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毅论

王羲之的《乐毅论》究竟好在哪里?褚遂良版本的《乐毅论》怎么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30 18:14:54 浏览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王羲之的《乐毅论》究竟好在哪里

《乐毅论》,系法帖名(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此帖乃魏.夏侯玄(公元209~254年。三国谯人,字太初。)作,由晋.王羲之书。全文四十四行,六百字。另,五代.梁有摹本,收于《清斋帖》。

唐.褚遂良谓王羲之此作:“笔势精妙,备近楷则”,被称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宋.黄庭坚《豫章集》二八.〈题乐毅论后〉著有:“予尝戏为人评书云,小字莫作癡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论述。

东晋王氏书法源于钟、卫,但王羲之为摆脱魏晋以来真书的“古质”,在结字、点画、书意等方面加以变革,使真书变得蕴蓄多姿。他在变革真书的同时,又变革“行书”,并在真书中融入“草书”,皆创造出一种“从意适变”的“行草”。而“楷书”,亦称真书、正书。也是汉书字体之一。“正书”,既楷书。虽相传始于汉.建初王次仲,至三国.魏钟繇书写法度已较完备,为正书之祖。但王義之遂意继承发展,工正书亦为楷新。

论王羲之《乐毅论》的书法,也是减省隶书之波磔而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谓“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亁。”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杰作《乐毅论》,亦是“变古制今”的开创,也是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潮。

唐.张颜远《法书要录》七.张怀瓘〈书断〉上.〈八分〉释:“(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这可能就是对书圣王羲之优秀作品能从哲理到艺术醇化,升华为书法“楷模”的最好总结吧!

褚遂良版本的《乐毅论》怎么样

褚遂良临的《乐毅论》一流!褚遂良初学他舅舅虞世南的书法,后学二王,吸收欧、虞之长,融汉隶之意,间有行书之用笔,神完气足,清雅俊逸,似美人顾盼有姿,实则劲气内敛,有百练钢如绕指柔的精劲。比起欧阳询和虞世南书法,则更多笔画的变化,结体更为舒展,有更生动的韵律感,其气韵直追书圣王羲之。《乐毅论》是著名的传世小楷法帖。内容由曹魏的夏侯玄所写,后来王羲之以小楷将其抄录下来,作为传家宝保存。《乐毅论》意境纵横开阔,刚柔并济。章法疏朗,字法循规蹈矩,古朴苍劲。据载,此帖自“梁时模书,天下珍之“。褚遂良评价《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天下正书第一。“

褚遂良版本《乐毅论》形神气韵直追王羲之的原作,我三十多年前临摹的就是褚遂良版本《乐毅论》用毛笔悬肘临摹几年,用钢笔和不同方法坚持临摹《乐毅论》,画上王羲之書就是我三十多年写的硬笔字。

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能超过王羲之的《乐毅论》吗

王献之的《王版十三行》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各有特点,都是经典之作!不存谁超越谁的问题。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王献之学书法,是在王羲之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进行的。楷书《玉版十三行》和草书《中秋帖》是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

小楷《乐毅论》跟《灵飞经》哪个好

比较来说,王羲之书《乐毅论》无论韵致笔法,要比《灵飞经》更纯美和自然,有种古意盎然的美,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的冲融大雅美。

《乐毅论》笔法由汉魏早期的隶书楷书,如下图,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逐步规范变革标准的小楷,正因如此,为厚重转而趋向纤细,结字体势趋向方整停匀。《乐毅论》还有《黄庭经》最大的特点,是将楷书笔法结构推入到形巧,偏于纵向的新体势的代表作。

总体看,王羲之的小楷简化了锺繇结体的隶书味,把由横向笔画缩短,而纵向笔画加长。看起来,字形挺直,结构端正匀称,笔画道劲朗润、蕴藉内含,虽然与隶书的分野更为鲜明,但无疑带有还有隶书的古意韵味。被称为“晋韵“书法的主要代表作。所谓“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

《灵飞经》属于唐代写经体的典范,前人有评之为“沉着道正”实际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属于小楷中纤细柔媚的典型,其笔势精妙,神采飞扬。

其字在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特别是在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也是优秀的小楷范本。 然而由于过于精妙,华丽,所以被后来的科举考试以此为范本,逐步形成严谨缜密讲究法度的馆阁体,比如晚清有好几位状元都是刻意临摹这个范本的,如陆润痒,刘春霖等,俗媚而乏生气。

有人说启功先生也临过此帖,没错,启功早年临过许多帖,如赵孟頫书法,唐代写经体,也临过此帖,但很快就转入智永千字文的学习,“二王“小楷和智永书法对启功先生影响很大。所以笔画温润如玉,节奏明快。结体紧密而笔意恬淡并气息流畅自然。

有人说楷书练《乐毅论》,那行书练什么,有何推荐

谢谢悟空邀请!楷书练《乐毅论》,行书可以选择临《大唐怀仁集圣教序》。

同一书家,先练其楷书,然后再过渡练其行书,因风格内涵类似,比较容易上手。

楷书《乐毅论》雍容闲雅,笔精墨妙,清幽古雅,丰神俊逸。

行书《圣教序》笔法精绝遒劲,有“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韵致。俊秀而飘逸。

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草书师张芝,真书师钟繇。梁武帝评其书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1一6,是王羲之书《圣教序》局部。7一9为笔者临摹习作,谢谢指正。)

我学写字有几年了,大家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学习书法入门从横平竖直开始还是从选择一种范本临写开始

学习书法入门应先从笔画的横平竖直开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构造的基础,将笔画写好才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偏旁部首,而偏旁部首又是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具有极高的稳定性,是构成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写好偏旁部首本身,还要学习如何让它和与之组合的部分搭配得当,协调自然。

第三步是间架结构,汉字的结构有很多种,学会怎样安排字的结构能让字变得更加美观。

基本功达标后再进行临帖。临帖入门建议先临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

实力允许后,可以过渡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文徴明《道德经》。

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向行书、草书前进。

王羲之《乐毅论》能作大楷学习吗

这种作法是完全可以的,事实上几十年来人们都在这样做着。其实,古代碑帖绝大多数都是中楷、小楷字,没有大楷。当今书法界普遍流行的大楷写法,其实是为了追求展厅效果而肆意伪造的大楷字体。或者说,是将小字碑帖故意放大几倍后临写的,有些技法并不是古法!

将小楷帖制作成放大版本临写的确是非常好的举措。不过,在临摹过程中有一点必须要弄清楚,原帖毕竟是小楷,不属于真正的大楷。所以,最好懂小楷用笔技法。

由于大楷笔、小楷笔材质、构造及性能不一样,故而,用大笔模拟书写放大后的小字字帖效果别具匠心,尤其是笔画的起止处,形状、质感与韵味必然与原帖有差异,这是正常的。因此,笔法动作技巧上存在转换问题,初始练习尽量按照小楷技法书写,熟练之后适当的加以变通使之成为实实在在大楷,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常见很多人没有练过小楷,对小楷笔法特点不熟悉,一起步就是直接练大楷,误以为大字就是大楷,其实不然,小楷与大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一点,只有小楷、大楷都练过的人才知道其中奥妙所在。

多数初学者,选择放大版本作为大楷入门,对原帖笔法读不懂,也写不出来帖的味道,原因是没有小楷基础,等于用大楷笔模拟书写小楷写法,导致小楷(中楷)字的笔画原形细节表现不出来,于是,就特意附加一些描画似的动作,例如有些学欧楷、颜楷的人,写横、竖、钩收笔时,不是巧用侧锋与提按一笔写成,而是迷信笔笔中锋用好几个所谓调锋法描画出来的。其实,这些动作完全是多余的,在原碑帖当中根本就没有,纯属误读误解。

我认为,既然是想以小楷为范本练大楷,莫不如干脆直接先练小楷得了,技法难度小,训练方法简单,见效快、周期短。练好之后,只需同比例放大书写,作些微调即是大楷……

上述建议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有的网友说馆阁体就是楷书,楷书就是王羲之的《乐毅论》,你觉得是这样吗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这样看待,更好一些。馆阁体就是楷书。当时的馆阁体的特点是乌黑、方正,光泽、大小同一的官方标准通用字体,成为当时书坛的主流书体。

明清两代,毛笔字作为常用书写工具,把字写的端端正正的,是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例如,四库全书等。

那个时候,只有极少数人在不端追求书写的完美性和艺术效果。追求来自前辈作品的学习和传承。所以,才有了更多的特点。师出名门。

所以,这个答案应该是馆阁体是楷书。但楷书不仅限于王羲之等。只是受到了其最多的影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