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侵略矛头突然地又指向苏联?如果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有零式战斗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4 06:36:47 浏览5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侵略矛头突然地又指向苏联

自“疯子”希特勒叫嚣着要带领民众重新树立强国威望的那刻起,发动的“复仇”战争,渐渐的演变成了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世界大战。他充分利用英、法等国害怕战争的弱点,玩弄外交权术,软硬兼施,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尤其是闪击法国,巴黎成为不设防的城市后,让德国人的民族荣誉感达到了顶峰,一个个就像满血复活的战士,在“疯子”的带领下,续写德意志帝国更大的辉煌。

然而,他们却碰到了一个“硬茬”——英国。

战事首相丘吉尔临危受命,上台伊始就公开挑战:我们的信念是消灭法西斯主义,同一个在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面对伦敦的强硬态度,“疯子”准备发起登陆战,在30天内集结了近4000艘各类舰船,13个师整装待发,但该方案却被无限期的延长了。

最终,英国赢得了这场在二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胜利,也预示着纳粹德国开始走向灭亡。战后,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实施登陆作战,转而向东攻打苏联呢?“疯子”希特勒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苏联是首要目标。

按照“疯子”的战略部署,闪击波兰,再囊括西欧大陆,这是“声东击西”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声西击东”,迫使伦敦投降的同时,回师东进“摧毁”苏联,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第三步才是倾其全力对付英伦三岛;最后是对美国发动“洲际闪电战”,称霸全球。

所以,闪击法国后,德军的陆军主力就已经开始悄悄调往东线,在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内,几乎并未做任何渡海作战的准备。他的真正目标是入侵苏联,制定“海狮计划”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

推崇外交讹诈。

希特勒崇尚武力,但更崇尚外交讹诈。自开战以来,凭着强大的武装力量,通过劝降、通牒等手段,制服了许多国家,当然还包括强大的法国。在失败情绪弥漫整个欧洲的时候,他认为伦敦最终会选择投降。

1940年7月16日,他发布了“海狮计划”。说到:“鉴于伦敦无视它军事上的绝望境地,依然无意屈服,我决定准备发动登陆战役。如果必要,就付诸实施。”应当注意的是,他在这里使用的是“如果必要”这一假定词,而不是肯定词,可见骨子并不硬。

8月1日,他又发布第17号作战指令,调门更低了。他说:“为了创造必要的条件以最后征服伦敦,我打算对本土继续进行更加猛烈的海空战争。”索性不提“登陆战役”了。

可见,他的“海狮计划”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味道。

“灭法降英”是其战略主导思想。

让他最终倡导“灭法降英” 战略思想还是来自历史上两国对德国的态度。虽然,《凡尔赛合约》英国也希望对柏林进行严惩,但为了均衡欧陆各国的势力,在具体措施上还是比法国轻了许多;而法国的条件是最苛刻的,这让屈辱的日耳曼人心理上一定要“严惩”法国,拉拢英国。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敦刻尔克合围战中“网开一面”了,他要留一个谈判的窗口。

当他的“诱降建议”遭到拒绝后。“疯子”转而想用武力“提醒”一下丘吉尔,遂发起了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的目标一是取得制空权,二是摧毁其战争经济的潜力,并摧垮英国民众的抵抗意志,迫使伦敦投降。但最终的目的还是“掩护”德国倾其全力东进而无后顾之忧。

可谓是“一箭双雕”。

如果说德军“宜将剩勇追穷寇”登陆英伦三岛,一定会和当时最强大的英海军进行角逐,会打乱先前的战略部署;要说英勇的英国军民没有屈服,凭借着最有力武器——英吉利海峡;最有效的制空武器——雷达;最强大的战斗力——全民皆兵,赢得了胜利,也一定和希特勒的“不专心”有很大关系。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果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有零式战斗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不列颠之战德国空军之所以在同劣势的英国空军的作战中损失惨重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飞机的性能不足,尤其是航程短的问题,这几乎是致命的缺点。

1940年的德军轰炸机远不如像1944年英美重型轰炸机那样拥有强大的装甲防护和防御火力,这种脆弱的轰炸机在空战一开始就证明假使没有战斗机的护航,德军的轰炸机群根本无法执行轰炸任务,会被英军战斗机重创。而德军数量最多的BF-109战斗机的最大航程只有700公里,实际航程比这更短,它的最佳作战半径是在200公里以内,当德军轰炸机群深入英国北部时这种战斗机就力不从心了,只能在目标上空停留很短的时间,经常是在同英国战斗机缠斗的过程中不得不因燃油不足而被迫返航,无法对轰炸机进行有效的护卫。

而零式战斗机的最大航程达2000公里,是德军Bf-109的近3倍了,这意味着零式战斗机可以完全满足对轰炸机群的全程护航任务,并且可以尽情的同英国战斗机缠斗而不用担心燃油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德军来说是决定性的改变,就像在1944年盟军装备了大航程的P-51战斗机一样,这些战斗机不仅有充足的燃油可以对轰炸机群保证护航安全,而且由于燃料充足不再是对来袭的敌军战斗机进行驱离,而是同其展开激烈的空战,直到将其击落为止,事实上盟军正是有了这种长航程的战斗机后才彻底重创了德军的战斗机部队,取得了德国的制空权,而反过来对于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也是,德军假使真的拥有了大量的零式战机,那么完全可以像1944年盟军那样同英国战斗机展开公平的激烈厮杀,而英国在战斗机数量上的劣势就会放大,最终失去制空权。

所以假使德军真的在1940年拥有零式战机那么极有可能会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而德军也会彻底下定决心发起海狮行动,登陆英国本土,二战的进程也将发生极大改变。

我们不是唯武器论,可是也要承认关键性的武器装备会影响战争的最终结局。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

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溃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日军掌握制海权。

看看马来西亚的地图就知道,除了北面和泰国接壤以外(泰国在战役期间加入轴心国),其余三面都是大海。

所以,对于马来战役来说,掌握制海权至关重要。

但英国海军在马来西亚并没有什么实力,仓促赶来的威尔士亲王号及却敌号被日本海军航空队轰炸机在彭亨、关丹外海击沉。

至此,英国防御马来西亚的海军力量崩溃。

由此,日军从任意一点进攻,让马来西亚英军防不胜防,极为不利。

第二,日军掌握制空权。

日军有500多架战机,英军只有158架。

除了数量的劣势以外,质量也相差很大。

英军在这里战斗机主要是水牛F2A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在速度、机动性和爬升率上都比不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双方飞行员如果水平差不多,水牛战斗机基本就是被虐的。

飞虎队在缅北作战期间,陈纳德挑选一名优秀飞行员和英军驾驶员进行了比试。

英军的水牛战斗机,竟然被陈纳德飞虎队性能平平的P-40B围着转圈。

如果实战,水牛早就被击落好几回了。

所以,战役开始没多久,英军空中力量就完了,日军完全掌握制空权,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

第三,日军陆战掌握战斗力绝对优势。

表面上马来战役的英军有88600名官兵,辖31个步兵营、7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山炮团(176门山野榴炮)、2个反坦克炮团(84门反坦克炮)。后来还得到了7个步兵营、1个反坦克炮团和其他一些支援,总兵力达到13万以上。

但是,日军可以使用兵力也高达10万人。

而且,这10万人的战斗力很强,除了配属200多辆坦克以外,还有3个甲种师团:近卫师团、第5师团、第18师团。

其中第5师团、第18师团已经在中国转战多年,战斗经验极为丰富,战斗力强悍。

相反,英军所谓的13万人,其实都是殖民地军队,军官是英国人,士兵基本都是马来人、印度人等等。

这些殖民地士兵一般不愿意为英国人拼命,他们本来就是雇佣军性质,所以根本靠不住。战争中,很多马来士兵发现战况不利,就丢弃武器,脱掉军服逃回家了。

第四,日军擅长这种作战。

马来半岛地形复杂,很多丛林和山地地形,道路都是小路,不利于大军团行军,也不利于长距离行军。

然而,这是对英美军队而言,他们的卡车和马车不能离开公路。

相反,日军在中国作战多年,而中国的南方和西部地形比马来西亚还要恶劣。

日军早就适应这种地形作战,直接改为马匹背负辎重核和武器,只要人能走的,辎重都能走。

所以,日军往往从英军认为无法通过的地方突破,长距离行军切断英军退路,导致后者全军崩溃。

这种战术在中国战场司空见惯,英军却极为不适应。

总之,英军根本不是日军对手。

大不列颠空战,丘吉尔为什么说不是谎言的谎言

1940年的欧洲,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下,昔日的邻居、友邦变成了仇人。德军的势力迅速扩展到整个北欧、西欧,波兰沦陷、法国投降,无不在诠释着德军的强大和所向无敌。在一片失败主义情绪中,英国的拒不投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于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大空战开始了。任何一场厮杀的背后,都是实力的角逐。民众的同仇敌忾,先进的雷达和破译技术,以及美国的支援,是英国坚持下去的“法宝”。但近一年的坚持,该以什么样的形式结束呢?英国人能坚持到最后吗?

看不到头的轰炸。

从7月起,双方制空权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2个月的殊死拼杀,让数量占优的德军开始走向有利的一面,而皇家空军的顽强也越来越吃力,有一触即溃的危险。但是,德军误炸伦敦事件,让局面出现了转机,并影响了整个战局。

找到报复理由的丘吉尔也着手轰炸德国首都。军事打不过,民用目标还是绰绰有余的,关键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给疲惫的空军一个喘息的机会。于是,被逼急的希特勒为了教训英国,将战略目标移向了伦敦,从而丧失了制空权的争夺。

“海狮计划”被无限期延长,本土防御是守住了,但伦敦市民的日子不好受。每天几百架德军轰炸机铺天盖地的来到城市上空,撇下一串串高爆弹、燃烧弹,一夜之间上万人因房屋被炸,成为无家可归的人,成百上千的人死伤。

那段日子,地下室、防空洞是市民的第二个家;供水、供电、交通系统经常瘫痪,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几个月的空中封锁,伦敦的供应每况愈下,生活必需品严格按配额供应,一般家庭的肉只够每周吃一次,水果更是没有。

德军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狂轰乱炸几个月,英国不但没有投降的意思,反而战斗机是越打越多,德国轰炸机损失的数量也越来越大。疲惫不堪的德军飞行员士气越来越低,厌战情绪越来越高。

“看不到头”的日子,让双方都“疲沓”了。德军的轰炸机从每天出动,改为3至4天一次,草草的扔下炸弹后,就掉头往回跑。而伦敦市民干脆舞照跳、歌照唱,往日死寂的夜晚重新灯火辉煌,俨然就是你炸你的,我玩我的。

不是谎言的“谎言”。

随着1941年的新年到来,此时的伦敦市区,到处是断壁残垣和堆积如山的垃圾,不仅生活供应困难,而且各种公共设施遭到很大破坏,水、电经常中断,冬天没有供暖,夜间还要实行灯火管制。这样的日子月复一月,英国人开始厌倦了。

一位市民写道:“每天生活在垃圾上,大家的脾气都很大。我甚至怀念起那些天天挨炸的日子。”越来越浓烈的厌战情绪是十分危险的,它很容易导致战斗意志的松懈。丘吉尔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点,该如何平复这种情绪呢?

他觉得鼓励的话、安慰的话,英国人已经听的太多、太多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来振奋民心。他决定撒个谎:“德军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计划入侵英国,与去年秋天相比,这次更猛烈、更残酷,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万万不可松懈。”

实际上,丘吉尔通过“超级机密”清楚地知道,希特勒已放弃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想借此给被厌战情绪压垮的英国人打打气。当然,光喊口号不行,还要有实际的行动。

首先,制定了一个战争保险方案。凡因敌人轰炸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由国家负担,由政府立即全额赔偿;

其次,政府和议会仍然留在伦敦。即使市政厅毁于炸弹,政府所在地的白厅屡遭敌机轰炸,各部门仍旧坚持在附近的建筑物和防空洞里办公。

甚至,住在白金汉宫的皇室成员,即使院子被炸出一个个大坑,也没有撤离。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力地鼓舞了市民的斗志。

不是撒谎的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在准备更猛烈的轰炸。作为“海狮计划”的准备阶段,他曾信誓旦旦的保证2个月拿下制空权,现在半年多过去,局势没有多大改观,让他和他的空军颜面扫地。他决定加大轰炸力度,准备入侵。

不过,这次入侵的目标不是英国,而是苏联。

按照希特勒的战略部署,苏联是他的首要目标,但为了后方不乱,于是将北欧、西欧全部吞并。现在,眼看着500多万陆军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而倔强的英国人就是不投降或者休战,打乱了他的战略步骤。该怎么办呢?

最后一击。

5月10日这一天,500余架德军轰炸机开始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没有什么重点目标,城区的每一区域都落下让人惊恐的炸弹。虽然,英国早已截获对方情报,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依然是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这一天之后,伦敦上空德军飞机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再也不来了。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和平”极不适应,都在怀疑希特勒在耍什么阴谋?是的,在他看来,这最后一击很有必要。

一是,通过大规模的轰炸,逼迫英国就范,彻底解决进攻苏联的后顾之忧;

二是,不投降,也要通过轰炸展示一下实力,即使苏德战争爆发,英国人也会“投鼠忌器”,不敢有大动作,避免两线作战;

最重要的是,利用轰炸,为进攻苏联再放一次“烟雾弹”,达到入侵行动的突然性。同时,空军即将东移配合作战,让辛苦作战近一年,没有什么成果的空军最后宣泄一下,多少有些成就感,从而鼓舞士气,全身心地投入到苏联的进攻。

久违的“和平”并没有彻底打消伦敦市民的戒心,他们终日惶惶不安,生怕德军会再来。直到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他们悬着的心才彻底放回肚子里,为最终取得大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兴高采烈起来。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结束了。德国试图彻底征服英国,征服整个欧洲的目的没能实现,是德军自横扫欧洲以来,首次没有胜利的战役。英国人终于坚持到了最后,笑到了最后,成为抵抗运动和盟国反攻的前进基地。

他们的坚持是值得的,功不可没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什么英国能在不列颠空战中取胜

英国的雷达在不列颠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德国人沒介意,凭着大机群的优势,目空一切,后来才发现雷达的重要性,转而重点轰炸雷达站,可为时巳晚。英国人凭借先进的雷达技术,密码破译技术,使自己飞机的战损力大大低于德军,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迫使德军转而轰炸其他民用目标,使得宝贵的英国空军得以保存下来。

纳粹德国为什么没能在不列颠之战中征服英国

不列颠之战也叫英国保卫战或英伦保卫战。德国侵占西欧诸国后,希特勒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苏联。同时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主动拉拢英国,诱英妥协,暂时保持西线的平静。但丘吉尔政府拒绝了德国的引诱,于是希特勒制定“海狮”计划,决定入侵英国。由于英国掌握制海权,德国企图以空中优势摧毁英国,于是集结了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一半,从1940年7月至10月对英国进行了三个月的高强度轰炸。在三个月的空战中,德机损失约1700架,英机损失约900架,飞行员的损失比例为6∶1。德国之所以在这场空战中没能取胜,征服英国,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英国军民为保卫国家而战,士气高昂,丘吉尔政府抵抗侵略的决心也很坚决。第二,英空军在本土作战,熟悉环境,以逸待劳,便于补充,英机被击落时飞行员可跳伞获救。第三,英国已发明雷达探测技术,便于了解敌机动向,可以及时的有针对性地做好迎战准备。

1940年10月,希特勒准备执行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被取消,空战接近尾声。英国的有力抵抗,挫败了希特勒征服全西欧的计划,为后来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两线夹击德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不列颠之战是决定英国命运的9天,英国如何让德军从气势汹汹到放弃进攻英国

希特勒发动不义之战狂扫欧洲大陆之后放弃进攻英国,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战略失误。德国靠“闪击”,欧洲大陆各国被打得狼狈不堪,俯首称臣,助涨了希特勒狂傲。在占领地立足未稳之下,冒然西进英吉利,东袭苏联,既拉长了战线,又催发了反战力量由分散向英国集中,更促使意识形态敌对的东西方敌对国家组成临时的反法西斯同盟,一人难敌四手,为其灭亡埋下祸根,且不得不放弃力不从心的渡海攻英战略!

二、盟友背叛。德与意、日缔结法西斯协约国,本意让意大利北上合围英法,让日本东进夹击苏联,结果这两个猪队友为了自己利益,放弃已定战略,意大利乘法国降德之机南下抢占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乘英国忙于抗德之机,掠夺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放弃德意日互相配合、协同夹击之战略约定,导致德国不得不四面迎敌、耗费大量人、财、物,不得不进行战略取舍,放弃攻英是其选择之一!

三、海峡天险。英国和美国一样,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性得天独厚,除了内战内乱外,极少受到侵略。在希特勒横扫欧洲大陆后,没有站稳脚跟、养精蓄锐,急于横跨海峡天险,一举攻克英国。加上德国当时没有航母、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远程后勤平台,水上靠不了岸,空中攻不到腹地,只能望洋兴叹!

四、寡不敌众。战争之初,由于英法美两国执行“绥靖政策”,对德意日步步紧逼的攻城掠地侵略行为处处退让,终于养虎为患。但随着希特勒占领欧洲大陆并东袭苏联、墨索里尼称霸地中海并染指非洲、日本攻占东南亚并偷袭珍珠港,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齐聚英国,正面各条战线都有各国力量对抗,后方有各种地下武装袭扰,一时间德意日三国手忙脚乱,希特勒无暇再图英国,唯有放弃!

不列颠之战时期,希特勒的纳粹空军如果选择继续轰炸英军重要的基地,最终胜者是不是他

如果纳粹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继续和英国耗下去,那英国肯定耗不起了,它的空军快支撑不住了,德空军转而改为轰炸城市,使英国空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如果耗尽了英国的空军,纳粹德国就可以施行“海狮计划“登陆英国本土了,那二战是怎样的结局,恐怕就很难说了。

二战初期德国空军那么强大,为什么不列颠空战却输给了英国

谢谢邀请。二战中德国空军虽然强大,但英国的空军也了不起。尤其是二战初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明和使用了雷达,对空战具有革命性意义。每次德国飞机升空后,很快就被英军雷达锁定。英国空军以逸待劳,提前设防,给德国空军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另外,英国海军在欧洲拥有绝对的制海权。鼎盛时期,皇家海军拥有96艘航空母舰,上面载有数千架战机,数量仅次于美国。这些战机对德国空军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不列颠之战时,如果德国海军有日本海军的实力,会怎么样

二战时德国如果有日本海军那样的实力,就不会有不列颠之战,用海军的舰队直接把强大的陆军送上英伦三岛,丘吉尔恐怕得流亡美利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