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合之众

为什么孔明要以攻代守,北伐中原?蜀国只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诸葛亮却要选择带兵北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9 16:53:07 浏览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孔明要以攻代守,北伐中原

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坚持北伐呢?一:用战争掌握军权,调和内部矛盾。如果休养生息的话,军权肯定要落阿斗手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阿斗不是傻子。作为新的主公,阿斗掌握军权天经地义。所以诸葛亮只能用战争来牢牢抓住军权。

二:控制政权,美名其刘禅不懂政事。大家都知道,只有战争,才能让所有人,所有派系无条件服从战争,这时候可以光明正大的杀政敌,或借刀杀人,调入前线,例如:张郃死亡之迷,托孤辅政大臣李严,彭羕,魏延等等。

三:政治野心。以为曹操曹丕死了魏国没人了,急如吞并天下,谁知半路出了个司马懿,天意!可以肯定的说,诸葛亮做着和司马懿一样的梦,只不过司马懿成功了,诸葛亮老天不给他机会。

蜀国只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诸葛亮却要选择带兵北伐

从内因来说,像蜀汉这种以正统自居,由外地人控制朝廷中枢的边陲小国,如果统治者不主动北伐,且长期霸占着中央政府,那本地人就该造反了。即便不遭反,只要曹魏攻过来,本地人也会缴械投降,不会为外地人掌控的朝廷卖命。

诸葛亮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问题,所以他才要以北伐缓解内部矛盾。

从外因来说,魏国整体实力虽然强于蜀,但曹魏的边防压力也比蜀汉大。诸葛亮完全可以趁乱赌一把。

公元228—234年期间,曹魏的南方受东吴的牵制,有十几万兵力常年驻守在襄阳和淮南地区无法灵活调度。东吴的存在,无疑就缩小了蜀汉和曹魏的机动兵力差距。

除了东吴这个最大劲敌之外,曹魏的北方还有鲜卑轲比能和辽东公孙渊(公孙渊后来被公孙恭取代),这两股势力的实力也不弱。

就拿辽东公孙氏来说,其兵力约七八万,人口约六十万,是一个整体实力约为蜀汉三分之二的存在。魏国要防公孙渊,其在幽州和冀州的兵力就不能少。

PS:根据《晋书·宣帝本纪》记载,司马懿消灭公孙渊时,“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这还没计入乐浪、带方二郡的人口。如果再根据《后汉书.郡国志》对乐浪人口记载,公孙氏的地盘上,人口不会低于60万。(带方郡没有人口统计资料)

至于鲜卑部落,虽然人口不多,但草原民族善战,魏国不可能不防备轲比能入侵,而要防备他,魏国在北方并州和幽州的留守兵力自然也不能少。

另外,青藏高原的羌人时附时叛,魏国也要派兵力监视。

所以说,虽然魏国实力四倍于蜀汉,但魏国的敌人也多,其在扬州、荆州、幽州、并州常年保持了巨大的兵力部署,它的机动兵力和部署在雍凉地区的兵力,并不多。

PS:魏国在凉州的兵力未知。但根据凉州的人口(约为益州的8%)推算,其兵力不可能有很多。至多也就1~2万。

以街亭之战为例,当时曹真在关中的部队大约为五万,曹叡率中央军增援,派张郃领五万进攻街亭,此时魏军兵力约十万,与蜀汉的十万常备军规模其实是1比1比例。诸葛亮的兵力并没有很大的劣势,他完全可以通过北伐偷袭一把。

再一个,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凉州,也就是曹魏防御力量最薄弱的一个州。他以局部优势兵力撬凉州,实际上是以强凌弱,具备逐步蚕食魏国西北部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除了第二次和第五次北伐(第二次是配合东吴打石亭之战,第五次是自感命不久矣,没时间再逐步蚕食)外,诸葛亮其它三次北伐的进攻思路是以汉中为跳板,截断陇右与关中的连接,关门打狗,将凉州据为己有。

然后,蜀汉再以凉州为第二根据地,与汉中形成夹击之势,往东再谋取关中。

这个战略正是建立在一口一口逐步蚕食曹魏根基的想法上,并不是盲目的出兵,不知天高地厚的以卵击石,也不是故意打压魏延。

(若按魏延走子午谷偷袭关中的打法,蜀汉的主攻方向就在关中平原了,而不是诸葛亮的既定目标凉州)

总的来说,诸葛亮时代,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差距并非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大。以诸葛亮的北伐思路来说,他西掠凉州,蜀汉是具有局部兵力优势的。而这种优势就是他两出祁山,三伐陇右的前提。

三国演义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还是说廖化的能力太低

这里双重意思都有,廖化在三国鼎盛时期只不过是一个三流将军,是没有做先锋的份,但蜀国到了晚期五虎上将相断去逝,魏延被诛,这时除了廖化己无人胜任了。所以这句话说蜀国人才凋零更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