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二战苏军建立机械化部队较早,为何到1942年才装甲成军
- 二战时,为何法国的坦克数量高于德国,却不敌德国的机械化部队
- 我军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是不是就不再有牵引火炮了
- 现在战争中,军队机械化的下一步是不是飞机化
- 印度陆军的机械化水平怎么样
- 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部队分别是什么意思
-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不像德国学习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反而要取消机械化军编制
- 丧尸片中为什么没有机械化部队清剿丧尸的场景呢
- 如何判断一国军队是否实现了“机械化”
- 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有什么区别
二战苏军建立机械化部队较早,为何到1942年才装甲成军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分两步回答该问题:
1942年以前,苏军装甲未成军的原因:
- 从人员看,缺乏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1941年,希特勒对苏实施“巴巴罗萨”计划时,距离苏联刚刚结束的大清洗活动时间很近。由于在此次活动中,被处决和免职的有经验的苏军高级指挥员非常多,包括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创立者——图哈切夫斯基,这样极大地破坏了红军的战斗力。人才的培养和补充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有经验的指挥官更是需要经过战争的磨炼,才能胜任。可以说人才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苏军装甲成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从装备看,坦克等装甲武器数量严重不足
与人才培养一样,武器装备的生产也需要时间。当时,苏联正在生产的KV-1型重型坦克,以及T-34中型坦克,质量都是不错的,甚至超过了德国同时期的坦克性能。但在希特勒入侵前,苏军坦克的数量总计只有1800辆,而其对手的可用坦克数量达到3000辆,几乎相差一倍。苏军坦克数量少,也是其装甲未成军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从作战思想看,战前存在严重的指导偏差
在希特勒入侵之前,苏军刚刚打完苏芬战争。尽管取得了胜利,但只能算惨胜,甚至可以说苏军在此次战争中蒙受了耻辱。铁木辛哥接替被解职的梅列茨科夫以后,使用的是简单粗暴的战法,即运用大规模的火力摧毁芬兰人的抵抗,人海战术非常明显,苏军60万人对芬兰15万人,所以取胜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并且,在战后,铁木辛哥对苏军训练的重点科目是战斗技巧,对其他内容一概不作要求。而由图哈切夫斯基创立,并萌芽于20年代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一直是苏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但该理论强调的是用坦克等武器攻坚,而不是机动。所以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也是导致坦克未能成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苏芬战争中被瘫痪的苏军坦克
1942年以后,苏军装甲成军的原因:
- 苏军“火星行动”的失败
1942年,苏军在中部战场实施了“火星行动”,目的是进攻距离莫斯科160公里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但该行动酿成了一次代价高昂的失败。苏军不但未能打退德军,还伤亡超过7万人。战后反思认为,没有把坦克大规模集结使用是主要教训之一。所以,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失败加速促成了苏军装甲成军。
- 苏联坦克等装甲武器迅速恢复生产
苏德战争开始后,苏联人把一个个兵工厂拆卸运输到乌拉尔等安全的区域重新投入生产。随着战争的推进,包括坦克在内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补充。甚至可说,德军“巴巴萝萨”计划的实施,完全激发了苏联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据记载,在1941年的12月8日,在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恢复生产的哈尔科夫坦克厂,就制造出了第一批25辆T-34型坦克。在拥有了大量坦克后,为其成军提供了必要条件。
- 盟军的援助
苏联从盟军那里获得的援助也不能被忽视,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坦克 。尽管这些坦克的质量和性能都一般,但从南北两个方向源源不断送达的装备也算解了苏联人的燃眉之急。这种援助有也利于苏联装甲成军。
以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苏联在1942年装甲得以成军的原因。希望我的分析能让题主满意。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二战时,为何法国的坦克数量高于德国,却不敌德国的机械化部队
因为法国投降的太快了,德军从阿登森林入侵法国到法国投降仅仅只用了一个月,大批的坦克都分散在比利时和马其诺防线上,它们不是因为被德军佯攻部队拖住就是因为后路补给被切断而抛弃,最后直至法国投降这些先进的坦克都被德军缴获接收,其实如果正面交战法国坦克并不输于德军坦克。
我军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是不是就不再有牵引火炮了
未来战争,没有拼刺刀肉搏战,没有近距离枪炮战,现代化战争即使不使用原子武器,也是各种远近程导弹,火炮射程几十公里,并非适合现代化战争,牵引火炮将会逐步淘汰。
现在战争中,军队机械化的下一步是不是飞机化
机械化的下一步已经开始啦,不是飞机化,飞机还不能跑到陆地上来进行地面作战,更不能钻进山洞,森林,水下去作战,也不能进去城市里面去打巷战。所以啊,飞机不是机械化作战模式的下一步,那么,机械化发展的下一步是什么呢?已经开始啦,就是信息化!
军队作战模式有一个路径,早期是步兵化作战模式,这个是军队热兵器出现后的最基本的作战模式。步兵化作战模式就是以步兵为主要兵力构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的堑壕战就是典型的步兵化作战模式。步兵化作战模式特点是攻防节奏慢,依托战壕就可以阻止对方进攻。
后来,有了骑兵,骑兵成为快速机动部队,于是步兵化作战模式开始有了骡马化部队,有了骑兵,有了骡马运输的炮兵部队。不过,骡马化部队并不普遍,但它却是作战模式的一种,是步兵化发展的一个层面。
骡马化部队的下一步是摩托化步兵,所谓的摩托化步兵是步兵能够全员乘坐轮式车辆进行摩托化开进的部队。简单的说就是机动时乘坐轮式车辆,作战时还是步兵化作战模式。摩托化步兵作战模式中,有一个重要的作战模式,就是步坦协同作战模式。步坦协同作战模式是步兵与坦克配合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闪电战就是这样的作战模式。
摩托化步兵作战模式的下一步是机械化步兵。机械化作战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突击作战集群,步兵可以乘坐作战车辆进行作战。机械化作战模式有一个发展阶段,就是合成化的空地立体作战空间的形成。坦克,装甲车辆,火力支援受到空中武装直升机,作战飞机的支援。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如何把空地两维作战空间通过网络链接起来,于是,就进入到了下一步,信息化作战模式的开启。
信息化作战模式是建立在机械化作战模式的基础之上的,主要特点是作战空间从空地两维变成了陆海空天电网多维作战空间。依托卫星、空中作战侦察兵器,获得透明的战场情报信息,其特征是“我在哪里,友军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全部透明化。形成上致太空,下致单个作战单元,从军队到地方,从陆地到空中、海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左右形成网络的全域作战模式。信息化作战模式下,不再突出单个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而是强调体系化的作战能力。
信息化作战模式的下一步是什么呢?美军已经给出答案,智能化作战模式。美国正在研究智能“将军”,使战争由电脑给出决策,具体怎么样,还不清楚,目前来看是做不到的,因此,信息化作战模式还需要继续完善,不到火候,下一步不会到来,火候到了,下一步水到渠成。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印度陆军的机械化水平怎么样
印度“阿琼”MKⅡ型坦克,是现代最重的坦克,战斗全重达到了68吨!比美军的M1A2坦克还要重3吨…虽然有重量,但“阿琼”坦克是目前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当中,自主率最低、可靠性最低、装备数量最少的主战坦克。
印度陆军的常备军人数是全世界第二大规模的!有148万人,总员额是要比其它南亚国家的陆军总合还要多!这样的一支强大陆上力量可以保证印度本土不受外来侵略,目前印度陆军的编制种类也比较完善,既有靠近“印度沙漠”与巴基斯坦对峙的重装机械化兵团,也有部署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轻型山地军”…这些军队总体上装备还算齐全,机械化程度也较高,可以适应1980年代中期技术水平的战争,也就是说:印-巴的陆军水平仍没达不到“海湾战争”期间的美军机械化师的能力。
印度陆军装备的俄制T-90S坦克,目前拥有850辆,其中估计有450辆是印度自行组装的。
印度陆军机械化的主战装备坦克,最早是由英国殖民地军队留下的,到了1960年代初由于苏联的大笔援助,印军的坦克目前仍然以苏/俄坦克为主,有:T55、T72、T90S近4000辆!大部分集中在印巴边境地区,隔着印度沙漠和印度河对峙。
印军机械化部队的另一种主战装备,履带式步兵战车也是以苏/俄装备为主,大部分是BMP1/2型,相比较于坦克,这些步战车显得老旧一些,并且皮薄馅大!巴基斯坦陆军装备了大量的反坦克导弹,都是给它们预备的。
总体来看,印度的坦克和步战车绝大多数都是1980年代初苏制装备,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但是仍然可以称雄南亚,并且在与巴基斯坦陆军的对峙当中也处于主动地位,战斗力也比巴基斯坦陆军强一些,要不然为啥可以肢解巴基斯坦?说明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小觑之余也要有所警惕!
印度陆军引进的韩国k9履带式自行火炮,k9号称“亚洲第一炮”!目前出口到了印度、土耳其、芬兰,由于是采用了大量的欧美“子系统”,总体性能中等偏上,虽然比不上德国PZH2000那么高大上,但是它相对的价格便宜,购买国稍加改进和调整就会变成一门好炮。印度采购k9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自行火炮不像坦克那样冲锋在前,是二线支援武器,只要运用得当性能稍差也无防。
瑞典FH-77B155毫米口径牵引榴弹炮,这炮在1980年代确实是先进装备,由于仰角很大还装有半自动装填臂和辅助行走推进器,印度购买之后将它们部署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山地部队构成火力压制。
FH-77B在印度陆军中服役时间很久了,加之发射频率较高,目前炮管内的线膛磨损比较严重,已经到了服役的末期,印度陆军根据使用FH-77B的使用经验,研制了“阿努什”牵引榴弹炮,并且有计划要采购400 多门以填补瑞典炮退役之后的空缺,由于“克什米尔地区”高山耸立、交通不便,印度又看上美制M777轻型榴弹炮,也不惜重金购置了一批,据说要300多万美元一门!
现代陆军主战装备,都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产物,全世界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国家可以全面的制造所有陆战装备,而印度的工业能力时常让人诟病!基本上不能完全自主制造任何陆军主战装备,所有的坦克和火炮、远程火箭炮(印度有俄制“龙卷风”)都是外国的装备 虽然也引进了一些主战装备的组装线,由于工业能力属于中下水平,组装出来的装备与原厂相比要差了好多!
对于,印度陆军来说当前的主要装备即便是以外购为主,但是总员额和装备数量的优势下仍然在南亚无敌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对于印度陆军要有一个清醒而准确的定位!
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部队分别是什么意思
摩托化部队,是指实现机械动力化的部队,这个“摩托”除了指摩托车,还包括了汽车。摩托化部队主要是相对于还在使用人力、马匹来运输的军队而言的。如果一支军队里面还需要军人肩扛手提、用马匹牵引运输的装备,那么它就不是一支摩托化部队。
摩托化部队意味着整支部队都坐上了有轮子的机械动力装备,使得整支部队的运输能力、机动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在二战期间,一支摩托化的部队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往往能够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不过,要想实现摩托化,要求这个国家应该具备较强的工业实力以及足够的能源、材料,在二战期间,完全符合这种要求的国家很少。
机械化部队实际上是摩托化部队的升级版。摩托化部队原本就基本实现装备机械动力化了,可是这些“摩托化”装备往往比较低级,例如摩托化部队的摩托、运输汽车基本只能在修筑好的公路上行驶,一旦没有路了,整个军队也会动弹不得。
所以,机械化部队要求它们的机械动力装备拥有更强的机动性,特别是具备更强的越野能力,此外,这些装备还需要拥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于是乎,在这种需求的引导下,除了坦克、自行火炮不断发展,各国还出现了各种轮式、履带式装甲战车,这些越野能力比较强、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装甲战车肩负起运输战斗人员的重任。在这些装备的支持下,机械化部队拥有比摩托化部队更强的火力、防护能力、机动性,作战能力明显提升。
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的含义、概念基本是相同的,所谓数字化其实也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数字化部队也是在机械化部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机械化部队已经让一支军队拥有很强的火力打击、防护、机动性了。
可是,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敌我态势往往非常复杂,不是单单依靠机械化部队的装甲洪流集体冲锋,就可以轻松夺取战争胜利的。一支部队除了拳头要硬,脑子也要灵活,才能有更大的胜率。信息化、数字化就是其中的关键。
信息化、数字化部队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通过各种先进数字通信技术设备,让前线军队之间、前线军队和后方指挥部、装备和装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令整支部队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有巨大的飞跃。
美军的研究认为,在装备基本相同的主战装备时,数字化部队的战斗力至少是传统部队的3倍,足以见得其重大意义。信息化、数字化部队要求它的各种主战装备均应该装备先进数字通信设备、智能化装备,这对一个国家国防工业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今已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部队并没有停下步伐,它们还正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平行化等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它们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不像德国学习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反而要取消机械化军编制
1941年6月22日, 德军三大集团军群兵分三路向苏联发起了全面的攻势,进攻的核心是四个实力强大的装甲集群,这种装甲集群辖有一定数量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坦克数量在800-1000辆之间,拥有很强的战役突击能力,德军在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四个装甲集群,它们迅速突破了苏军的战术防御地幅,并在苏军纵深后方持续快速推进,击败苏军的战役预备队,封堵前线苏军的退路,从而使苏军无法重建防线,大量苏军战略、战役兵团被德军整建制围歼。通过对装甲部队的集中使用,德军将歼灭战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战争的前六个月给予了苏军空前的打击,让苏军蒙受了巨大的人员和武器资源的损失。
事实上,早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德军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新型进攻战术给予了苏军最高统帅部很大的震撼,他们认识到此前取消机械化军的做法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此开始迅速的重建机械化军,新组建的机械化军规模更加庞大,每个机械化军的编制坦克数量超过一千辆,理论突击能力比德军的装甲集群还要强,但是在配属机械化步兵、炮兵等支援兵种方面不如德军装甲集群,这影响了苏军新型机械化军的独立作战能力。由于时间仓促,这些匆匆组建的机械化军难以迅速形成战斗力,而且苏军高级指挥机关也缺乏对大型机械化部队的使用经验,结果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的机械化军都被德军歼灭或重创。
1941年7月15日,苏军的最高统帅部下达了第1号训令,决定重组机械化军,将原先的机械化军编制取消,取消大型机械化军独立作战的战略构想,重新组建独立坦克旅、坦克营等小型装甲部队充当支援步兵的角色。这样反常的做法,在之后一段时间的效果上来看,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苏军最高统帅部这么做是根据实际情况并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这么做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一、苏军在战争初期缺乏有指挥大规模机械化军独立作战经验的指挥官,这是苏军在战争初期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30年代的肃反运动,使苏军有经验的指挥官大部分被迫害,由于战争临近而被迅速提拔起来的这一些军官根本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包括后来成长为赫赫有名的统帅的罗科索夫斯基在1941年的时候,都会因为糟糕的协同作战指挥而导致作战的失败。
二、在战争初期,苏军的坦克生产数量很少,这也是限制其组建大型机械化部队的关键因素。战争的前几个月苏军损失了绝大部分的坦克,这个数字高达上万辆,这种速度的坦克损失即便是苏联也难以承受。加上德军的快速推进导致苏联西部地区的重工业不得不进行紧急的大迁徙,这也不可避免的要降低苏联的坦克生产速度,在短期内苏军没有能力再组建新的机械化军了。虽然当时苏军已经拥有了T-34和kv-1坦克,在性能上远超过德军坦克,但其数量太少了,尚需要时间来提高产能,另外,数量众多的苏军轻型坦克已经被证明不适合集中使用,在德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只适合分散投入支援步兵作战,坦克单位编制的小型化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1941年一系列的防御作战表明,仅靠苏军步兵单位不可能阻止德军装甲集群的突破,前线步兵都迫切需要坦克的支援,否则无法有效遂行防御作战任务。相比于组建机械化军发起战役级的反突击,如何抗击德军的进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有限的苏军坦克部队必须迅速投入到支援步兵的作战中,加强苏军步兵集团军的防御能力。苏军最高统帅部已经深刻认识到,在进行任何大规模的战役进攻尝试前,应该首先学会如何防御,因此取消机械化军这样的大型突击单位是符合当前苏军战略防御的总体需求的。
丧尸片中为什么没有机械化部队清剿丧尸的场景呢
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外国那些丧尸片里头没有机械化不对的,我就去查了下
1,僵尸肖恩结尾准备开始清剿的时候就没丧尸什么事了,剩下的丧尸被当作底层劳动力,在超市外头推手推车,被娱乐节目拿去做看谁爬爬快堪称是最让人害怕不起来的丧尸电影
2,再别说丧尸片了,就算外星人电影除了,独立日之类的,你见过多少用机械化大部队去刚外星人的,哪怕是明日边缘里那么逆天的外星人,电影创作者也只敢用步兵去打你,看到坦克和轰炸机了吗?看到大规模炮火覆盖了吗?没有,全是步兵
3,除了奥特曼打小怪兽,日本的坦克飞机啥的也不顶事儿啊,上去就被怪兽灭,最后得奥特曼出场才行,真正的大片有几个那样的?
4,因为在人类有限的想象力和电影仍然有限的表达方式下,真的很难想象外星人或丧失要如何在机械化部队那恐怖的火力下生存下来,并对观众形成强大的危机感,少数优秀的硬科幻作品除外,所以干脆让人类军队承诺不动,用重火力好了
4,然后就是,现实二战中,美军登陆硫磺岛的时候,美国人在这座岛上整整哄了三天,对了,这是二战时期人类的火力,不是核弹,只是常规炸弹,还有燃烧弹什么的,一个晚上哄死十万人呢?活人啊,会跑的,会躲的那种不是没脑子丧尸美国是怎么干的?你要是不信就去看看那个攻打硫磺岛那个纪录片
5,因为在这样恐怖的火力下,想要圆满的讲清楚为什么丧尸还能那么牛逼,实在是太难了,某电影就不会被喷成军忙了吗?干脆还是那句话,将人类承诺不使用重火力,大家都能轻松点
如何判断一国军队是否实现了“机械化”
战争的致胜有许多决定因素,其中速度是不可不察的要义,正所谓兵贵神速,无论古今中外,谁能够更迅速地进行兵力投送,谁就可以在尔虞我诈之中占得先机,众所周知,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便是美军之所以独步天下的重要构成。
汽车诞生之后,人类的空间位移能力大为增强,摩托化步兵这种概念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提出,但是能将士兵全部以轮式车辆运送至战场的军队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在苏联建成。
向来注重轻步兵机动能力的中国军队在建立之初也将建设战略输送体系视作重中之重的任务,虽说当时那个经济和资源都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即便是摩托化也举步维艰,解放军因而不得已优先发展更易实现的骡马化军队,于是,中国引进了大批来自苏联的种马,它被视作一项利军利民的工程而重点经营,经过将近30年的育种改良,到了1977年,中国所拥有的马匹数量猛增至1145万匹,位居世界第一。
这个数字在1949年的时候只有487万,这些骡马除了被解放军用来驮运人员以外,它们也充当了背负重机枪和迫击炮等支援武器的载具,相辅相成的是,解放军也曾建立过全球规模最大的骑兵部队,在巅峰时期达到19个师,相当于10多万军队。
然而,后来解放军意识到,要满足400万军队的运输需求,依靠骡马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实上,全军上下也仅有最精锐的几个野战步兵师达到骡马化标准,其它部队则仍是以徒步与肩抗为主要机动方式。
早在建国之前,八路军就已经在8年抗战中先后从日寇那里缴获了400余辆军用车辆,而在4年内战期间,国军则总计向解放军“运送”了22000余辆各型汽车,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小,可是和人数多达400万的解放军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些万国车辆成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老底子,由于缺乏配套体系支撑,基本开坏一辆就少一辆,之后中国陆续从苏联,东欧,以及法国进口了80000辆汽车,即使如此,截止1957年,全国上下能开动的车辆也不过90000辆而已。
那个时候,我们飞机坦克都能造了,一个小小汽车还造不出来吗?的确,造是造的出来,产能不足才是最大问题,1966年时,我国第一种军用卡车每年仅能出产3000辆,显然不够用。
这个状况直到1972年才有所改观,随着汽车产业的进步,现代交通的普及,我国军用车辆年产量终于突破万级大关,随即,解放军也在未完成骡马化的前提下便跨进了摩托化时代,那些年,市面上大概会涌现出大量火烧和阿胶吧。
战后国力全开的苏联也是最早完成机械化建设的国家,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成就,由于摩托化部队所装备的汽车没有任何装甲防护,并不具备防弹等直接和敌人对线的能力,因此只能把步兵运到前线附近,让其徒步赶赴战场。
而机械化军队所装备的履带式车辆,比如装甲运兵车,由于普遍配备了最基本的装甲防护,虽然不至于挡住炮弹吧,轻武器弹药还是可以挡住的,因而具备直接和步兵一同冲进战场的能力,甚至被称之为战地出租车。
而配备了机关炮,滑膛炮,反坦克导弹等强大火力以及较强正面装甲的步兵战车甚至能够直接支援战斗,跟随在主战坦克后面和敌人正面交锋。
比机械化更为高级的是信息化,虽然苏联最早完成了机械化,然而事实上那已经是强弩之末,随后解体并多年经济萧条的俄国在信息化上戛然而止,本身作为学生的中国反而稳健地在电子信息技术上把曾经的老师远远甩在身后。
刚才也有提到,我军直到1985年才基本完成摩托化改造,至今未完成机械化,可以说是五常当中最后一个了,还好国家宣布到2020年将初步达成目标,解放军将实现从摩托化到机械化同时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跨越式发展进程。
作为全球唯一一支同时装备着二代到五代战机,一代到三代坦克的武装力量,这种跳跃性的进步在中国近几十年内早已经屡见不鲜,民间也不乏类似案例,比方说从现金交易跳过信用卡,直接引领网络支付潮流。
时至今日,解放军各型军用车辆的数量已超过50万辆以上,且几乎都是国产,回顾过去艰难岁月,不免让人感慨这几十年内,中国究竟发生了多大巨变。
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有什么区别
我来回答,当初还闹过笑话。到部队说是摩托化步兵团,高兴的要命,以为就跟二战,德国人,那样骑着摩托车,
后来一问完全不是那回事儿,是坐卡车运输,哈哈,就是说坐老解放卡车大箱板上。
摩托化,就是以轮胎为运输工具的,卡车,轮式装甲车,轮式自行火炮等等。
机械化,是以履带式为运输工具的,履带式步战车,坦克,履带式自行火炮,
当兵时候去的是摩托化步兵团,以为去了以后,人人都能开着摩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