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郝思文绰号为啥是井木犴取一个二十八星宿的绰号
- 死得最惨的梁山好汉,郝思文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 请问《水浒传》中,焦挺的绰号为何叫没面目
- 小说《水浒传》中,曾经用碧水阵打败过郝思文的单廷圭有多厉害
- 井木犴,郝思文的绰号是什么意思
郝思文绰号为啥是井木犴取一个二十八星宿的绰号
绝大多数的伪历史小说皆有神话的剧情参杂在里面,而神话的选材除了神鬼之外就是天上的星星了。我们都知道梁山的108个头领皆是魔星下凡,也就是说人家曾经都是在另一个世界活跃的不得了的同学,而除此之外,这些个头领在下凡人间后又有了人间的绰号,所以每个梁山头领的完整命名应该是星宿·绰号·姓名,比方说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郝思文的绰号井木犴比较好理解,他的母亲在怀孕时候梦到井木犴投胎,所以就觉得自己的宝贝儿子是井木犴转世,自然也会向街坊领居说明这件神奇的事情,古代人对这些事又迷信的很,也会觉得这个小盆友就是井木犴,于是这个绰号就这么被叫上了。
也就是说,如果郝母梦的是奎木狼,那郝思文的绰号就是奎木狼,如果她梦的是奥巴马,他郝思文就得叫奥巴马了…
那这个井木犴究竟是何方神圣?上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在观星时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八星宿”。为了便于区分,自然要把这二十八星宿做进一步的命名,而命名的方式大多是根据星宿的形状来标记的,而星宿“井”正是由于其形状密密麻麻而得名。在道教于中原普及后,二十八星宿也被加入了一些道教气息,北宋编著的《大宋天宫宝藏》中收录的《云笈七签》中将二十八星宿人格化,其中“井”的星主可是穿着黄衣拿着宝剑能和凤凰玄武沟通的神仙:
丑从官,季神也,井星神主之。季神九人,名博阳。衣黄水单衣,带剑,能致凤凰、玄武,东井星神主之。而在《星禽衍法》中,作者又把二十八星宿均以动物命名,这样井木犴也正式开始了半兽半仙的行程。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也就按照前人的设定将井木犴引入了小说中,而郝思文的绰号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井木犴转世,只是他的母亲坚信他是井木犴罢了。
所以,施公也不是把女性一黑到底的,你看郝思文的绰号满满的都是母爱的味道(当然,你也可以觉得郝母十分的无知…)。
但你别管郝思文是啥转世,他在小说中的戏份,实在是憋屈的很。郝思文随关胜攻打梁山被扈三娘活捉,随关胜打水火二将又被魏定国活捉,到了征南时在杭州城外被活捉让后进城直接碎剐,可见这位小彪将的待遇了。而郝思文和宣赞存在的意义也就是给关胜做铺垫罢了,在关胜跨着赤兔马映入宋江眼帘时,宋江对他是一顿夸,这可是其他将领不曾受过的待遇,正应了“宣赞”的名字,而“好斯文”则是说明关胜温文尔雅,颇有武圣之姿,可见二人作为地煞小彪将,连自己的身份都是用来附属别人的。
总的来说郝思文的绰号含义很简单,要论其历史原型也不太容易找,可能在各类水浒文章中,一说郝思文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他是梁山108将中死的最惨的那位了…
文/逻辑文史游
在地煞将里,郝思文还是能打的…
死得最惨的梁山好汉,郝思文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首先梁山众好汉,自打托塔天王晁盖在讨伐曾头市一役中箭身亡之后,及时雨宋江的一句“招安”,其实就已注定了他们以后的命运。而水浒英雄们,结局最惨的当莫于“井木犴”郝思文。
传说在郝思文没出生之前,他的母亲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天界二十八宿”的“井木犴”投入她的腹中,自此就怀上身孕。在郝思文出生以后,就被称做“井木犴”。
直到梁山势大,朝廷最后派出“大刀”关胜攻打梁山时,郝思文这时在偶然地机会中得到了高俅的赏识,并给他封了一个官位。期间由于各种机缘巧合,郝思文甚至和“大刀”关胜结成了金兰。(《水浒传》第63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中写道:这个兄弟,姓郝,双名思文,是我拜义兄弟。)
郝思文随关胜攻打梁山时,被宋江使用诈降之计将关胜引入埋伏,被梁山军用挠钩俘获。郝思文负责接应,也被林冲、花荣率军拦住。郝思文不敌败走时又碰到扈三娘,被她用红绵套索生擒。宋江帐前亲自松绑解以礼相待,关胜、郝思文、宣赞三人因感“大义”而降。
征方腊杭州之战时,郝思文随徐宁率队巡哨,一直巡到了杭州北前门,结果遇到方腊军突袭。郝思文奋勇突围不成,却被方腊军活擒。郝思文被俘后,被仇恨满怀的方天定碎剐而死,首级示众城头。 郝思文也成为了梁山结局最惨的好汉。
郝思文之所以最后被剐砍头,从原著描述方面讲方天定是凶手无疑。但从另一方面讲,害死郝思文的另有其人。其中一个就是那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背地里却俯身“招安”的宋江大哥,为了一已私欲,将郝思文众英雄送上了不归路。另一个就是好事被坏的方腊和他的一干手下。为泄私愤而活生生地剐了郝思文。
古话讲得好“一将成名万骨枯。”可笑宋江费尽心思得来的招安,却也并没有给他带来意想中的“圆满”。最终也被高俅等人设计用毒酒害死。不知宋江到了九泉之下,该如何对待他的那些“好哥哥“、“好弟弟”们!
请问《水浒传》中,焦挺的绰号为何叫没面目
焦挺的绰号是没面目,《水浒传》中解读道:“平生最无面目”,也就是脸皮厚的意思。焦挺自己说,因为死皮赖脸到处投奔别人,但却没有人收留。其实,施耐庵这样解读“没面目”并无道理,焦挺祖传三代相扑为生,颇有些本事,为何没人收留呢?这其中的原因,似乎隐藏在焦挺的星号之中。
梁山排座次时,焦挺上应“地恶星”。原来,焦挺没人愿意收留的原因,是因为他面目狰狞,甚至看不出真容。那么,焦挺为何面目丑恶,施耐庵为何要如此隐涩地交代“没面目”呢?
“焦”中藏玄机,“挺”字有隐义
梁山一百单八将,以及《水浒传》中所有的人物,我几乎都做过“训诂”,也就是从他们的名字中做文字功课。《水浒传》中运用了古代文字学、谶纬学、灯谜等知识,以汉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拆字法、组字法,暗藏历史真实。梁山好汉没面目焦挺,同样是这样的写法。
焦,《说文解字》注:“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后人注解:“今以许书焦字从雥声订之,则知雥之古音读如揫,如椒。雧者,会意字,非用雥声。后人昧其本音,乃以襍字之反语为雥之反語,非也。戴氏侗乃疑作㸈乃得声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其一,焦的本义是被火烧伤;其二,焦(㸈)不是形声字,不是因为“雥”的读音而造出了这个字。焦(㸈)是会意字,是“众飞鸟之火苗所伤”的意思。
也就是说,焦挺之“焦”是火烤飞鸟的意思。飞鸟为火炙烤,自然就是面目全非而“没面目”了。《左传·哀二年》中说“卜战龟焦”,这就与《水浒传》中的“焦挺”有关了,怎么回事呢,咱们下文再讲。
挺,则是动物被烤焦之后的状态,南方有“挺尸”之说,“焦挺”就是飞鸟被炙烤之后而变成了僵硬的模样。假如是人架在火上烤,面目全非且狰狞,既恶又且恶心,“地恶星没面目焦挺”,大意就是如此。
那么,焦挺为什么被火烤,他真的是被火烧而面目全非吗?
焦挺是中山人氏,中山府在哪里?
李逵私自下山去凌州,途中先杀了韩伯龙,又遇到了枯树山的焦挺。被焦挺连摔两把之后,黑旋风十分服气,问焦挺是何方好汉。焦挺答道:“小人原是中山府人氏,祖传三代相扑为生。却才手脚,父子相传,不教徒弟。”
梁山好汉中,还有“鬼脸儿”杜兴是中山府人氏,看看,一个“鬼脸儿”,一个“没面目”都来自中山府,正好是一对。“鬼脸儿”是没面目,“没面目”就是鬼脸儿,相互释义。那么,中山府究竟是哪里,为何这里的人都没个人样呢?
《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政和三年(1113年)“升定州为中山府”。定州,古为九州之一的冀州所辖,当为河北境内。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州就是中山国的城门。至曹丕当政的魏黄初二年(221年)时,定州的辖地仍然叫做中山国。
中山国在西汉时,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但凡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刘备是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如此,《水浒传》的“中山府”其实写的是中山国,并且,还引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时期没有《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中山府”说的就是与西汉有关的典故。故此,《水浒传》中出现了比较多的三国人物和历史。
说焦挺,为何又扯到汉朝的历史了呢?这就与朱元璋的谥号有关了。朱洪武生前就预定了自己的谥号: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谥号很简单,就是“高皇帝”。原来,朱洪武是要比肩汉高祖。
《水浒传》中有“公孙胜芒砀山降魔”,七十二地煞也与汉高祖左腿上的七十二黑子有关。查阅《明实录》,明朝的两代皇帝朱洪武、朱棣的出生记载,多处与《史记·高祖本纪》相似。朱洪武以汉高祖自比,其原因就是《水浒传》中写到的“天道循环”,朱元璋认为大明王朝与大汉王朝一样,其国运都是“火德王”运。
如此,把焦挺烧得面目全非的这把火就出现了。
《水浒传》的大火究竟烧焦了谁?
焦挺与鲍旭是枯树山的强人,枯树山之“枯树”也照应了焦挺的绰号,山上的树大概也是被烧焦而变成枯树了。
李逵带着焦挺、鲍旭从枯树山前往凌州,途中救了两个被单廷圭活捉的宣赞、郝思文。这一处细节,就交代了究竟是谁被大火烧焦了。
宣赞、郝思文其实隐藏的是,究竟是谁“郝思文”,此处,再讲讲“井木犴郝思文”。“井木犴”,其实是“井”、“木”、“犴”,井是井宿,《史记·天官书》说,井宿是南方朱雀之首。原来,“焦”上之鸟却是这样的鸟,是“朱雀”的头被火烧焦了。
朱雀被施耐庵点化,暗指大明王朝,朱雀之首,肯定就暗喻了一个皇帝。朱雀主文昌,居南方为火暗合一个“炆”字,这个皇帝无疑就是朱允炆。《明实录》,以及《奉天靖难记》中说,朱棣打进南京城后,朱允炆在皇宫中举火自焚:上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死矣。出其尸于火中,上叹曰:“小子无知,乃至此乎?”
但是,这段记载为后世所质疑,在其他史料中,说的是“出帝后尸于火中”,都烧得面目全非了,连朱棣都无法辨认被烧死的人中是否有建文帝。
后来,有传闻说建文帝从地道逃走了。朱允炆出逃后,四处避难,如焦挺那般“到处投人不着”。即便朱允炆没有死于大火,他也不再是皇帝而做了和尚,自然也是面目全非而“没面目”了。
那么,施耐庵是不是认为建文帝死于大火或者是出逃了呢?独龙冈前杜兴的绰号暗示,朱允炆已经是“鬼脸儿”了。
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施耐庵暗示,建文帝并没有死于大火,而是在金川门与燕军遭遇,然后被弓箭射杀。建文帝是“没面目”的“鬼脸儿”,“没面目”其实暗藏的是朱允炆。
所以,焦挺说,他家三代祖传相扑,“父子相传,不教徒弟”,皇位可不就是自家传承,怎么能传给外来的徒弟呢?三代,不就是朱洪武、朱棣、朱允炆这三代人吗?故而,“卜战龟焦”中又隐藏了以玄武大帝自命的朱棣,以及“焦雷”旱地忽律,也就是朱洪武。
陆游有诗云:“焦革死已久,宋清今亦无”,是不是也与《水浒传》以及焦挺有关呢?
小说《水浒传》中,曾经用碧水阵打败过郝思文的单廷圭有多厉害
单廷圭是玩水少年,简称“水货”,要分析的话自然就得把他的好基友玩火的魏定国一起拉上说,显然,二人的绰号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有道是“水火无情”,能掌控水火之人应该从元素师方面发展,就算不会法术说什么火计、水计也应该运用的娴熟吧。遗憾的是,二人的毕生绝活,都在攻打梁山时用在了关胜三人组的身上。二人加入梁山后,压根也没什么水火大计给他俩安排水计基本都是水军头领在张罗,火计嘛,感觉是个人就能点火烧城,时迁最擅长这事。
关胜攻打梁山失败后选择了归顺,领京师震动,要知道关胜可是武圣的后人,头上顶着大大的忠义,此时沦为贼寇,究竟有多少苦楚。就在这时,凌州团练单廷圭和魏定国自告奋勇去攻打梁山,新降的关胜也选择再次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拉着副将宣赞、郝思文去对抗水火二将。几位头领也是老熟人了,此时各为其主也不需要过多的寒暄,直接开撸吧,然后美丑二将就与水火二将开始混战,几人的状态施公也很直接的描述了出来:
关胜遥见神火将越斗越精神,圣水将无半点惧色。所以单纯从里面意思来理解,单廷圭和宣赞彼此难分高下,魏定国多少有着上风郝思文的表现,但宣赞做为全书唯一一个能连躲花荣两箭的人,其实力自然也稍高于郝思文,也就是说四人的水平基本是在一个层级上。
水火二将见单挑无法取得绝对优势,就决定诱敌,于是二人一个很简单的计策,穿着华丽的玄甲军与绛甲军就分别将郝思文、宣赞擒拿了。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二人商议应当即就派人把两位朝廷旧将压至东京问罪。正巧赌气下山的李逵带着新收的鲍旭、焦挺出现截了囚车救出宣、郝二人,水火二人闻讯大怒,选择了再次去对抗关胜,关胜念及旧日情分也是摆出一付招降的态势,所以为了消耗单廷圭的体力,关胜象征性的和单廷圭拖了五十回合,然后找准机会刀背一拍,直接将其活捉。
魏定国见单廷圭被捉,选择继续向关胜袭击,但二人交手仅十余回合魏定国就不济而逃,关胜连忙去追,被单廷圭阻止,关胜正欲问缘由,魏定国的火焰神兵就冲了出来,幸亏关胜追敌不深,否则真的会被化为焦土。熊熊大火将关胜的大军烧的精光,试想,如果关胜继续去追赶,那他可能就烧死在这里了。
可见,魏定国也是一个狠毒的人,他当时是绝对意义的要烧死关胜
但李逵等人在城内折腾,使得魏定国前后无路,只得撤退至道中间的小村庄里躲避。后来关胜亲自去降服,魏定国才愿意归顺梁山。
二人上山后的职位是马军众多小彪将之一,整体表现也不算突出,曾被宋江安排为秦明的副将,但像秦明这样勇猛而优秀的男人压根就不需要副将…二人外战最让人记忆犹新的表现就是征北时被乔道清的冰雹吓了个半死…
征方腊时,二人在歙州中了王寅的空城计,被南军戳死。单论实力,二人在地煞中也能排在前列,没给朝廷丢脸,只是没能活在最后。
文/逻辑文史游
二人死的太不值了…
井木犴,郝思文的绰号是什么意思
郝思文,是《水浒传》人物,是地雄星,梁山第四十一条好汉,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四名。江湖人称“井木犴”。
郝思文与大刀关胜为友,当初他母亲梦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后生了他,因此,人们叫他井木犴,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与关胜一同在蒲东为官。
经宣赞的推荐,关胜获得领兵攻打梁山的机会,关胜趁机也推荐了好友郝思文,因此郝思文得以成为关胜的副将,跟随一同攻打梁山。攻打梁山时,被扈三娘活擒,与关胜一起投降梁山。
梁山受朝廷招安后,南征方腊时,郝思文在杭州一役中被活捉进城去,遭方天定凌迟处死,再枭首示众。
郝思文的绰号是“井木犴”,是什么意思呢?
犴:狴犴,是一种动物,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走兽,又传说是龙九子之一,相貌威严。古代常把它的形象画在牢狱的门上。郝思文的母亲梦井木犴投胎后生此人,且他果然精通武艺,的确有些神奇。从他绰号来推断,其应该是相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