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古韵入声相当于新韵什么声
- 西安和北京,哪个更有古韵
- 上联:古都,古城,古寺,古树,古香古色,修旧如旧,似古非古,满大街的秦腔,透着浓浓的古韵,有什么下联
- 有没有美美的古风图片
- 还是我们的汉服最美,最有古韵是吧
- 有没有古风图片分享
- 你为什么喜欢古风美文
- 古风网名,古韵遗风,带“笙”的字有哪些
- 先秦古韵一般分为三十部,分别是指什么
- 为什么写诗一定要用古韵,用新韵怎么样可以识古而用今
古韵入声相当于新韵什么声
问题:古韵入声相当于新韵什么声?
前言
我们所说的古韵,是指以宋朝平水韵为代表的的韵书,新韵是指今天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为代表的韵书,新韵基本等同于普通话押韵。
一、古韵的入声
平水韵继承了隋唐的《切韵》《唐韵》的押韵方式,其四声以齐梁永明体诗人沈约等人研究的规则确定,分为平、上、入、去,例如妈、马、骂就是平、上、去三声。
但是入声字,在新韵中已经没有了。例如:石、集、叔、法、阔这些古代的入声字,在新韵中已经变入了新韵的四声:一、二、三、四声。
我们熟悉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念奴娇·赤壁》、李白的《秦楼月》,都是押入声韵的词,因为和新韵不同,所以今天读起来有点怪怪的。
唐诗中,杜甫的《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也是押入声韵的名篇: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二、辛弃疾词中 入声与上声去声混押的现象
填词和作诗的时候,假如不换韵的话,入声与其他三声是不可以混押得的。
但是在南宋,就已经有了入声字与上声去声混押的现象。例如辛弃疾的《贺新郎》: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绿,是入声字,是不可以和雨、去、语、句这些上去声混押的。
这并不是孤例子,例如韩玉的《贺新郎·绰约人如玉》也是如此:
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曲】。春工若见应为主。忍教都、闲亭邃馆,冷风凄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泪连香寄与。须信道、离情如许。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千古恨,与谁语。
【玉】、【曲】也是入声字。
王国维说这种词,开了元曲押韵的先河。
三、入派三声
入派三声,即入声派进其他三声。
进入元朝以后,古韵中的入声渐渐消失,被分入了其他三声:平、上、去。就如同上面两首词中,绿、玉从入声,进变成了去声;曲,从入声变成了上声。
其中平声在新韵中又被分成阳平和阴平,即二声和一声。因此,我们在新韵的四声中,都可以见到古韵中的入声字。
例如这些入声字:叔,成了阴平(一声);石,成了阳平(二声);法,成了三声(上声);阔,成了四声(去声)。
结束语
古韵四声,与新韵四声,大部分字是相同的。因此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很顺畅的朗诵大部分唐诗宋词。
同时,因为一代代读书人与科举制度的坚持,即使从元朝起,古韵四声就已经和生活语音不同,但是读书人作诗填词,依然用古韵创作。
所以,我们音韵系统并没有变得杂乱无章。一直到民国时期,诗人创作的诗词,和唐诗宋词押韵是一样的规则。
今天,诗词学会开始推广新韵作诗,但是诗人们依然有选择的自由,毕竟诗词创作已经没有科举考试的作用了。
@老街味道
西安和北京,哪个更有古韵
为什么要扯到洛阳?不是你们西安和人家北京比吗?你们没注意到北京人都不怎么回答你们西安么?是不是因为北京是首都你们才要扯到洛阳?如果西安不是省会的话而是和洛阳一样是三线城市,你们还会有底气和洛阳比么?历史不是吹出来的,西安是古都我承认,他在历史的地位和洛阳是一样的,没有谁高谁低,翻开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书你就会明白,其实在宋朝以前事实上洛阳的地位要比西安高些,翻开历史教科书你会发现,宋朝以前历史任何时期洛阳都比长安显赫,特别是繁荣时期,长安是只有干瘪的政治作用,而洛阳对于汉唐两朝无论是经济作用还是政治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汉唐的盛世时期都成都在洛阳,作何解释?是,那些眼中只有西安的西安了人我感觉就像井底之蛙,你们眼睛里容不得别的,作为一名南京的大学生,你们有些西安人让我鄙视。不说洛阳有多好,毕竟现在已经沦为三线城市,再怎么比已经没有底气和你们比了,西安是历史名城,但再怎么名城看了你们的评论都感觉你们西安不配了。
上联:古都,古城,古寺,古树,古香古色,修旧如旧,似古非古,满大街的秦腔,透着浓浓的古韵,有什么下联
新朝、新政、新城、新貌、新人新事、天新地新、创新更新、全小镇的川调、含涉淡淡的新潮!
有没有美美的古风图片
做为一个最爱二次元古风的银如果没有古风图片那怎么行。
为了你们小编真的是发的手都酸了
喜欢的话就抱走吧
还是我们的汉服最美,最有古韵是吧
汉服确实很美,但其他民族服饰也很美,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根据自身需求和文化传承演变而来。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是平等的,共同组建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让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有没有古风图片分享
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醉知酒浓,醒知梦空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
爽朗、活泼,总是兴高采烈
“不要忘记我”、“真实的爱”“真爱”
树冠开阔,入夏绿荫清幽,羽状复叶昼开夜合
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人生。
杳杳灵凤,绵绵长归。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
清晨花开,傍晚花谢;夕颜是黄昏开花,凌晨花谢。花语:易碎易逝的美好。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狂风与暴雨 都因你燃烧
迎雪吐艳,凌寒飘香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人生。
你为什么喜欢古风美文
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古风美文?
老师您好!
?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回答如下:
?
“美文”的前头冠以“古风”二字,说明“古风美文”的提法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古风美文”针对何物?顾名思义,所针对之“物”似乎应是“现代风”的美文。不知我这样理解是否有误?假如理解无误的话,我的观点是:
要想揭示对“古风美文”喜欢的原因,首先要弄明白“现代”与“古典”的关系。
?
一、树根与枝叶的关系。
追溯文学的发展历史,人们知道:现代的白话文由古代的文言文发展演变而来,现代诗歌发展于古诗词。如果没有文言文的《出师表》、《祭十二郎文》、《陈情表》、《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马说》、《师说》、《讨武曌檄文》、《周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兰亭序》等中国古典文学基因的盘根错节,哪来现代文学的《兄弟》、《废都》、《朝花夕拾》、《家》、《春》、《秋》、《骆驼祥子》、《繁星》、《荷塘月色》、《红烛》、《女神》、《故都的秋》、《边城》、《金锁记》等现代文学的枝繁叶茂?
二、发展与辩证的关系。
从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的问世到中国唐宋的《早发白帝城》、《蜀道难》、《静夜思》、《春夜喜雨》、《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雨寄北》、《春晓》、《乌衣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近酒·君不见》、《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雨霖铃寒蝉凄切》等数以万计不朽诗篇的诞生,时光指针穿梭了一个中国文学辩证发展的伟大的金缕之期,中国文学一步一步地走进了鼎盛时代的金碧辉煌的圣殿。
?
三、源泉与大海的关系。
悠久灿烂的中国古典文学,永远是中国现代文学永不枯竭的源泉活水,用百川奔腾之涓涓细流注满逶迤跌宕之滚滚千江万河而汇聚巨浪滔天之狂洋怒海。
?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的文采之美、构思之美、思想之美源自于古典之美而与之一脉相承。所以,我不仅喜欢“古风美文”,而且还在日常的文学创作活动之中践行之。譬如:从今年大年初一开始,我以每天一篇的原创速度、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种“古风美文形式”、以战斗在武汉抗击“新冠”病毒前线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坚持创作,直至白衣英雄凯旋而归之佳期,虽然创作得很辛苦,但感觉很欣慰、很愉快、很值得,即歌颂赞美了白衣天使,又继承、发扬、创新、光大了古典文学,让读者在“古风美文”之中发现、欣赏现代生活之中的人性之美、精神之美、英雄之美、时代之美、民族之美!
下边这篇《方舱梦教室》是我的“古风美文”系列之一,分享给您,算是回答您此问的一个“举例”吧。
?
附:
例文《方舱梦教室》(《鹿径路标·88》系列原创)
编者按:
在武汉方舱医院,有一位高三“新冠”女学生患者,全家都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这位女学生非常阳光,不仅自己充满了打赢“新冠”病毒战斗的必胜信心,而且还积极地对身边的病友们加油鼓劲。
在配合治疗之余,这位女学生就埋头学习,积极备考,她心中理想的大学是:华中师范。
医务工作者们被她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打动,在方舱医院医疗用品仓库为她腾出一角,提供网络,打造出一个名曰“梦开始的教室”,并且在来回取药、取物时,尽量减轻跑动的脚步声,以免打扰这位女学生的学习,充分展示出仁心仁术、大爱无疆的崇高品德!
?《 方舱梦教室 》?
--献给立志报国的学生和大爱无疆的医务工作者们的赞歌!
* 苏櫶邑
几束几缕,好阳光,目眩晕无从数。鱼鳞细纹,燕剪波:一河太阳月亮。苗无草长,不断生长,竟称霸山岗!参天大树,与疯狂比强壮!
一分一级台阶,终于登顶了,无限风光!角色转换,四年后生为师学为生。行至路口,绿风往哪走?白雪呼唤。青山扬眉,枝头大朵玫瑰!
(作于2020-3·2 鼠年二月初九)
????????
最后,献给提问老师一首小诗,结束回答:
?
谁家花如海,古香扑鼻来?
难缚心中爱,可否伸手摘?
(回答于2020·4·14)
古风网名,古韵遗风,带“笙”的字有哪些
1、孤笙、心笙、南笙、顾笙、长笙、凉笙、醉笙、笙歌、歿笙、浮笙、末笙、丧笙、禅笙、筱笙、离笙、默笙、無笙、鱼笙、一笙、时笙、怯笙、瑾笙、笙歌、青涩忆笙、笙声瑟瑟、本兮而笙、笙语亦谅、酒笙清栀、苍笙踏歌、北墓南笙、南笙北故。
2、东西南北笙、春夏秋冬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笙、日月星云笙、桃李竹菊梅松笙、山河湖海笙、红黄绿青蓝紫白笙等。
3、笙声,远处传来笙的声音,仿佛是有那么一个莽莽撞撞拎着裙子的女孩,赤脚撞进旁人的心里。
先秦古韵一般分为三十部,分别是指什么
先秦古韵共分十一类三十部分别是: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 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 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 第三类:宵部、药部 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 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 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 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 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 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 第十类:缉部、侵部 第十一类:叶部 、谈部
为什么写诗一定要用古韵,用新韵怎么样可以识古而用今
从来都没有人要求写诗一定要用古韵。例如,写自由诗,我就从未见过用中古音韵(平水韵)的,也不曾见过用古文或古汉语法写现代诗的。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觉得这非常正常,因为其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
同一道理,写近体诗宜用中古音韵,宜用传统诗词意象,也宜用诗词的句法和章法。当然如依《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去写,至少在规则上是允许的,双轨并行嘛。
但在实际创作中,新韵至今也推广了几十年了,采用新韵创作诗词的作者,即使在制订者中华诗词学会所收到的稿件中,所占比例也不到10%,而不论多年前冯永军所编《当代诗坛点将录》中的百名大家,还是徐晋如近日推举的“当代国诗八大家”,以至作品广受传诵的毛主席诗词,无一不是采用中古音韵创作。
反之采用新韵体系创作的,优秀作品极其鲜见。尽管有无数人在说,今古音已经有了不同,今人应用今韵等等。但事实就是这样,无法改变。我自己的心得是,写近体诗,不是不能采用新韵,而是用新韵很难写好。
若细究原因,就和起文论新诗所述,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可以先看看以下摘自《汉语大辞典》的释义:
从中可见,语言包括三个要素,语音、语词和语法,这三者是相互维系的,很难就某单一要素去作改变,就如我们不能用古汉语语词,用现代汉语语法去行文一样。
在格律诗词的语言中,也同样由这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声律体系(语音);意象体系(语词);字法、句法、章法(语法)。这三个要素也是相互维系的,我们很难就某一要素作单独的改变,例如,改用新韵体系,就意味着语音的改变。但诗词的意象体系全部都是在中古音体系中产生,一但改变,就等于很多已形成使用习惯的意象,都变得平仄不合,难以着笔
语言的发展是有着自己客观规律,不是人为可改变的。采用新韵,就必须有新的语词和语法相配合。而事实上,这种新的文学形式早已诞生,那就是新体诗或称自由诗。
再说语音的改变,也不是到当代才突然改变。自隋朝《切韵》开始,每个朝代的语音都有改变,也都重修了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为什么唐宋元明清都能传承《切韵》音系,而到当代就不能呢?今人再没有本事,也可照搬历代的解决方法吧,这点非本答文主题,就不在这展开了。