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 老人

农村老人爱说:冬在中,单衣能过冬,今年过年冷不冷呢?陕西省地理位置不靠北,也不靠西,而在中国版图正中央,为什么把陕西划到西北去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2 01:46:38 浏览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农村老人爱说:冬在中,单衣能过冬,今年过年冷不冷呢

在我国农村地区,确实有很多民间俗语,帮助农民指导农业生产和自己的生活。毕竟过去农村里面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系统,对于天气只能大致的推测,没办法精确的掌握。所以农村人经常说“冬在中,单衣能过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实际上这里的冬指的就是冬至这一天,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一天在11月的中旬出现的话,就意味着这个冬天将会比较暖和,用通俗形象的说法就是不用穿棉袄,穿着单衣也能安全过冬。这就是这句话的通俗解释和意义。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冬至是在公历的12月21~23日出现,时间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而在能力上面则不会固定在哪一天。但正常情况下,一般是在11月份。但是冬至有可能在农历的11月上旬,也有可能在中旬,更有可能在下旬。过去农村不实行公历而实行农历,人们在谈论日子的时候,都会以农历来计算。所以这里的冬在中是指东至在农历11月的中旬出现。

但今年的冬至,则是在11月下旬。而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预测,今年暖冬的概率很大,出现寒冬的可能性很低。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深有感受。自从11月份以来,往年这时候已经非常寒冷了,但今年仍然比较温暖。按照监测预报来看,现在的温度比常年要高2~3度左右。

再加上从夏天到现在,我国的华中华东地区大范围的干旱少雨天气一直在持续,同样也导致长江一带冬季温度偏高。所以大概率上来讲,今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古人在预测冬天是否是暖冬的时候,只能通过往年的经验积累,作出大概的判断。相比于现在相对准确的天气预报系统来说,肯定是比较粗糙,而且有一定误判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要将这种观念放到当时当地的处境之中去考虑的话,仍然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这种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确实能够帮助农民指导他们的生活和生产。

总体而言,今年的冬天不会太过寒冷,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但是偶尔的寒潮来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大家在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尽可能的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过一个安心舒心温暖的冬天。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想法和观点,感谢您的阅读。

陕西省地理位置不靠北,也不靠西,而在中国版图正中央,为什么把陕西划到西北去呢

按照如今的中国版图,陕西的地理位置的确在我国的正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大地基准点)亦确定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北纬34°32’27”,东经108°55’25’)。那么,为什么要把陕西划为西北省份呢?个人认为,无外乎地理、历史、经济三方面因素。

1.地理上,陕西的大部分区域——关中、陕北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由于秦岭阻隔,气候、水文、物候与南方差异很大,属于典型的北方地区。自古,我国东南气候温暖湿润、地峡人稠、经济发展;西北寒冷干燥、地广人稀、发展滞后。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划分人口密度的“瑷珲—腾冲线”,陕西绝大部分区域位于该线西部。故从地理位置来讲,将陕西归于西北不无不可。

2.历史上,陕西其实是一个生拉硬拼起来的地理产物,尤其唐、元时期。之前,陕北、关中、陕南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属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唐代,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将原属并州的陕北并入关中道,以便于警惕、监视来自草原的游牧部落侵袭;汉中地形险要,物产丰富,古有“得陇望蜀”之说,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统治之需要,必须把汉中掌握在北方人手中,以免川蜀之地据秦岭天险而产生割据政权,于是生拉硬配,将汉中归于陕西行省,以后历代沿用。当然,元设安西路,明设西安府,亦有安定西北之作用。

3.经济上,中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西北部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陕西恰好位于二者的过渡地带,为了带动西北各省份的发展,将陕西归于西北省份,作为西北五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批《荷塘月色》中“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低俗,不宜出现在中学课本上,你怎么看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关于写荷的一篇散文,文笔高雅清新,把夜晚荷塘的美写绝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高出水面的叶子像少女的短裙。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叶子面上的水珠在月光下滚动,采莲女子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在荷叶中穿梭,使作者忘记时间,回家后妻儿已熟睡。至于有人说句子低俗,那是他人格低俗而已。

儒道释三合一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不同的宗教之间往往有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差异,而不仅仅是一些具体人物及宗教故事结构和教义的差异。这在世界各地和很多国家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佛教的大规模传入与道教的兴起有社会的现实背景里人们的精神需求

儒道释合一是我国历史上宣扬道家为主的一些人的一种主张。是佛教传入我国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后出现三种思想导致的观念冲突引发社会冲突后。

实际上,正宗的儒家向来很维护自己的道统和所谓的正统主张,释家向来也有自己的寻求的源头权威主张教导的来源所在。在整套思想主张大方向上不会同意与其它两家合一。三教代表人物在这段历史时期,出现过多次直接的交锋和论辩。尤其是儒家,很多信奉儒家学说的政治人物劝说皇帝驱逐佛家信仰者。历史上出现过当权者“逐佛”的很有影响的大事件。

三教合一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从印度传来的外来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了我国汉地,逐渐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并得到了一些人的信奉,慢慢立了足。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辨思维方式和思维系统,传播开来以后,对我国的古代传统的思维习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当时底层的人们希望自己的人生有逆转的一丝希望的存在

而东汉末年,很多社会底层人生活难以为继,面对疾苦求救无门,民不聊生,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和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的“太平道”的传教使得下层人民似乎看到了某种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和自己的人生逆转的可能的希望,更是让道教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张角三兄弟的传教得到各地人们的响应,引发了各地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大起义。

此后,汉朝的天下大乱,群雄竞逐,互相杀戮,战乱四起,只相信靠暴力的烧杀抢掠,人人只顾眼前逞一时之勇得一时之利满足一时口腹之需,无人顾及社会长治久安,很多平民百姓流离失所。

很快,出现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后,社会上一时没有了能够暂时按照一种意志进行治理的封建皇权的统治,社会秩序无法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较能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道义信守消失殆尽,两晋和两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和四分五裂的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人生实现了极大的跨越。有不少人从社会最底层上到是高层,也有不少人从社会最高层很快掉到最底层。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的人生比春秋战国的精彩得多

翻开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的历史记载,如果不怕其中的错综复杂的一时理不清的乱局头绪,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从很多人实现的人生跨越的宽度来看,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的历史人物的人生其实比春秋战国的精彩得更多。为了夺得皇位,所谓的社会高层出现君臣相杀,父子相杀,兄弟相杀,盲人做宰相,白痴做皇帝,皇族里的乱伦,种种超越人们想象的施暴和残暴杀戮、报复和种种荒唐行为等等,非常触目惊心,不可胜数。

(福建泉州建于晋朝历史悠久的道教元妙观 )

当时的统治者和社会高层面的人,想到了借助宗教的一些主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佛教戒杀生,儒家的重孝和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的维护和重视,使得声称能够解决百姓疾苦的一些道教组织想在完善道教教义时借用儒教和佛教的一些能吸引人的主张,融于一体,融为己用。所以,就出现了皇帝信教,出家或接受道教的封号的现象。

在中国北方,现在冬天清晨仰望南方天空会有一颗亮而大的星,这是什么星是所谓的启明星吗

不仅在我国的北方,包括南方地区在冬日的清晨仰望东南方天空都可以清晰目睹到一颗大而亮的星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星。

从2018年底开始,金星就转为了启明星,由天秤座顺行至蛇夫座。日出时的地平高度迅速升高,到了1月6日,它就达到了本次出现在太阳西侧角距离最大的位置,即西大距。与水星不同,金星的公转轨道更接近正圆,因此每次大距时它与太阳的角距离区别不大,而且金星毕竟离太阳更远,可观测的机会要比水星多得多。本次西大距时,如果观测者在北纬40°左右地区,金星在日出时的地平高度可达30°,亮度约-4.6等,观测条件很好。此外,在今天(1月2日)的清晨 天文爱好者还目睹到了 残月与金星相合的美丽天象。 金星合月

我国在中、小学普及英语课始于哪一年

中国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具体因地方不同,教育体制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在中国哪家保险公司最有发展前景

保险公司成立,都会受到银保监会严格监管,有很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后的保险会越来越规范,所以说,保险公司应该都是放心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既然说到发展,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中国保险公司经历了不多不少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虽然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但是现在体现在公司经营模式上,还是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不太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现在的公司,无论小公司还是大公司,甚至五百强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有一套创新模式,走在别人的前面,不然迟早要掉队。

说回保险公司,我不说谁最有发展潜力,只说两个比较好的模式。

一个是平安的综合金融加科技。各条线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一方面公司减少获客难度,提高成交率,另一方面,客户也可以享受不同条线的优惠政策,不用东奔西跑去找,两方都便利。再加上科技赋能,让一切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虽然现在公司经营过程,以及客户感受还有欠缺,但是方向和模式是好的,而且有不少公司已经在模仿了。

另一个是泰康的保险和医养结合。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在满足金融保障的前提下,提供金融和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融合,会更加便利投保人,让客户获得更好更贴心的服务。这个模式也是很有代表性,也获得了一些追随者。

所以说,在模式创新上,平安和泰康走在了前列,会比其他传统公司更有前景,但不能排除其他公司还会有更好的模式,更好的前景。

最后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你的姓氏在中国古代最厉害的人物是谁

我姓王,王姓是现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一度超过了李姓,王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也非常多,其中我最为厉害的人是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王诩,春秋时期卫国人著有书籍《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而且还是纵横家之一。

其次就是秦朝时期的王翦,秦始皇嬴政时期的战神人物,没有他秦国也不会那么快把六国给灭亡了,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两个人扫平了五国,是秦始皇最大的功臣之一,后世尊王翦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王翦在王姓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第三我认为王姓厉害的人物还有王莽(前45-23年),这家伙是王姓历史上唯一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基本上每个王姓的家谱上都会有王莽的印记,王莽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穿越者,他的思想也比较奇怪,但是王莽的确是一位能力非凡的人,如果他不进行托古改制,可能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只可能王莽改革太乱,最后被刘秀推翻。

第四位我认为是东晋的权臣王导(276-339年),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王导在历史上留下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名言,司马睿没有王导等人也不会重新建立晋朝,王导和王敦不一样,他反对王敦的种种做法,王导历经元帝、明帝、成帝三朝,王导死后他的坟墓和霍光、司马孚是同一个级别,他是晋朝的中兴之臣。

2014年青奥会在中国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龄还是闰年,全年有几天

2014年是平年,全年365天

公历闰年判定遵循的规律为: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反之则是平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100整除也能被400整除。

为什么唐代墓葬的棺椁都不在墓道正中,而是在中心偏左的地方,是出于防盗目的吗

这个问题有点专业啊~不过,题主的描述不是很准确,不应说墓道正中,而是墓室正中才对,墓道是下棺材的通道,墓室才是放棺材的地方。

先回答问题,唐墓当中,的确有很多棺材放在墓室西侧的例子,而唐墓大多坐北向南,所以看起来就是刚好在墓室的左边。但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防盗。

棺材放在墓室一侧是一种传统,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代制度有很多继承隋朝,而隋是在北周基础上建立的。

(北周武士俑)

隋唐时期,政治、文化有浓厚的鲜卑特色。比如说墓葬坐北向南,就是北魏时期鲜卑人所逐渐确立的习惯,而在此之前,中原地区的汉晋墓葬朝向并不统一。

而在很多北朝时期的墓葬中,棺材就是放置在墓室一侧的。比如下面所展示的这座墓,是山西大同南郊的一座北魏壁画墓,明显可以看到,在墓室的左侧有一个石棺床,墓主人的尸体就放在上面。

到了隋唐时期,许多墓葬,尤其是高等级墓葬,继承了北朝的传统,比如说下图所展示是唐代著名的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的葬具比较高级,不是普通的木棺材,而是石头雕刻而成的石椁,但是它同样摆放在墓室左侧。

(懿德太子墓内部)

这种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实这与中国古代墓葬的一大转变密不可分,即从前堂后室墓单室墓的转变。

在西汉晚期,关中和中原地区开始流行一种前堂后室墓,即墓室最少有两个,一前一后,有的还带有侧室,这些墓室分别象征现实当中的客厅和卧室。那些祭奠墓主人的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前室当中,后室和侧室用于摆放棺材。比如下面这座西安地区的东汉墓,就是典型的前堂后室结构。

而到了北朝时期,前堂后室的结构大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单室墓,这样一来,棺材和随葬品就要放在同一个墓室了。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人们在放置棺材时也要有所调整。假如非要把棺材摆在墓室的正中间,也不是不行,但是这样一来,就得围绕着棺材来放置随葬品,而且假如日后还要打开墓葬进行合葬,会非常麻烦。

干脆,把棺材放一边,随葬品放在另一边,皆大欢喜。

(洛阳吉利区北魏墓)

棺材的放置与防盗无关

古代盗墓贼没有洛阳铲这种神器,盗墓时主要从墓道进入,因此,无论怎么摆放棺材,都不能改变墓道,自然也就无法起到防盗的作用了。

最后,一起来感受一下懿德太子墓的宏伟墓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