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正德年间,张永和杨一清是如何达成统一意见的
杨一清和张永合作搞掉刘瑾,个人认为刘瑾被杀的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刘瑾当时权势冲天,张永其次,但是在权利面前,一把手和二把手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张永有搬倒刘瑾的动机,而杨一清要搬倒刘瑾,是因为刘瑾侵犯了太多文官集团的权利,二人因为权利走到了一起,志同道合,最终确实成功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二人的成功也太容易了,仅仅是在武宗面前说了几句刘瑾谋反迹象的话,当晚刘瑾便被抄家,最后也搜出了一些僭越王权的物品,最终被杀。
此事发生的如此之快,说明杨一清张永只是该事件的引子,真正想要拿起大刀的是皇帝,皇帝在面对皇权受到威胁时,他不会和任何人讲政治同盟,即便是自己身边最亲的人。纵观整个大明王朝,太监只是皇帝制衡内廷和外廷的工具,当你无用时,随时会被抛弃,这个可能就是太监命运的残酷之处吧!
正德到嘉靖朝,堂堂四朝元老,杨一清为何死不瞑目
杨一清的从政时间与王阳明基本是重合的,杨一清年纪比王阳明大,王阳明刚入仕不久就因反对刘瑾被发配到贵州龙场。这时的杨一清己经是方面大员了。他与王阳明之间的交织,我没查过,但是政治理念应该是相似的,因为让刘瑾倒台的关键人物就是杨一清。杨一清为何死不瞑目?这就要谈到杨一清与张璁之间的权利斗争,要谈他们的斗争,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嘉靖朝一个著名的事件,议大礼,也称“大礼议”。二是明朝为了保证皇权专制而设立的内阁互斗的政治制度
正德时期,刘瑾让杨一清下狱的时候,为什么让张彩接任三边总制
张彩,字尚质,号西麓。安定人(今定西市)。明弘治二年中举,弘治三年中进士。初授吏部主事,为尚书马文升器用。后得刘瑾赏识、重用。正统元年(1505),刘瑾安排张彩接替杨一清任三边总制。正德五年八月(1510),刘瑾伏诛,张彩入狱,十月,死于狱中,时年56岁。
刘瑾为何让张彩任三边总制那?
1、张彩是刘瑾的忠实走狗之一,因为是焦芳的同乡,焦芳把他引荐给刘瑾。
2、给事中李贯举荐其有将才。
3、杨一清亦举荐张彩代替自己的三边总督职位,当然这里面有杨一清施展的离间计。
杨一清为何人,帮过王阳明,可又为何死不瞑目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是明朝的著名官员。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称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其才华堪与唐朝的一代名相姚崇相媲美。那么,杨一清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有怎样的一生呢?本文带你走进这位明朝著名官员——杨一清。杨一清画像
杨一清年幼才华横溢,聪明过人,被视为神童,十四岁时参加乡试,成为翰林秀才,成华八年,中进士,任中书舍人。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后任陕西副使督学。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于弘治十五年,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治理军纪,使得军纪严明。杨一清为官一生,为维护明朝的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陕西任职时,杨一清多次平定外来者的侵犯,严格军纪,加强防范,修建了边疆防御工程,增强了边关的防御。杨一清为官多年,为政通练,赏罚严明,大胆使用人才,以壮年到老年的全部精力,三次出仕西北,为西北所贡献出的智慧和力量。
杨一清著作
杨一清的著述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等。杨一清致力于国计民生、整治边防,有着超人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杨一清不仅在政治方面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他也有所成就,他的才能被世人所敬仰。杨一清擅长创造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
杨一清
《明史》中这样评价杨一清:“一清生而隐宫,貌寺人,无子。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人或訾己,反荐扬之。惟晚与璁、萼异,为所轧,不获以恩礼终。然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
参考文献:
1.《略论杨一清“持重守御”的民族关系思想》邓云; 崔明德
2.《杨一清在西北》谢玉杰; 唐景绅
3.《杨一清与大礼议》赵毅; 胡克诚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