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淑真

朱淑真李清照什么关系?“今人只识李清照,可曾熟知朱淑真”朱淑真经典词有哪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3 16:24:46 浏览3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朱淑真李清照什么关系

没有任何直接间接关系。只是风格类似。

宋代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女词人,一个是朱淑真,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了。相比于朱淑真,李清照的名气更大,但是这并不代表朱淑真就不如李清照。她们天赋才华差不多,而且作词风格类似,所以后代经常把这两个人相提并论。

李清照和朱淑真两人的词都是以描写闺怨见长,但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哀愁为中心,到了后期,她的词风变成了对国家败落的感慨。而朱淑真大多表现为一种愁苦之感,比之李清照要苦闷许多。朱淑真的词用得十分大胆,所以在其死后,她的父母怕出事,才将其作品烧毁。

朱淑真写过很多的词集,但是很多都流失了。在朱淑真死后,他的父母将其生前所写的稿子都烧了,所以很多朱淑真的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朱淑真家境富裕,加上为人又十分聪慧,所以她精通史诗,书画尽晓,诗词文笔很好。可以说,朱淑真没有嫁人之前的生活过得十分安逸。

“今人只识李清照,可曾熟知朱淑真”朱淑真经典词有哪些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关于她生活的時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并存。相传因婚姻不满抑郁而死。她善绘画,通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有《断肠诗集》《断肠词》今存词二十余首。

谒金门春半:春已半。融目此情无恨。十二栏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下面是她的诗,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㶡雨便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遗纷纷点翠苔

即景;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時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朱淑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朱淑真的悲剧根源是她自主自觉意识的觉醒.表现有二:一是追求独立的人格;二是渴望美好的爱情生活.这同她所处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强烈的冲突,朱淑真个人角度看,她的个性气质决定了她的爱情理想和追求,而这种理想和追求与当时封建礼制形成尖锐的对立冲突,决定了她个人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在当时的条件下,影响朱淑真个性形成的主要有三种因素:社会思想、城市环境和家庭生活,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朱淑真《元夜》译文

  女儿在背着朱淑真的《夏萤》:  熠耀迎宵上,林间点点光。  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  着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  儿童竞追扑,照宇集书囊。  忽然地想起这位女子,朱淑真少喜读书,酷爱文学,善为诗词。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见《掬水月在手诗序》)。  少女时的她应该是快乐自在的,如《春景》那般的欢快明丽:  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  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  趁着春光明媚去寻觅鲜花,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春光激发了对美好青春的珍惜,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去拿针线,而要欢欣喜跃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与自己共度良辰。这样的她,想必夏夜里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清爽兴致也是少不得的。  在四季美景中,她快乐地憧憬未来: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  双鬟初合的她满腹诗才,且通音画,自然期望有一位知她懂她的萧郎能够与她琴瑟和鸣。  魏仲恭说她的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断肠诗集序》)陈廷焯也说:“朱淑真词才力不逮易安,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白雨斋词话》卷二),这样的评价已经不低了,要知道,与她相比的,与她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是几千年来女子才情第一人,风华高妙的李清照。这些可不是苏小小、薛涛之流可以获得的。  朱淑真是可爱娇憨、活泼大胆的,这也是她绝不同于易安的地方。《清平乐·夏日游湖》里写道:  恼烟撩雾,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和喜欢的男孩相约游湖,杨柳依依,荷花盛开。突然细雨菲菲,游人四散离去,我们滞留在某处避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呵呵。让人看了不禁莞尔。“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 何等心荡神迷!沉浸在热恋中的她是那样的欢喜,并用了如此大胆的词句。让人想起易安的“眼波才动被人猜”,那般的羞怯娇矜。而淑真,是那样的甜美娇憨,在西湖淡烟轻雨中,盛开如花。(“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  想象中的幸福如此简单,似乎是触手可及的。正当她深闺刺绣,春日凝眸,对爱情充满美好的幻想时,却要奉了父母之命完婚。曾经见过天花乱坠的美,所以后来的满纸浓愁,一片惨淡,显得格外的触目惊心。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元灯节时等着意中人赴约。他没来,花市依然灯如昼,可是那份亮烈却照得她心灰意冷。想起去年这个黄昏后,月到柳梢头时,两个人已经倩影双双,一起观灯赏月,现在形单影只,她忍不住哭湿了春衫袖。  这首词确为词中珍品,脸炙人口,一唱三叹!但是,也正由于这首词,引发了后人许多议论。一派认为朱淑真写出这样的艳词,说明她操行不贞,“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道耶!”(杨慎《升庵词品》);一派则为她辩护:这首词根本不是她写的,因此谈不到贞不贞的问题。“此本由掇拾而成,其元夜《生查子》一首,本欧阳修作,在《庐陵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编录者妄行采入,世遂以淑真为泆女,误莫甚矣。”(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断肠词》简介)  论定一个人的品行,只从一首词作为依据,显见得太过草率。且同一首词,女子写来,有失妇道,男子所作,便无可厚菲。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  朱淑真尚有三首《元夜》诗,其中一首云:  火树银花触目红,极天歌声暖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时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谴眷,不妨常任月腺陇。  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同上述《元夕》词相比,都是写元宵佳节过得索然无味,思想起旧事黯然心惊的情绪,两者的意境是相通的,时间是相连的,格调是相似的,一诗一词感伤怀人的情绪一脉相承,情绪相连。且《元夕》在风格上不仅与《元夜》诗相似,而且与她的其它词作亦相近。她善于用白描的手法,通俗的语言,来写她的真情实感;也善于用前后对比的笔法,简炼明畅的文笔,来写她的悲欢离合。细品《元夕》,的确不像六一居士手笔,更像是朱淑真的断肠之声。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终于在爱里,失散了。  对于她所嫁何人,众说纷纭。柏杨先生形容得尤其生动有趣且解气,然而即使那个他入仕为官,而非市井民家,“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些照样也是一堆牛粪也。”总之是,两人格格不入。  易安居士和她的赵明诚过了几年金石书画的生活,夫妻唱和,所得其乐虽然短暂,却足以慰籍终身。而朱淑真遇人不淑,所嫁非所爱,只能感叹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落花》)。  再来看她后来写的词: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眼见着大好春光,心中伤情无限,愁怀难遣、百无聊赖,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大好春光,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而自己单身只影,竟比不上莺莺燕燕们自由、欢乐。只有将满纸思念尽付词章,怄断愁肠。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  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  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  剔尽寒灯梦不成。  词作伊始,短短两句,连用五个“独”字而都妥润自然,确是她独辟蹊径、自铸新词的妙构。可再想她本是那样的欢快活泼,喜爱交游,几经人世的凄风苦雨之后,日常生活里,却怎样都免不了一个“独”字。即使淡淡的春风竟也感到寒气袭人。本是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爱美妆的人,“自折梅花插鬓端”、“浅注胭脂剪绛绡”,而今竟听任“泪洗残妆”毫不顾惜,一何发人悲思!孤凄愁病的人儿面对那昏黄暗淡的灯光,把灯芯挑了又挑……。  又有《愁怀》,直接抱怨自己的丈夫: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如今的人兴许并不觉得有什么很过份的言辞,但古时女子,公开在诗句中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好,说些“羽翼不相宜”之类的话,已经是十分激烈怨愤的话了。  有时,很难讲,到底谁更无情?  不甘自己的一生就这样消磨下去,到底离了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可在那样礼教森严的时代,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离经叛道。年轻的她回到儿时的家后,这个家看她的眼神再也不是象看那个娇憨的少女一样充满怜爱了。  此后,不但孤寂,而且绝望。满怀幽怨:“我无云翼飞归去,杜宇能飞而不归”,“待封一掬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梦已断,心已死。不久她就在满怀悲愁中死去,又一说是投西湖自尽的。一生寻寻觅觅,最终也没有等到和她一起分付万首诗的萧郎。  父母认为这样的女儿有亏德行,不许她安葬入土;认定是她的多学多才害了她,以至不能安心地做一个正经妇人,将她所有的诗作付之一炬。“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断肠集序》)  宋是那样积弱的国家,礼教却是那样森严,比军法更不容违背,对女人的态度远比对敌寇来得决裂勇猛。试想,男人的心思若全用在规置女人身上,那么这个国家以后是怎样的狼狈不堪,也都是活该的了。  后来有人爱惜她的才华,将她的诗词整理出来。纵观其诗其词,四季在她眼里,每每都蒙着一层厚厚的愁绪闷情,其诗词中多处出现“断肠”二字,故后人以《断肠集》称其诗,以《断肠词》称其词。香已消,神仍聚。后人从她的诗词中又再生了若干个她活在心中。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同时代的人吗如何比较

李清照(1084一一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格非,是当朝著名学者,蔡京当政时政治上遭受打击。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以父荫,历任州郡地方官,是著名金石收藏家。婚后,生活美满,曾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金灭北宋,举家南渡,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在颠沛流离过程中将金石图书损失殆尽,并在孤苦的生活中结束了作为词人的一生。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现存现存词五十余首。前期,她的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但境界比较狭窄。南渡后,他备赏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之苦,生活视野有所扩大,其词内容多为思旧怀乡以及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情调凄苦哀伤。李清照是最早的词论作者,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念,却严重限制了她的词反映生活的范囲。不过,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怀,在她后期诗作中仍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李清照被认为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之一,对词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后人辑有《断肠集》《断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