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兴简介 是谁

世界历史上大巧若拙,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历史上有哪些人根本就像是现代人穿越回去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5 09:27:56 浏览9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世界历史上大巧若拙,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

先给结论,笔者认为是毛主席

1950年6月25日,为了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金日成率领朝鲜人民军占领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韩国军队龟缩在釜山以南,坐等美国支援。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保障在东北亚的利益,派出海陆空三个兵种,帮助韩国军队打到了平壤。

美国的飞机甚至越过中朝边境,骚扰中国边境地区。

金日成多次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毛主席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半岛。
在毛主席看来,美国人介入朝鲜半岛局势,不仅仅因为韩国军队溃败,他们有着更大的阴谋,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美国不甘心损失在中国的利益,试图通过朝鲜战争,来改变整个亚洲的局势。

如果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扶植亲美势力建立政权,那么中国将会面临美国的军事威胁,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会面临威胁。

正是毛主席看透了美国的狼子野心,才最终决定抗美援朝。

彭德怀将军率领百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往朝鲜境内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军。

他曾经说过,抗美援朝战争必须要打,打输了就当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可见,在当时的背景下,朝鲜战争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

经过长达3年的战争和谈判,美军撤回38线以南。

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美国二战后第一次失败。

这场战争为新中国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外部环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毛主席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保卫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哪些人根本就像是现代人穿越回去的

历史的尝试者---杨度。

杨度穿越到清末民初,尝试了所有救中国的方法。最终,他确定真的只有我党才能救中国。

杨度想辅佐满清,看看满清是否还有救。于是,18岁时考了秀才。19岁中了举人。可是,杨度发现走官场这条路太累了,之后的会试一直考不上。算了,就让大清完蛋吧。

此时,正好是公车上书,杨度跟梁启超,袁世凯等人搭上关系。虽然,杨度看不上保皇派。

杨度知道保皇派是无药可救,所以,在之后几年里,开始混文化圈。在这几年里,他认识了蔡锷、刘光第、刘揆一、齐白石等名人。这些名人随便给他留一幅字画,就够吃喝了。当然,他的追求更高。他在等黄兴!

1902年,黄兴到日本公费留学。杨度不顾老师劝阻,赶紧自费赶了过去,和黄兴认识。

1904年,汪精卫官费赴日本留学。杨度又转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向见见年轻有为的汪精卫同学。可能,他也好奇,汪精卫一表人才怎么就当汉奸了。

后来,杨度把黄兴介绍给孙中山,支持孙中山革命。但是,孙中山组织同盟会的时候,杨度谢绝孙中山的邀请,没有加入。因为,杨度还没有尝试“君主立宪”这条路。

1906年,趁着五大臣出国考察的机会,清朝根据杨度写的《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确立了预备立宪。

1908年,袁世凯安排杨度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可惜,1911年清廷成立了“皇族内阁”。杨度对“君主立宪”这条路彻底失望,改为支持袁世凯。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杨度竟敢拒不草诏。马上辛亥革命,袁世凯可不能死,死了中国就分裂了。

等武昌起义爆发后,杨度马上去给袁世凯当幕僚,并促成南北和谈。分裂是最麻烦的,必须尽快统一。

可是,袁世凯就是一个“枭雄”,实在是不适合继续领导中国。北洋一派,无药可救。于是,杨度支持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当皇帝失败后,说“杨度误我”。

张勋这个挑梁小丑搞复辟,杨度知道他成功不了,于是,不参与。

君主立宪不行,那就试试孙中山的共和。于是,杨度开始支持孙中山。东征和北伐,都有杨度身影。可是,蒋介石和汪精卫之流,违背了孙中山的革命志向。于是,杨度终于明白,还是我当才能救中国。

于是,在白色恐惧之时,杨度加入我党。介绍人是潘汉年,批准人是周恩来!在白色恐怖期间,杨度一直与周恩来保持单线联系,为党提供了很多情报。

有人说,杨度在所有党派之间来回跳,是投机行为。可是,那怎么解释杨度在我党最危险,最弱小的时候,加入我党呢?

(文|勇战王聊历史)

黄兴简介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