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初学行书,有欧楷基础,《兰亭序》和《圣教序》应该先从哪本入手
有欧楷基础,学习行书就比较快。也比较容易避免学习行书过程中出现柔弱,飘散等现象。
建议从《圣教序》入手。
1.该帖是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集字成帖,虽是集字,但是靠着怀仁的功底和努力,相对较好的再现了王羲之书法风貌。为历来学习王羲之行书者所采纳。
2.《圣教序》为集字碑帖,通篇看必然缺少王羲之书法的行气,意蕴,但是其单字不失王羲之的妍雅,字距,行距,章法布局还是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特征,作为初学行书者,首先是学习单字结构,运笔技巧特征,然后才是学习章法。
3.《圣教序》整体虽缺少游丝连带,但是字体方圆有变,方者必方,圆者变化,字形特征明显,结构稳妥完美。就单字看,甚至比王羲之《兰亭序》还遒丽。所以更容易和初学者产生共鸣。
《兰亭序》是特定状态下的神之作品,后人几乎学不来
1.《兰亭序》乃王羲之和友人游玩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提笔一气呵成,没有刻意去安排,反而有如神助,意境高远,可谓神来之笔,通篇意、气贯通,后来王羲之尝试重写,结果不得原面目,差距甚远。这种作品,永远只有一次,不会重来。不要说初学者,就是后世书法大家也没有写成者。
我想后来的张旭在肚子痛的时候写下《腹痛帖》,那也是一种特定情感的产物,如果让张旭重新,必须截然不同。
2.《兰亭序》字形结构变化太大,跳跃性过强,笔法多变,方圆交替,横画、竖画、点画,皆粗细变化多端,藏锋露锋相间。全文二十多个“之”字,全无雷同,初学很难掌握。
建议先学《圣教序》然后逐步学习领会,慢慢过渡到《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很容易将初学者带进死胡同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很容易将初学者带进死胡同?好高深的问题,关键是谁学《兰亭序》被带进死胡同了?《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请问学书法不学这样的字,那去学谁的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想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初学书法如果学《兰亭序》容易钻进去出不来了吧。但我想说的是,就是因为初学书法才要先学会放下,空杯的心态。你这肚子里满满的都是自己的东西,那你还学《兰亭序》做什么啊?临帖的第一步就是要先钻进去,先入帖,还没入帖就想着出帖,因为害怕不能出帖干脆就不入帖了,这种歪理好像说不过去吧。
王羲之七个孩子,只有王献之一子与羲之合称“二王”,难道其他几个孩子书法不好吗?不是的,只不过大家一起跟着那位“书圣”老爹练字,献之的悟性更高一些,所以在羲之的书法基础之上有了自己的面貌。
北宋的米芾和薛绍彭同时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米芾后来自成一家,入围“宋四家”,薛绍彭因为钻进了王羲之的死胡同没出来,但一样以擅书扬名。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孟頫是继承王羲之最好的一个人了,临写《兰亭序》无数遍,成就了他的“赵体”。能不能出帖,未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要看你后面的努力和悟性,跟《兰亭序》无关,反而是你学《兰亭序》学的还不到位而已。
赵孟頫临《兰亭序》
历代学习王羲之的书家无数,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陆柬之、张旭、怀素、柳公权,宋代的蔡襄、蔡京、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等,历代叫得上名号的书法家,哪个不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的,而《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又有哪个书家愿意错过呢?
现在很多所谓的“高手”“大师”打着书法创新的旗号,反对对传统的继承,现在连《兰亭序》都开始污了。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初学书法,老老实实的临摹古人的碑帖,特别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绝对不会走偏,古人曰:“书不入晋终是野”。古往今来,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才是书法的正统,就算你以后悟性不够,成不了自己的特色,但至少你是正经写字的人,别人看了你的字也都会点赞,绝对不会说你是“丑书”。
湖南宁远旅游这么火,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宁远位于湖南永州县,地处比较偏远的小县城,四面环山,因为偏远所以没有过度的开发,比较原汁原貌,以九嶷山风景为佳,还有历史遗址舜帝陵。现在很多有名的旅游景点都是过度开发,商业气息非常严重,吃什么什么贵,而且吃的还不地道,随便炒上几个菜就算是当地的特色,说实在的去的意义不大。其实旅游就是寻找大自然美的风景,放飞心情,并不是去凑热闹。宁远火不火我不知道,但我去过的宁远非常接近“原味”当地的民风特别淳朴,风景很美,特别是宁远菜,也属于湘菜的一脉,当地的食材加上当地的烹饪方法,味道非常棒,口味都比较重,推荐一道菜吧,就是宁远的血鸭,香辣爽口,特别值得一试。趁着景区还没被过度开发,赶紧收拾行李,去寻找美景吧。
永州有哪些特别漂亮的自然景观
永州作为丘陵地带+喀斯特地貌,山水交织,风景如画,阳明山、舜皇山、九嶷山都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景区,双牌有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如果说特别漂亮的话,这些国家认证过的景区都名副其实。除此之外,漂亮的地方很多,本人就讲个自己去过的特色景观-道县月岩。
月岩是都庞岭山脉中的一个地上石灰岩溶洞,溶洞贯穿了山体。
进入月岩的洞门长65米,宽40米,如下图所示:
另一个洞门长105米,宽60米,从不同角度看,景色迥异,如下图所示:
从石洞中进入山体,抬头望天,天空如变换的月亮,一步一景,月岩由此得名。
月岩在古时为文人骚客聚会的场所,赫赫有名,洞内石壁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有54处最早刻于宋代,明代最为兴盛。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写到:“永南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 洪秀全带领太平军路过道州时也来月岩游览过,并留下了一首诗:“十万雄兵下道州,征途得意月岩游。云横石阵排车马,气壮山河贯斗牛。烽火连天燃落霞,日月纵横昭金瓯。天生好景观不尽,余兴他年再来游。”此处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图片均为雨天用IP6无处理拍摄,如果选一个阳光明媚晴天前往,风景会更加优美。
友情提示,前往月岩道路狭窄,只有单车道的石子铺就简易道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过去最为方便,自驾车会车时最好互相谦让,不要斗气,以免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