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近代于右任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 王羲之、于右任二人谁的水平更高,为什么
- 于右任对近代和现代书法有什么贡献书法水平是否达到宗师级别
- 于右任、汪精卫、郭沫若、康生几人的书法怎么排序
- 于右任的书法有何特点
- 于右任书法作品未来有上升空间吗
-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 于右任的书法比卓剑文的书法好在哪
- 于右任与林散之,谁才是当代“书圣”
- 都说学书法要临古人的帖,如果学草书临于右任或林散之会怎样
近代于右任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答:于右任老先生的字(尤其是草书),在近代中国的书法史上,已经留下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于老的字,成就最高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书体――就是草书。特别是他提倡的标准草书,对推广与宣传草书,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
以前,从古至今,在书法史上,草书是千变万化,最难统一和辩认的。这样,这对于草书地推广与运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规范与统一,于老提出和创建的标准草书。使草书的运用,越来越规范化,程序化。这样才有辩识度。
自然,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标准草书的创建与推广,虽然对于文字改革、规范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太统一化、规范化与程序化的草书,则失去了百花争艳的丰富性。特别是程序化,很容易形成单一的、重复性地出现。――越来越流于庸俗化的境界。
于右任的书法,成就就是不断地否定自我,创新自我。――最后成为庸俗化的自己。于右任的书法特点,将魏碑上的字,融入了草书。既庄重,又飘逸!
王羲之、于右任二人谁的水平更高,为什么
王羲之和于佑任的书法水平不在一个层次。把书法定为十层大楼的话,王羲之在最高的那一层,于佑任能够在这栋大楼的底层入住,就是一个非常显赫的位置了。
为什么呢?这栋大楼入住的,都是历代书法的巨擘,最上层的住户是开源的宗师,他们是:李斯、蔡邕、张芝、钟繇、王羲之、颜真卿。
在他们下面的住户有:王献之、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怀素,柳公权,赵孟頫。
八楼的住户有:卫夫人,萧子云,崔寔,杜度,索靖,师宜官,
五六七层的住户有:谢安,郗鉴,庚亮,羊欣,智永,李阳冰,李邕,孙过庭,钟绍京,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杨凝式,陆柬之,贺知章,杜牧,……
二三四层的住户有,鲜于枢,康里夔夔,姜夔,李世民,梁武帝,赵佶,赵构,李治,李隆基,文征明,祝允明,解缙,沈度,王铎,王宠,傅山,董其昌……
一楼的住户有:唐寅,康熙,乾隆,雍正 ,成亲王,刘墉,于佑任。
能挤进这座大厦里的人不多。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史中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于佑任凭其所编《标准草书》,对后世学习书法有巨大的功绩。他入住这座光荣大厦,理所当然,实至名归。但也要看到他与其前面的圣贤们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能仅以好或不好来评判。要看他对后世的影响力,后世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得到的书法养份。王羲之在这一方面,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后世学书者,皆以能得王羲之笔法为正道。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书法的象征。
于右任对近代和现代书法有什么贡献书法水平是否达到宗师级别
于右任的书法具备继承性、开创性和普遍性的基本特征,在清末民初及以后,他的书法流传广、影响大,应该算是现当代书法界大师,或者宗师级人物之一。
几千年中国文字和书法兴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持续的继承和发展。而书法继承的特点是,每代人都可以从研究临摹最早的古文字入手,也可以从之后公认的书法家作品入手,甚至可以仅从自己喜爱的特定碑帖入手。书法界这种公平的起跑线,给所有追求书法的人们树立了信心,提出了挑战,这也是书法长久魅力之所在。
于右任是在经过明清书法不断发展变化,甚至形成所谓面貌趋同的“馆阁体”风气后,一方面追古求碑加以吸收运用,一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着力于创立“标准草书”,是一位在书法上取得丰硕成果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行书作品古法而现代,果敢而有度,极具个性而耐人寻味。后期作品则以行草书为主,风格出现了一些变化。
因此可以说,于右任书法的贡献在于为近现代书法发展注入一股新风,形成了自己独具气势并不失传统的行书风格,创立了“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汪精卫、郭沫若、康生几人的书法怎么排序
书法…排序…
外行观点,熟能生巧的东西,没什么价值。
字的意义,来自于甲骨文,是甲骨文赋予文字哲学的内涵,让人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写得好的金文之后的字,让人看了舒服,如此而已。它和看景观、看时尚、看花看书,是一个道理。
把会写字的人,排座次,排的也不是书法,是厚德载物,文字之外的东西。否则,蔡京、秦桧、洪承畴、王铎等等,字很好,也不为世人所尊崇。
功夫在诗外,亦在书法之外…闲情逸致的技巧,也是玩物丧志的由头。适当用来修身养性可以,排名次…不如功夫来得直接,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书法入迷了?当我没说
于右任的书法有何特点
于右任老先生的书法,根植于魏碑参以隶书,朴实硬朗干净利落,雄强有力,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真可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老先生是陕西人,从小读书刻苦,勤于练笔,写了一手好文章,编撰了标准草书的书籍,对于统一草书的书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先生还是一个美髯公,长长胡须迎风飘舞,恰似流动的草书笔画,和大画家张大千的美髯有一比,每个人长相各异书法风格亦有不同,有的人雄壮有力了,可能就缺少了清雅精美,启功老先生的书法秀美绝伦点画精妙力道内涵,但却缺少粗狂奔放老辣朴拙的味道,此事古难全,一个人能将一种书体写好,并且写出自己的面貌,已经很不容易了,于右任老先生一生清廉一生穷苦,一直担任国民党监察长,一生留下无数墨宝数量十分可观,凭借记忆,草草成文,若有错漏,敬请指正,谢谢!
于右任书法作品未来有上升空间吗
根据推断和预测,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润格未来仍有上升空间。原因是于右任的书法作品含金量高,且作品越来越稀少,近年来收藏于右任书法作品者甚多。
上图为于右任先生及他的书法作品
有人称于右任为近代“草圣”,我认为这个称谓有过了。在书法史上,被尊为草圣者只有一人,那就是汉代的张芝。
根据于右任先生的草书水平,称他为“草书大师”比较合适。
于右任先生的草书作品,字,都是单个的,用笔老辣,结体优美,线条质量高,技术含量高,每个字都精、气、神十足,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另外,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内容都是高雅且有深意的。这就是于右任书法作品未来仍有升值空间的理由。
上图为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
就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水平来说,近几十年来是没人可与之相比的,可以说,于右任先生的草书水平,应该是百年才出一个的。于右任先生的草书,每一个字都是无可挑剔的,且作品章法布局科学、合理、协调,墨法有微妙变化,每笔都有动作,字与字,行与行,字与行都有呼应关系,幅幅作品都彰显着高雅和大气。在近代书法史上,能达到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水平的创作者,的确不多见。把于右任先生的草书作品用“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句话来形容,实不为过。
上图为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
收藏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一定要收藏他的书法作品真迹。据说,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已被摹,不知道真否?在收藏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时,收藏者一定要“带眼识货”,不要被以假乱真的伪作搅乱了阵脚。这就是我的忠告。
上图为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
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
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外肆的笔画如波画、挑画,变化为收笔,以便和下一字的呼应。提高了书写速度。使章草的每字独立变为流畅贯通形式。书写更自由潇洒,更能表情达意。
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
1922年10月,他创办了上海大学并任职校长。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于右任先生所书。)
于右任的书法比卓剑文的书法好在哪
我看于老的书法乃为天人用笔之流露
而且根本没听说过这位卓先生搜了一下觉得离书法大门口还差一步之遥
我的画龙点睛之新作
视频加载中...
于右任与林散之,谁才是当代“书圣”
于右任与林散之谁是当代“书圣” ?这个问题问的好,有意思的是,这两位传奇书家在坊间均有“草圣”之称。那么,这两位书坛名将到底谁能享此美誉?下面我们就来爬梳一下这两位书家的创作之路吧。
于右任的书法创作之路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仁”为名,号骚心,晚年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于右任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被推选为民国首任交通部次长。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的监察院长
关于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中外书界的专家学者曾有许多评论,将于右任先生独特的书体称为“于体”;更由于他的“标准草书”标准而美丽,尊他为“当代草圣”。
(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被称为“一体”的并不多见,尊为“草圣”的更是寥寥无几。
他被认为是继王羲之以来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千年仅此一人。
(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
青少年时期的于右任最初接受的仍然是二王和赵孟頫一路的帖学练习,使他奠定了坚实的帖学基础,为他在日后学习北碑增加了总体取舍和把握的能力。他研究北碑应始于1921年。1921-1930是于右任出帖入碑的十年,他几乎是每年一个变化,甚至一年之中有几次变化,说明这十年之内于右任在有计划、有目的地一步步推进其书法艺术。
(于右任先生作品)
于右任致力于草书研究投入的精力最多,花费的时间也最长。
1931年12月在上海与同道发起成立的“草书社”(次年易名为“标准草书社”)。草书社的目的,是对历代纷繁复杂的草书进行标准化的研究与整理,经过长达五、六年的时间,《标准草圣千字文》终于在1936年第一次出版面世。
1950年以后他的草书已达到了平淡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升华阶段。
著名书法家王澄在评论于右任先生晚年的书法是说:“此时治作品,精气内藏,已臻化境,碑帖之上融合达到了高度完美。(于右任先生作品)
林散之的创作之路
林散之,原名林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以字行,祖籍安徽和县乌江镇七棵松村,生于江苏江浦县乌江镇江家坂村(今属南京市浦口区)。中国近代书法家、画家。
其实林散之走的几乎与于右任是同一条路,也是帖一碑一贴。
林散之16岁从乡亲范培开学习唐碑。
20岁时,他拜和县张栗庵为师,学书晋唐,于褚遂良、米芾二家用功尤多。
32岁时拜黄宾虹为师,研习书画,这对林散之的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自己说得很清楚:“由唐人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贾使君》、《爨龙颜》、《爨宝子》、《嵩高灵庙》、《张黑女》、《崔敬邕》;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
(林散之先生作品)
他还说:“六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林散之书法选集。自序》)
林散之的卓荦之处在于他冲破董书的局限,融以汉碑隶法——这成为林散之草书至为关键之处。
【对比】
当然,于右任和林散之的草书并非完美无缺。
从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作品来看(他们从未把书法作品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对索要者,几乎是有求必应,因此他们的作品流散于民间的极多),狂草尚未有足以代表他们水准的作品。
而就草书本身来看,于右任枯笔过少,柔有余而刚不足;林散之却是枯笔过多,刚有余而柔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人的草书又是一种互补关系。
然而,他们生前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遗憾只能用我们的想象来弥补了。
但要强调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即碑与帖没有孰高孰低之分,没有谁先进谁落后之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碑与帖只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流派,都是我们今天发展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源。
以碑学为主,或以帖学为主,或碑帖兼容,都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结语】
我觉得于右任和林散之之所以被誉为“草圣”,是因为他们超越了一般的历史偏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
碑与帖在他们那里,是根据自身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水平和需要灵活运用。
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将碑与帖分离开来,更没有标榜自己属于什么派,他们需要的只是吸收知识和营养,因此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收益,真正的做到师古不泥古,创新非创造,最终攀登上了世人瞩目的艺术颠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都说学书法要临古人的帖,如果学草书临于右任或林散之会怎样
谢谢邀请!
学习书法,临古人的碑帖,这个路子才是对的。记得启功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书法,一定要临古人的碑帖,万不可先学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字。”
如果题主有学草书的意向,建议临习古人的字,不宜先临习于佑任和林散之的字。
在学习草书之前,最好先临上几年汉碑,之后可转入章草和今草。
临章草,应从陆机的《平复帖》入手,也可以从索靖的《出师颂》或《月仪章》开始学起。
学今草,就临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字。唐人孙过庭的《书谱》也可以学。
学大草,建议临草圣张芝的字。另外,王献之的字也可以学。还有就是唐人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都是学大草的最佳范本。
当然,如果题主喜欢于佑任和林散之的字,也是可以的。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至于为什么先让你学习古人的经典法帖,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取法乎上!我的观点是,如果能把古人的字临到七像时,再加入自己的三分“个性”,就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了。
于佑任和林散之都是一直师法古人的,他们的书法中已含有自己的东西,并已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与其学他们的字,还不如自己先师古,当学到一定程度时,再融入个人的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呢!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之。
手打原创,抄袭必究!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