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爱

历史上有那些皇帝是被太监害死的?南北朝权臣刘裕、宗爱和齐明帝萧鸾这三位,谁最厉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4 05:50:23 浏览7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那些皇帝是被太监害死的

漫长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不乏出现太监的身影!他们是皇宫里御用的仆人,是皇家专制下的特殊“工种”!

然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却能兴风作浪,干预朝政,甚至于做出弑帝的惊人行径!

接下来,我们来说几个被太监害死的皇帝!

秦二世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与赵高、李斯经过密谋,假造秦始皇诏书,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公子扶苏不孝,命其自杀!尔后,胡亥顺理成章地登上帝位,成为了秦二世!

胡亥在位十三年,昏庸无道,实权被赵高紧紧地掌控在手中。在赵高残暴的统治下,再加上秦始皇时期就已存在的苛政虐民,扼杀民智,最终民间起义四起,六国旧贵族蠢蠢欲动!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秦朝政权摇摇欲坠!当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担心胡亥怪罪于他,与其女婿阎乐、弟弟赵成等人密谋叛乱,乘胡亥在望夷宫斋戒之机,假传诏书发兵围困了望夷宫,逼令胡亥自刎!

就这样,胡亥死于赵高之手。赵高见胡亥死了,打算篡位自立,然而文武百官无一遵从,只得立扶苏之子子婴登基称帝。

最后,赵高也自食恶果,同年被被子婴诛杀,夷三族!

唐敬宗李湛!

唐敬宗李湛,唐穆宗李恒的长子,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仅2年,就被宦官刘克明等人谋杀,终年18岁!

唐敬宗年少即位,好动爱玩,喜好马球,擅摔跤、手搏、拔河,最大的嗜好则是在夜里捉狐狸(打夜狐)!其从未把国家政事放在心上,一切全凭自己喜好!兴致来临时,无视场合,直接就拉起大臣和宦官们陪同其玩耍!

唐敬宗可以说是没有“玩德”,玩耍期间只要有人让他不开心,轻者辱骂、捶挞,重者流放、籍没。搞得大臣和宦官们人人自危,心中怨愤!

公元827年1月9日,唐敬宗又一次叫人陪他打夜狐,尽兴之后,让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陪其饮酒。

当唐敬宗酒酣耳热,入室更衣时,大殿上灯烛忽然熄灭,待灯烛再次点燃时,其已被这二十八人杀死,年仅18岁。

南北朝权臣刘裕、宗爱和齐明帝萧鸾这三位,谁最厉害

既然你问的是谁最厉害,在高中有篇辛弃疾的词,叫做《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有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就是描写宋武帝刘裕骁勇善战的。出生虽然微寒,但军事才能杰出,政治眼光敏锐,志存高远,能得战神之称,其传神的一生,足以证明其强悍。

为什么北魏所有的君王都短命

短命最关键的原因是皇帝大多死于非命,大多被亲人或臣子刺杀,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王朝,残暴,乖戾,血腥,皇族根本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不懂得什么叫孝悌忠义,不念父子手足之情,都是靠暴力上位,自然命长不了。

明嘉靖帝险被杨金英等宫女勒死,古代有没有相似案例

去过故宫的一定见过乾清宫内的配置,最令人好奇的就是寝宫内摆放了二十七张床。在探讨这个事情的原因时,有人将此与壬寅宫变联系在一起。说是嘉靖皇帝在入睡后,遭到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刺杀,险些丧命。此后便在寝宫内增加床位,迷惑那些企图刺杀皇帝的宫人。这虽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可,但不可否认一件事,那就是古代皇帝也没有那么安全,宫廷内部是有机会刺杀皇帝的。

关于壬寅宫变,历史上众说不一,该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嘉靖皇帝也因此险些身亡。此后便搬入乾清宫西边的寝宫,从此专心修道,不理朝政。

“若有微过,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李朝中宗实录》

话说嘉靖皇帝崇尚道教近乎走火入魔,除了以道教作为精神支柱,治国理论外,他还寄希望于道教的丹药长生之术。道教的丹药之术常以特殊的材料炼制,尤其是矿石之类,魏晋时期流行的五石散就属于这种。这种药物会使人产生依赖和幻觉,所以古代喜欢道家丹药之术的皇帝,大多精神不定。嘉靖皇帝被记载为“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也就是说嘉靖帝喜怒无常,打骂宫人如家常便饭。另有记载说嘉靖帝在修道期间,残害至死的宫女多达二百多人。

当皇帝精神不太正常时,国家政务肯定是一塌糊涂,但外朝之事尚且有内阁处理,但内庭之事就难免受到波及。当嘉靖皇帝得到一种丹药偏方后,后宫的宫女就成了遭殃的对象。这种偏方要求宫女月事期间,不能进食,只能吃桑叶、饮露水,然后用其经血炼制丹药。所以嘉靖帝时期的宫女,被迫铤而走险,走上了刺杀皇帝的不归路。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晚,嘉靖帝选择前往端妃曹氏的翊坤宫休息,这是位于西六宫的一所寝宫,距皇后的坤宁宫较近。侍奉曹氏的宫女中,有一位名叫杨金英的,因不满嘉靖帝的行为,就抓住这个机会,企图在嘉靖帝熟睡时进行刺杀。

当晚杨金英纠集了十余名宫女,趁嘉靖帝熟睡的时候,一边用黄绫抹布捂住嘉靖帝的脸,一边用粗绳勒住嘉靖帝的脖子,众人按住嘉靖帝的手和脚。在嘉靖帝的挣扎中,杨金英忙中出错,本想将绳子栓紧,结果栓成了死结,绳子套在嘉靖帝的脖子上,却怎么也嘞不动了。于是十几名宫女拔掉钗簪,不断扎进嘉靖帝的身体,此时有一名叫张金莲的宫女,因害怕跑去了方皇后宫里,汇报之后,方皇后连忙带人前去解救了嘉靖帝。

嘉靖帝这次死里逃生之后,便迁往乾清宫西边的寝宫,不理朝政,潜心修道。民间对于这次宫变的原因众说不一,有说宫女不满嘉靖帝的残暴对待,有说宁嫔不满曹氏获宠,有说嘉靖帝时期“大礼仪”争论的政治报复。不管愿因如何,这件事情证明了一点,古代皇帝的安保问题很严峻,并非想象的那么安全,所以令人联想到二十七张床的功能与疑冢相似。

壬寅宫变在历史上比较出名,其实还有一位皇帝受到宫人的刺杀,而且没有嘉靖帝幸运,直接死于非命。

在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时期,他有一位宠妃张贵人,这个张贵人虽然未生下一儿半女,但却颇受宠爱,在后宫中很有地位。其实司马曜并非庸主,他是东晋政权里,打破士族门阀的集大成者,执政期间击败前秦,赢得淝水之战,文治武功都算东晋帝王里出类拔萃的。

但孝武帝执政后期,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中不复当初的雄心壮志。孝武帝的皇后王法慧就是个嗜酒骄妒的人,在其去世后,孝武帝又开始宠幸陈归女和张贵人,时常左拥右抱,饮酒买醉。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司马曜和张贵人在后宫清暑殿内饮酒作乐,烂醉之后,对张贵人开玩笑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姿色渐衰,又生不出孩子,还不如把你的贵人名分赏给别人”。这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贵人心里又是害怕,又是愤怒,于是趁着孝武帝和其身边的宦官都喝醉以后,招来贴身宫女,用被子将熟睡的孝武帝捂死了。

随后,张贵人谎称皇帝于睡梦中“魇崩”。东晋政权随后就落入会稽王司马道子,自己他的儿子司马元显手中,然后恭立孝武帝长子司马德宗即位,这个司马德宗就是晋安帝,一个比晋惠帝还要弱智的残疾儿。所以司马道子爷俩与晋安帝都没有追究张贵人的责任,这也让后世猜测为,司马道子父子与张贵人的联合谋杀。

由此可见,古代皇帝也是高危职业,嘉靖帝从壬寅宫变中保住一命,随后便报复式的处决了宫女和嫔妃,而东晋孝武帝不仅死的憋屈,还让张贵人逍遥法外,躲避了追究。

大魏国:南安王拓跋余弑父篡位后,东平王拓跋浚和未央结局怎样

问题本身就不对,南安王拓跋余是北魏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焘的第五子,同时太武帝拓跋焘是被亲信太远宗爱所杀,并不是其子拓跋余所杀!

拓跋焘,生于公元408年,十六岁时,公元423年其父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病死,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拓跋焘是个很有作为的马上皇帝,一生征战四方,武功显赫!在他的带领下,北魏无论军事政治,都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政权,北魏也开始进入了鼎盛期。虽然拓跋焘作战勇猛,行事果断,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有性格上的缺陷,脾气暴燥易冲动,而且是人过中年后,这个缺点日益加剧,甚而至于每次发火都要杀人!拓跋焘出征期间,任命太子拓跋晃监国,处理政事。这样太子身边就聚集了一些人,这些人平日看不惯太多宗爱的胡作非为,太监宗爱和太子拓跋晃之间就有了矛盾,而太监宗爱深得太武帝拓跋焘的信任。公元452年,太武帝拓跋焘征战归来,宗爱向拓跋焘进言:太子身边的人行为不正,图谋不轨!拓跋焘居然不经调查审问,就下令处死了太子身边的人!太子拓跋晃大为惊恐!以为父亲要对自己动刀了,竟然忧惧而死!年仅24岁!之后闻讯的拓跋焘经过调查得知,太子和身边的人并没有任何不轨行为!太武帝拓跋焘这才明白自己杀错了人,也害死了太子!他追悔莫及号啕大哭!而太监宗爱看到这个情景后,无比害怕!认定拓跋焘不会放过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除去太武帝拓跋焘!于是在一个深夜,宗爱趁拓跋焘熟睡之际,将他杀死于床上!可怜太武帝拓跋焘一生征战出去沙场,没死于敌人的刀剑之下,却死于自己亲信的太监手上!正值45岁的壮年!

宗爱杀死拓跋焘之后,谎称皇帝暴病身亡,又开始操作立新皇帝。按理说太子拓跋晃死后,其子拓跋浚该立为新皇帝,但是拓跋浚当时年仅12,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定,侍中薛提三人认为主少国疑,皇帝还是立成年人好。这三个人和拓跋焘第三子秦王拓跋翰交好,建议立秦王拓跋翰继位,结果拓跋翰都进入宫中准备继位了,侍中薛提突然变卦了,说舍弃王位血源最近的皇孙拓跋浚,改立秦王,恐怕会引发动乱!他们三人这一犹豫,太监宗爱迅速抓住了机会,马上假传皇后命令,令人进宫杀死了兰延,和定,薛提以及准备继位的拓跋翰。同时又紧急召来和自己关系很好的拓跋焘第五子吴王拓跋余继位,拓跋余继位之后,因不满宗爱的专权,谋划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结果二人产生了矛盾。宗爱杀过一个皇帝和一个准备继位的皇帝,对于这事有经验了,就故伎重演再次杀了拓跋余。只是这次事做得不够机密,被大臣们知道了。众大臣联手除去了作恶一生的宗爱,并迎立已故太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继位为帝,史称文成帝。只当了几天皇帝的吴王拓跋余,也没有帝号,只称南安王。

文成帝拓跋浚是个和平天子,在位14年没有啥丰功伟绩,只留下两个有记载的事件,

一是公元452年重新推崇佛教,

二是公元456年立年仅15岁的冯氏为皇后。

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来日益鼎盛,到了北魏年间,却遭遇第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太武帝拓跋焘下令实行灭佛令!在全国范围内拆除寺院,强令僧侣还俗。中国历史上灭佛的帝王共有三武一宗四个皇帝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这几位灭佛的皇帝全都死于非命,而且都是正值壮年去世,不能不令人感叹万千!

文成帝拓跋浚不但重推佛教,还命人在云冈山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这就是后来的云冈石窟。而拓跋浚立的新皇后冯氏,之后在北魏历史上的成就和业绩,也远超了文成帝本人,不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序,国力蒸蒸日上,还培养出了史上著名的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一生颇多传奇,于公元490年病逝!在此不多做赘述。

历史上两大奸宦宗爱和仇士良谁罪更大

宗爱历史上唯一敢弑君的奸宦,北魏最奸诈狠毒胆大的宦官连杀两位北魏天子和一位太子后被即位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浚诛杀灭其三族。这位历史上连杀拓跋焘拓拔余两位天子和害死太子拓跋晃且唯一封王的太监罪恶滔天注定难逃恶报永远遗臭万年,仇士良唐朝著名奸宦之一,也独揽大权三十年之久历经唐宪宗、敬宗、穆宗、文宗、武宗五位天子连杀两王妃四宰相,权力也曾达巅峰罪大恶重,后被仇人告发再返罢官夺职、抄家流放死于途中,一代奸宦凄凉而死。两位历史上的奸宦相比前者宗爱罪更大结局惨,后者仇士良罪重结局稍好。

拓跋晃只是忧惧而亡吗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的长子,在其童年时就被立为储君,所以拓跋晃的起点和命运还算是很顺。拓跋晃还是一个神童级的人物,自小就表现出不同于凡人的天赋,史料上记载他聪明伶俐有过目不忘之能。拓跋晃并没有让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向弯路,而是始终坚持以良好的品行去治理国家,所以后世对拓跋晃的评价并不低。

当年太武帝出去南征北战,拓跋晃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留守监国处理朝政,而且还能把事情做的游刃有余。以咱们现在的眼光看拓跋晃治国理政时的年龄,那绝对还是一个孩子般的存在,但就是这个孩子却能把一个国家的朝政理顺,这要放到现在来看肯定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后期拓跋晃也曾多次独自监国,虽然这在他一生中是很短暂的时刻,但他在实际掌权治国时所做出的决定,都是有利于百姓和国家发展的好政策。其实一开始太武帝对拓跋晃的认可度非常高,父子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二人在治国理政和军事战略上的搭配更是相当合拍,甚至太武帝对他这个儿子都有些依赖感了。

太武帝和拓跋晃二人最初的矛盾点,发生在公元446年,那一年太武帝不知道脑袋里哪根弦没搭好,突然决定屠戮佛教,要对所以有的寺院和僧人进行屠杀。而拓跋晃却是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拓跋晃曾多次劝说太武帝改变这个决定,但始终无法改变太武帝屠佛的思想。

拓跋晃面对这样的结果,还是做了一些挽救措施,头脑灵活的他开始采用迂回战略,用“拖”字诀磨磨蹭蹭的将他老爸这个命令缓慢传达。同时秘密将这个消息快速的通过特殊渠道传达出去,尽可能的为那些僧人们争取逃生的时间,可就算拓跋晃做的再周密,也无法逃过太武帝的眼线,所以这件事是父子二人产生间隙的开始。

拓跋晃为人处事一直散发着正能量的光环,而当时太武宗身边的亲信宗爱,却是一个专横跋扈令人恶心的权臣。宗爱仗着自己的权势,甚至都不把拓跋晃放在眼里,所以拓跋晃对宗爱恨之入骨。后来拓跋晃身边的两个近臣开始和宗爱过招,无奈二人不是宗爱这个老狐狸的对手,宗爱在太武宗面前添油加醋参奏一番,太武宗竟然相信了他的谗言将二人杀了。这二人明着都是拓跋晃的人,太武宗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给拓跋晃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自此之后拓跋晃就一蹶不振,没过多久就抑郁而死了。至于说拓跋晃是等不及谋反被杀之说,我个人认为以拓跋晃的品性,这种说法理论上站不住脚,所以就不再赘述了。

拓跋晃基本上一生都在太子的位置上,但他却有一个景穆帝的称号,这是怎么回事呢?拓跋晃死后,他的儿子后来成为皇帝,拓跋晃这个帝号是他儿子掌权后追封的,所以拓跋晃是一个没有当过皇帝的皇帝。拓跋晃的死真的很可惜,他个人整体素质和治国谋略等都很优秀,如果他能顺利接盘绝对是一个治世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