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的命运是否历史必然?唐玄宗要是早死会怎么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2 22:28:42 浏览1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唐玄宗李隆基的命运是否历史必然

历史趋势是必然的,个体命运是偶然的。

就像玄宗的庙号一样,唐玄宗的一生大起大落,玄而又玄。

开了挂的前半生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庶出的第三子,生母是德妃窦氏。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隆基跟皇位沾不上边。

在他5岁那年,祖母武则天废了李旦的皇位,改朝换代,当了女皇。

李隆基从皇子降级成皇孙,宫里人都称呼他“三郎”。

他年龄虽小,志气却高,最喜欢历史人物曹操,常常在宫中自称“阿瞒”。

儿时的李隆基,干过最出彩的一件事,是当众叱责武则天的堂侄武懿宗。

事情是这样的,李隆基带着仪仗护卫进宫,武懿宗负责宫廷警卫,他看见一个孩子排场这么大,心里不爽,就开始找茬。

李隆基生气了,当场骂他。

李隆基时年7岁。

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对这个孙子刮目相看。

喜欢归喜欢,武则天打压李唐皇族的态度不会变。

就在同一年,李隆基的生母窦氏和嫡母刘氏都被武则天暗中处死了。

可怜的李旦连句话都不敢多问。


李隆基长大后,喜欢交朋友,尤其注意结交禁军中的军官。

武则天去世后,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李显在位。

李显的妻子韦皇后野心勃勃,想效仿婆婆当女皇。

李显突然死了。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拥立父亲李旦当皇帝。

有皇帝,就该立太子。

李隆基功劳大,声望高,他的大哥李成器十分识相,主动要求让三弟李隆基当太子。

李隆基成了太子,与姑母太平公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李旦及时退位,当了太上皇。

李隆基当上皇帝,改年号“开元”,年轻皇帝的雄心显而易见。

随后,他粉碎太平公主党羽,赐死太平公主。

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暂时告一段落。

李隆基任用姚崇、宋璟,励精图治,唐朝达到鼎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这是大唐的黄金时代,让无数人追念不已。

昏庸享乐的后半生

公元742年,李隆基改元天宝。

李隆基当了将近30年皇帝,对政务已经疲倦了。

在皇帝这个岗位上,压力太大了,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没有退休制度,只能干到老死,许多英明的皇帝,到了晚年都免不了犯糊涂。

李隆基已经邂逅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杨玉环,两人开始了一段天雷勾地火的忘年恋、不伦之恋。

杨氏家族权势熏天,世人侧目。

朝堂上,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先后担任宰相。

皇帝贪图享受,任用奸臣。

奸臣当道,大臣们都开始放飞自我,长安内外一片歌舞升平。

边镇上,李隆基信任少数民族将领,他认为胡人不读诗书,只会打打杀杀,不会有大野心大出息。

胡人安禄山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麾下兵强马壮。李隆基对他信任有加。

权力滋长欲望。

养大了的狼崽子终于向恩人亮出獠牙。

安史之乱爆发了。

大唐盛世戛然而止,开始走下坡路。

李隆基失去心爱的女人,失去皇位。

晚年的李隆基被幽禁在西内,郁郁寡欢。

陪伴他五十年的太监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只剩下李隆基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好不凄惨。

762年5月3日,李隆基去世,终年77岁。

唐玄宗要是早死会怎么样

唐玄宗若是早死的话,应该可以保住其一代明君的称号,但千古名君嘛,还是有待商榷。

毕竟唐玄宗就是唐朝灭亡根源的节点,唐朝灭亡由于节度使和藩镇的权势过大,导致唐朝无法掌控地方,结果唐朝衰败,直至灭亡。

节度使和藩镇拥有地方财权,可以建立地方军队,虽然这样做会让大唐帝国在处置开疆裂土方面上具有很大的积极主动优势,但也造成了地方势力强过朝廷势力,所以安史之乱并不是特殊的例子,而是这样的弊端必定会产生的案例。

如果没有唐玄宗促成安史之乱,那么大唐帝国也会如同大汉帝国一般灭亡,群雄割据嘛,毕竟地方的节度使和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大,各自的野心膨胀起来就是相互吞噬和觊觎皇权。

后世的西夏与辽便是大唐帝国的节度使与藩镇演变的。

所以啊,唐玄宗早死,他顶多就是承惠于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的恩泽,接盘一个盛世,毕竟他早期还是头脑清醒的,所以顺势开创开元盛世是没问题的,称为一代明君是可以的,但千古就不行,毕竟他没解决大唐帝国的最大的隐患。

唐玄宗在位时做过什么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社会相当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大,从而达到了唐朝繁荣的高峰。粮食布帛产量很多,是时“四方丰稔,百姓殷富”,国家仓储盈满,以至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诗人杜甫也在《忆昔》诗中描写开元时期繁盛情况就曾说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仑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此诗尽管有些夸张,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生产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开元年间物价十分低廉而且平稳。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以后,一直到天宝未年,物价达到长期稳定,“两京斗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物价低廉平衡对社会的安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唐朝户口也快速增长。在武德年间,全国共有户200万,贞观时已增至300万。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升到380万户,武则天未年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全国共有户615万,有人口3714万,而且到了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增加速度更快,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全国户增到891万,人口达5291万,这就是唐朝人口统计的最高数字,因为有很多的逃户不在薄籍,因此政府统计户口数比实际户口数要低一些。根据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实际户数有1300万至1400万,如果按一户五口计算,唐朝全国有6000万到7000万人。垦田面积根据其估计有800万到850万顷,稍微多于西汉的最高垦田数字。

开元年间,一大批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都先后涌现出来了。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崔颢、王昌龄,书法家颜真卿画家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史学家刘知几、吳兢,科学家一行,从而使开元年间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昌盛的景况。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朝从契丹手中收复了辽西21州,并且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新罗、回纥等全部重新归顺唐朝。在西北,唐朝收复了碎叶城;並且打败了吐番、小勃律,通往中亚的道路又重新被打开了,唐朝对西域的主权恢复了,唐朝的声威也远播西亚。日本以及朝鲜半岛与唐朝的联系频繁。

“开元盛世”是唐朝百余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它的出现,和唐朝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是分不开的。伴随着唐玄宗后期统治逐渐趋向腐败,各种社会危机也开始进一步暴露出来了。

唐玄宗为什么又叫唐明皇

文|小河对岸

对帝王的称谓,唐朝是一个分水岭。唐朝以前的帝王,通常称其谥号,即某某帝,如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等等。而从唐朝开始,通常改称其庙号(明清时期,也通称年号),即某某祖、某某宗,如唐高祖、唐太宗、唐昭宗等等。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自唐朝起,帝王的谥号开始变长,唐朝以前帝王的谥号通常只有一两个字。而到了唐朝,开始“加谥”,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初谥为“文”,按过去对帝王的通行称谓,应该称其唐文帝。不过李世民的子孙,认为单独一个“文”并不足以彰显李世民的功德,于是又给李世民“加谥”,最终将其谥号定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也就是说得称呼李世民为“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如此,称呼起来着实不便。

其二,自唐朝起,每位帝王都有了自己的庙号。而在唐朝以前,有功绩的帝王才能拥有庙号。比如,西汉有11位皇帝,算上废帝的话,有15位皇帝。最终,被确认能享有庙号资格的只有四位。而庙号只有一个字,故而,自唐朝起,对帝王的称谓,就改称其庙号了。

但是,今人对李隆基的称谓,除了唐玄宗这个通行称谓之外,还有一个别号叫唐明皇。而唐朝的其他皇帝,却没有类似於唐明皇这种别称?

其实,唐明皇这种称谓,是在李隆基死后近九百年才开始流行的。满清时期,为避康熙(玄烨)的名讳,而将唐玄宗改称为唐明皇。享有同样待遇的大隋第一好汉为李元霸,李元霸的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早卒无子),也是为了避康熙的名讳,才楞被改成了李元霸。

李隆基的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谥号虽长,但其核心为“明”。按唐朝以前对帝王的称谓,可以简称为唐明帝。但是,一则,国号+谥号+帝,这种称谓在唐朝以后已经很少用。二则,应该受到白居易《长恨歌》的深远影响力。提起李隆基,世人就不觉地想起其与杨贵妃的故事。而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开篇即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诗中以“汉”代“唐”,汉皇即唐皇,再辅以谥号,也就自然成了唐明皇。

参考史籍:《新唐书》等等

唐玄宗为什么有两个年号

实际上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用过三个年号,分别是先天、开元和天宝,不过先天年间的李隆基虽然坐了皇帝,但并没有真正亲政,而且这段时间持续的比较短,所以先天这一年号并不怎么被人熟知,相反的,开元盛世和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则为世人所熟知,这两个年号也就广为流传了。

大唐时期,一个皇帝有几个年号是没有什么规定的,有的只有一个,比如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但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年号就很多了,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很喜欢改年号,动不动就改。李治在三十多年里换了14个年号,武则天更喜欢折腾,在称帝的十六年里就换了14个,再加上之前摄政时期的4个,也就是在二十一年的时间里换了18个年号,这频率也是没谁了,有时候一个年号用不了一年就换了。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改年号一般就是在刚坐上皇帝位的时候,以及天降祥瑞或者出现天灾、人祸、动乱的时候。我们来看看唐玄宗的这三个年号:

710年,李隆基和天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将韦后一党清除,接着辅佐李旦复位,李隆基因为功高越过李宪成为皇太子。接下来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对姑侄斗法,李旦在中间左右为难。

712年,彗星划过,除旧布新,李旦让位于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继位,改年号为先天,但李隆基并没有完全亲政,李旦仍然掌握着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以及重大案件的裁决权。李隆基备受掣肘,而太平公主又步步紧逼,最终在713年,在天平公主出手之前,李隆基率先发难,赐死了太平公主。李旦将权力全部交出。

自此,李隆基真正亲政,改年号为开元,扫除旧气象,开创新纪元。

大唐经过了近十年的内乱,终于在李隆基这里结束了。之后,李隆基励精图治,改革内政,任用能臣良相,将大唐带向最繁盛的开元盛世。盛世长安便是在这个时期诞生,李隆基自然是有理由骄傲的,近三十年的勤政爱民,他认为自己一生中该做的都做好了,接下来就应该是享受的时候了。

741年对于李隆基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自己制定的宏伟目标都已经实现,国富民强,57岁的他觉得脚步应该放慢一下了,应该享受权力带来的乐趣,而不是继续拼搏。而且在这一年,他有两个哥哥相继去世,其中之一就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李守礼,这是李隆基的堂哥,再一个就是李隆基的兄长李宪。这让开始步入老年时期的李隆基感慨颇多。

于是在742年的正月初一,李隆基下令改年号为天宝。

天宝年间的李隆基真的和过去差别很大,政事处理的一般,糊涂事做了不少,比如把自己的儿媳杨玉环设计成了自己的贵妃,后来又宠信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大唐的繁盛只不过存在了几年时间就开始走下坡路。

很快,时间就到了755年,这一年的冬天,安禄山拖着自己肥硕的身躯起兵造反。安史之乱彻底让大唐的繁盛成为过去时。

756年的六月,安史叛军攻陷了潼关,眼看长安就要失守,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仓皇逃亡四川杨国忠的老家,只是走到马嵬驿的时候,士兵哗变,杨家兄妹都失去了生命。而李隆基也在不久后被动的成为了太上皇,躲在四川等着自己的儿子能平定安史之乱再把他接回长安。

已经不是皇帝的李隆基在最后几年里可以说是活得很憋屈,被儿子软禁,被太监欺负。凄凄惨惨的在762年去世。

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活了三十八岁的武惠妃(699年到737年)是一个性情温顺,很会迎逢的女人;她是一个被李隆基专宠的女人;她又是一个差点成了皇后的女人;她的确也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

生于武则天一门(是武则天堂侄子武攸止的女儿)的武惠妃是一个善解人意,又心性灵巧的女人,李隆基当皇帝没多久,看见漂亮的武惠妃(历史很粗心,没有记下她的名字)心里就发痒痒。痛恨武氏一门的李隆基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物,他很快把武惠妃封为婕妤。

靠脸蛋和心智吃饭的武惠妃还真的是改变了李隆基后宫的秩序。李隆基很快把别的后妃撇到了一边,武惠妃得到了专宠,给李唐生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子。那时候,反武的力量依然强大,但没有挡住李隆基宠爱她的脚步。二十五岁的她被封为惠妃,和皇后只差了一个名号的距离。也因为这,她妈受封,她的两个弟加爵。

李隆基在武惠妃身上还真是陷的深,一直想立她为皇后。当时的太子李瑛不是武妃所生,御史上书李隆基,担心立武妃为后,必会危及太子地位,惹起很大麻烦。李隆基才放弃了立后的念头。

果然在其他妃子失宠后,武惠妃用自己的小心思搅动李隆基的布局,太子李瑛差点被废。在张九龄罢中书之职后,李林甫上位,737年,武惠妃用计谋构陷李隆基的三个儿子。那时候的李隆基走火入魔,干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坏事干多了,心里便有鬼。据说武惠妃后来魂不守舍,被心魔吓死。李隆基在她死后,成全了她的皇后名声——追封她为“贞顺”皇后。

人们常常说“脏唐”,也真是的,武惠妃夺人之爱,迷惑了李隆基。而李隆基却夺了他和武妃之子——李瑁之妻。武惠妃恐始料不及。

唐玄宗废除王皇后,为什么就不在立后了

王皇后是唐玄宗的结发妻子,但王皇后一直没有孩子,导致她不再得宠。也正是因为这样,此后发生了符厌事件,王皇后直接是被废为庶人。这样大唐皇后的位置便空了出来,不过奇怪的是,此后唐玄宗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哪怕是他最宠爱的杨贵妃,也仅仅是贵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后人推测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和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解析,想了解的话可以来看看。

1、唐玄宗为何不立杨玉环为后呢

①杨玉环不能生育。如果杨玉环没儿子,还要立她为皇后,那么必然会留下动乱的隐患。尤其杨玉环比较年轻,唐玄宗年纪比较大,唐玄宗担心他去世以后,作为太后的杨玉环,会改变朝廷的权力结构,对朝廷的稳定带来影响。

②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唐玄宗担心,如果立杨玉环为皇后,那么她的心,可能会向着李瑁。唐玄宗活着的时候,杨玉环也不会有什么。但是,一旦唐玄宗去世,李瑁作为太后杨玉环的前夫,他可能会在朝廷中发挥作用,这样做,显然对江山是不利的。

③杨玉环不具备后妃之德。在唐玄宗的眼里,杨玉环就是一个会跳舞、会玩文艺的女子。一个只会跳舞和玩文艺的小女子,她是不具备后妃之德的,是不能统摄后宫的。如果把这样的女子立为皇后,显然是不太恰当的。所以唐玄宗没有选择杨玉环。

唐玄宗一生只立过他的结发妻子王皇后为皇后。但是后来,由于他喜爱上了别的妃子,不喜欢王皇后,使得王皇后大为着急,甚至听信和尚的话,把一个刻着唐玄宗名字的木头,佩戴在身上。而唐玄宗认为,这块木头对他的性命是有伤害的,于是废掉了王皇后的皇后之位。

2、留恋皇位

显然,皇后给唐玄宗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让他心里对皇后非常畏惧。后来他宠幸武惠妃,但是他并没有封武惠妃为皇后。既然他连武惠妃都不封为皇后,那他肯定也就不会封杨玉环为皇后了。

除此以外,唐玄宗不封杨玉环为皇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唐宗担心身边的人权力做大,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

事实上,唐玄宗不仅仅没有封皇后,在封太子的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的。他最早立李瑛为太子,但是他就废了李瑛的太子之位。接着立李亨为太子。

之所以立李亨,其实主要是李亨野心不大,也没有什么主见。而且就算李亨野心不大,也没什么主见,唐玄宗立他为太子以后,还多次敲打他,多次表达想废掉他的心思。这使得李亨惶恐不安,甚至为了唐玄宗离过两次婚。离婚的目的,就是要撇清自己和妻族的关系,从而引起唐玄宗的怀疑。

总之,从太子的问题上就可以看出,唐玄宗是极为留恋皇位的。

3、警惕前车之鉴

有人认为这与唐玄宗个人的性格有关。但同时,也与整个唐朝从建国开始,到唐玄宗时期,皇宫内部一直在争斗和倾轧,有莫大的关系。唐朝初年的各种宫廷危机,都是皇宫内部的人互相争权夺利的结果。就算是皇后,也会对皇帝的权力构成极大的威胁。比如武则天就对李治的权力构成了威胁,比如,韦后就对唐中宗李显的权力构成了威胁。

所有这些,都让唐玄宗极为害怕,觉得武惠妃或者杨贵妃,也会像武则天以及韦后一样,对他的江山稳定版,带来极大的影响。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他没有立皇后。只要没有立皇后,这些女子就不会发挥什么作用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唐玄宗不立杨贵妃为皇后,与杨贵妃的关系并不大。或许与武则天和韦后有莫大的关系。

杨贵妃为何要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不生气吗他俩有染吗

大唐天宝十年(751年)正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给大将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这件事之后不仅没有责怪杨贵妃和安禄山,反而还十分高兴,赏赐了安禄山不少金银珠宝,自己的媳妇儿给别的男人洗澡换作任何男人都得火冒三丈,为何唐玄宗不仅不生气还赏赐安禄山呢?

安禄山本是西域小国康国粟特族人,他本姓康,其母为突厥人,安禄山由于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安延偃,因此他从小改姓安。

由于自幼丧父,安禄山在继父家过得并不好,他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出来闯荡,安禄山经常混迹于唐朝的北疆边境,干起了边境贸易的中介人行当,也由此养成了安禄山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

开元二十年(732年)安禄山由于去军营偷羊被抓,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下令将安禄山等偷羊的人按照军法乱棍打死,在生命危急之际,安禄山常年在北方边境待着,知道契丹人和奚族人对时常侵扰唐朝边境,张守珪为此十分烦恼,因此安禄山高喊自己可以替张守珪消灭契丹人和奚族人。

安禄山这一喊果然救了他的命,张守珪一看安禄山是一个年轻胡人,但却能放出如此豪言且汉语说得还很纯正,因此张守珪给了安禄山一次机会,他命人释放了安禄山,命令安禄山和同为胡人的史思明一同去剿捕契丹人和奚族人,如果安禄山能抓到契丹人和奚族人的贵族首领,他就既往不咎,还会重用安禄山,但是如果抓不到,那就还得军法处置。

张守珪既然这么说,安禄山和史思明只能奋勇去打契丹人和奚族人,二人紧密配合加上作战勇敢,果然俘虏了三百多名契丹精锐部队,这让张守珪十分欣赏二人,因此张守珪提拔安禄山为偏将,史思明为校尉,还收了安禄山当义子。

后来安禄山跟随张守珪守卫边境,屡立战功,作战十分骁勇,而且他最让张守珪喜爱的地方就是不仅作战骁勇,为人还十分会来事,知道如何讨好张守珪。

比如安禄山身材肥胖,张守珪十分不喜欢安禄山肥胖的身材,总嫌他吃饭吃得多,因此安禄山从此之后不敢在张守珪面前过量饮食,他故意节食减肥以讨好张守珪。

总之安禄山除了作战骁勇,还十分能讨好上司张守珪,这也使得张守珪对安禄山越发喜爱和器重,所以在最后张守珪病重,临终前他上奏唐玄宗,举荐安禄山接替自己出任幽州节度使,这一举荐得到了唐玄宗的批准,因此安禄山也在张守珪去世后成为了幽州节度使。

张守珪算是安禄山官场上的贵人,但是张守珪去世,安禄山也失去了靠山,毕竟张守珪混迹官场多年,在朝廷内比较有人脉,现在他死了,没人能再替安禄山说话了,如果安禄山认命的话,那他可能仕途就很难再升迁,也只能在幽州节度使的位置上终老了。

但是安禄山这个人太圆滑了,他知道自己想再升迁就得让皇帝唐玄宗关注到自己,但是当时大唐一片歌舞升平,边境没有太大的战事,如何能引起唐玄宗关注自己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央的大臣替自己在唐玄宗面前说好话。

于是安禄山经常送给朝廷派到地方巡视官员不少金钱,请他们在唐玄宗面前多夸赞自己,所以这些巡视官员回到长安之后都在唐玄宗面前夸奖安禄山统兵有方,善于治军,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一个人在唐玄宗面前夸安禄山还不至于引起唐玄宗的重视,但是随着后来很多巡视官员回来都向唐玄宗报告夸奖安禄山,这使得唐玄宗也认为安禄山是难得的将才,因此很快安禄山就被晋升为营州都督,后来更是获得了进京面圣的机会。

在朝见唐玄宗之前安禄山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打听到唐玄宗当时后宫没有皇后,最宠爱的就是杨贵妃,安禄山就明白了杨贵妃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为人圆滑的安禄山也很明白女人的枕边风比任何人说好话都更有效率,因此安禄山就打定了讨好杨贵妃的主意。

安禄山来到长安入宫之后受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接见,但是在见面时安禄山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唐玄宗行跪拜之礼,而是先对杨贵妃行了跪拜之礼。

当时唐玄宗很惊讶的问安禄山为何不先跪拜自己而是跪拜杨贵妃,安禄山从容的说自己母亲是突厥人,按照突厥人的习俗是先尊母亲再敬父亲,而现在杨贵妃乃是一国之母,自己理应先拜贵妃再拜皇帝,安禄山这一番话给唐玄宗和杨贵妃说得都十分高兴。

眼看着杨贵妃在旁边笑得花枝乱颤,安禄山继续顺杆往上爬,他表示杨贵妃好像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到贵妃就如同看到母亲,孺慕之情顿生,因此他恳求认杨贵妃为义母,并且当场就跪下喊杨贵妃为母亲。

杨贵妃虽然很受唐玄宗宠爱,但却并没有生育子女,她还从来没听人称呼自己为母亲,因此安禄山这一声母亲勾起了杨贵妃内心深处渴望为人母的母爱,尽管安禄山比杨贵妃还大了16岁,杨贵妃还是顺势认下了安禄山这个老儿子。

就这样唐玄宗和杨贵妃就顺势认下了安禄山这个儿子,此后安禄山只要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都会先跪杨贵妃再跪唐玄宗,如此表现也让唐玄宗认为他“憨厚忠孝”,越发的喜爱他,也因此他更加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唐玄宗还赐予了他随意进出宫廷的权力,并且还让杨贵妃的族人多与安禄山亲近走动。

别看唐玄宗让杨贵妃的族人多与安禄山亲近走动,但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却十分反感安禄山,杨国忠可是凭借杨贵妃的裙带关系以及会溜须拍马获得了唐玄宗的喜爱和认可成为宰相,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又能打仗又会溜须拍马的安禄山,因此杨国忠担心日后安禄山会取代自己成为宰相。

于是他经常在唐玄宗面前构陷安禄山,杨国忠时常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在北方手握重兵将来很可能会叛乱。

正是在杨国忠这种谗言构陷的情况下,才出现了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事,其实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事情,就是安禄山想讨好杨贵妃的手段。

当时唐玄宗召安禄山进京商议婚事,原来唐玄宗想把侄女荣义郡主嫁给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而正月二十二日正好是安禄山的生日,于是唐玄宗就召安禄山入宫给他过生日再一同商讨荣义郡主与安庆宗的婚事。

安禄山知道自己经常被杨国忠构陷,因此拼命在这场订婚宴加生日宴上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也是在这种氛围下,杨贵妃突然冒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既然儿子安禄山过生日,那作为他的老妈杨贵妃却还没给这个大儿子举行过洗三仪式,所以杨贵妃提议给安禄山举行洗三仪式。

洗三仪式是从隋唐时期一直流传到清末民初时期的习俗,婴儿出生三天之后,父母都要给他举行一个沐浴仪式,邀请亲朋好友祝福孩子,主要也是为了洗去孩子刚出生时在母体内的污秽和为孩子祈福消灾,由于在出生第三天,因此民间称为洗三。

由于杨贵妃没有生育子女,因此她十分想体验一下为人母为子女洗三的仪式感,所以才会借着安禄山过生日之时提出这个要求,安禄山一心想给唐玄宗和杨贵妃溜须拍马,自然满口答应愿意让杨贵妃给自己洗三,当场安禄山还给杨贵妃跪下叩谢义母为自己洗三,表现的十分真诚。

杨贵妃提出的这个要求属于略带游戏的性质,唐玄宗自然也不会为此不高兴更不会阻止了,由于安禄山体型肥胖,杨贵妃还特意命工匠在三天之内赶制出一个特制的婴儿洗三浴盆,于是当时已经48岁的安禄山在三天之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洗三,而当时32岁的杨贵妃给比自己大16岁的儿子洗三也是历史上独一份。

在洗三当天安禄山又高大又肥胖,杨贵妃自然不可能把他抱起来,而且她一个人也洗不过来,因此在不少宫女的辅助下,杨贵妃才象征性的完成了给安禄山的洗三仪式。

洗完之后杨贵妃特意找来特大号的锦布将安禄山包裹起来,然后又命十几个宫女把高大且肥胖的安禄山放在彩轿上,这些宫女就抬着安禄山在御花园里转来转去,而杨贵妃则在一旁呼喊着“禄儿”取乐。

御花园中的嬉戏游乐声也引得唐玄宗过来观看,在看到这一场面后,唐玄宗也十分开心,他认为安禄山如此憨厚忠孝,怎么可能会像杨国忠说的有谋反之心,因此他对安禄山更加信任,并且还当场赏赐了安禄山一笔丰厚的“洗三奖金”。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唐玄宗也好,还是杨贵妃,他们俩都只是拿安禄山当一个会来事的奴仆看待,是在拿安禄山取乐,而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也甘愿供他们取乐,此前安禄山就经常在宴会上给唐玄宗跳民族舞蹈助兴,因此安禄山就像是一个娱乐演员一样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娱乐消遣的项目。

但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越发喜爱安禄山,杨国忠则越发害怕安禄山取代自己,因此杨国忠则继续在安禄山掌控的边军上做文章,对唐玄宗称其终究是胡人,掌控如此大的军权日后必定会有谋反叛乱之心。

杨国忠如此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虽然唐玄宗已经完全信任安禄山,只当杨国忠和安禄山是将相不和,所以根本没听杨国忠的话,后来杨国忠又指使党羽继续称安禄山会有谋反之心,唐玄宗就开始生气了,他把说安禄山会造反的官员直接押送到幽州交给安禄山治罪。

也是杨国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称安禄山会拥兵造反,虽然安禄山凭借取悦唐玄宗保住了自身,但是他还是担心杨国忠在朝廷中总这么攻击自己,早晚会自身难保,因此安禄山也就真有了想造反的打算,毕竟取悦皇帝不如自己当皇帝。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通过积蓄力量终于有了造反的资本,而且这些年他扮小丑取悦唐玄宗和杨贵妃早已就忍够了,于是安禄山在这一年的年底带着老部下史思明正式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他打着奉唐玄宗密旨进京诛杀奸臣杨国忠为由一路从河北攻向大唐的都城长安。

直到安禄山起兵反叛时,唐玄宗才发现自己被这个外表看似憨厚忠孝的胡人给骗了,自己拿他当小丑,其实到头来自己才是小丑。

由于唐玄宗创造出的“开元盛世”时间久了,因此当时唐朝的军队战斗力远不如开元前期那般强悍,而安禄山的军队基本都是替大唐防卫北疆的精锐部队,因此在安史之乱初期时,安禄山的军队对阵唐朝军队屡战屡胜,一路直接打进陕西。

在对抗安禄山过程中,唐玄宗又听信谗言误杀了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后来杨国忠又给唐玄宗出了馊主意,建议唐玄宗催促镇守长安屏障要塞潼关的哥舒翰速速出兵与安禄山叛军决战,结果哥舒翰被迫放弃防守潼关的策略主动出击,当时哥舒翰的身体不好还是带病出战,最终哥舒翰兵败被安禄山所抓,潼关失守,长安就成了安禄山攻击的目标。

唐玄宗一看安禄山马上要攻到长安了十分害怕,于是他吓得放弃长安逃往成都,在逃到马嵬驿期间,太子李亨和禁军将领陈玄礼决定兵谏唐玄宗,逼其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陈玄礼对唐玄宗表示,如果不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那么所有禁卫军将士将弃唐玄宗逃散。

这种情况让唐玄宗十分焦虑,杀不杀杨国忠无所谓,主要是杨贵妃可是他心爱的女人,正当唐玄宗焦虑犹豫之际,却爆发了禁军哗变,由于杨国忠对禁卫军将士进行了责骂,导致发生了哗变,禁卫军校尉张小敬当场将杨国忠射杀,随即禁卫军将士一拥而上将杨国忠当场乱刀分尸。

这时候的禁卫军情绪很激动,已经控制不住了,陈玄礼再次请唐玄宗下旨赐死杨贵妃,唐玄宗一看禁卫军已经哗变,再不赐死杨贵妃,恐怕安禄山没追上来杀掉自己,这些禁卫军将士就会把自己杀掉献给安禄山了,因此为了安抚禁卫军将士的情绪,唐玄宗只得派大太监高力士宣读圣旨赐死杨贵妃。

就这样一代美女杨贵妃命丧马嵬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之后,他也被禁卫军将士逼迫的让位给了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唐玄宗以太上皇的身份跑到了成都避难,唐肃宗则留在前线负责剿灭安禄山叛乱。

也是这场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国力由盛转衰,而这一切都是唐玄宗被安禄山的蒙蔽所致,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就属于蒙蔽唐玄宗的手段。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事也是由北宋那位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司马光还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司马光这意思就是认为杨贵妃与安禄山不单是干妈干儿子的关系,两人还有染。其实司马光编写杨贵妃与安禄山的这段事主要是为了警醒宋神宗不可因女色误国,实际上来说杨贵妃与安禄山未必有染。

要知道当时的情形,杨贵妃正是受唐玄宗宠爱之时,她没必要和安禄山这种长相身材都不怎么好的男人私通,如果为此失去唐玄宗宠爱得不偿失。

而安禄山当时只想取悦唐玄宗和杨贵妃,好打消唐玄宗对自己的猜忌,他没必要以身犯险和杨贵妃干点什么出格的事情,反而会直接触怒唐玄宗。因此说杨贵妃与安禄山有染的事纯粹是司马光为了警醒宋神宗才故意往杨贵妃身上泼的脏水。

所以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主要是出于娱乐游戏的目的,两人之间没有发生什么出格的事情,唐玄宗自然也不会生气,而且还赏赐了安禄山。

不过安禄山表面看是用这种方式取悦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实际上就是蒙蔽了唐玄宗,安禄山最终发动叛乱,不仅让大唐由盛转衰,也连累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的武惠妃和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谁更厉害、更毒辣

谢谢邀请。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为父亲武攸止早逝,从小被武则天收养在宫中。

武惠妃被唐玄宗纳为妃子后,接连为他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是都不幸夭折,直到寿王李瑁的出生。

当时唐玄宗已经有了许多儿子,包括赵丽妃生的李瑛,皇甫德仪生的鄂王李瑶,刘才人生的光王李琚等。因为李瑛是皇长子,所以被唐玄宗立为了太子。

随着武惠妃的不断受宠,她的野心也渐渐膨胀,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太子。于是她勾结丞相李林甫,谎称太子和李瑶及李琚造反,让唐玄宗把三人一并处死。

但是武惠妃自己做贼心虚,不久就自己被自己吓死了,他的儿子李瑁最终也没有当上太子。

李凤娘是庆远节度使李道的二女儿,容貌艳丽。据说她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曾经飞来一群黑凤凰在屋顶盘旋,徘徊不去,所以才得名“凤娘。”

李凤娘是宋光宗的嫡妻,虽然贵为皇后,却心胸狭窄,善妒毒辣。加上宋光宗懦弱无能,无论朝廷内外都受李凤娘的掌控。

宋光宗的后宫中,当时还有张贵妃、黄贵妃和符婕妤等人,在这些嫔妃中,宋光宗最宠爱黄贵妃。李凤娘对此十分嫉妒,有一次乘光宗生病之机,派心腹太监残忍地杀死了黄贵妃。张贵妃和符婕妤也被李凤娘赶出皇宫。宋光宗听到消息,病势更加沉重了。

还有一次宋光宗在寝宫洗手的时候,刚巧留意到在旁边伺候的宫女,一双纤手白嫩光滑,便不由自主地称赞了几句。可是这件事被李凤娘知道了,结果当天下午,李凤娘派人给宋光宗送来一个盒子,光宗打开一看,竟然是早上那个宫女的一双手,光宗由此被惊吓得一病不起。

武惠妃因为一己之私而害死了三位皇子;李凤娘因为嫉妒残忍而杀死贵妃砍人双手;不存在谁更厉害谁更毒辣的问题,只能说两人一样被人唾弃,一样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唐肃宗的张皇后和唐玄宗的武惠妃相比谁更厉害

且由玄宗自身来感受感受,武惠妃小鸟依人的依偎在玄宗身旁,嘤嘤细语中递过一把软刀子,玄宗胡哩胡塗,把三个儿子杀了,转眼间,里边来了个张娘娘,手持利刃,张牙舞爪,直逼老李,“去,去,去,”老李乖乖的到该去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