缕玉衣数量统计
(第4栏为玉片数量,第5栏为金丝数量)

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

以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例,由于盗墓者已经将金丝抽走,玉衣受到了损坏,最终经过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

使用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使用的金丝总重1576g。

玉衣的材料并不难得,难的是制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经过锯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个孔,以便后面串连起来。一名普通工匠制作一件金缕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时间,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缕玉衣相当于100户中等收入人家的财产总和。

那,黄肠题凑又是怎样的存在?

黄肠题凑只能是皇帝享用,其它人不得私自使用,除非获得了皇帝的特别恩赐。比如西汉著名的权臣霍光,死后便得了黄肠题凑的赏赐。

《汉书·霍光传》刘敞注:“以次言之,先亲身者衣被,次梓宫、次便房、次题凑、次外藏。”

也就是说黄肠题凑不是单独存在的,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相依相存。目前已挖掘的汉代黄肠题凑葬制大约在4个左右。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黄肠题凑需要用黄心柏木枋构成。柏木本来就很珍贵。在木植中的级别相当高,有“木中之王”之称。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可取香气而防腐。而一副黄肠题凑的黄柏木用料达到万计。比如,就拿墓葬较完整的北京大葆台一号墓来说,总木量达到15880根。有句话说的好“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一棵树的生长是需要周期的。有钱也未必买到,所以,就是统治者也会难免力不从心。在中山简王刘焉死后,汉和帝与窦太后为他修陵墓时:

“发常山、钜鹿、涿郡柏黄肠杂木,三郡不能备,复调余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数千人,凡征发摇动六州十八郡。”

由此可见黄肠木的稀缺。到了西汉中叶以后,即使是帝王也不再使用黄肠题凑了,而是改用砖室墓和石室墓。

同时,“黄肠题凑”不单象征地位身份及荣宠,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阻止盗墓贼。一层又一层的木结构,对于盗墓者来说也是一种阻碍。

  • 黄肠题凑实物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黄肠题凑”不是汉代独有,秦昭襄王、吕不韦时已经使用“黄肠题凑”入葬,只是之前只有宋代《太平御览·皇览冢墓记》上的文字记载,却无出土实物相佐证。后来挖掘了秦公一号大墓,已经发现了实物的“黄肠题凑”。它的木材消耗数量就约有202立方,其中也还有着680根数千年以上的古柏。据推测墓主人为秦景公,是目前发现的周,秦时代最高级别的葬具。

金缕玉衣的玉料有好坏,而对于皇家来说,金丝易得。所以,金缕玉衣的珍贵程度其实并不高,更多的是体现在使用等级上。而黄肠题凑的黄柏木本身就很难得,用量也大,动辄万计,所以,黄肠题凑确实是比金缕玉衣更奢华的存在。

我是阿斗,专注于文物里的历史与文化。喜欢秦汉及秦汉以前的历史。欢迎关注我。

令盗墓贼崩溃的“黄肠题凑”墓,为何难盗

“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墓葬形式,只有帝王、诸候及亲近重臣方可使用。所谓“黄肠”就是材料和颜色,黄心的柏木,取优质柏木去皮,制作成柏木枋。所谓“题凑”,是指这些木料的排列方向,全都是以棺椁为中心,呈向心式排列。

古代帝王将相之所以使用“黄肠题凑”墓葬形式就是为了更好的防止墓穴被盗。而“黄肠题凑”也确实达到了有效保护墓葬不被盗墓贼盗掘的作用。“黄肠题凑”使用了相当于一片森林的去片柏木按顺序完整严密的排列堆放在以墓主人棺椁为中心呈箱体结构的周边,盗墓贼只有彻底清除整片的柏木才能进入箱体内部,但这种清除的难度和所需人工是个极限级的数字。而且柏木本身木质坚硬又经过特殊的防腐防火处理并堆砌至墓穴顶端起到承重墙的作用,一旦盗墓贼操作不甚就会引起柏木坍塌埋葬盗墓贼。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

黄肠题凑是一种墓葬形式。

黄肠和题凑,要分开解释。“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心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致累而成的厚木墙。这种葬制起源于何时尚有争议,但在西汉盛极一时,已是公认的事实。

过去说棺椁,其实棺是棺,椁是椁。椁是棺木外头那一层,套着棺木的叫椁。墓有墓室,墓室装着椁室,椁室装着椁材,椁材装着内棺,一层套一层。

一般情况下,黄肠题凑墓室就像是一个地下的大套房,有专门的墓道,有大门、客厅、卧室和厢房。

黄肠题凑方式的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眷属,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这种形式,在秦汉时期居多,全部用于井深型墓葬。至于开扩式墓葬,则不用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方式,柏木加上药物,可以防腐防虫,比较坚固,能有效的防止陵墓损坏,防止盗墓。纯“黄肠题凑”形式的墓葬虽然没有盛行太久,但是它却算是墓葬安置的基础结构的代表之一。

问题在于,“黄肠题凑”的形式看起来或许不起眼,但实质上它属于比较奢华的。可以说,它最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后人没有那么奢华,只是填沙子石灰等来代替实木。

另外,后人修墓,也有“显摆”心理,即使要防止盗墓,但还是想把一些奢华之处展示出来。“黄肠题凑”的形式还不能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

由于井深型墓葬作为墓葬的基础形式之一,一直在被沿用,所以,接近此类型的墓葬到近代仍然存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概要数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合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