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世昌 驾驶 成功

如果当年邓世昌驾驶的是定远舰,有可能成功撞沉吉野吗为什么?真实的邓世昌是怎样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4 10:10:32 浏览1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果当年邓世昌驾驶的是定远舰,有可能成功撞沉吉野吗为什么

如果邓世昌驾驶的是定远舰,那么根本不会去撞击吉野或者其他任何一艘日本战舰,自然也不会撞沉对方。

首先要说一下,虽然传统说法上认为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试图撞击吉野,但是在中途被日舰炮火击沉。不过根据现在对战场态势的复原,有观点认为邓世昌实际要撞击的日本旗舰松岛,并非吉野。

暂且不讨论邓世昌究竟想撞击哪艘日本军舰,他采取如此冒险的攻击方式并非因为莽撞,而是无奈。根据日方松岛、高千穗两舰在战后提交的战斗报告看,他们都提到了致远在发起撞击前,舰体就向右侧大幅倾斜,显然已经受了重伤。

考虑到此时致远舰正面是日本海军的本队,而后面则是第一游击队,致远舰实际是处在战场的最中间,被日舰所包围。这种情况下致远显然无法安全退出战场自救,因此很可能是因为舰体重伤,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才决定做最后一搏,向日舰发起最后的冲锋。

致远舰只是一艘防护巡洋舰,防护能力有限,而邓世昌又一直坚持战斗,致远舰受到重伤并不奇怪。但是如果邓世昌指挥的是定远舰,定远有一个厚重的铁甲堡,对于要害部位可以提供有限防护,实战中定远的装甲带中弹11枚,都没有击穿铁甲,因此并不会出现像致远舰那样重伤需要抢救的困境。

而撞击战术虽然是北洋水师在设计中考虑的一种必要战术,但是随着火炮技术的提高,撞击战术运用的可能在逐步降低。邓世昌有没有注意到这种趋势不得而知,不过他在北洋水师中不仅以豪勇著称,而且治军严格,致远舰的射击技术在北洋水师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以1889年北洋水师的实弹射击校阅为例,致远和姐妹舰靖远在相同时间内主炮分别打出了13发和9发炮弹。致远水兵操作火炮的速度明显要强于靖远。如果邓世昌一直指挥定远舰,那么肯定一样会注重定远舰上官兵的训练,炮手们的射击能力也会很出色。

所以邓世昌指挥定远舰的话,他肯定会优先使用炮火打击敌人,而且也不会遇到重伤无法退出战场的窘境,没有必要采取撞击战术,自然也不可能撞沉敌舰了。

真实的邓世昌是怎样的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鸿,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说起中日甲午海战,我国民族英烈中当首推一代海军名将邓世昌。因其为国捐躯,被称为“邓壮节公”。他的名字和忠勇之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受到我国人民的影仰。  但是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现有搜集到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叙述如下:  一曰: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管带(舰长)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于十五时没入黄海,仅余7人。  二曰:致远舰不幸鱼雷出中,锅炉迸裂,舰体下沉,全舰250名将士落海。随从刘忠投救生圈给他,不受,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邓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也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  三日:邓世昌虽被救起,但他看到全舰官兵身葬大海,“义不独生”,复沉大海,壮烈牺牲。  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首先纠正一下,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致远打算撞击的敌舰是日本联合舰队本队的松岛,而不是一游的吉野!

请看下图,这张图是根据吉野号作战报告所绘制的海战当天三时许的一个战场形势图。(大概在致远沉没前半小时内)

可以看出,当时致远舰首指向的是日本联合舰队本队,而以吉野为首的一游则在北洋舰队的背后。

因此,致远不太可能调转船头去撞击吉野,它只能是冲向日本联合舰队本队,大概率是奔着松岛去的,毕竟撞沉对方的敌舰,其意义自不必说。

至于提问中的致远号为何不保存实力来日再战?答案很简单,致远号即便想保存实力也是不可能的。

海战进行到当天下午三时出头,日本扶桑号一发240毫米炮弹击中定远号舰首无防护区域。这发炮弹装填了下濑火药,定远舰的舰首随即燃起一场可怕的大火,在一小段时间内,定远舰几乎全员参与灭火,暂时终止战斗,日舰本队随即集中炮火,围殴定远号。

定远舰身边的北洋舰船纷纷前出,掩护定远,其中就有致远号。

致远号就一艘两千多吨的穹甲巡洋舰,防护力并不出众,在日舰密集炮火打击下,致远号伤痕累累,船体出现了近三十度的倾斜。

致远号的倾斜程度大体如下图所示。

舰体倾斜成这样,这要是放在其它国家的海军,其官兵早就弃舰逃生了!

但邓世昌不愧是英雄!他预料到致远的舰体状况很难支撑到海战结束,因此他打算再致远沉没之前,率领致远去撞击敌舰,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结果致远号撞击松岛失败,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接受救援,与舰同沉!

小结:致远号撞击的日舰是松岛而不是吉野,邓世昌在致远重伤之际,指挥致远去撞击敌舰,是想在致远沉没前,尽最后的努力为北洋海军挽回局面。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全文完)

甲午战争撞击吉野舰的爱国将领邓世昌,为何被骂是历史捏造的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北洋舰队“致远”舰的舰长,他是甲午海战中毅然率领“致远”舰撞击日军“吉野舰”以求同归于尽的杰出爱国将领,光绪帝亲自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然而却有人质疑,他的“爱国英雄”称号是虚假宣传的产物,驾舰撞击吉野号是盲目行为,那么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认为“致远”舰的速度不及“吉野”舰,在蒸汽动力、铁甲战舰及火炮的年代,用撞击这种战术很不明智。然而,当时日军舰队已经对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形成了合围的之势,邓世昌撞击吉野舰成功吸引了敌舰的注意力,减轻了旗舰压力。

当时吉野舰处于敌方纵队队形,不易转身,且吉野舰侧舷装配有速射炮,当时的位置是吉野舰的最佳射击位置,又正好与致远舰形成90度垂角,此时致远舰全力撞击吉野舰,一旦撞上不仅能让吉野舰受重伤,还能迫使它转变角度,降低它 的火力效果,改变北洋舰队不利的作战局面。

由此可见,邓世昌撞吉野舰并不是盲目之举,而是试图以自己重伤的战舰,为险象环生的战局做最后一博。

然而又有观点指出致远舰爆炸沉没,并不是被日舰鱼雷击沉,而是因自己鱼雷引爆被炸沉。那致远舰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沉的呢?

有人推测指出北洋舰队在开战之前,由于“保舰”的命令,所以统一要求各舰将鱼雷弃投海中,以免中弹引爆造成自损,而“致远”舰由于故障不能将鱼雷投出,正是这枚鱼雷造成了“致远”的沉没,所以他们认为邓世昌对作战命令执行不严。

我们有点常识也知道,北洋舰队接战前要求弃投鱼雷是杜撰的,没有事实依据。而且战舰上的武器不仅有鱼雷,也有炮弹,如果怕鱼雷引爆就将鱼雷卸掉,怕炸弹引爆就将炸弹卸掉,那军舰还有作战的能力吗?

致远舰爆炸后,邓世昌拒绝救援,誓与致远舰共存亡,然而又有人对他的英勇牺牲提出质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呢?

他们认为致远舰重2300吨,如果邓世昌坚守岗位就不会坠入海中,如果他真不怕死,完全可以与舰共存亡,所以他们推测邓世昌并不是因为战舰沉没而落水,而是为了求生跳海,他的英雄称号名不符实。

要反驳这个观点并不难,首先致远舰幸存的官兵都是随”致远舰“一起落水的,舰上的官兵都纷纷坠海,邓世昌为什么会例外呢?他们目睹了整个情况,如果邓世昌确实想求生,那么他完全可以接受前来救援的鱼雷艇的施救。

其次,亲历海战的人也证实“致远”舰是在中弹发生大爆炸的情况下迅速沉没的,”镇远”舰上目睹此情形的美籍洋员马吉芬亲自记载了这一情况。

第三:邓世昌的英勇行为并不只有一时冲动,他一贯如此,丰岛海战后,他激励全舰官兵:“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见“定远”危急,高呼:“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遂率舰冲向敌舰,直至壮烈牺牲。

他的拳拳爱国心,英勇行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他的爱国英雄称号也是任何人都不能抹黑的。

甲午海战时,为什么邓世昌选择与日寇同归于尽,而不撤退

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可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了这些美好的背后,是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清末是一部屈辱史,甲午中日战争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痛。北洋舰队全家覆没,却也涌现了壮烈殉国,打出中国海军军威的人物。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之一,他是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在黄海战役中,他率领全船官员和日军苦战到几乎弹尽粮绝,在“致远”号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开始倾斜的时候,他驾着“致远”号撞向日军的“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从而灭掉日军的主力舰。

落水后的他拒绝了部下递过来的救生圈,也拒绝了自己爱犬“太阳”的营救,抱着他沉于海底,和军舰共存亡,很多人感到惋惜,他拒绝前是这样说的: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一,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壮烈殉国。

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企图挽救衰败的大清。

李鸿章于1888年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组建了北洋舰队,邓世昌因为在福州船政学堂的成绩优异,成为了致远舰的舰长,从此开启了他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一生。

目睹着衰败的大清,列强的欺凌,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邓世昌常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他不怕死,甘愿为了自己的国家献出一切。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忙于军务的他多年都没有时间回家,连父亲死后,都没有时间奔丧,之后哭晕在灵前。

可惜这样一个英雄却生错了朝代,遇见了一个奢侈无度的掌权者慈禧,这个人昏庸到挪用北洋舰队的军费给自己过生日修园子。

丁汝昌牺牲的时候,日寇将领劝降的时候就直言,清朝必败,是败在慈禧自己的手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朝鲜半岛的平壤陆战,和在黄海海域的海战,黄海战役打得无比惨烈。

这些军舰很多都是多年没有检修的,装备相对日本陈旧,弹药也不够,有些炮弹都是哑炮,打不出去,这些都是致命伤。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和日军陷入混战,“致远”号舰因为太凶猛,遭到了日军“吉野”、“高千穗”等舰的围攻,全舰燃起了大火,船体也开始倾斜。

邓世昌愤怒地说了一句:“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然后驾着“致远”号撞向日军的主力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

很遗憾的是,“致远”号的右侧鱼雷发射管被日军击中,引起大爆炸,军舰沉没于海中。邓世昌落入水中,他的部下给他递来了救生圈,被他拒绝。

他养的爱犬“太阳”游过来衔住他的手臂和衣服,拼死救他,邓世昌抱着他一起沉入了海底,与全舰官兵两百多人一起壮烈殉国。

(邓世昌与爱犬在刘公岛上的铜雕像 )

很多人说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了?当时军舰受毁严重,不一定能安全撤离,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早已经有了与军舰同存亡,誓死报效国家的信念吧,不然可以提早就撤退了。

2013年,文物局在丹东地区打捞了的一艘军舰,被确认为“致远舰”。专家们发现,军舰上的鱼雷管里已经装上了鱼雷,意思是当时是要准备发射鱼雷的。

很多人分析邓世昌撞向日军军舰是要近距离发射鱼雷的,这个分析没错,但是一个人要不是抱着必死的心,会这么开着残损的军舰直接冲上去吗?

他冲上去的瞬间,就肯定抱定为国献身了。

45岁的邓世昌牺牲后,倒是没有和丁汝昌一样被朝廷处置,光绪帝挥泪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996年12月28日,我国唯一的一艘国防动员舰在上海求新船厂下水服役,为了纪念英雄,它的名字叫“世昌舰”。

最后想说一句,邓世昌的狗狗“太阳”真的是有情有义,如今的刘公岛上有他和邓世昌的铜雕像,他永远地和主人在一起了。

有时间和机会去看看他们吧。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如何评价邓世昌

邓世昌,字正卿,1849年10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番禹县(今广州市海珠区)。自幼跟随专营茶叶生意的父亲邓焕庄客居上海,少年时进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算术等,聪慧过人。邓家父子后来又往返香港与上海之间,为其他商人协助办理海关的出入关手续,家境殷实得很。1867年的一天,邓世昌在香港得知福建船政学堂正在招募第一期学生,立即禀告父亲,获准报考。原来福建船政学堂只打算招收本省学员,但一方面因为生源不足,另一方面也想在粤港两地招收一些具有英语基础的外省子弟,所以招生告示贴到了羊城和香江街头。

(油画《中华英雄邓世昌》,作者陈可之)

福建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邓世昌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后学堂学习驾驶技术,与刘步蟾、林泰曾等闽籍青年成为同学。由于学堂设在福建,且闽省又地处沿海,得风气之先的缘故,报名制造班的几乎全是福建人。即使在驾驶班,福建人也占据多数,像邓世昌这样的非闽籍学生少之又少。发展到后来,福建人遍布北洋和民国海军上下,形成小圈子,排斥非闽系人士,形成一个强烈的封建地域集团。

1874年3月,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保荐邓世昌为“琛航”舰大副。时值日本借口琉球事件侵入宝岛台湾,邓世昌在巡护澎湖、台湾防务过程中十分卖力,被授予五品军功。他的优秀表现还引起了奔走福州前线的李鸿章重要幕僚马建忠的注意。此后,邓世昌在福建船政水师历任“海东云”、“振威”、“扬武”舰管带(等同于现代军队的海军舰长)。遗憾的是,尽管邓世昌很拼,却未能获得前往英国海军舰上实习或进入格林尼治海军学校深造的机会。这笔出洋费用当时全部由闽省负担,他的闽籍同学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等均在其列。

(邓世昌遗像)

1879年春,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筹划水师,“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特别将其调至北洋,管带新购的蚊子船“飞霆”号,旋又改任“镇南”舰管带。翌年夏天,“镇南”舰在一次巡弋途中发生触礁事故,邓世昌措置得当,很快抢救舰只出险,不过事后仍然受到革职的严厉处罚。李鸿章心里毕竟有数,几个月后决定重新起用这位水师良将,任务是赴英国接收新购的撞击巡洋舰“扬威”号。1881年4月,满怀感激之情的邓世昌作为副管带抵达英国,参与监督“扬威”舰的各项性能测试。8月中旬,“超勇”、“扬威”姊妹舰同时离开英国。丁汝昌、林泰曾、邓世昌等人沿途排除种种艰难,历时近两个月,终于驶入祖国怀抱。李鸿章闻讯赶到天津大沽口检阅新舰、慰问将士,升任邓世昌为“扬威”舰官带。

中法战争结束之后,清廷为巩固台湾海峡防务,展开了新一轮外购军舰的热潮。李鸿章原先打算依照德国伏尔铿造船厂的“济远”号巡洋舰,在英、德两国各再订造两艘。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与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多有接触,舰船设计师怀特不失时机地提交了一种全新的穹甲巡洋舰设计方案。曾纪泽颇为识货,反复向李鸿章强调“穹甲”的长处,不久即与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合同,订造两艘新舰,包括部分火炮及鱼雷、探照灯在内,总价合计364110英镑。李鸿章后来将这两艘英式穹甲巡洋舰分别命名为“致远”、“靖远”。

(邓世昌与致远舰上的洋员、水兵)

1888年12月,北洋水师正式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成立,邓世昌担任“致远”舰管带,不久因功官至“提督衔中军副将记名总兵”,实际地位不亚于左翼总兵林泰曾和右翼总兵刘步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出身淮军,为人忠厚,日子久了压不住刘步蟾为首的闽籍军官集团,管带们纷纷离舰上岸居住,军纪慢慢变得很坏。尤其是“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多个港口城市置办房产,甚至还娶了几房小妾。邓世昌算是北洋水师管带中的“另类”,他从不饮酒赌钱,从不上岸参加“文娱”活动,常年以舰为家,陪伴左右的唯有一条名为“太阳”的爱犬。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先生研究,邓世昌军旅生涯27年,仅仅回过三趟番禹老家,最长的一次也不过一个星期。中法战争期间,邓世昌的父亲去世,考虑到局势紧张,他移孝作忠,默默地住在舱里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一些闽籍军官觉得邓世昌标新立异爱表现,对其排挤憎视,往往还夹带着几分嫉妒。

1894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日两国围绕朝鲜半岛问题争执不下。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北洋水师“济远”等舰,揭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序幕。9月17日中午,护送陆军前往鸭绿江大东沟登陆的北洋水师主力,遭遇正在寻求海上决战的日本联合舰队,打响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蒸汽铁甲舰队之战。丁汝昌立即下令“起锚”、“站炮位”,又令舰队由犄角鱼贯阵变换为犄角雁行阵,“致远”舰位于整个阵型的左翼,与“经远”舰同为第三队。

(致远舰模型)

12时50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上的305毫米主炮首先开火,不幸的是,丁汝昌开战未久即被日舰击伤。混战至15时10分,“定远”舰舰首中弹起火,“致远”舰毅然从侧翼驶近,与“镇远”舰一起挺身而出,掩护“定远”舰扑灭大火。邓世昌的英勇举动使旗舰转危为安,“致远”舰却因此遭来敌人密集炮火打击,水手们想尽一切办法堵漏排水,终于还是挡不住海水从洞穿处汹涌灌入,舰体渐渐向右倾斜至可怕的30度。这一刻,邓世昌没有选择退缩,他大声疾呼:“倭船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英国朴次茅斯军港上崭新的舰影突然闪过邓世昌的脑海,自己亲手接来的爱舰怎能如此无谓的沉没,就是撞也要撞沉他一艘。“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不过就是一死!我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致坠落,这就是报国呀!”邓世昌登上飞桥,手持军刀发出最后的怒吼。

“致远”舰采用强压通风,以超过20节的航速冲向“吉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调转炮口,海面上顿时弹雨如注。迎着弥漫硝烟,“致远”舰上的将士此刻只有一个信念:鼓足马力,撞沉吉野!

(描绘致远舰英勇奋战的美术作品)

历史的指针走到1894年9月17日15时20分,伴随着一声轰然巨响,“致远”舰舰体中部发生爆炸,一个巨大的火球腾空升起……詹姆斯·艾伦是美国“哥伦比亚”号商船船员,他在海岸边的高山上观战,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关于“致远”舰的悲壮记录:“它显然是在长时间内遭遇到困难,不断用抽水机奋力抽水,因为我们看到水从该舰的两侧倾流入海。它英勇战斗,得不到援助;它甲板上的大炮和舰首的大炮不停地射击,直到它沉没为止。最后,它的船首完全淹没在海水中,船尾在海面上高高翘起,露出那转动的螺旋桨,渐渐地沉没在海中。”

“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传统的说法是被日本军舰发射的鱼雷击沉。后来结合西方和日方的史料,又逐渐形成两种新的推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舱中弹,鱼雷引爆军舰沉没;日本军舰大口径炮弹击中锅炉舱引发大爆炸所致。陈悦先生认为,“相比第一种传统说法,后两种解释的可能性更高”。值得一提的是,陈悦先生和他的团队近年还通过兵棋推演和文献考证,发现“致远”舰撞击的不是“吉野”,而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不管真相究竟如何,“致远”舰冲向日舰那一段征程永远是中国海军史上最壮烈的一页。

(邓世昌雕像)

再说邓世昌落入海中,亲兵刘忠递过一个救生圈,他推而不用,附近的鱼雷艇赶来救援,他还是拒绝营救。北洋水师水兵陈学海晚年回忆说:“邓船主(邓世昌)是自己投海的,他养的一条狗叫太阳犬,想救主人,跳进水里咬住邓船主的发辫,邓船主看船都沉了,就按住太阳犬一起沉到水里了。”根据史料记载,“致远”舰沉没时,舰上共有官兵252名,结果只有7人幸存,包括英籍洋员余锡尔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永远长眠黄海之底。

邓世昌英勇殉国,光绪皇帝闻知深为哀痛,谥封邓世昌为“壮节”,并提写对联以作哀荣——“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关于民族英雄邓世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在这里借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和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们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来表达我最想说的话。

为何邓世昌成了甲午战争的“一哥”

苍茫大地先介绍邓世昌波澜壮阔的一生。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生前系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1849年生于广东番禺,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阵亡,年仅45岁。邓世昌殉国后,举国痛悼,光绪赐他“壮节“谥号,追封“太子少保“,还派钦差大臣到广东安抚其家属,并为世昌写祭文、碑文各一篇。次年,光绪皇帝赐白银十万两,用来修邓氏宗祠。1897年,又赏给邓母匾额一方,以示旌奖。威海百姓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环翠楼中堂立世昌的木主,挂世昌的肖像。山东荣成百姓还在成山头日主祠内立世昌木雕像,岁时祭祀,表达对世昌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1867年,邓世昌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学后门门皆列优等,深受沈葆祯器重。1871年沈葆桢便派他上建威练号船练习航海,后派他分管建威号兵船。1874年奖以五品军功,充海琛号航运船大副。1875年任海东云号炮舰管带,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扬武快船管带,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79年调北洋差遣,任飞霆炮舰管带,旋即调镇南炮舰管带。

1882年,朝鲜内乱,世昌奉命管带兵舰护送吴长庆部东渡援朝,事平著免补都司,以游击补用,并赏给勃勇巴图鲁勇号。

1887年,邓世昌等赴英、德接船,归途中,邓不靠洋员,自己监视指挥船行,进行操演,每日换阵多次,使官兵得到锻炼,提升了战斗技能。次年四月,安抵天津大沽。邓任致远舰管带,以副将补用,加总兵衔。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邓任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1891年,李鸿章来威海校阅,邓因训练有力,奏准赏噶尔萨巴图鲁勇号。

1894年9月17日上午,完成护送援军赴朝任务的海军舰队,在朝鲜大东沟与日舰队相遇,海战在中午12点50分打响。日联合舰队凭借快捷速度,越过北洋镇远、定远两舰,绕攻右翼的超勇、扬威二舰,二舰相继中弹起火,致远、经远、济远三舰被敌舰隔开,北洋航队渐居不利地位。值此舰队生死存亡之际,世昌激励将士: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令士气大振,英勇抗敌。

双方战至下午两点半,敌先锋队吉野、高于穗、秋津洲、浪速四舰由北洋舰队右翼向左回旋,驶至定远前方,并向这艘中国旗舰进逼,企图施放鱼雷。吉野等四舰在日本联合舰队中战斗力最强,对定远造成严重威胁。为保护旗舰,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在定远舰前迎击日舰。旗舰得以逃险,世昌的致远舰陷入四舰包围之中。但邓世昌毫不退缩,镇定自若指挥苦战。交战约一小时,致远多处受伤,且弹药将尽。此时,致远离敌主力舰吉野较近,世昌对它恨之入骨,他以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欲与之同归于尽,借以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日舰发觉致远意图,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中弹起火,浓烟滚滚,但仍向敌航冲去,不幸中敌鱼雷,锅炉爆炸,舰身倾覆,很快下沉,官兵纷纷坠海。世昌与大副陈金揆同时落水,随从刘忠递给他救生圈,他坚持不接,愤然说:事已至此,誓不独生!接着有一艘中国鱼雷艇驶来施救,世昌不受。爱犬游到他身边,衔住他手臂,被他推开。爱犬又衔他头发,邓世昌用力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随之沉没牺牲,壮丽殉国时年仅45岁。

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甲午第一英雄“!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景点

白云山

长隆

海珠湿地公园

邓世昌纪念馆

太古仓

天河公园邓世昌之墓的介绍

  衣冠冢寄哀思  清幽宁静的天河公园,从东门进去后往北走,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这样一座墓园。  它静静伫立在一个小山冈上,墓园里一尊白色雕像高高矗立,只见他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  这里,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当年,邓世昌以身殉国后,黄海沿岸渔民纷纷驾舟下海,欲打捞其尸体,然而,大海茫茫何处觅?其家人含泪把他的衣冠装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离家,从军27载,邓世昌以特殊方式魂归故里。  邓世昌衣冠冢原本不在天河公园,而是在天河区沙河镇天平架石鼓岭,那里本是邓氏的家族墓地,邓世昌的墓就位于他敬爱的母亲的墓之下。据邓权民听祖母所述,当年墓里所葬的遗物里,有一顶红缨帽。它的由来,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年,邓世昌曾从英国带回一条大西洋狗,出入必带,唯独甲午海战时,不知因何原因,没有带同前往。那天黄昏,这条西洋狗见主人仍没有回,表现得非常焦躁,嘤嘤地叫。很快,邓世昌殉国的消息传来,悲痛万分的家人对狗说:“你主人在黄海海战死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这条狗听后夺门而出,向外狂奔,过了很久,才全身湿漉漉地含着一顶红缨帽回来,大家一看,正是邓世昌平时所戴的帽。那条狗把帽放在厅中央,转身又向外狂奔,再也没有回来。  “在不少史籍里,包括他的三个儿子所写的《哀祭先严》,都提到邓世昌在坠海后,他所养的狗凫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辫发,不让他沉下去,但邓世昌毅然用力按爱犬入水,然后自沉。我所听到的,与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出入。”邓权民说。然而,无论哪个故事,有一点不变的,那就是:人义犬忠。  可惜的是,位于石鼓岭的衣冠冢,由于连年战乱,后来已变得面目全非,这顶红缨帽也不知所终。1984年,邓世昌殉难90周年纪念之际,有关部门及邓氏后人清除覆盖墓地的土层,对墓进行修复,将邓世昌瓷像一块,他生前手植之树的树叶少许,以及清代丝绸衣料一块,为邓世昌重建了衣冠冢。  1994年,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为弘扬爱国精神,政府把邓世昌衣冠冢迁至了天河公园,并立邓世昌塑像与墓园,任由后人凭吊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