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利率 怎么

负利率环境下大家怎么理财?负利率时代,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3 01:56:16 浏览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负利率环境下大家怎么理财

负利率环境下大家怎么理财?

首先,目前的负利率正在国外举行中。

什么是负利率呢?

就是你存钱在银行,你还得给钱银行作为保管的费用的。

对于我国而言,其实是非常的少见的情况,现在我们的理财方式,很多是每个银行的挑选利息高的理财产品。

我国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未来肯定是往发达国家的队列里面前行的。

现在发达国家,很多都在出于负利率的情况下。

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拿到比较高收益的理财的。

我们可以怎么做?

第一:买基金股票

权益类市场,一直是投资的重要的渠道。

在负利率的时代中,权益类投资是比较容易获得高收益的方式了。

但是,你要知道,高收益是附带着高风险的。

这种方式,你可以很快的赚到很多钱,但是也有机会亏掉你的大部分的财产。

所以,不适宜全部的钱都放进去。

第二:年金险

年金险,也是现在投资长期资金的一种方式。

在安全的前提下,拿到3.5%-4%的收益率。

这个也是相对不错的。

第三:购买净值型理财

净值型理财,就是新型的理财产品,里面的投资标的除了传统的债券,存款等等的产品,部分还会有股票类的投资资金,所以相对的收益也不会太差。

因为理财也是投资债券比较多,所以的话,负利率的影响还没有这么大。

负利率时代,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负利率时代意味着即便把钱存进银行,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什么是负利率?

负利率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00多年前的德国经济学家Silvio Gesell。他认为,在危机期间,人们由于规避风险,将会主动囤积现金,因此将会导致信用收缩,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后来凯恩斯在这里基础上加以说明,认为消费的减少会导致流动性陷阱;而为了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实施负利率对现金征税,刺激投资和消费。

这里的所谓“对现金征税”,指的就是你把钱存银行,银行不但不给你利息,还要扣一部分钱。扣掉的这部分钱,就相当于凯恩斯所谓的“现金税”。

负利率分为两种,一种是投资理财产品负收益率,比如名义利率(平均收益率)小于通胀率时,那么实际利率为负;另一种是货币当局实行负利率政策,直接将基准利率设为负值,以刺激经济,比如欧元区、日本、瑞典、丹麦和瑞士。

 

一般来说,负利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后。据浙商证券统计,在过去的150年里,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危机爆发后,短端利率急剧下行:比如日本在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引入零利率政策,并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通缩,于2016年开始实施负利率。在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和2008年金融危机两次大危机后,美、英、德短端利率也都先后向零利率水平靠近。

负利率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

鲍威尔称“将继续使用所有工具直至危机结束”,意思就是将使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

一般来说,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为四种:负利率政策、资产购买计划、央行新型借贷操作和前瞻指引。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后三者:资产购买计划、央行新型借贷操作和前瞻指引。

资产购买计划就是美国现在正在做的事,即通过购买食材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然后投放流动性。据统计,今年3月中旬的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总量仅为4.3万亿美元,到了4月下旬,这一数据迅速上升到6.5万亿美元,短短6个星期之内,美联储就购入了1.4万亿美国国债。

 

央行新型借贷操作其实就是常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些“变形和创新”,根本上影响的还是流动性;前瞻指引说白了就是舆论导向,比如美国历次公布的FOMC利率决议和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旨在引导市场对于未来利率的预期。

目前美国已经动用了后三种,负利率为什么没有碰,因为美国经济还不至于启用负利率。

首先,启用负利率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停滞不前,有陷入通缩、通胀持续低迷的风险。而美国劳工部12号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核心通胀率上升了1.4%;此外一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长0.5%。

其次,负利率会刺激金融机构从事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而这对于美国的高债务来说无疑火上浇油。本来美国房贷就已经受到了失业的冲击,在危机边缘徘徊,这时候再来个金融机构债务包袱,显然不利于经济复苏。

负利率,收割了谁?

我们首先得明白负利率的传导逻辑,如下图。负利率压缩了银行的利差,银行赚的钱少了,就需要从别的地方来挖掘利润。

 

1、负利率环境中,理论上所有资产价格都有上涨的支撑,再加上银行的利差被压缩,银行则会更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那银行的钱哪里来?从储户来。

资产价格普涨还好,如果大幅波动甚至出现黑天鹅,这就增加资金的风险,最终损失的还是储户。最要命的是,负利率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下降,而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反而会上升。

2、为了保证利润,银行还会增加贷款,提高贷款利率,或者发放低信用贷款。这无疑推升了信贷危机爆发的风险。试想,危机爆发,安有完卵。

3、从丹麦和瑞典的案例可以看出,负利率会阻止本币升值和资金流入。我们暂且不说本币升贬值,因为无论升值和贬值,都有利有弊,但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却对资产价格有很大影响。

负利率,意味着资金更倾向于外逃,往利率更高的地方逐利。而资金流入的逆转,对资产价格冲击是致命的。

 

不过,负利率也有其正面作用,也是最传统的作用:刺激经济。

据统计,2014年欧元区首次实施负利率政策之后,实际GDP同比增速从2014年二季度的1.0%快速上升到2015年四季度的2.1%。2016年2月日本引入负利率政策,2016年三季度经济开始回暖,经济增速从2016年二季度的0.3%上升到了2017年四季度的2.4%。

欧洲负利率下银行如何赚钱储蓄是不是也负利率

首先这里有一点误解,就是欧洲的负利率是负基准利率,意思是普通银行向欧央行进行借款和存款时,采取负利率计算,但是普通人在银行里的存款和贷款并不是负利率。

常规的负利率有三种认知,第1种就是负基准利率,第2种是负存贷款利率,第3种就是我们所说的负收益率国债,目前欧洲央行普遍采取的是第1种和第3种,第2种暂时只有瑞士和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采用。

在负利率的压力下,欧洲银行系统确实盈利减少了,这是因为在整体的负利率环境下,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降低,所以商业银行无法通过放贷进行盈利。但是这不意味着银行系统无利可图,因为即使是在负利率环境下,放贷和存款利率之间还是有息差存在。

并且即使是负国债收益率,由于从央行借款利率也为负,所以投资国债依旧是无本的生意,同时投资国债依旧可以从国债的价格变化中获益。

另外要知道的一点是现在欧洲整体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负利率政策实际上就是从银行系统里挤出来大量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如果在经济本就低迷的背景下,银行系统还能赚得盆满钵满,那么显然更不利于经济。也就是说负利率本来就是让银行系统别挣那么多的,现在银行的盈利下降,正视负利率起作用的第1步。

进入负利率时代,你会选择把钱放哪里

要看在什么阶段。

经济下行期,少量进入股市,多数还是会放在银行。现金为王。

经济下行拐点期,拟投入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

经济上行期:银行。

如果全球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社会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在经济学上,负利率是合理而且稳定的。但是,从现实来说,负利率坏处多多,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陷阱,更有可能促使世界回归金本位,或者找寻另一种世界货币。

经济学上面有个假设性案例:

如果一艘船沉没了,一群人困在孤岛,海浪冲上来很多食物。而这些食物又被有序平均分配。一些人胃口大不够吃,一些人胃口小有剩余,他们之间借贷这些食物,会用怎样的利率呢?

如果冲上岸的是可储存的压缩饼干呢?借贷可能就不会发生,因为压缩饼干可以储存,若平均分配,胃口小的人宁愿自己藏着,也不会愿意借贷。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硬通货的迹象。在金本位时代的英国,英镑是非常保值的,借贷利率非常高(同样在我国的农村,有记载鸦片战争以前借贷利率高达200%,想想王安石时代20%年利率都算优惠政策)。每年担心的不是通胀,而是过度紧缩。因为黄金在属性上比较适合储藏。

如果冲上岸的是一堆无花果呢?众所周知,无花果数天就烂了。这就好像如今宽松的纸币。那么借贷就会盛行,出借无花果的人,可能不会要求更多的回报,他们借出去10个无花果,可能收回两个就心满意足了。想象一下。自己不吃,无花果无非也是白白的烂掉。而如果借出去,万一对方找到了新的食物,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返还。这就是过度宽松的社会。

我们看到上面两个例子,了解到:如果货币信用比较高,没有宽松,那么紧缩会导致债权人优势,也就是出借钱的那些人将主导借贷市场,在古代,有很多的吝啬鬼和守财奴,你也许还记得《威尼斯商人》,记得名著里的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在那个时代,信贷不发达,借贷人主导市场货币流通。

而在货币信用下降,竞争性贬值的时候,债务人将获得一定的优势。有很多年有人在宣传,无欠债不富贵。在过去,利用房贷累积,获得房地产转手的人获得了大量财富。如果货币信用进一步下降,那么这种故事还是会重复的。当货币是无花果,那么大家就不应该囤积现金,而应该借出去。

上面说的,其实依然是理性人范畴。即使负利率,也是合理的,只是借贷双方的优势转换而已。

然而现实中,负利率往往会导致更多的问题。比如负利率之后,银行体系怎么办?有没有考虑过实际上银行体系是依赖利差存在的,如果存粹的负利率,银行就只能从央行获得资金去做借贷。而储蓄客户将回避银行。这会产生什么问题?这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陷阱。

负利率会导致通胀吗?其实现实是负利率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通缩。银行系统在现有体系下放大了资金。比如准备金制度就是,银行获得100元存款,他可以借贷出比如80元,而这笔存款没有逃出银行系统,他又能以此为准备金,贷款64元。这就是近现代银行系统对于贷款的放大作用。但如果负利率,你存入银行的钱反而会倒贴管理费。那么大量的储户就会从银行取走钱财,另觅途径。他们会去投资吗?在自由经济学家的典型模型里面,他们会的,但是现实上,人类会因为负利率而恐慌,反而不敢投资。

还是那个无花果的例子。大家都在借无花果,十个无花果,只要还2个就可以了。为什么借出无花果的人愿意承受这么大的损失,因为所有人对借贷都很悲观。然后这种悲观往往成为现实。那些大胃王连两个都没有兑现。于是大家都觉得,宁可自己撑死,也不借了。这就形成了流动性陷进。无论你如何宽松,人类因为所见所闻的影响,自己收缩了出借决策,改变了计算的方法。而民间自发的借贷,也会由于利率过低而无法实施。

同样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一定带来萧条吗?那也未必,从04-06年,从16-18年,美联储都在紧缩,但是强势美元反而使得资本回流美国。

利率之于经济,有何作用?其实并无太大作用,金融政策永远是引导资源配置,决定一国强弱的,最终一定是生产率。生产率高,紧缩会让人感觉货币强势,反而购入以这种货币计量的资产。但如若是阿根廷,前几日大家也看到了,他的利率都超过了50%,依然是资本流出。

你是如何评价负利率的,负利率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吗

负利率一般有三种主要的情况,第1种情况是大家所理解的负存贷款利率,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政策只在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实行过,第2种情况是负基准利率,目前欧洲和日本的央行正在实行,第3种则是在通胀过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在经济增速比较快的国家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但是第3种情况目前存在的国家已经非常罕见了,我国也已经摆脱了这种情况,所以题目中所说的负利率更多应该来自于欧日市场的负利率。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确实负利率没有看上去对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产生明显的推动,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泡沫,第2个后果是让后续的宽松政策实施的效果更差,第3个后果是让银行业的盈利压缩,使银行业经营困难。

但其实从负利率的目标上来看,这几个后果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对于负利率来说,其实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推升通胀和抬升资产价格,让更多的人拿钱出来投资,所以从泡沫这一点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的,另一方面,如果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银行业还能够继续繁荣,那么对于经济的复苏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因此抵押银行业的利润也没什么大错。

至于负利率没有起到效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欧日经济自己的动力不足,第二方面也是因为更多的流动性流出了欧洲市场,进入了美国市场,推动了美国的泡沫上升。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负利率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负利率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更加糟糕了,从这方面来说,负利率整体还是利大于弊的。

“负利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首先要说的是,一般的商业银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负利率的,而有一种所谓的“负利率”,是指通胀率超过普通银行的存款利率,即 CPI(物价指数)上升的速度超过了银行利率,使得将钱存银行的话,钱的实际价值,如购买力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利率实际为负。

比如,中国曾在2010年2月CPI达到2.7%,那时超过了普通商业银行的利率,这就是所谓的进入“负利率时代”。2年后,虽然那时CPI同比上涨3.2%,但那时的商业银行利率超过了3.2%。于是,这种所谓的“负利率时代”结束。

其次,而这个问题所指的“实施负利率”,应该是指那种一国央行对存款实施真正的负利率。一般而言,普通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是可以获得利息的,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钱越存越少的状况。这种情况说明什么,说明央行不希望商业银行的钱存着,用负利率逼着商业银行积极地向企业放贷,促使实体经济活起来。比如, 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行-0.1%的负利率,将从2016年2月16日起执行。这就是最典型的“实施负利率”。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负利率时代,把钱存银行好吗

国内许多人只看到欧盟与日本等国家的负利率问题,其实负利率的产生与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高福利,欧盟国家与日本等是无法执行负利率政策的。

由于国家福利过高,国家债务水平不断增长,财政越来越难以支撑,所以就必须调降利率,乃至执行负利率,负利率有三大作用:一是降低债务利息支出压力;二是降低居民存款,刺激消费,再通过消费来拉动供给,从而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三是间接消减福利。

用德国的福利来举个例子,从婴儿到老,德国都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譬如:幼儿出生政府补助、奶粉补助、儿童补贴金且多生多补、育儿补贴金、幼儿园到中学学费全免、大学公立教育免费;孕妇产前产后检查、手术费、医药费、调养费都有保险承担;医保方面一人投保全家享有;享受多种免费医疗;失业后832天内可以领取原工资的68%或63%的失业金,期间不缴纳任何税费。失业超832天则领取基本保障金,为原工资的53%且没有时间限制;65岁后可每月领约1750欧的养老金等等。

上面的这些福利只是一部分,而这样的福利体系普遍存在于欧盟多数国家,所以欧盟与日本等国家才能施行负利率,因为一个人基本靠国家福利就可以活一生,生活有基本保障,所以欧盟等国家可以用负利率倒逼居民存款下降以刺激消费,刺激经济。

负利率时代当然不适合把钱存在银行,更适合贷款生活,因为存钱倒贴息,存钱亏钱这就迫使居民存款向债券、理财产品与风险资产上流动,所以欧盟各国的股市近十年比较强势,以至于形成泡沫趋势。同时负利率时代欧盟的银行体变得非常脆弱,如果美欧等发达国家再度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会大面积倒闭,所以居民少存款与不存款或许并不是坏处,因为银行存款存在潜在的高风险。

中国是不大可能施行负利率的,这是由社会保障体系所决定的,负利率政策会造成市场利率扭曲与资产定价错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复杂矛盾,所以欧盟与日本虽然长期实行超低利率与负利率,但是经济依然萎靡不振。这是因为负利率加剧了金融化,并不能有效提高消费,也不能将居民存款有效地引导到实体经济之中,所以负利率环境下的国家经济普遍发展缓慢。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什么普遍低利率甚至负利率

实际上发达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一般我们就取样日本,欧盟和美国。而实际上现阶段美国的利率并不是太低。

剔除美国之后,如今利率较低的其实是日本和欧洲,从经济增长来看,这两个地方都出现了经济低迷的情况,政府压低利率,但是没有能够提振经济。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我们叫流动性陷阱。

从理性人的角度看,流动性陷阱是不存在的。在费雪的《利息理论》,其就有一个无花果的假设,如果钱是一种无花果,不使用就会烂掉,那么会不会有人用负利率出借自己的资金?满足一定条件下这是成立的,比如10个无花果出借,只需要归还5个,因为对于一个胃口有限的人,吃不掉的无花果就会烂掉。这在一些国家出现过,高通胀情况下,比如委内瑞拉鸡蛋就变得比货币好用,我们去年也讨论过委内瑞拉的问题,鸡蛋脚手架是最佳的货物。

但是从行为人的角度,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大多数人是不把日元和欧元当做无花果。现金可以被储存,你可以放在家里床底下,虽然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利率比如日本,变为负利率,而欧盟零利率。这个时候银行只要不对存款收费,你依然会去存银行,又或者银行对存款收费,但我放自己家里或者兑换成其他外汇汇出国外,依然可以保存自己的财富。究其原因,为什么不拿钱出来投资?因为两个方面原因:其一社会整体债务率太高。其二社会整体缺乏成功的投资项目。

债务率的问题:日本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值如下

日本的国家债务去年突破10万亿美元,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国债大约22万亿美元。而相比之下日本国债对GDP的占比更高,美国大约是100%,而日本是美国的两倍。在这种债务水平下,如果利率提高,那么日本国债将支付更多的利息。所以负利率对于日本是长期的存在。而大家也明显的发现日本转折之年1990年政府债务并不低。之后却大爆发,这源自于日本1990年大多数债务在金融系统,也就是银行,日本产业本身以间接融资为主,政府通过调节融资利率来实施产业政策,所以1990年大危机前银行积累了大量的风险,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日本的做法是通过政府救援和债务剥离来救济金融系统,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消灭债务,而是转移债务。并且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长期无法出清的后果。

而欧盟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大家都记得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然而危机后:

都知道欧债危机发生在2009年,其后实际上也是进入了用新债填补旧债的循环,直到2014年才减缓。所以,问题大致相同,那就是债务比例过高导致的经济活跃度下降,因为虽然是零利率和负利率,但是整体债务水平过高,使得金融机构不敢继续发放贷款,大家都知道,放贷有很多的限制,比如准备金,比如存贷比。但是市场化的金融机构还要考虑自身贷款的安全性问题。而贷款人,由于已经有很多负债,其也不敢进一步增加债务(有房贷不敢用信用卡消费?)。

社会整体投资机遇的问题:

这部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老龄化,在此大约不用说明日本和欧盟的老龄化问题,不过日本人近几年老龄化问题有所缓解,原因在于其国家已经开始对养育子女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养孩子几乎是国家负担。但这种改变有滞后性,还有个可持续性的问题,毕竟政府债务这么高。

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这种低利率萧条的情况,可以加息,经济又强劲。有很多角度,但是从这个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美国经济的融资是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也就是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代替了银行贷款,所以美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上倒闭的其实是投资银行。传统商业银行在美国风险不高。直接融资的好处就是风险在资本市场会一次性释放,也就是跌到位。在经济学上面这又叫做“出清”。比如次级贷质量很差,市场暴跌,但是如果100元的债务10元就可以买到,这个时候市场力量就会去承接,当然有人亏损有人赚,但是谁也不会在未来还需要考虑这个负债的问题。但银行如果100元的债只收回10元,如果违约太多,就会需要政府帮忙,保护存款人的安全。

日本的股市和楼市都繁荣过,但是遗憾的是,日本股市和楼市都是杠杆驱动的,这部分资金最终是来自于日本的金融系统。所以一个国家如果要大发展,需要让直接融资成为主流(做大股市债市),并且最好控制住商业银行的资金去炒楼,炒股(发展投行业,分业经营)。

如果银行贷款利率达到负利率,银行还靠什么赚钱,银行都倒闭了

对传统银行来说,真的存贷款业务是业务的大头,也是利润的大头。如今的银行都是综合性的集团,他们去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还有中间业务,资管业务,还有其他业务。资产业务相对来说慢慢地会成为银行的利润增长点,而中间业务也会得到继续发展。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可能面临的利润将会进一步萎缩。

很简单的去理解,就是你去银行的时候,会发现银行所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如卖保险,卖基金,卖黄金,可以炒股票,炒期货,炒外汇,现在还可以投资一些中高端风险的信托啊,私募啊等产品。

没有单一业务贷款的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更不会倒闭。国外银行贷款低利率很低,也没倒闭,我们更不会,你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