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骊靬人 马军

俗称古罗马村的中国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的者来寨,真的是被俘虏的古罗马军后裔吗?甘肃发现古罗马人后裔疑似者,甘肃人和古罗马人在历史上有什么交集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30 15:57:44 浏览5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俗称古罗马村的中国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的者来寨,真的是被俘虏的古罗马军后裔吗

公认的说法是,者来寨的发现是与一件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悬案联系在一起的。这起悬案涉及的对象还是与西汉远隔万里不止的罗马帝国。不过,者来寨在古代有更为响亮的名字“骊靬城”,据说是汉帝国用来安置战俘的。当然,说他们是战俘并不意味着汉朝与罗马帝国直接交锋。

公元前54年,即西汉宣帝甘露元年,与中国相隔荒原大漠和高山雪岭的古罗马帝国内部正处于三分之势,即三巨头克拉苏、凯撒、庞培。想用战功来增加夺权砝码的克拉苏遂以叙利亚为基地向东扩张势力。叙利亚的东方即是中亚强国安息帝国。双方激战于卡尔来,罗马军队大败。克拉苏本人被俘,后被安息人用融化的黄金灌死,罗马军团4.5万精锐也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一些散兵游勇,罗马军团只剩第一军团6000余人集体逃脱。这群败兵自战场突围后,便向安息帝国东部逃窜,自此消失。公元前33年,罗马与安息签订合约。但是,当罗马人要求遣返在卡尔莱战争中被俘的第一军团时,安息人却否认其事。故而,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便成了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公元前36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将军陈汤率军远征,并来到今日哈斯克斯坦的坦江布尔城(当时叫郅支城),来讨伐匈奴郅支单于。当双方交战时,陈汤诧异地发现匈奴人中有一支奇特的军队。他们战斗的方式也与靠骑射冲击的匈奴军队迥然不容,即摆出鱼鳞阵、盾牌方阵。因此,后世的历史学家在对照同时期的罗马军阵时便认定他们用的是罗马军阵。同时,在陈汤远征的17年前,恰好有一支在卡尔来战役中逃散的罗马军团残部东逃。所以,历史学家认为这支奇特的军队或许是失踪的第一军团,不过他们也许是第一军团的残部。当第一军团残部辗转来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后,正好被逃亡在此的匈奴郅支单于收容。陈汤消灭郅支单于后,将这些俘虏带至今甘肃永昌县境内。随后,汉朝在祁连山麓置“骊靬县“安置战俘。从此,西汉版图上出现了一个定名为“骊靬“的古城。不仅汉朝的史官对骊轩古城有记载,后世王朝也对其有过描述。

  • 在一幅公元前9年绘制的三国时代布帛地图上,发现有“骊靬“二字标注。

  • 《晋书•张祚传》,“前凉张祚遣将伐骊靬或于南山(即照面山),大败而返”

  • 《隋书》改“骊靬”为“力乾”、“开皇中,并力乾入番和(县)”。

  • 唐代骊靬人的三次起义。

  • 清代《后汉书补注》称,骊靬县“本以骊靬降人置”。

意大利人和骊轩人

至今,在骊靬古城周围,还可以发现部分居民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外貌特征:高鼻梁、深眼窝,蓝眼珠,头发自然卷曲,胡须、头发、汗毛均呈金黄色,身材魁伟粗壮,皮肤白皙。同时,骊靬人的习俗也与当地汉族不同,如安葬死者时,一律头朝西。此外,他们还十分喜好斗牛,称之为“疯牛扎杠杠”。据此,有史学家便认为这可能是古罗马人的遗风。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也许这些人会有不同的来历。假如在地形图上搜索者来寨的话,你会发现它处于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

但是在西汉没有发动对匈奴的反击前,这里生活着名为“大月氏”的部落,范围大约在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一带。而大月氏人也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如果抛开这一点不谈,在河西走廊这个大范围来看,金昌县骊轩古城地处今武威市通往张掖市的必经之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古人来往贸易时,也难免会遗留古代欧洲人的后代。所以对于题主的提问,大福读史只能回答在河西走廊乃至西域这片多方势力渗透的地域,找出与汉人不同的“异族”基因实在太容易了。

甘肃发现古罗马人后裔疑似者,甘肃人和古罗马人在历史上有什么交集吗

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有个“者来寨”,这里以前一直是个不为人知的平静的小村庄,只是在八十年代末,有个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提出,者来寨是古骊靬(Líqián)城遗址,而骊靬城则是西汉安置古罗马战俘的地方。据说古罗马帝国在公元一世纪派兵东征,和当时的波斯帝国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古罗马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古罗马帝国的东征部队遭到重创,只有不足万人的第一军团脱离战场,向东转移。最后辗转来到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安顿下来。这就是“者来寨”,即古骊靬城遗址。这里的人们普遍具有黄头发,白皮肤,高鼻梁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为什么说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

我是民勤人,看到这个提问有种想回答的冲动,所以不请自来。

准确地说,这个问题应该是“怎样理解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没天下人这句话。”

在这里有必要对民勤这个地方有个大概的了解。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石羊河下游。南依武威,西邻金昌,东北、北、西北与内蒙古左、右旗相接。民勤过去叫镇番,1928年才改为民勤。单从县名就可知这里的百姓是多么勤劳质朴。本县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包围之中,东西北三面环沙,环境十分恶劣。冬冷夏热,昼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仅127毫米,而年均蒸发量高达2623毫米。干旱缺水风沙大是民勤最显著的特征。

建国前有一首民勤民谣说:举目四望全是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沙逼人退埋田园,流离失所走天涯。

民勤小曲戏《二瓜子吆车》中台词道:爹死了,娘嫁了,哥哥嫂子贼杀了,二亩田地沙压了。这些都是旧民勤的真实写照。

我们拋开干旱缺水单说风沙,旧民勤就是一个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一场大风刮过,青苗被埋,再次耕种,虽然有违农时,减产歉收不可避免,还不至于颗粒无收;一场大风过后,快要成熟的庄稼变成一地黄草,贫苦农民将怎样度日?旧中国内忧外患,政府自顾不暇,遑论救灾!蝼蚁尚且贪生,人又怎么能坐以待毙呢?于是扶老携幼外出逃荒就成了不二选择。限于当时条件,交通不便,更无交通工具,徒步逃荒自然以周边地区为首选。于是逃往新疆,内蒙,宁夏的难民最多,其他地区较少。这就是天下有民勤人原因在。

既然旧民勤是个不适宜人居的地方,外地人也就很少来了。即使来了,也不会在民勤扎根,自然就是民然没天下人了。

当然这是旧民勤。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封沙固沙,近年又调水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民勤已是旧貌换新颜。现在来民勤务工的做生意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民勤没天下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愿民勤的未来更美好,愿民勤人热爱自己的家乡,愿民勤能吸引更多外地人!

为什么说天下有甘肃民勤人,而甘肃民勤无天下人

好多年没有回民勤老家了,民勤人艰苦朴素,勤奋努力。民勤环境恶劣,沙漠化严重,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缺乏,工业不发达。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民勤人重视教育,民勤父母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学考大学走出民勤,我上高中时班主任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民勤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奋学习,努力考大学走出民勤,这也就是当时所说的教育移民。当时每个学校都流传的一句不成文的校训,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从高一开始我们都是早上五点半就起床,晚上12点才能睡觉,在全国来说民勤学生也是最能吃苦。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教育民勤给全国各行各业输送了无数的人才,也涌现除了很多名师,名人。至今都忘不了上高中那时的生活,很美好,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所以人们经常说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没有天下人!

祝愿家长父老乡亲健康快乐,生活幸福,繁荣昌盛!

甘肃永昌人有什么来历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10年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分为13州,今永昌县境先后置4县,即武威郡所属鸾鸟县,张掖郡所属番禾、骊靬、显美县。

三国魏至西晋,永昌为番禾、显美、骊靬3县地,先分属两郡,后改属武威郡。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凉王张轨依焉支山置焉支、新鄣2县,属永宁中新置之武兴郡,番禾、显美、骊靬仍属武威郡。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晋太元十一年(386年)秦将吕光自立凉州牧,定都姑臧,称后凉。隆安元年(397年),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为南凉;同年,段业叛吕光,改元神玺,为北凉,后凉遂灭,今县地属南凉;隆安五年(401年),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和南凉,置凉、秦、沙3州,番禾属北凉番禾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凉州领10郡,其中番禾郡领彰(鄣)、燕支(即焉支)2县。

西魏时显美属凉州,番禾郡领番禾。

北周时,力乾(即骊靬)、鄣、燕支属凉州总管府武威郡,废显美县,其地入姑臧,番禾废郡置镇。

隋文帝开皇中期(590年左右),复置番禾县,属武威郡。大业元年(605年),将力乾、鄣、燕支等县并入番禾县,仍属武威郡。

唐初仍置番禾县。咸亨元年(670年),于县置雄州。调露元年(679年)废州。天宝三年(744年),改番禾县为天宝县,景龙元年(707年)废,先天二年(713年)复置。广德二年(764年)被吐蕃所陷。咸通二年(861年),张义潮逐吐蕃,克凉州,复归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凉州属地均被吐蕃、回鹘、党项诸族占领。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归宋领地,隶西凉府。宋景德元年(1004年),党项族李元昊攻占甘、凉2州,于景祐五年(1038年)在兴庆府(今银川)建立西夏政权,番禾置永州,属西凉府。

南宋宝庆二年亦即西夏宝义元年(1226年),成吉思汗出兵灭西夏,重设西凉府。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诸王只必贴木耳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立焉“(《元史·地理志》),属甘肃行中书省。永昌之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卫,隶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卫为永昌县,隶凉州府。

永昌县是不是还有个古罗马十字军后遗

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值得回答或者共同探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还在甘肃工作,那时候的交通条件还不能与现在相比,每年两次的暑寒假的时间因为盘缠问题有时候只能在西北一代消耗了,于是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在陇海线至兰新线和这一代的朋友聚聚,经常相会,使我从宝鸡东站到天水北道至河西的临泽这一路都是比较熟悉的。按熟悉层面,在悟空问答中我回答过几次有关关中,陇东以及陇南直至祁连山一代的问题,在这里就省略不谈吧。且说如题所说,永昌隶属镍都金昌市管辖,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下,古属凉州,如果说古罗马十字军的后裔,我记得曾经在河西一代见过多次,有放羊的,种地的,其共同特征就是高鼻梁,蓝眼睛头发略黄,也就是所谓的“金发碧眼”吧,回忆里在武威,景泰也见过,甚至兰州城里也见到过,第一次见到时,我还在想“这个老乡咋和外国人一样?”后来文革结束后在一些资料里我才知道还有罗马远征军一说。所以说我还是赞成如题一说

西汉骊靬城真的安置过罗马兵团吗

相传在公元前53年,也就是西汉甘露元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克拉苏带领军队在伊朗地区打了卡莱尔战争。兵败后,大约有6000人冲出重围,但是他们却没有回到罗马,去向未知。这几千人的去向便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经过历史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将这支军队下落浮出水面。专家认为这支罗马军团被西汉军队带安置在了甘肃境内,并专门设置了骊靬城安置他们。《汉书·陈汤传》曾记载,在公元前36年,西汉派大将陈汤率4万人马征讨匈奴时,发现匈奴手下有一支长相奇特的军队,而他们的作战手段与当年罗马军队独有的手段一样,有”夹门鱼鳞阵”和“重木城”等。后来,陈汤将降服俘虏带回大汉,之后汉军以“生虏白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而告胜,之后陈汤将这些俘虏带回中国,从此,历史上的甘肃便有了名为“骊”的县。
《参考消息报》曾发布了一篇报道:中国西部曾有过古罗马城市,千年前消失的罗马军团很可能到了遥远的东方,并在当时强大的汉王朝境内定居。而骊靬(甘肃省永昌县境内)便是在西汉时期用来安置这支古罗马军团的城市,而且,中国古代也将罗马人称为骊靬。

历史学者在永昌县境内研究发现,当地人十分喜爱斗牛,放牧时经常让公牛在一起角斗,这也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风俗。最重要的是历史学者发现了断壁残垣的骊靬古城遗址,并在遗址中发现了当年古罗马军团使用的“重木城”。
结论: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军队在伊朗,战败后,数千人突出重围,逃至匈奴地区,成为了匈奴的雇佣兵,后来被陈汤降虏到了甘肃永昌县境内,并安置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