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对中国做出贡献的人物都有谁
- 作为一个整体,农民有没有贡献,如果有贡献,这贡献是什么
- 袁隆平院士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具体有多大
- 你觉得钱学森、屠呦呦、于敏和袁隆平相比,谁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 姜昆当中国曲协主席这些年除了反三俗都做了哪些贡献
- 农民种地是不是为社会做贡献你怎么看
- 雄据东亚百余年的金国,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文化贡献吗
- 在今后的历史书上,应该怎样描述袁隆平院士对国家所做的贡献
- 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他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什么样影响
- 袁隆平院士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贡献有多大
对中国做出贡献的人物都有谁
对中国做出贡献的人,首先是伟人毛泽东,其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着伟大祖国的国土,其三,是科研工作者,使我们伟大的祖国逐步走向富强,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作为一个整体,农民有没有贡献,如果有贡献,这贡献是什么
作为一个整体,农民有没有贡献,如果有贡献,这贡献是什么?
看完这题目,心里极不是滋味。
近一段时间里,有关农民的话题,多如牛毛,有关贬损农民,讽刺农民,甚至污蔑农民的话题甚嚣尘上。
这里面,甚至不泛一些饱读诗书的“学问”人,并且其本身就是身为农家子弟的人。
奇了怪了。
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到底有没有贡献呢?
工、农、商、学、兵、政、党,都是各自一个的“整体”,都在辛辛苦苦競競业业的,努力做着自己本质的工作。
咱们不仿做这样一个假设看,把这个“农”去掉,就是说,我们不要,不需要农民这个整体了。余下的各个“整体”,继续也只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辛勤、努力、刻苦的工作。结果会是什么呢?
结果,每个“整体”里人会发现,这完全是不可能事,别说继续工作了,保命都成问题。因为没有农民了,不生产粮食了,没饭吃了,连活下去都难了。
从上面,咱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是人都得吃饭,都需要粮食。而农民这一整体,正是粮食生产者,我们任何其他整体里的人,都要靠农民这一整体生产出来的粮食,一天三顿吃着由这些粮食做出来的饭,才能活下去。也就等同于说,我们人人都离不开农民,都需要农民。
一个你既离不开、又需要的“整体”,你说他们有没有贡献?
农民的贡献是什么?是养活了你生命的贡献,不客气说,是农民给了你第二条生命一一第一条生命是父母生了你。没有农民,没有农民生产的粮食,请问,谁能活下去?
我倒想问一句,天底下有哪个人敢拍着胸脯子,大言不惭、恬不知耻、口出狂言说,我不需要农民生产的粮就能活下去?
我十分、百分、千分、万分……的表示怀疑。
实在难已理解,某些个别人怎么会如此怀疑、贬损甚至是“仇视”农民,也不知农民是怎么“得罪”了他。
吃水不忘打井人。这些“某些人”倒好,不指望你对农民知恩图报,至少也别这么“落井下石”的对待劳苦功高的农民啊!
我到十分赞同我农村老家的一位老哥说的一句话:
瞧不上农民的人,就是“刚扔下三天要饭棍子就骂叫花子的货。
袁隆平院士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具体有多大
大!___当然无比巨大: 至小养活了几亿人!
大家可以静心算算: 袁老一生、经他培育、杂交成功的水稻品种、不知有多少种、每一种的水稻品种比原先的品种产量不知提高了多少产量!…就以每亩产量来算: 提高了50斤~100斤来算、那我国的水稻种植区有多少地域、各省、市有多少产地? 世界各国的水稻种植区又有多少地域?每年产量又可以增产多少水稻粮食产量?!…
还有、在粮食产量增加的同时、杂交新的水稻优良品种、比原先旧的品种、有抗病、抗风灾、抗虫灾、等等、都有明显的优势、那么、从减小损失的角度来说、袁老的贡献无比巨大!…
所以说:袁老对我国、对世界各国来说、他的贡献无比巨大、无比光輝、是华夏的英雄!亦是全人类的英雄!
你觉得钱学森、屠呦呦、于敏和袁隆平相比,谁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题主所说的这几位科学家都非常伟大,都是国之脊梁。主导研究导弹的钱学森、主导研究氢弹的于敏、主导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主导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每一位都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他们都会被世人所铭记。由于这几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有所差别(钱老和于老可以说是同领域的,他们都是两弹一星的元勋),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谁的贡献更大,所以做对比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久前,BBC新闻网评选20世纪最伟大人物,屠呦呦成为了科学界的候选人,并且她是唯一还在世的科学家,也是亚洲唯一入选的科学家,这足以看出屠先生对世界的贡献。屠老以黄花蒿为基础,提取出了青蒿素,随后又以此为基础合成出双氢青蒿素,这成为了抗疟疾的特效药,挽救了全球几百万人的生命。
袁老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粮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他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钱老被誉为我国的“导弹之父”,这足以看出他在导弹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没有钱老,我国的导弹发射可能要推迟二十年。于老的贡献则是在氢弹原理方面,他的关键性作用让我国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引爆氢弹,所以他被誉为我国的“氢弹之父”。得益于钱老和于老的巨大贡献,我国才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板,我国的国防才有了底气。
姜昆当中国曲协主席这些年除了反三俗都做了哪些贡献
相声本就不是高雅艺术!它就是逗大家开心讨口饭吃,你硬是要把它抬得高高在上,这就失了地气,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这好有一比,婊子靠出卖色相赚钱,你现在把她弄得跟公主一样,叫她如何赚钱?低俗的未必没有生命力,高雅的大家未必喜欢!婊子和公主各赚各的钱,各走各的道!总之低俗艺术形式不要去拔高她,否则就会枯萎!我说的狠了点,但绝对是这个理!
农民种地是不是为社会做贡献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农民种地是不是为社会作贡献?我可以肯定地说,农民为社会发展功不可没,人的生存,靠食物,是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人类才能得到生存,什么食品,都是用大米,小麦等加工而成,有农民种植,生活才能得到保障,社会发展,人人有责,只是职业不同,等级不同,
雄据东亚百余年的金国,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文化贡献吗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提问者的疑惑有代表性,这个疑惑我也有过,甚至认同过金人以野蛮入主中原造成中华文明的倒退的说法。十多年来关注东北史,渐渐认识到,辽、金不仅像宋是中国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加之后来同样发祥东北的大元,这些东北民族对中华版图的奠定、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功绩至伟。中国历史如果你去除这几个东北民族的历史作用,中华版图可能怎样?看下面几张中国历史地图便可以想像。
再说金代,这是东北民族最古老的肃慎族系第一次入主中原开创的一个时代,肃慎从尧舜时期就留下与中原有朝贡关系的记载,之后数千年,这个族群及其后裔,世守尧舜之风,朝代更迭,始终不忘与尧舜建立的职贡契约。直到宋辽时期,还过着以部落为主的游猎生活,保存着对中原政权原始的敬畏与初心。
辽朝的过度压迫使它们奋起反抗。反辽的过程中,阴柔又自大的宋朝,以宋徽宗为代表,想起澶渊之盟的耻辱,欲借”女真满万不可敌“的金人之手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这个充满雄强之气、向往并敬仰中原的痴心汉签定共同灭辽的”海上之盟“盟约。
守约的金人因宋人背盟,心智大开,对宋从仰视变平视进而蔑视。
金国入主中原,带着东北民族最原始最有生的力量,血统上改受了中原文明不断走向阴柔羸弱的特质,以体质到精神都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活力一一现代相当多的中原人,谁能保证没有女真人的基因?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以东北大地给予的洪荒原力,用如此短的时间,迅速跨入封建时代,统驭的一百年间,也是全面按受中华文化、并以中华风习改变女真旧俗的过程。
且看金朝备受诟病的一位皇帝一一海陵王完颜亮的诗句,可见其受汉化熏陶之深:
完颜亮为南宋都城临安图画屏所题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他的另一首《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捕,今日琼川银渚。山色卷帘看,老峰峦。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孙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
从两诗可见其从雄悍转温婉的心路。
金国历史影响不如他朝,或许也与其民族性格的丧失不无关系吧。
在今后的历史书上,应该怎样描述袁隆平院士对国家所做的贡献
……再过五千年的历史教科书上这样写到:在这个地球上曾经有一个人口大国叫中国??,也就是现在的中华帝国。当时通过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战,于公元1949年10月推翻了当时统治的封建王朝、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国内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建立了四万万劳苦大众、民族同胞翻身解放的社会主义民主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由于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为了解决最基本的人民生存问题,在执政党的大力宣扬和培养下,五十年代初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和专家在各省市区地方成立了农科院和农科所,专门对水稻种植生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科学研究。其中就有一名出生于1930年9月7日的科技专家,大学毕业后专门对杂交水稻进行了研究和科研攻关,试种出了亩产1300斤的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并在全国推广种植,年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基本解决了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温饱问题。还推广到世界各地种植,解决了不少贫困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吃饭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高度赞扬和好评。这位专家被国家评为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家为了表彰他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将他的事迹拍成电影的同时,授予他象征着国家最高荣誉的“共和国勋章”一枚。这位院士的名字叫袁隆平。由于年老体弱生病住院治疗,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老人家享年91岁!
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他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什么样影响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门前,自发排队送别袁老的市民一眼望不到边。他们有的从外地驱车10个小时特意赶过来,有近处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只为能够送袁老一程。
送行的人群中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工薪白领,有快递小哥,大家互不相识,但又如此地默契,大家不约而同地望向一个方向,长街送行,洒泪而别。
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我想这就是。
这种情景对于我来说,也只有在小学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上见过。
几年前,知乎上曾有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引发了网友大讨论:
“如何看待鹿晗公布恋情导致新浪微博瘫痪,而袁隆平公布「水稻去镉」新成果却鲜受中国网民关注?”
2017年10月,鹿晗在微博上公布了与关晓彤的恋情,这条微博发布后,几乎就是瞬间便冲上了热搜,导致微博服务器崩溃。
恰巧,那几天87岁高龄的袁老也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他们的研究团队在水稻育种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可以“敲掉”水稻中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这项技术将有助于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不过,这条消息并没有激起几片水花,除了行业内的人士,绝大部分网友都没有怎么关注和反应。
“英雄事迹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有人说这太不公平,明星刷刷脸,瞬间就能收获大批粉丝和金钱;而科学家呢,埋头苦干多年,提取出来造福老百姓的技术,却鲜有人能把目光投向他们。
公平吗?
确实不公平,但另一种意义上,也公平。
不信,你看这位网友的回答:
鹿晗有一时之名,袁隆平有千秋之名。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甚至多半等不到鹿晗老,鹿晗死,他就会先一步过气。甚至到他真的老死了的时候,发个讣告都未必有人关心了。但是袁隆平先生,却是会载之于青史,录之于金石,死且不朽的。今天有人知道他,明天有人知道他,千秋万代之后,也还是有遗泽于人世。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是“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无论在哪个年代,老百姓都是最公平的 评判人。
没错,袁老就是那个把精神刻在了人心里的人。
现在,从袁隆平院士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千秋万代,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在人心。
袁老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让国人吃饱!
袁老出生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
那时,中国正在被列强欺辱,许多有志之士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为国抗争,他们有的学文以启民智,有的学理以发展科学,有的学军事以强国。
而袁隆平前思后想后,他选择了农学。
新中国成立时,袁隆平19岁,他考上了当时的西南农学院,一心想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
1953年,袁隆平从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湘西的安江农校工作。同学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没找到相应的位置,便跟他说那里比较偏僻,搞不好就埋没在穷乡僻壤了。
而袁老谢了同学的好意,坚持来到了安江农校任教。
在那里,袁隆平工作了十六年之久。籍籍无名中,袁老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
生活在现代的人,大多数人也许体会不到粮食短缺带来的痛苦,但在那个时代,袁隆平极为深切地体会过饥饿带来的痛苦。
回忆当时的生活时,袁隆平说:“肚子空空,身体没力,双腿没劲。晚上睡觉,被窝冰凉,始终也睡不热,身体没能量嘛。”
当年袁隆平做过一个离奇的梦:人们坐在硕大的稻穗下乘凉,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
这也成了袁老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不同于其他的技术研究,这种研究需要的并不是天赋和灵感,而更多是耐心和坚持的水磨工夫。
袁隆平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被同行称为“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号角”。
这篇论文的背后是极为艰辛繁复的绣花功夫。
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五十年代便开展了相关研究,但都没有实现这项技术。这里面最困难的是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系的稻株。
袁隆平知难而进,“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他决定寻找到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找寻几株变异的稻株,这个过程无异于神农尝百草。
袁隆平花了两年的时间,也才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稻株,将它们置于瓦罐之中开始杂交试验。
但偏偏这时候遇到“文革”风暴,袁隆平被攻击打倒,试验田的秧苗被拔光,幸存的几株被他藏在臭水沟。
一直到1970年,袁隆平才又得以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
在海南岛,他再次开始大海捞针一般地寻找他需要的稻株,并最终找到了后来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野败”。这就是杂交水稻的开端,6 年后试验成功,中国水稻产量增长 20%。
之后的日子里,毫无疑问,我国的人民吃的饱饱的了。
袁老不光是国人的袁老,他还是世界的袁老。
袁隆平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把技术共享到了全世界。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曾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十多次前往多个国家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地处中东的迪拜曾试图种植水稻,但沙漠昼夜温差大、地下水盐度高、多沙尘暴,哪一个都是水稻的致命杀手。迪拜砸重金尝试了好多年,最后都失败了,直到听说袁隆平的海水稻在盐碱地获得成功,酋长高兴的不得了。
接到邀请的袁隆平团队远赴迪拜沙漠,进行小范围实验种植,克服恶劣条件,经历万苦千辛后,在2018年收获了首批成熟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长喜出望外,将这些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纪念品,亲自命名为“AL MARMOOM”品牌,作为“国礼”赠送尊贵的客人。
当记者问袁老为啥把杂交水稻的专利给世界各国共享时,袁老说:“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饱,这是好事啊!”
袁老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多起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袁隆平颁发当年“科学奖”证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科研之外,袁老对生活的要求极为简单。
虽然,袁老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个专家,是一位科学家,但他又更像是一个邻家爷爷。
有一次,袁老路过一家超市,他双手插着口袋,乐呵呵地进去看看了米价,发现米价不贵。袁老开心地笑了,这就放心了。然后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超市。
有一次,袁老去商城买打折款衬衫,听到 10 块钱一件时,一口气买了十几件。
袁老付钱时还不好意思,他跟售货员说:“太便宜了,不如你每件多加两块吧!”
有一次,袁老带着夫人去香港,走进一家很贵的手表店。袁隆平一看价格,连忙把老伴拉出去了,嘴里还说着:“不要手表了,太贵了。”
有一次,袁老与薇娅合作直播卖农民卖大米,仅一分钟时间就将84万斤大米销售一空,一次直播累计销售了430吨。
薇娅问他年收入多少,袁隆平有几分无奈地说:“听说你年收入有30亿,然后就有人说我年收入1000个亿,我都笑哭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接着很郑重地说:“我就是靠工资吃饭的,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0元左右,但是加上一些经费、技术咨询费、宣传资金等能有30万左右。”
还有一次,袁老被骂上了热搜,原因是有人挖出了他带喷泉的别墅,翻出了2009 年他去逛车展的照片。
于是,便有人揣测他豪车数辆,生活奢侈。他也没解释,依旧每天默默下田,操心他的水稻。
而实际上呢,他穿几十块钱的短袖,260块钱的卡西欧手表用了很多年,政府给他的别墅也被他当做研究基地。
袁老说过一句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句话非常的重要,也关乎国本。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中国想跟美国买600万吨粮食救灾,但被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这一请求。同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还下令美国公司不得向给中国运送粮食的他国游轮加油。自己不卖就算了,还阻止他国卖给中国。这是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事件。
茅于轼曾经说:“中国完全可以靠市场经济来解决粮食问题。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吃,可以去国际市场上买嘛。那么多国家生产粮食。肯定购中国买的。如果别的国家不卖,那肯定是自身有问题。”
芯片被卡了,我们可以等一等。可以退而求其次,可以砸钱自主研发。可是粮食如果缺了,那是万万等不起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我们的粮食政策按照茅于轼的建议执行,一旦被别的国家卡住了脖子,那么会造成何种局面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当袁隆平院士说出这句:“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时,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袁老的高瞻远瞩。
总结:
时至今日,袁隆平有很多的荣誉和头衔,我就不说了,世界之大,都有他不可或缺的位置。
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世界上的人,都是被他的水稻养活大的,包括没吃过他大米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粮食产量就会下降,玉米小麦就价格上涨,衣食住行成本就提高了。
所以,就算没吃大米的人,实际上也都在受着袁老杂交水稻带来的好处。
有人评估,仅袁隆平三个字,价值就高达 1008 亿人民币。
但袁老却不是很看重,他把杂交水稻的技术世界共享了。
大半个世纪后,当他离开人世,无数素不相识的人自发前来送别,浩荡的人潮填满街巷。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袁老出生的那个年代,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大米饭是一种奢望。
人们问:“晚上吃什么啊?”
而袁老走的今天,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大米饭已是平常之物。
人们还是在问:“晚上吃什么啊?”
一百多年了,同样的问题:“晚上吃什么啊?”意境和意义真的是不一样。
今日,天地动摇,神农千古。
袁隆平院士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贡献有多大
袁隆平十人九人知,家喻户晓,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