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战争中有因为部队番号数字记混了而下错命令的吗具体哪场战斗
- 解放军部队番号能用阿拉伯数字吗
- 为什么军人对自己部队的番号那么的看重
-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的部队番号
- 为什么一个兵团下的军队番号都没有连号连号不是更好管理吗
- 有哪些保留古老番号的部队
- 关于日军部队番号
- 急求二战德国党卫军所有部队番号和名称
- 打仗时是如何知道对面军队的番号的
战争中有因为部队番号数字记混了而下错命令的吗具体哪场战斗
一般不会,命令下了参谋还要记录的,而且除了预备队其他部队都有自己任务,比如一个部队离战场一百公里,你突然调离本来防区咋办?以前联系不上部队的很多,比如抗美援朝中美军觉得志愿军战术死板,其实是不容易联系到底下部队,只能按原计划执行。
解放军部队番号能用阿拉伯数字吗
部队番号是一支军队的正式名号。
中国人对名号自古都是非常严肃的,所谓大名。
名号中用到数字不奇怪,甚至可以说司空见惯。
闻一多、王小二、张三丰、李四光……可说太多了,但同是数字,怎么不用1、2、3、4呢?
所以,这是个规范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又是个文化传统问题。
可以说,中国地名用数字的很多,单位用到数字的很多,但同样都要是用汉字书写。因为,不用汉字,注册是通不过的,也就是说,国家有法规。
番号既然作为一支部队的名号,番号中的数字,也就是番号序称,当然是要用汉字而不是阿拉伯数字。
只要看看史料,八路军、新四军、一一五师、三五九旅……从来没见过用阿拉伯数字。
军队番号是对军队的密化,一般不会公开。军队对外用的是代号,代号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所以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是非常了解。
但随着军队的现代化进程,透明度也在提高,集团军一级建制单位的番号已经公开,但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是阿拉伯数字番号,这和军语的定义相悖,希望有关方面引起重视。
为什么军人对自己部队的番号那么的看重
部队的番号乃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记录,它就向人的一生中最有记念的名字!它是骄傲的象征,它比生命都重要!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的部队番号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的部队番号有:
党卫军骷髅师
帝国师
党卫军
德国国防军
集团军
德国陆军
装甲掷弹兵师
德国联邦国防军
德国海军
为什么一个兵团下的军队番号都没有连号连号不是更好管理吗
陈赓将军担任司令员的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所辖的三个军番号分别是第13军、第14军、第15军,这难道不是连号的吗?并且这三个军也都是二野的王牌军,所以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它涉及到部队番号和作战序列的不断演化过程。一般而言,一支军队的历史越久,其兵团级单位下属各部番号的“连号情况”概率越小,因为期间会产生很多的变数。
(陈赓大将)
我们以黄埔嫡系第1军为例,它在1925年8月正式组建时,所辖的三个师就是连号的,分别为何应钦第1师、王懋功第2师和谭曙卿第3师,该军以蒋某人为军长、何应钦为副军长、周公为政治部主任,也就是未来黄埔系几百万军队的鼻祖。这种部队在规模不大时的初始序列番号,其实一般是连号的,井冈山红军最早的四个团,不正是红28、红29、红30和红31团吗?
但是部队毕竟是要壮大和扩编的,那么就会以初始“连号各部”单拉出去组建新的队伍,扩充以后再授予新的番号,久而久之,几何式的发展就会使曾经的连号变成没有规律的“跳号”。第1军参加北伐时,已经下辖第1、第2、第3、第14和第20师,后面两个师番号为什么不是第4和第5呢?因为分别是以独立2师和教导师改称的,而原来的第4师、第5师番号早已经授予了谭延闿的第2军(辖第4、第5、第6师)。
(第四兵团第13军军长周希汉)
第1军在北伐战争中招降纳叛,部队扩充非常迅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原来的各师扩建为军,这样曾经的五个师就会被拆出去独立发展,1927年该军第3师调出、1930年第2师调出,到1934年胡宗南升任代军长时,第1军所辖部队番号已经变成了第1师、第78师和独立旅。到抗战时期变成为第1师、第78师和第167师,与最初的三个师番号相比较,仅剩下个第1师还在其序列内,当然也就成为了跳号。
(第14军军长李成芳)
国民革命军初期北伐时只有八个军,而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有了49个军180个师的番号,其中大部分军级建制都是在抗战爆发后组建的,军级部队的各师实际番号选择,更多考虑的是战场情况、历史渊源和派系属性,至于是否“连号”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比如第74军就是在淞沪会战中火线成立的,由俞济时第58师和王耀武第51时合组。
一方面,是这两个师都已经在淞沪战场跟日军作战,方便就近整合,另一方面,早在1935年追剿红十军团时,王耀武补充第1旅(第51师前身)就在浙江保安处长俞济时的指挥之下,有曾经比较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按资历和关系,当然是黄埔一期的俞济时为军长,直到1939年,再调入第57时同时王耀武接任军长,所以第74军有“三五部队”的绰号,完全是数字巧合,因为这三个师并不是按数字番号组合为军的。
(第15军军长秦基伟)
军级单位尚且如此,那么当组建“兵团级”战略或者战役单位时,这一情况就更普遍了,我们要特别注意蒋系部队的“派系因素”,为了指挥得力和“肥水不流外人田”,其兵团级建制尽量(注意是尽量)选择同一派系的步兵军进行整合。比如1948年以整编第18军为基础组建第十二兵团时,当然就要优先考虑“土木系”的部队入选,首先是该整编军原辖的整11师恢复为第18军番号、整3师恢复为第10军番号。
然后再把土木系第14军调入,从而形成了以第18军为核心,以第18军旁支第10军(被歼后以18军部队为基础重建的,军长覃道善)、第14军(军长熊绶春)为辅的“土木系”基本盘。由于兵力仍不充足,只好再调入原属汤恩伯系统的第85军,于是第十二兵团成为了下辖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12万余人的强大兵团,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形成“连号”了。
(原第1军军长何应钦)
再比如东北蒋军的最大机动部队第九兵团,最初仅仅是下辖新3军和新6军的小型兵团,1948年5月扩编为大型机动兵团时,主要以原来的“远征军系统”各部队进行整合,于是下辖新1军(远征军)、新6军(远征军)、第71军(远征军)、第52军(原云南守备)、新3军(后建)和第49军(东北军余脉),并且以远征军系统出身的廖耀湘为司令官,连不连号已不重要。
那么为什么陈赓兵团的三个军形成了连号呢?那是因为在1948年底之前,我军并无统一的数字序列番号,而是各野战军内部自行编号,二野的前身中原野战军就曾编有12个野战纵队,其中组建陈赓兵团(挺进豫西)时是以第4和第9纵队为主(也是跳号)。当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进行整编时,以第4纵队扩建成为两个军、以第9纵队编为一个军,由于是新授军级数字番号,当然也就很方便地整编为第13、第14和第15军。
(第1军后任胡宗南)
有哪些保留古老番号的部队
解放军的头号王牌军,当然是来自于第四野战军的38军。
可是,少有人知道,解放军建军历史上,可不是只有一个38军。
今天我们来好好聊聊,到底有多少个38军。
一般来说,38军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38军。这支部队,历史非常悠久,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38军成立于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而来,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2师,113师和114师。后来辽北独立第10师也划入了38军指挥,就是151师。这支部队总兵力5万人,并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
38军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5000公里,转战11个省市,歼敌16余万,攻占大小城市100余座,解放了半个中国。其中最为精彩的战役,当属天津战役。
38军奉命入朝作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梁兴初将军指挥下,松骨峰一战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这场战争后,38军拥有了“万岁军”的美誉。
改革开放后,38军下属的112师,成为了我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可见38军在解放军中的超然地位。1985年38军改编为第38集团军,是我国第一个集团军。2017年,第38集团军改编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
38军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部队。
112师334团,被授予了平江起义团,纪念彭德怀元帅组织的平江起义,也代表了38军的悠久历史。除了334团,338团也被授予了红军团的称号。
说完这些,我来说说我们建军历史上的另一支38军。
去年热播的抗日神剧《河山》中,主角的原型便是杨虎城将军手下大将赵寿山。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第17路军被瓦解,改编为38军,孙蔚如为军长,赵寿山和李兴中分别担任17师和177师师长。
后来,17师扩大为38军,赵寿山兼任军长,177师则扩编为96军。经过多次调整,38军下辖17师、177师和55师,张耀明和孔从洲分别担任军长和副军长。
因为蒋介石不停在38军内部掺沙子,大量黄埔系军官进入,并且坚决执行内战命令,反对和平。最终,38军内部的杨虎城赵寿山旧部以民族大局为重,发动反内战起义,投入了解放军的怀抱。
1945年7月17日,17师在张军振带领下发动洛宁起义,1946年5月15日,孔从洲带领55师在巩县起义。这两个师北渡黄河加入解放军后,接受和平改编,成了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隶属于陈赓兵团指挥。
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的番号,从1946年到1949年2月,延续了2年多,而四野第38军则在1948年11月就成立了。所以,在那三四个月中,解放军实际上有2个38军。
关于日军部队番号
谢邀。中国当时以日军师团长姓名代称其指挥部队的方式,日本军队早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时期就在使用。使用的理由,主要也是给中国方面的情报人员分析日军编制制造困难。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陆军提出了《1938年度动员计划》,在计划中将17个常设师团称为“甲种师团”,并要求尽快以常设师团为基干,编成13个“特设师团”,即“乙种师团”。
从编制和装备情况上看,无论是“甲等常设师团”还是“乙等常设师团”均下辖兵种齐全的步、骑、炮、工、辎、化学和摩托化搜索部队,但“特设师团”就没有自己的野炮兵联队和装备汽车的搜索部队。
在抗战时期中国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在日军师团的番号前面加上师团长的名字,以示强调,例如“板垣第5师团”,甚至干脆简称为“板垣师团”。
而日本国内的报道在这方面则显得比较混乱,首先大部分情况下日本报道不会出现“师团”这样的字眼,偶尔出现时一般会在师团番号上加上一些地名,例如“广岛第5师团”,在1939年之前,直接将“第5师团”称为“广岛师团”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与“师团”、“旅团”等鲜有出现相对应的,是日本当时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例如“兵团”、“部队”这样奇怪的单位。
后来又建立“特设师团”,师团基本以常设师团留在日本国内的留守部队为基干组成。“特设师团”也不是日本陆军中装备和战斗力最差的师团。
1945年4月,日本陆军为了在盟军登陆日本后继续负隅顽抗,在日本国内编练了一批“本土决战师团”,由于这批师团的兵员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也没能配发足够的装备,因此又被戏称为“急造师团”或“竹枪师团”。
急求二战德国党卫军所有部队番号和名称
党卫军第1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 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 师 党卫军第3装甲师--“骷髅” 师 党卫军第4装甲掷弹兵师--“警察”师 党卫军第5装甲师--“维京”师 党卫军第6山地师-“北方”师 党卫军第7“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党卫军第8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 党卫军第9装甲师——霍亨施道芬师 党卫军第十装甲师-“弗兰德斯堡”师 党卫军第11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北欧”师 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团”师 党卫军第13志愿山地兵师“圣刀”(克罗地亚第一) 党卫军第14武装掷弹兵师“加利西亚第一”(“乌克兰第一”) 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SS全国领袖” 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葛兹.冯.伯利欣根”师 党卫军第18志愿装甲掷弹兵师-“豪斯特·威塞”师 党卫军第19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2) 党卫军第20武装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 党卫军第22“玛利亚·特雷西亚”志愿骑兵师 党卫军第二十三“卡马”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二) 党卫军第二十四“卡斯特猎手”武装山地师 党卫军第二十五“匈雅提”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 党卫军第二十六“匈牙利人”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二
打仗时是如何知道对面军队的番号的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初,就因为搞错敌军番号连续出现两次意外事件,充分说明了在战场上番号问题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军刚刚踏出国门作战时,在战场侦察中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从而在后面加强了侦察与情报工作。但两次事件的结果却是一忧一喜,上演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颇具戏剧性的战斗。
(开国中将,39军军长吴信泉)
一般说来,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语言和人种相同,我军通常采用混入侦察、捕俘审讯等方式确定当面敌军番号,尤其是我方卓越的情报工作,很多时候连前述两项工作都免了,内线送来的敌军作战序列和战役布署一清二楚,番号详尽有加。然而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区,志愿军各部一时还不太适应。
1950年10月27日,第38军奉命奔袭60公里消灭熙川以北之敌,情报显示当面之敌为南朝鲜军第8师,其中在熙川城内驻防的只有该师的一个营。38军首长一边急行军一边部署战斗计划,以该军第113师为正面主攻部队,第112师负责包抄敌后断其退路,第114师为军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全军上下摩拳擦掌,力求将敌一举合围歼灭。
总攻尚未开始,军前指突然接到了穿插中的第112师急电,在熙川城内发现美军一个团,并且全部是黑人,这个情报让军首长大为吃惊,因为与之前掌握的情况差距太大,根据战前志司提出“先打伪军,后打美军”的战术思想,38军前指谨慎起来,随即研究调整部署,因此迟至29日才发起进攻,结果除在熙川外围俘虏了100多个南朝鲜士兵以外,冲进城内才发现空无一人,敌第8师主力已于几个小时之前逃离。
而后的事实证明,所谓熙川驻有美军一个团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第38军两天的贻误使志司“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落空。而熙川战斗是这支四野头号主力入朝的第一仗,正因为弄错敌人番号,在战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遗憾。战后志司狠批了第38军的动作迟缓,全军官兵憋着一口气发誓要打翻身仗,终于在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志愿军还在使用日式武器)
两天后的清晨,负责正面进攻的第39军前卫第116师师长汪洋,正在云山城外秘密监视城内敌人的动向,这里驻扎的是南朝鲜军第1师,根据战役部署第39军应该在穿插部队到位后,于当日晚7时发起突袭。中午刚过,前沿潜伏的侦察员汇报说城内敌人打起背包有逃跑的迹象,为不失战机,第39军军长吴信泉决心提前发起攻击,11月1日下午5时,我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敌人猛扑过去。
战斗打起来就感觉有些不太对头,敌人的抵抗和火力都超乎战前预料,志愿军战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猛打猛冲,接近了才发现敌人是一水的高鼻梁:“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原来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已经与南朝鲜军换防,但我军侦察员没能确认这一情况和弄清番号,把敌人换防的过程误以为是要逃跑。
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第39军一面积极组织部队围歼美军第8团,一面派出部队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5团。
战至11月2日下午,志愿军歼灭骑1师第8团大部和第5团一部,毙伤俘美军1840人,缴获各种火炮190门和大批武器弹药,美骑1师主力望风而逃,这就是令美国人记忆深刻的的“云山战斗”,它终于让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彻底相信:中国军队真的来了。
(志愿军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