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 思想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理学、心学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2 08:05:48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理学、心学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理学?什么心学?

一,理学:一般以万物为理,理在于天地之间贯通一切,也就是说理学是以客观为主宰;

二,心学:一般以吾心为中心,天地万物与吾心同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即心,心即理,也就是说从心出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大。那了解了理学和心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四本书的核心宗旨。
第一,《大学》。《大学》这本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甚远。其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就很好区分,《大学》的核心思想:明德与亲民是理学,止于止善是心学。
第二,《中庸》。中庸之道的理论是天人合一,讲的是天道,核心思想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达到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完美人格,以及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由此可见,《中庸》的核心是理学。
第三,《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与口语汇编,语言简短,含义深刻。但因条理不清晰,次序比较混乱,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与分理。只知道以“仁爱”为中心,而推衍出礼、孝、忠、信、直、恕。
第四,《孟子》。大家都知道孔孟是一家,《孟子》与《论语》相比,更完善地阐述了儒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可以说《孟子》是以理学为核心思想。
总结:四本书都是儒学的经典之作,其思想多多少少是相通的。核心思想理学也好,心学也罢,说的其不离二字,那就是“道”与“理”。

根据中庸之道的理论,是否可以同时信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据中庸之道中用(形而上)、用中(形而下)的核心思想,尤其是由作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原点、源点、中点的“中”可知,东西方文明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是,西方文化更具发散、扩展、分析的特点,而东方文化则更具收敛、凝聚、综合的特征。

基于此,有如太阳光影(立竿见影、形影不离、如影随形)的不可截然剥离一样,唯物、唯心二者亦绝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人类思维,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思维体系,不同的仅仅是论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各有所长而已。

谈到信仰,不是信仰唯物主义(实在、物质、实践),还是信仰唯心主义(虚在、精神、思想)的问题,而是信仰作为哲学传统本体论核心、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核心的终极信仰一一“中”。(静态阴阳太极图:丨左为阳,丨右为阴)

有喜欢读孔子的吗论语中推崇的“中庸之道”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纪念孔子诞辰2571年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首,如今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于世界各地。

朱熹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就是说没有孔子的儒家思想,人们还在蒙昧黑暗中摸索!

我曾于十多年前去曲阜拜谒孔林,在孔子墓前见到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座墓碑。大成者是说孔子的著作很多,至圣是说他的人品极高,文宣是说他传播文化,创办学校讲学,王者是对他最高的赞誉!

当时恰逢来自台湾的孔姓家族前来祭祖,那场景非常虔诚,顶礼膜拜令人动容!

孔子的头型也与众不同,称之为反宇——头顶是凹的,我想这也就是他能海纳百川的缘故吧!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的著作,他也是孟子的老师。子思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管理。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有学者说中庸之道就是骑墙,和稀泥,不讲原则。

其实这样理解有失偏颇。

我国有句老话叫做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我们可以理解人间正道,中庸也可以理解为公允、公正。

中庸之道可以解决我们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吗

中庸之道可以解决我们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吗?

《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统看法认为作者是子思。

宋以前没有固定分章,后朱熹分为三十三章。

《中庸》主要讲的是“中庸之道”,它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要达到这个标准,要有个度,中庸就是使事物保持平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沉稳不变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达到至诚的境界,或者是和谐社会。

中庸思想本质上,是让人们顺应封建统治,达到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目的。

书中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国家兴亡都是有征兆的,这个就是唯心主义思想。

还有道德修养,和学习知识也要遵循“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方法。

《中庸》对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有着深远影响。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子思担心关于“道”的学问失传,因此便写下了这些文字。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就是中庸思想和为贵,社会和谐政权稳,人民生活顺其统治阶级利益,这个主要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并非代表着全人类,所以也不可能解决全人类的一切社会问题。

并且《中庸》之道,许多国家并非认可。

如我国讲和平共处,命运共同体,而某个国家根本不讲道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推行强权政治,强加于人。

中庸之道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的道德标准,但我们也是不可能要求全世界,全人类,也是不可能解决全人类的社会问题,准确的说,道德标准是解决社会人们的思想,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严格讲来,中庸之道,并非与解决全人类社会问题有关,因为全人类社会问题,中庸之道并非是放之四海的道德标准的真理,其实提问题的人根本就没有弄清楚这个关系,也由于是麻布袋绣花一底子太差所导致的乌龙。

中庸之道跟圆滑有什么区别

中庸之道跟圆滑像似异语同功,其实有着根本的不同之处,孔子教述“克已复礼“,意思为在别人强大时,欺负你,你要克制自己,以求和平共处,等待自己发展到力量可以抗衡或超过对方,方能进行反击,复礼的意思就是反过来要制服于对手也不晚,把报仇刻划为复礼。

圆滑是说尽量克制自己,以狡猾的手段与强人或对手周旋以求不要伤到对手,也不要自己受伤,长期忍受着不平代遇,以求没有冲突,象似和平,其实和平共处已打折扣。

所谓“克自复礼“跟“圆滑“的不同点就是;克制自己待自身强大后,反戈一击。圆滑之意就是对自身强大后也没有反戈一击的打算。克己跟圆滑有些相似,复礼就不一样了,复礼是自身强大后必然反戈制服对手,不同点就在复礼之意。

你觉得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什么

恰到好处的状态,不愠不火的活性或理性思考。它是有时效性的,有时,需要用时间来证明状态。

也许,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

谢友邀题!

可以认为,孔子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中用”(形而上:虚在)、“用中”(形而下:实在)。

“中”作为十字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作为上中下、左中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无所······无所不)包在为能用成”的文化魅力,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行为指南和认识论与方法论。

可以说,在人类发展的文明进程中,孔子的“执两用中”(执左右之两而用其“中”于人于己于民)思想是经得住任何大风大浪考验的。

至于“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除了上述所言,当然还因为“中”(中庸即中用)实乃作为人类“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在近3000年前就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