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豫让报恩”是什么意思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豫让论 方孝孺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盖尝因
- 古人舍生取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看轻生命
“豫让报恩”是什么意思
《史记刺客列传》里的故事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事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名气。离开他们以后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掉了智伯,然后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让逃到了山中,说:“唉,志士应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应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灵魂也不会渐愧了。”于是就改变姓名扮为囚犯,进入宫中清扫厕所,暗藏匕首想这样来刺杀襄子。襄子上厕所,心中悸动,便抓住并审问清扫厕所的囚犯,原来是豫让,豫让暗藏兵器,说:“想要替智伯报仇!”襄子的手下想杀他。襄子说:“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代,可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终释放并让他离去。
过了不久,豫让又以漆涂身使身体生疠,吃炭使自己声音嘶哑,让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认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走路时遇见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认出他,说:“你不是豫让吗?”豫让说:“是我啊。”他的朋友对他哭着说:“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宠幸你,你就干你想做的难道会不容易吗?你何必竞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这样找襄子报仇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托身侍奉别人,再想杀死他,这是怀有二心来臣事主人啊。再说我所做的本来就是极难之事啊!然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借它来让天下那些身为人巨却怀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分手以后不久,襄子出行的时候,豫让埋伏在襄子经过的桥下面。襄子到了桥上,马惊了,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派人去问,果然是像让。于是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也曾巨事过范、中行氏吗?智伯全都灭掉了他们,可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经死了,而你为什么惟独为他如此深切地报仇呢?”豫让说:“我臣事范、中行氏,他们都像一般人那样的对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地去对待他们。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对待他。”襄子喟然长叹哭泣着说:“唉,豫让!你为智伯报仇,忠义的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做这样的打算,我不会再放过你了。”让士兵围住他。像让说:“我听说明智的君主不会遮蔽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去死的品德。前面你已经宽恕了我,天下的人没有不称赞你的贤德的。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服罪接受惩罚的,然而我只想请您脱下衣服来,刺击你的衣服,这样来表达为智伯报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会遗憾。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对你说出我的心里话吧!”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多次跳起来刺击衣服,说:“我可以到黄泉下报答智伯了!”就用剑自杀了。
这是忠志之士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豫让论 方孝孺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盖尝因
文言文译文:
君子修身立德,奉事主君,既然称为君主的知己,就应该竭尽自己的智谋,提出忠诚的劝告,把祸患消解在没有形成之时,保障安定于不出灾难之前,既使自身得以保全而主君也能平安。这样,活着作为名臣,死了也能成为高尚的英灵,百代流传光辉,照耀在史籍典册之中,这才是美好的啊。倘若遇到知己的主君,不能在未乱之前挽救危险,而只是在已经失败之后牺牲生命。以此来沽名钓誉,借以迷惑世间并夸耀于世俗之人。从君子的眼光看来,都是很不足取的。
我曾持这样的观点来评论豫让。豫让以家臣的身份来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以后,豫让为他报仇,忠义的声名显赫,即使是愚昧的男子和无知的妇女,也没有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应该是忠心的了,可惜,他选择牺牲的方式还存在有不能称为忠心的地方哩。为什么呢?试看他用漆涂身改变容貌,吞食炭块改变声音后,对友人说:“我所做的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我将以此来使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的人感到惭愧。”能说这不是忠心吗?但看到他劈斩衣赵襄子的衣服而三次跳跃刺杀时,赵襄子责问他为什么不替中行氏而死,却单单替智伯而死;豫让回答说:“中行氏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待我,我因此也用普通人的态度来回报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来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行为来报答他。”就只从这一点来分析,豫让是死而有余憾的。
比如段规事奉韩康,任章侍奉魏桓子,并未听说曾以国士来对待他们, 可 是,段规和任章,都竭力劝说他们的主君依从智伯的请求,用割让给他土地来促使智伯思想放纵,从而加速他的灭亡。郄疵事奉智伯,智伯也未曾以国士来对待他,但是郄疵能觉察出韩、魏的情况来谏止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话以至于灭亡,然而郄疵的智谋和忠告,已经可以问心无愧了。豫让既然自己说智伯以国土对待他,国土就是救国之士嘛!当智伯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地位上,诚恳地劝告 他:“诸侯和大夫都应该安守各自的封地,不应互相争夺,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如今无故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我们必然要心生气愤;人家给了,那我们就必然要心生骄气。气愤必定会争夺,争夺必然会失败;骄纵必定要傲慢,傲慢必然要灭亡。”把话说得谆谆亲切而态度又极其诚恳,劝谏不听,就第二次劝谏,第二次劝谏不听,就第三次劝谏他。三次劝谏如果还不听从,把那事后的“伏剑而死”挪到这个时候来死。智伯纵然是冥顽不灵,也会为他的至诚所感动,很可能会醒悟过来的。这样一来就会与韩、魏和好,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了智氏的宗族,使其世世代代保持祭祀祖先的礼仪。 如能像这样,那么,豫让即使死了也会像活着一样让人怀念,难道这不胜过刺杀他人衣服后再自尽吗?”
可是,豫让当时竟无一句话来启发开导主君的心智,眼看着智伯有危险以至灭亡,好似越国人看着秦国的人不管是肥是瘦一样。袖手旁观,坐等胜败,所谓“国士”的报答,能是这样的吗?待到智伯已经死了,才气愤得控制不住自己的血气,甘心使自己附在刺客之类的人,这有什么可称道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啊!虽然这样,以“国士”的标准来衡量,豫让固然是承当不起的; 但是那种早上还是仇敌,到了晚上就成了君臣,并且腆着面孔而自鸣得意的人,又成为豫让的罪人了。 哎!
古人舍生取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看轻生命
就精神而言,大概以下几种吧。
01视死如归的明志精神。
燕国处士田光与荆轲交好。
太子丹交恶嬴政,偷逃回国,接着又收留秦通缉的樊於期将军,并问太傅鞠武:如何破强秦这个局?
鞠武极力劝说不要收留樊将军不果后,提议:西与三晋相约,南与齐楚和谈,北与匈奴讲和,或许可迟滞秦进攻势头。太子丹说:太慢了,我心绪已乱,有无更快的办法?
鞠武就推荐了处士田光。太子丹说:请太傅一定为我引荐。于是,田光来到了太子丹宫殿。
田光说:您听说的是鼎盛时期的田光,那是往事了。不过我有个朋友可以相助。就向太子丹举荐了荆轲。准备离开时,太子丹说:田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田光笑了,说我明白。回去后对荆轲说:太子丹在我离开时对我讲“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这是不信任我田光呀。
太子丹要刺杀秦王,我举荐了您。见到他后,请您告之,我不会将他说的国之大事泄露出去的。之后,拔剑自刎,以死明志。
02为知己而死的忠烈精神。春秋末晋国执政大臣智伯宠信豫让才干,使之明显诸侯。智伯瞅赵襄子不顺眼而伐之。结果赵联合魏韩灭了智伯全族。三家分晋,开启战国。
赵襄子最恨智伯,漆其头为饮器。豫让逃到山中发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之后,开始报仇之旅。
第一次,赵襄子如厕,豫让刺杀时被发现捉住,左右欲杀之。赵襄子说:放了吧,智伯无后,他是义德之人,以后离他远点就行了。
第二次豫让自残毁容,用漆涂身,满身生疮吃炭致哑,老婆都认不出来。他探知赵襄子途径某桥,藏于下欲行刺。
赵襄子骑马路过该桥时,马受惊,赵襄子判断是豫让。派人搜查,果然从桥下将其捉住。
赵襄子说,豫子呀,你曾侍奉范、中行氏,智伯将他们灭了,现在智伯已死,为何不替中行氏范氏报仇,独替智伯报仇呢?你三番五次行刺我,我不会再放过你了。
豫让说,我知道你是贤明之君。但我还是希望能得到你衣服,让我击一下,了我报仇心愿。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赵襄子深感豫让为人之忠烈,让人拿自己衣服过去。豫让三跃而击之,说:九泉之下我可以面对智伯了。之后横剑自刎。
03生死看淡的女侠精神。魏国人聂政陪母亲,姊姊聂荣在齐国市井做屠户时,韩国大夫居濮阳的严仲子了解到聂政乃侠义之士,不计身份与之深交为知己。
聂政了解到严仲子与人有仇,但是,因母亲在世,姊姊未嫁,不能答应严仲子做什么。严仲子尽了礼仪之后回濮阳了。
不久,聂政母亲离世,姊姊嫁人后,就前往濮阳找到严仲子。问明其仇人系韩相侠累,只身前往相府杀了侠累与其侍卫几十人后,毁掉自己面容,挖掉自己眼睛,破肠开肚而死。
韩国将聂政的尸体暴露于集市,并悬赏千金,查寻杀手的身份。
聂政姊姊聂荣听说这件事后,猜测杀手可能是他的弟弟聂政。来到韩国的集市一看,果然是聂政,扑在聂政尸体上失声痛哭。
有人说,这是杀死韩相侠累的凶手,姑娘,你怎么还敢与之相认呢?不怕引来杀身之祸吗?
聂荣说,这是我弟弟聂政呀,母亲离世后,他为知己效命,怕连累在世的我,才毁容断绝线索的呀!我怎能贪生怕死,淹没我好弟弟的名声呢!大喊三声:苍天啊!苍天啊!苍天啊!倒于政边,气绝身亡!
由见,古人多血性!汉唐以降,渐没于历史之中。毛主席时代,唤醒了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尚武血性。当下,舍生取义传统文化精神,仍需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