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将军是谁
- 《长安十二时辰》当中,郭利仕的原型是高力士吗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骠骑大将军竟然是高力士,怎么回事
-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何一开始拒绝做皇帝
- 有人说在中国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作为一个文盲的朱元璋如何成就霸业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 《盛唐幻夜》认亲原本是好事,为何郭将军要杀死所有人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十位
-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将军是谁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将军是项羽和戚继光;中国近代最厉害的将军是粟裕和徐向前。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和诸葛亮;中国现代最厉害的军事理论家是蒋百里和刘伯承。
《长安十二时辰》当中,郭利仕的原型是高力士吗
“大鹏展翅九千里,看不见地上的蝼蚁”,是郭利仕劝说李必的话,当时就觉得,郭利仕不仅仅是一个宦官那么简单,他还有对时事的独到见解。
他给李必解释圣人的,口谕的片段,更让人觉得郭利仕非等闲之辈,他总能准确地解读圣意。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郭利仕,李必称他为郭叔叔,其他人称他为郭将军,他不是一个宦官吗,怎么能称将军呢?
其实,郭利仕被称将军是有历史依据的,而郭利仕的的原型就是唐玄宗一生宠信的宦官高力士,官至骠骑大将军。
高力士是唐玄宗身边最得宠的太监,从小进宫,后获得玄宗认可,成了有实权的红人。《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出场的主要人物,都有其历史原型,因为电视剧本身不是历史真实事件,所以为了避嫌,编剧和导演,把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角色的名字进行了稍微的改动。
比如何监,大家都知道《咏柳》是贺知章所做,在剧集他变成了何执政,不再姓贺;右相林九郎的原型是李林甫,在剧集却姓了林;还有严太真明明是杨玉环等等,以此可以推断出,郭利仕就是高力士
。
李必为什么喊郭利仕为叔叔呢?
从剧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每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李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和郭叔叔说,而且每次见到李必,郭利仕总会收起自己的严厉,变得非常慈爱,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郭利仕和李必的父辈一定有深厚的交情。
所以,郭利仕会维护李必,而且李必自小天资聪明,深得圣人喜爱,而郭利仕一生都十分忠心唐玄宗,圣人的喜好他必须清楚。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郭利仕都非常喜欢李必。
郭利士的原型就是高力士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骠骑大将军竟然是高力士,怎么回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高力士其人除了太监、和玄宗、杨贵妃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给诗仙李白脱鞋子这三个事之外,其他的事迹几乎没有,只能说是一个没有乱政、但也没有功劳的唐朝太监而已。
不过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他却以骠骑大将军一职,众人口中的郭将军出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剧中,郭利仕的原型也就是历史上的高力士,他也确实做过号称“将军之首”的骠骑大将军
要了解这点,我们必须从唐朝的将军制度来入手,骠骑大将军首创于汉代,是武官的高级职称,仅次于大将军之下,著名的冠军侯霍去病就担任过骠骑大将军,名次仅在大将军卫青之下。
而到了唐代,之前掌管着实际出征权力的骠骑大将军,则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而不掌管任何军队。(事实上,骠骑大将军一职也是为了霍去病出征时能有节制众人的权力才创立)。唐朝中央真正握有军队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前者掌握驻扎于宫中的北衙禁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后者则掌管驻扎在宫南的南衙十六卫。
这也就是在第五集时,为什么会出现右相林九郎手下的右骁卫军队和圣人手下的右龙武军队互相争夺靖安司事务的现象。因为林九郎本身就有着调动南衙十六卫的权力,右骁卫就是其中之一,而圣人手下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同样也有着调动右龙武军队的权力。虽然同属于圣人手下,实际上却是互不干涉的两个部门。
由于高力士在唐玄宗还是藩王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得力宦官,所以深得唐玄宗信任和重用。在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晋升高力士为太子太保,天宝元年更加封为冠军大将军和渤海郡公,开唐朝宦官封将军和郡公的先河,更可以说是历史上以太监监军的第一人,高力士权势滔天,可他虽有将军之名,却无将军之权。换句话说就是,高力士并不掌管军队,所谓的冠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都只是一种特殊荣耀而已。
因为唐玄宗开了重用宦官的先例,除了最受信任的高力士外,其他宦官稍合心意者,立刻授予正三品将军职衔。比如和高力士比肩的另一宦官杨思勖,开元年间就做过右监门卫将军,天宝元年甚至还率兵十万平定越南之乱,天宝十七年加封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又比如开了太监执掌禁军神策军权力的鱼朝恩,这两人才是真真正正拥有实际兵权的权监。
这一点来看,《长安》对于各人的描写是很符合唐朝当时的制度的,当然漏洞也是有的,不过也无伤大雅:那就是高力士是在天宝七载才加封骠骑大将军,而剧中的事是发生在天宝三载,那一年的高力士,职位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将军、渤海郡公。所以剧中给出的高力士简介应该是“渤海郡公——郭利仕”,而不应该是“骠骑大将军”字眼。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何一开始拒绝做皇帝
原来“黄袍加身”的把戏不是赵匡胤首创,而是跟他的老领导学的!
【清风淡影谈历史】导语:大家都知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的天下,建立了大宋王朝!
赵匡胤
可是你知道吗,这种把戏不是赵匡胤的独创,而赵匡胤是跟他学的,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老领导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
话说郭威评定叛乱,保证了后汉的太平,受到百姓的爱戴,群臣的称赞,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的不爽。他就是后汉的主宰——皇帝刘承祐!
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什么功高盖主一类的老套故事了!而且刘承祐此人疑心太重,三番五次的试探郭威,可这个郭威也是个愚忠之人,虽然一直表忠心,却没想过造反之事!
影视剧中刘承祐
有一次,边境有战事,郭威率军出征,结果,到了地方,敌人早就跑了!于是郭威准备班师回朝,殊不知,这个多疑的皇帝给了他个命令,就地驻防,防止战事再起。这下明白了,这个多疑的皇帝是准备把他边缘化,准备慢慢收拾了!
然而,郭威还是心存幻想,不断的给皇帝写什么信啊,奏折之类的,希望皇帝打消对他的猜忌。可是郭威想的太好了,现实是在这期间,刘承祐直接以欲加之罪“谋反”杀了3个托孤大臣!很明显的下一步就是处置郭威了。
郭威大捷
都到这个份上了,郭威还是没有造反的心,真服了!还给皇帝写信表忠心呢,已经完全不顾自己的颜面了,即使让他摇尾乞怜、哀号流涕,当着皇帝叩头谢恩,也感激不尽!
这样的结果换来了刘承祐的轻视,直接把郭威的家眷杀的一干二净,包括郭威的养子柴荣的所有家人!
历史上许多的人都是这样被逼反的!后面的事就简单了,郭威一路杀到京城,并且把这个杀自己全家的皇帝给砍了头。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后汉不在,应该改姓郭的时候,这个“郭反贼”却去给太后请安!
请安的结果是后汉还是刘家的,不过换了一个刘家的人。郭威还是将军,命令三军即刻启程,北上讨伐匈奴!
当然了,请安的中间肯定是郭威如何阐述自己的“难处”,李太后如何痛骂自己的儿子丧尽天良等等。结果出来后,造反的军队炸锅了,他们实在想不透郭威到底要干什么。
柴荣
所以看官们问题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看完留言哦
这些造反的军队不明白了,造反就是为了杀一个皇帝?而且刘家的新皇帝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傻子都明白,肯定是秋后算账,清除余孽了!
郭威有太后给的免死金牌,这些军队的将军和士兵可没有啊,许多将军和士兵的家人都在京城,这就有点悲剧了!
最让将军和士兵气愤的是,我们心急如焚,始作俑者郭威天天悠闲的喝茶聊天,俨然忘了我们当初是为了谁报仇才造反的!
黄袍加身
气归气,也得考虑出路啊,于是乎,这些将军和士兵达成了一个共识,只有让郭威继续当反贼,让郭威当上皇帝,我们才有出路!
就这样,950年的一天,历史上首场真真正正、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大戏,开始正式上演!郭威被数万大军包围,异口同声的喊道:“郭将军,请当我们的皇帝!”
在数万士兵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一个被“黄袍加身”的郭威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一个新的皇帝就此诞生!
郭威
郭威终于成为了一个新国家的皇帝,而赵匡胤作为这场大戏近距离的亲历者,把这种把戏看了个清清楚楚,学了个明明白白,并在以后的生涯中运用的炉火纯青!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还是那个问题,郭威开始不当皇帝为什么呢?【清风淡影谈历史】
有人说在中国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作为一个文盲的朱元璋如何成就霸业
谢谢邀请,时也运也命也,作为一个从小放牛,后来出家做和尚的叫化子朱元璋,是没有读过什么书,时势造英雄,在那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乱世中,朱元璋凭着非凡的胆略,智慧,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确实是有很多天命人为之事。到现在民间都流传天子开口,百神尽助之说。朱元璋虽未读过什么书,但他手下谋士如云,个个都是能说会算博古通今的奇人异士。当然历朝历代都重视读书,有句古话说得好,世间万般皆下品,教子唯有读书高。象现在这时代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命运之路,做什么都得要文凭,要知识。朱元璋只能说是天命所为,不是我们平头百姓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浅见!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许多人知道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事迹,却鲜有人知为什么这位手里掌握着三个军重兵的集团军总司令,怎么就会被几千名鬼子所包围,直至力竭而死。其实,张将军率部投入的是一场必败的战役,而他兵败牺牲的责任,大部分要由李宗仁来负。
(黄琪翔)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日寇第11军集中了第3、第6、第13、第39和第40等师团的全部或一部,总兵力接近20万,战役目标是在汉水以东寻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然后顺势占领宜昌。园部和一郎首先指挥日军在汉水东岸连续击破黄琪翔“中央兵团”和张自忠“右翼兵团”各部,然后主力转向直扑宜昌。
日军这是变线进攻而不是撤退,但是汉水东岸枪炮声沉寂下来后,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出现了错判:他认定日军没有攻取宜昌的能力,现在一定是见好就收正在“反转”中。为了追击敌人,李宗仁下令各部实施反击,而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还强令郭忏的江防军必须调出两个军加入反击作战。
(张自忠)
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接到出击令时,正在汉水西岸快活铺的指挥部里,身边只有第55军的一个团加总部特务营,满打满算不超过3000兵力。而他的集团军各部第55军、第59军、第77军都在东岸,并且在日军的打击下四分五裂,全部与集总暂时失去联系。
这个时候遵令过河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是敌情不明,战区长官部关于日军撤兵的判断缺乏根据,其次是我情不明,各军各师的位置都不掌握,总司令部贸然过河逼将成为一支孤军,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日军已经能够破译五战区的通讯密码,这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显露征候。
(黄维纲)
集团军参谋长李文田反对张自忠过河,他认为只需要派出侦察分队和通讯参谋即可,张自忠应坐镇河西整理部队和恢复建制,然张将军不依,坚持亲自过河寻找部队和组织反击。他认为既然上峰已经下达命令,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渡河,5月7日,张自忠义无反顾地率领3000人的小部队东渡汉水。
次日黄昏寻得第38师黄维纲部,这个老部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总司令,局势凶险”,张自忠沉思片刻回答说:“渡河以来,我已抱定与敌血战之心”。夜里经过反复呼叫,集团军司令部终于联络到第179师、第180师、骑兵第9师余部等三支部队,于是张自忠决定分头行动。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
他命令黄维纲率部去接应第179师,并统一指挥这两支部队,自己率集总去与第180师和骑9师汇合,再共同发动反攻。5月11日,张自忠到达指定会师地点方家集,然而只看见了残缺不全的骑9师,而刘振三的第180师却杳无音信,电台也联系不上了。次日凌晨,就在张自忠望眼欲穿时,截获33集团军电报的日军,已然掉头扑来。
第11军司令园部认为,张自忠将军已经成为一面抗日的旗帜,所以在掌握33集团军司令部出现在方家集的情报后,下令第13和第39师团暂停原有任务,全力合围方家集。5月14日,鬼子第39师团主力与骑9师在宜城东北15公里的南瓜店、长山一带遭遇,双方立刻陷入血战,张自忠一面将自己身边的步兵团调上去增援,一面紧急呼叫第180师迅速向司令部靠拢。
(张自忠殉国场景)
1940年5月16日上午,日军第11军通讯队再次截获并破译了张自忠的电文,侦知第33集团军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在南瓜店与长山之间的沟沿村,立即命令第39师团长村上启作派出两个步兵大队前往奔袭,于是张将军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因为总部特务营多为短枪兵,在2000多日军的打击下很快伤亡惨重,而附近又一时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战至5月16日下午,在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步兵进攻下,没有重武器的特务营已牺牲殆尽,且战且退的张自忠身边只剩下12名官兵,参谋长李文田请求张自忠撤离自己带人掩护,战场经验丰富的张自忠苦笑道:“看现在的情况,日军是有备而来,我目标太大,想走不易,你撤吧,不要再说了”,傍晚四点,张自忠已两处中弹,遂命令左右快走:
(张自忠上将)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十分钟后,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冲上山坡,张自忠再中一枪一刀,轰然倒下,牺牲极为惨烈。日军将尸体抬往20多里外的第39师团部辨认(师团参谋长专田大佐见过张自忠),确认身份后葬于后山,立牌“中国大将张自忠之墓”,黄维纲第38师直到夜里才知道张将军死讯,全师大怮,乃拼死夺回遗体。
张自忠阵亡时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战场牺牲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5月28日,将军遗体运至朝天门码头,重庆万人空巷,除那位委员长亲自接灵外,林森、冯玉祥、何应钦、徐永昌等莫不到场,冯玉祥的挽联是:“荩忱不死”!
(枣宜会战形势图)
《盛唐幻夜》认亲原本是好事,为何郭将军要杀死所有人
小秀被人杀了,就在她从台子里掉出来的时候,郭将军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小秀,抱着她说我原本还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可是现在看来却没有这个机会了,随后郭将军说要让所有人为她陪葬,就在这时郭将军变成了怪物而且甚至还长出了翅膀,他叫所有的士兵都打倒了,就在这时场面突然失控而在最后是天枢和穆乐将他整死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十位
第一位:李靖
所属:大唐,大唐王朝第一名将 ,骑兵战天才
史载保持全胜的武将,更难得的还是许多战阵的对手都是彪悍生猛的游牧民族。平生多次轻骑奇袭,上演出其不意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南平萧铣,北灭突厥,西逐吐谷浑,无往不利,开创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业,界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汉人帝国疆域,为大唐解决了最大的外患,为中原的长治久安持续繁荣奠定基础。可惜出场太晚,而且是官宦子弟,要不然演义评书里哪能到处都是秦二爷的戏份!
第二位:白起
所属:诸侯国秦
中国历史上破城最多的将军(120余座.才看完《墨攻》,看到那个青铜时代的攻城战,拔城120余座,有多少将士为他死在云梯上,城垣下…...更是深解一将功成万古!)。
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将军(这个变态对别国的打击政策就是让那个国家失去生育能力,在那个年代动辄坑杀数万青壮兵士对计划生育有多大贡献啊,他杀掉了那个时代10%的人口和50%的可战斗力量。最恐怖的一次是活埋赵兵40万)。
在白起的时代跟秦王朝接壤简直是个噩梦!没事儿的时候就把韩魏揪出来打顿个鼻青脸肿;楚国迁都,屈原哀郢;赵国精子稀缺,从此失去战斗力成为残废。白起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恃武而骄,能正确分析国际形势!为保全不败名声,老板数次请他出战他都装病,但是做事精明,做人却很不聪明,老板做错事了,他嘲笑老板,终落得自刎下场。不知道死后他如何面对死在他屠刀下的200万战国亡魂!
第三位:卫青
所属:大汉,骑兵战超级天才
卫青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告诉了我炎黄子孙,打游牧铁骑还是有可能完胜的!天朝国土的安宁不用再建立在天朝女人的背井离乡上。自卫大将军始,异族的王庭被中原天降神兵奇袭成为家常便饭,单于、可汗们的枕头再也放不安稳。汉武的荣光,中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朝代和第二辉煌的时代从此有了建立根基。
第四位:冉闵
所属:冉魏,恐怖的灭胡令的颁布者。五胡乱华时代的实际终结!
当东晋王朝正偏安于江南一隅时,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华夏疆域五胡肆虐,汉人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冉帝蛰伏异族营内20余载!终于建立了可以让汉人活得象个人的冉魏政权。冉公虽一心要做晋臣却得不到东晋汉王朝的理解和支援,从此开始了带领1W汉人步卒对400余万胡人铁骑的反屠杀战争!如果没有冉帝和他的帝国,中国的国土面积至少将缩水一半,我们今天要看黄河可能要办N个出入境手续。河北或者叫XX伐克共和国,山西或者叫XXX斯坦......冉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人们称冉帝霸王转世,带给他们希望。我觉得冉帝更胜霸王,冉帝死后,其朝中文武大臣悉数自杀殉国,20万受其保护的臣民在南渡东晋的时候也被胡军截杀怠尽。
第五位:成吉思汗
所属:蒙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辽阔的国家。他的军队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孤军深入攻略四方。
成吉思汗一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普天之下,莫不敬铁木真威风。莱茵河畔,莫斯科城,印度洋旁,那个时代的世界上没有数千蒙古铁骑不能踏平的城池。全球大陆,都是蒙古战马的草原。
非要说天可汗的武功是弯弓射雕,那只能说是他独占那个时代的领空权。
第六位:项羽
所属:西楚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神的人。猛将成才的代表(绝版)!
战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运筹帷幄,一种是神勇无匹,袁崇焕属于前者,西楚霸王属于后者。霸王以超人的武勇弥补了他智力缺陷,率8千江东子弟渡江,竞扫平华夏,演绎了冷兵器时代武力在战争中的极限统治力。一代名将韩信以5倍兵力围之,亦无胆与战。霸王四面楚歌之时,也得从容进退。若非将军刚毅,岂有刘氏汉室?天不杀将军,世间英雄谁敌手?
第七位:袁崇焕
所属:大明,中国历史上最坚固的长城(可惜还是被敌人绕过了)。
在随着弓箭射程的不断提升和火器被用于战争,个体在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袁公一类的善于调配战争资源的文将在战争中的作用得到凸现。袁公在国内政治腐败混乱不堪的时候,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冠绝一时的关宁铁骑。屹立边陲,外寇莫敢觊觎华夏寸土,为立志中兴却又刚愎多疑的崇祯争取了不少证明自己的时间。袁公在时,毙努尔哈赤,伤皇太极,即使死后,他的关宁铁骑也决定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关宁铁骑永远是八旗子弟未能突破的屏藩。吴三桂降清后,率领十万不到的关宁铁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战线最长的一次长征,从辽东杀到云南,一路势如破竹,可怜竟是手足相残!
第八位:岳飞
所属:南宋,他的军队是第一只被冠以“岳家军”称号的国家军队。
他的军队让阳痿的南宋终于挺了起来(虽然因为杀了岳而没有挺多久)。
南宋对金军的战斗一直被赋以“抗”字,岳飞只一战:八百破十万,就走出了“抗“的被动局面,接着展开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直捣黄龙。金军在节节败退的时候终于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无奈能耐太大,竟然能直破敌穴,一雪国耻,解救二帝,岳将军当然不知道解救二帝只是赵构的口号,军事天才多是政治白痴,终于打了个大大的政治败仗,赔了性命。呜呼,恐怕古将军最大的感慨都是:李世民几世得出一个啊?
第九位:郭子仪
所属:大唐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84岁始卸甲,为将60余年,常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江山得享数十年安宁.
若非郭子仪力挽狂澜,唐王朝可能仅仅是昙花一现。
当唐王被撵得鸡飞狗跳,东逃西窜的时候。郭将军正组织着唐军对全国3/4失地的收复。也只有伟大的王朝才配有这样伟大的军队,也只有伟大的王朝才可有这样伟大的将军。郭将军不爱杀人,不好屠城,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出奇制胜,兵不血刃。复国的速度一方面显示了唐王朝对人民的号召力,另一方面把至上的功勋送给了这位神奇的将军!纪念这位将军,更纪念这个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
最后第十名:粟裕
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粟裕创造的五大战争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郭松龄和冯玉祥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俩都曾是张作霖麾下的得力干将。二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影响力,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虽然是军阀的身份,但是忧国忧民,有爱国主义情操,还都是抗日急先锋。
不过,具体论起个人品质,冯玉祥较之郭松龄就差远了。这事儿还得从1925年郭松龄反奉事件说起。
当时郭松龄对张作霖为一己私利投靠日本,出卖国家主权非常不满,决定联合冯玉祥、李景林定了三人盟约于滦州起兵反奉。
不料冯玉祥临阵背约,不去增援郭松龄,反倒去攻打李景林。三人盟约成了郭一人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郭松龄最终战败被俘,后被杨宇霆残杀于老达房。
有人就说了,冯玉祥这么做,岂止是见死不救,这根本就是釜底抽薪嘛!那么冯玉祥为什么这么做呢?您且听有书君仔细说道说道。
一、冯玉祥见风使舵,明哲保身。
尽管郭松龄起兵反奉是出于爱国的本意,但在奉系内部并没得到广泛拥护。在宣布“反奉倒张”之后,当时就有齐恩铭、裴春生等4位师长公开表示反对,后被软禁了。其他军官也大都是迫于压力签的字。
郭松龄宣称倒戈是要“清君侧”、“拥少帅上位”。可是,奉“少帅”伐“老帅”,这不仅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基本人伦大道,在策略上也并不高明;而率少帅之兵行逼迫之实,更是自相矛盾。
而且,当张作霖将计就计派张学良前往招抚时,
郭松龄拒绝与张学良见面,这不但让倒戈的号召在无形中化为乌有,反而让自己的司马昭之心,将士皆知了。
郭松龄与其他奉军将领的关系也搞得不好,比如由于个人恩怨擅杀奉系将领姜登选,便是一例。未经审判便枪杀一位陆军上将,让奉军内部人心惶惶,当然也让郭松龄本人很失人心。
再看张作霖,经营东北数十年,有礼于士大夫,有恩于士卒。所以其军心所向,仍在老张家。郭松龄进军途中,不断有部队投奔奉军,便可见一斑。
加上张作霖暗中收买日本人,获得了关东军的支持。而郭松龄的部队久经跋涉,补给不足,在奉军的猛烈进攻下,几近全线崩溃,连后方司令部都已被吴俊升的骑兵包围。冯,李的增援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冯玉祥要明哲保身,见死不救,虽说是不够仗义,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冯玉祥为了趁机扩充地盘。
1925年12月初,郭松龄正率大军向沈阳进发,战斗处于激烈的白热化状态,在这个时候,冯玉祥非但不去帮助郭松龄,却突然率军大举进攻李景林的部队。他这样做用意何在?
他是抢地盘去了!为了拓展自己的地盘。他不顾道义,进攻李景林,抢夺了直隶省的地盘,并霸占了天津作出海口。
冯玉祥不是头一次干这种事了。在郭松龄起兵时,镇守热河的阚朝玺拥兵观望时,冯玉祥觉得有机可乘。他就突然出兵,夺取了热河。
郭冯密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李景林,不是奉军的嫡系。因常受到奉系将领的排挤,张作霖也不待见他,遂和冯、郭、李一起密谋起兵反奉。
按郭松龄的主张,当时的三人《密约》保证,李景林在反奉成功后拥有直隶的基础上再获得热河地盘。
但冯玉祥心里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当冯、郭初歩决定反奉后,他就感觉这是吞并李景林地盘的绝好时机,并打算在反奉战争 中只是侧翼牵制奉军兵力,然后以极小的代价夺得直隶、热河的地盘。
所以,尽管冯违心地同郭签了保李的地盘的密约,但从他内心可能一开始就没打算要遵守。只要有机会,他还是会先去抢占地盘。
郭松龄兵败后,冯玉祥果然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地盘,东起天津、西迄兰州,长城内外的草原牧场,都成了他冯玉祥国民军的天下了。
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条,但冯玉祥从背后来这么一下子,肯定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互联合的三家,两家先自己打起来了,自然使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冯玉祥的这种做法,也的确是太不厚道了!
三、这是由冯玉祥一贯的处世方式决定的。
据说,在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中,他认为冯玉祥无论从为人还从做事上,都是非常差劲的人物。
张学良对冯玉祥如此差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张学良看来,冯玉祥在郭松龄倒戈中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其实,冯玉祥在北洋军阀将领中一直不那么光明磊落。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本来是与吴佩孚联合,一起对张作霖作战。但当张作霖给他送上大笔的银子时,他却反戈一击,成了奉系的帮手,并回京推翻了曹锟政府。
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随时倒戈,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冯玉祥从小家境贫寒,读书不多,15岁起便开始了军旅生涯。军阀 混战和自幼贫寒、受压迫的经历使冯玉祥不自觉地形成了谋求发展个人利益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他既有救国民于水火的理想和行动,又有发展个人势力的实用主义权术。他革命、反戈、起义无数次,人送外号“倒戈将军”。
但是,冯的大部分“倒戈”行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比如北京政变,它推翻了曹锟、吴佩孚在北京的政权,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他的实用主义权术在郭松龄反奉战争中确实给郭军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不能不说是冯一生难以抹去的污点。
综上所述,在1925年的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冯玉祥的确是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形象。
尽管如此,对于冯玉祥,我们也不应该肆意贬低。毕竟他曾为抗日四处奔走,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他是无可指摘的。
何况,军阀混战,本身就是为了私利,冯玉祥为了个人利益选择倒戈,本来也无可厚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