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萧规曹随、半部《论语》治天下、难得糊涂是贬义还是褒义为什么
- 萧规曹随”中“曹”指的是谁
- “萧规曹随”有何深意,真的是萧何定下的规矩好到无一可以变更那么简单
- 成语萧规曹随是什么来历
- “萧规曹随”源自一个怎样的历史典故呢
- 历史成语“萧规曹随”是对唐朝名臣执政的传诵对吗
萧规曹随、半部《论语》治天下、难得糊涂是贬义还是褒义为什么
谢敬!
萧规曹随,半部《论语》治天下,难得糊涂是褒义还是贬义?为什么!?从题主的中心意思上不难看出,此难得糊涂是含贬义,因为《论语》是给世人定下了一个准则和行为规范!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哪能容得任何一个人犯起半点马虎和糊涂呢!?
如果萧何曹参他们扛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旗,吃喝玩乐,行贿,受贿,贪污腐败,再假装糊涂,那岂不是祸国秧民吗?!所以萧何曹参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这个难得糊涂绝不是褒义,而是地地道道的含贬义!!
这个题目出的好!内涵丰富!!深刻有哲理!
(谢悟空!谢阅)!
(正月初十)!
萧规曹随”中“曹”指的是谁
肖规曹随中的曹是“曹参”,前任丞相肖何制定的政策,后任宰相曹参照单全收。
“萧规曹随”有何深意,真的是萧何定下的规矩好到无一可以变更那么简单
萧规曹随并不是说萧何做丞相时定下的规矩好的不能改变,所谓时易事移,凡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就有不同的政策,这是肯定的,曹参接任丞相后,之所以不变萧何定下来的规矩是他聪明的政治态度,为的是明哲保身,是做给吕后看的。
萧何病重的时候,惠帝刘盈前去探望。惠帝问萧何:“您走后,谁可以替代您呢?曹参行吗?”萧何说:“您能让曹参做丞相的话,我死也瞑目了!”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丞相,大家想知道曹参是如何工作的,大家去看发现曹参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行为懒散,一点都没有丞相的样子。惠帝坐不住了,让曹参的儿子去探探口风。结果曹参很生气,抽了儿子一顿鞭子,说:“你哪有权力过问国家大事?”于是惠帝亲自去见曹参,直接问他:“您是怎么想的,整天喝酒不干事,究竟为何啊?”曹参就问惠帝:“请问皇上,您和先帝比哪个更英明呢?”惠帝说:“当然是先帝啦,这不是一目了然嘛,我比不了先帝。”曹参又问:“我和萧何哪一个更能干?”惠帝说:“好像你不如萧何啊!”曹参就说:“我自认没有萧何厉害,只要完全按照他留下的规矩办事就好了,国家一定会稳定的!”原来曹参上任后仍旧用萧何以前的下属,沿用老规矩办事,没有任何的更改。惠帝想了想,觉得曹参说的有道理,于是不再管他了。这就是萧规曹随的典故。
萧何能让曹参接任丞相就已经证明了曹参是个有能力的人,没能力萧何怎会推荐呢!当了丞相的曹参之所以不改变萧何以前实行的规矩,一方面是萧何的确做的很好,他的政策适应了国家的运行,确实没有去改变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曹参的真实想法了,曹参作为新官上任,他自然想有一番作为,问题是曹参当时做不到啊!要知道当时可是吕后把持朝政啊,惠帝基本上就是个傀儡,你要创立新的规矩必须要经过吕后的同意,要改变萧何定下的规矩可能会招致吕后的反制。要知道萧何和吕后以前可是一齐合谋杀死韩信的,吕后和萧何可是有些非同一般的关系的。你动了萧何的规矩,吕后就会有想法了,吕后会认为是不是直接冲着她去的,是否想对付吕后啊,夺她的权啊,动萧何是借口,对付吕后才是真的呢?就算吕后没有想法,你惠帝实行的新规矩就能够实行吗?吕后可不想惠帝建功立业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一静不如一动,惠帝最好什么都不要干就好,以吕后的权势,惠帝有什么新的创意也做不了,这就是现实。所以曹参不会为了实行不了的事情而得罪了吕后,这就是明哲保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惠帝的安全着想,他对惠帝说的话已经暗示了现实的情况,刘邦在世的时候,都拿吕后没办法,比不了刘邦的惠帝就能搬倒吕后了?因此有什么想法都要暂时压制,等真正掌握了权力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就是曹参的良苦用心,惠帝也听明白了曹参对自己的暗示,所以就什么都不做,一切按照老规矩办就行了,韬光养晦就很好嘛!
萧规曹随的故事正好体现了曹参老谋深算的政治思想,也证明了惠帝是个明白人,萧何确实是个政务干才!
成语萧规曹随是什么来历
“萧规曹随”是指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遵循第一任丞相萧何制定的各项制度治理国家的故事,成语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萧何是兴汉三杰之一,本是秦朝旧吏,才能出众,本来可能到秦中央政府任职,秦末天下大乱后给刘邦经营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与粮草是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大功臣,曹参则是刘邦手下战功最多的将领之一,萧何与曹参也都是汉高祖刘邦的故旧人士,夺取天下后,刘邦任命萧何为第一任丞相,实施很多措施,恢复国力与民生,对汉朝的兴旺有重大贡献!
萧何临死推荐曹参继任丞相之职,曹参任相国后,凡是萧何立下的法度规矩都没有变更,一切照萧何的办法去处理,而他自己则整日饮酒,不怎么过问政事,这引起下属的不满,纷纷来找他问个究竟,可无论谁来,曹参一律劝他们喝酒,不谈政事,汉惠帝因此令在朝中做官的曹参的儿子去问其父缘故,其子回家以劝谏的形式询问父亲,没想到被曹参暴打了一顿!
汉惠帝得知此事甚为不满,在朝堂当面谴责曹参的行为,曹参当即给皇帝谢罪后说:“请陛下考虑一下,陛下能比得上高祖英明神武吗?”汉惠帝说:“我怎么敢与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与萧何谁更加高明呢?”汉惠帝说:“依我看,你似乎不如萧何!”。曹参接着说道:“陛下说的极是,高祖皇帝与萧何平天下后,定的法令已经俱全,而且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只需垂拱而治,无为而治,我们这班朝臣守住职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不改变,不就可以了吗?”汉惠帝和朝臣们听后均表示信服!
后世把这个故事称为“萧规曹随”,曹参这种做法,按照社会是发展角度看,不一定全对,但是汉初经过长时间战乱,民不聊生,急需休养生息,萧何去世时国家的经济、民生都正在恢复之中,这时国家的各项法规制度不宜变化,曹参的做法是对的,事实证明曹参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经济、人文、科技总在不断变化,国家的法规政策也需要根据社会环境来适当改革,实际上整个历史发展就是个动态的改革过程,但是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政策的连续性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频频的政策变化会让人民无所适从,从这点上看,曹参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明确知道汉初最需要的是恢复民生,而萧何的政策还在有效期内,又何必变化呢?所以看起来曹参没有新政,似乎没有大作为,其实能遵循有效的政策制度,放弃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更有才能的做法,有时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曹参之守旧是为国为民,因此他既有建国之战功,又有无为而治的政绩,留美名于青史!司马迁写史记,曹参的级别是《曹相国世家》,对曹参英勇善战与清静无为治国都进行了肯定与称颂!
“萧规曹随”源自一个怎样的历史典故呢
从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就能看见,这是讲的两个人。
萧是萧何。
曹是曹参。
这两个人也都很有名呀。
萧何,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当然还有刘邦的“谋策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当然他后来协助刘邦吕后杀韩信,也留下了很有名的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此时韩信心里应该有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
曹参,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是萧何之后的下一任汉代丞相。当然题目中这个成语也是讲这件事的。
这里跑个题,曹操总归知道吧,他自称是曹参之后。emmm当然吧,附会古人认祖宗这件事古代很多。是不是真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曹参也是个很厉害的人。
然后这个讲的是什么的,是曹参当了丞相之后,完全遵守萧何定下来的律法政策规矩。
其实也很能理解呀。汉初经济民生都不行,萧何的政策很好,那么曹参继续跟着这样做,能有利于汉朝恢复国力。
事实证明,他们这么做很正确,毕竟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就很厉害了了呀。
到汉武帝也没几代人嘛。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曹参的曾孙。
下面这三张图分别是刘邦,萧何,曹参的画像。暗搓搓的吐槽一下,为什么古人画像画的那么抽象,但是又能把个人特征画出来呢。贴图之前我一直以为他们长的一样,结果排排坐放在一起才发现完全不一样
历史成语“萧规曹随”是对唐朝名臣执政的传诵对吗
不对,萧规曹随说的是汉朝的故事。
萧规曹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xiāo guī cáo suí,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